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带分数减法”教学小议民勤县北街小学杨明清在“带分数减法”一节教学中,被减数的分数部分小于减数的分数部分这类计算题是教学的难点。教材采取的方法是:向整数部分先借1或几,再把它化成假分数,与被减数原来的分数部分合并,然后再进行减法运算。但就这一“借”,...  相似文献   

2.
带分数的加减法,特别是异分母带分数加减法比较复杂。除了要用到分数加减法的一般方法外,还要把整数部分与分数部分分别相加减。遇到异分母还需要通分,然后再加减;遇到被减数的分数部分小于减数的分数部分时,还需要从被减数的整数部分拿出1或2化成假分数,与原来的被减数分数部分合在一起,然后再减。步骤较为复杂,而且容易出现差错,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所以带分数加减法是分数加减法教学中的一个难点。要教好这一节内容,可采用以下方法:  相似文献   

3.
带分数减带分数,如果遇到被减数的分数部分比减数的分数部分小时,怎么做呢?教科书上,采用的是先从被减数的整数部分借1(或借几),化成假分数,和原来被减的分数部分加在一起,然后再减。例如:  相似文献   

4.
《小学数学教师》1984年第1期载张楚善义指出,在带分数减法中,被减数的分数部分小于减数的分数部分的减法,是教学中的一个难点。其所以难  相似文献   

5.
教学内容:小学数学第八册第102页,例3、例4。教学要求:使学生掌握整数减带分数和被减数的分数部分小于减数分数部分的带分数减法的计算方法。教学重点:理解和运用计算方法。教具准备:圆纸饼、小黑板。教学过程:一、复习1.提问:带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  相似文献   

6.
“带分数加减法”一节中,共安排了八道例题,例1和例2着重讲解带分数加减法的运算法则;例3到例4主要说明被减数是整数或被减数的分数部分不够减的计算方法;例6到例8是连加、连减和简便运算。其中,被减数是  相似文献   

7.
带分数减法是分数计算中一大难点,尤其是当被减数的分数部分小于减数的分数部分时,“必须从整数部分拿出1或几化成假分数,与被减数的分数部分合并起来,然后再减,最后把整数部分与分数部分减得的差合并起来。”这一计算方法比较复杂,要经历“拿出”、“化假”、“合并”,“相减”“再合并”等五个步骤.  相似文献   

8.
在带分数减法计算中,当遇到被减数分数部分小于减数分数部分时,学生计算正确率较低。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我采取以下的措施进行教学,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一、分散难点。所谓分散难点,就是在新授前精心设计一些为新知识作铺垫的练习,使带分数减法的展开减少坡度。例如,在新授五年制数学第八册105页例3前,可  相似文献   

9.
数学中某些概念的建立,法则的推导,往往是教材的难点之一,单靠老师叙述,学生是难以接受的。如果在教学中恰当地运用直观教具演示,或列举学生生活中所熟悉的事例,形象化地讲解,学生便容易理解,易于掌握。如带分数加减法一节中的“5 1/4-2 5/6”一题,这是一道异分母带分数的减法,必须先通分得出5 3/(12)-2 (10)/(12),这时出现了被减数的分数部分小于减数的分数  相似文献   

10.
教学目的:使学生理解和掌握被减数的分数部分不够减减数的分数部分时,要从被减数的整数部分退1化成假分数再相减的计算道理,并能用简便的方法进行计算.教学重点与难点:被减数的分数部分不够减减数的分数部分的处理.  相似文献   

11.
六年制小学数学课本第十册第四单元中的《带分数加减法》,是本单元的教学难点。教材共安排了8道例题,其中例3至例5,是讲被减数为整数或被减数的分数部分小于减数分数部分的处理方法,学生掌握起来比较困难,是本节的难点所在。为突破这一难点,我们采用了以下新的教学程序。教学开始,教师先出示两道式题2(1/8)+1(5/8)和7(5/6)-4(1/6),让学生口算,同时口述带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在此基础上,教师出示例3“计算5-2(1/3)”,要学生对照法则,把例3化为5-2(1/3)=(5-2)+(0-1/3)的形式,并向学生提问:“分数部分不够减,怎么办?””能不能算成5-2(1/3)=3(1/3)?”从而自然地过渡到了本课的教学内容,揭示出了教学的难点。接着,教师出示填  相似文献   

12.
带分数减法教学是分数四则运算中的难点,其中被减数的分数部分小于减数的分数部分学生更感困难,特别是连减时,有时从被减数的整数部分,借出整数“1”化成假分数仍不够减,需要再借,学生难以掌握,从而造成计算错误。教学中可采用多种方法,让学生从不同角度去认识问题。 例如:教材中的例题8 1/4-3 5/6-2 7/8,多年来使用的方法是: 8 1/4-3 5/6-2 7/8=8 6/24-3 20/24-2 21/24=6 54/24-3 20/24-2 21/24=1 13/24 这里应用的是先通分后加减的做法,如果先不急于通分,让学生注意观察,可发现利用某些分数  相似文献   

13.
在小学数学教学中,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正确地使用数学课本,使他们养成自觉阅读数学课本的习惯,这有助于加深对所学知识的记忆和理解。指导学生阅读数学课本,应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辅导方法。教材内容浅显,举例说明清楚,容易温故知新的,可以先让学生阅读,教师再讲解。例如带分数加减法,学生在掌握分数加减运算方法的基础上,自己通过阅读例题就能初步掌握其计算法则。教师可以在学生阅读课本理解法则的基础上,对被减数的分数部分小于减数的分数部分的运算原理和计算的技能,作重点讲解。对教材中的重点与难点,可以采用…  相似文献   

14.
一教学目标(一)认识与记忆 1、记住分数的意义。2、认识分数单位以及一个分数含有几个这样的分数单位。 3、记住分数与除法的关系。 4、记住真分数、假分数的定义。 5、记住带分数的定义,指出带分数的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并能读出带分数。 6、认识最简分数。 8、认  相似文献   

15.
一、本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的教学重点、难点、关键九年义务教育教材五年制小学数学第九册《分数加减法》单元教学重点是分数加减法的计算法则。难点是带分数、带分数加减法及分数、小数加减混合运算。关键是理解“只有相同单位的数才能直接相加、减”的算理。(二)本单元教材的编排特点本单元新教材的编排与旧教材相比有以下改进:在分数加、减法中,带分数相加减是难点,考虑到带分数加、减法中,分数部分既有同分母的,又有异分母的,因此在本单元教材中,不把带分数加。减法列为一节,而把含有同分母的带分数加减法并入同分母分数…  相似文献   

16.
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的教学要求是:①能说出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的意义与特征,知道分子是分母倍数的假分数都是整数;②能从一些分数中指出哪些是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能说出带分数的整数部分和分数部分,会读写带分数,能在直线上用点表示各种分数;③提高学生分析、判断、推理能力,学会运用转化的思维方法。  相似文献   

17.
引 ,主要是指在和谐的师生关系基础上 ,教师运用各种教学手段 ,采用多种教学方法 ,创造良好的学习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诱发探求知识的欲望 ,从而使学生能愉快积极地学习的过程。那么课堂教学中从哪些方面去“引”呢 ?一、铺垫时 ,在新旧知识的衔接点上“引”。小学数学知识联系紧密 ,新知主要是在旧知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这为学生自学提供了有利条件。在新旧知识的衔接点如何“引”呢 ?举例 :教学带分数减法 ,为帮助学生掌握被减数的分数部分小于减数分数部分的计算方法 ,可进行如下引导 :3=2 (   )5,534=4 (   )4 ,738=5(   …  相似文献   

18.
华占和 《云南教育》2000,(21):29-30
专项练习,即专为教学的某种需要而设计和组织的单项练习。由于题型简练,内容单一,常常灵活、有机地穿插于教学活动中,在学生理解和掌握数学知识的过程中,起着启示、促进和强化的作用。因此,可将专项练习贯穿在一节课的始终。   1.在新授知识前的铺垫专项练习。教学新知前,可在知识的结合点上设计专项练习,帮助学生完成新、旧知识间的同化或顺应。例如,教学进位加法,为了使学生掌握好“凑十法”,新授前可组织学生进行数的分解和凑十的练习:   再如,教学带分数减法,为了帮助学生掌握被减数的分数部分小于减数的分数部分的计…  相似文献   

19.
学生掌握了带分数减法法则后,遇到计算分数部分不够减的带分数减法时,往往还有不少困难.这一练习设计的目的在于使学生掌握整数减带分数的算法,以及分数部分不够减的带分数减带分数的计算方法,并使他们在练习中形成计算技能.练习题组设计如下:  相似文献   

20.
多年担任六年级的教学,对2002年教材修订后关于带分数和假分数的关系问题我感到有些困惑。记得修订教材之前,遇到学生做题.结果出现假分数时,通常只能算“半对”,因为课本明确指出计算结果不能用假分数表示.只能用带分数或其他数表示。2002年修订后的教材,取消了带分数的计算,原因有二:一是涉及带分数的计算一般都比较繁杂,增加了学生的负担:二是为了便于与初中教学接轨,因为初中教学中不再使用带分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