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00 毫秒
1.
两个月前,在湖南红网举办的时评研讨会上,主办方提出的议题之一是:"微时代如何做更专业的评论".我当时应邀作为作研讨会的主持人,抛砖引玉,对于论题中的"专业"一词,提出了自己的理解.我也想在这个探讨评论教学的专栏中总结一下我目前对于这个问题粗浅的看法.新闻评论有没有"专业性"?当代评论需要不需要"专业性"?如果有,并且需要,那它究竟是什么意义上的"专业性"? 首先,我觉得,"专业性"这个问题,是一个反映当代中国新闻评论或者说观点表达现象的一个真实问题.也就是说,人们确实会感觉到这个时代在大众媒体上传播的评论文章中有一些明显的"专业因素".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央视"新春走基层"系列报道中的"在岗位上"故事集为研究对象,重新理解威廉斯的"大众"涵义,揭示电视如何呈现大众形象;通过对"在岗位上"故事集的编码/解码分析,帮助理解电视推销其倾向性解读。本文认为,央视"新春走基层"系列报道迎合了春节期间的家庭收看氛围,成功地使其倾向性解读的符码得到观众认可。  相似文献   

3.
在现代社会中,情感体验是当代人日常生活经验中重要而微妙的组成部分,而电视娱乐成为了大众情感的中心媒介,而且情感很容易被电视媒介所操控,变异为传统情感的替代或虚拟品,被称之为"后情感"。本文将对电视娱乐的情感诉求以及"后情感主义"主导下娱乐进行详细解析。  相似文献   

4.
赵志洋 《今传媒》2012,(8):58-60
随着"限娱令"等政策的出台,电视监管部门正在对电视文化的泛娱乐化发展趋势进行调控,但从"量"的方面消除泛娱乐化趋势是不够的。本文通过对"限娱令"所限节目的分析,探讨了电视、网络媒体泛娱乐化的特征,指出了泛娱乐化是大众媒体市场化发展的必然产物,呼吁媒体人士高度警觉这一现象,并在媒体市场化浪潮中承担起自己的社会道义和责任。  相似文献   

5.
随着现代技术的不断发展,新媒体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公交移动电视作为众多新媒体中的一种,悄然地走进了我们的生活,从2003年上海东方明珠移动电视开播以来,短短几年时间公交移动电视遍及全国,而作为一种新兴的大众媒介,公交移动电视也成为广告商的新宠儿,本文将从传播政治经济学受众商品角度出发探索公交移动电视广告传播的特点,体现公交移动电视中的"买与卖"。  相似文献   

6.
大众媒介的市场化发展和技术普及,导致了传媒在公共领域中的功能发生转型,使得整体上中国媒介公共知识分子的形象逐渐消解,取而代之的是一种异化的媒介知识分子形象。其中,电视知识分子即是近年来被批判的主要群体之一。电视知识分子通常与电视媒体结成"共谋"关系,因此缺乏就公共议题独立发声的诚意和普世情怀。结合中国目前的传媒体制及政策,电视谈话节目借助自身的独特优势已经开始了一些有益的尝试。文章旨在通过对凤凰卫视已开播十余年的谈话类节目《锵锵三人行》进行案例研究,从电视知识分子和媒体各自的角度探讨如何重建电视知识分子的"公共性"。  相似文献   

7.
李杉  阮毅 《传媒》2014,(19)
正传播知识与文化既是电视媒介的功能也是其社会责任之一。从某种意义上说,大众媒介是大众在家庭教育、学校教育以外获取知识、交流信息的重要领域,是社会教育的"场所"之一。电视媒介内容的形象性、现场感也让生产者和接受者对其知识传播的"寓教于乐"充满期待。以"知识传播"为大旗的电视节目形态知识类节目始终是节目形态中不能忽视的一部分:如电视辩论(如20世纪90年代国际大专生辩论赛直播)、益智博彩类(如《开心辞典》《幸运52》)、讲坛(如《百家讲  相似文献   

8.
十九大以来,为了加强创新党的理论宣传,更好地回应基层干部群众关切,让更多党的政策和国家政策走进百姓心里,让党的理论"飞入寻常百姓家",越来越多的电视媒体积极探索全媒体环境下电视理论节目的制作。也有越来越多的电视理论节目走进大众视野。例如由多家省级卫视联合制作播出的《思想的田野》,浙江卫视策划制作的《中国共产党为什么能》《乡村振兴大家谈》等,这类节目获得大众认可,取得一定的成功。  相似文献   

9.
传统媒体常年积累下来的媒体权威性及专业性,新媒体在短期内无法替代。但在互联网崛起的时代,电视广告必须要做出适当改变。一定程度上讲,电视代表着"面",视频广告代表"点",点比面更具有黏着度。当媒体形态出现多样化时,广告主就必须根据品牌自身和  相似文献   

10.
区小鸣 《视听》2016,(7):41-42
"家长里短"貌似只是邻里之间的小纠纷、小是非,民生新闻节目通过电视镜头把"家长里短"放大,使个性事件引发大众讨论和社会共鸣。新闻评论的功能,除了对新闻片的内容进行补充,也起到把握导向、引导观众思考的作用。文字编辑通过撰写新闻的导语和评论,正如策骑师通过把握手中的"缰绳",调节"家长里短"的奔跑方向。  相似文献   

11.
“全媒体时代”的报业转型之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国内的报业集团,正在步入由纸质媒体向全媒体集团转变的关键时期。所谓"全媒体",顾名思义,是综合平面、电视、手机、网络等覆盖大众的主流媒体,进行综合传播的手段,也是拥有这些传播手段主体的代名词。  相似文献   

12.
这是一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每时每刻都有大量的信息涌到人们面前。这也是一个人类的眼睛功能普遍"退化"的时代。有用的无用的,复杂的浅显的,有趣的乏味的信息纷繁交错,使现代人的眼睛逐渐麻痹,导致大众"视觉疲劳"。在这种情形下,知识比较深奥、成果专业性强的科技新闻。  相似文献   

13.
播音员主持人作为电视媒体人中的一员,用自己的角色实现电视与观众的对接,代表和体现着媒体自身的形象和整个行业的形象,成为最引人关注的一群人。他们多是工作在演播室里,表现在屏幕上,深入群众较少,对基层情况了解不多,与社会相对脱节,更需要积极主动融入到"走转改"活动中,与实践对接,与大众交流,实现自身  相似文献   

14.
黎皛 《今传媒》2012,(3):26-28
在科技飞速发展的今天,在信息爆炸的时代,在电视蓬勃发展的中国,任何形象的建构离不开媒介传播。而在关于"艾滋病"的宣传报道中,大众媒体运用日常的传播将现实的事物转换成媒介形象的过程中是否存在媒体暴力是应当关注与探讨的。  相似文献   

15.
孙伟 《东南传播》2012,(11):105-106
我们就生活在一个景观越来越日常的社会里。日常生活变的景观化之后,本来负责为大众制造景观的电视媒体只能在日常的景观化基础上更加的景观化,想要在景观中获得一席之地,电视所要做的只能是在景观之上更上一层,为大众展示奇观。本文就在景观社会的概念下对电视奇观之一的真人秀做简要探析。  相似文献   

16.
牛犇 《新闻世界》2020,(4):66-68
新媒体时代,电视帮忙类节目遇到电视受众减少、受众寻求电视帮忙的意愿降低和节目角色设定不清晰等问题。通过对安徽电视台《帮女郎帮你忙》节目的考察,本文认为帮忙类节目应该坚持立足民生、服务大众思想不动摇;明确节目定位,形成品牌特色;打造精品内容,强化电视媒体的专业性;紧跟新媒体时代的步伐,拓宽帮助渠道。只有不断创新变革,此类节目才能长久持续地发展。  相似文献   

17.
陆地  高菲 《视听界》2005,(1):42-45
大众和消费品的关系像“情人”;情人需要不断约会;电视广告就是消费品与大众之间的“约会”;电视广告的质量和数量越多,“约会”的强提示效果越明显;在强势电视媒体上的广告“约会”效果更好;在区域空间大、购买力强的市场上的强势电视媒体上的广告“约会”效果最好;电视媒介应当积极充当“媒人”的角色,竭力做好服务工作。  相似文献   

18.
江海 《新闻前哨》2020,(1):73-74
在新媒体的发展进程中,互联网技术和信息技术逐步融入到了我国传统媒体行业的日常运营中,促使一些新闻信息得到了高效的传播和关注,但是在新闻媒体报道中,一些不负责任的"标题党"以各种夸张的形式出现在社会大众的视野里,其文章的不专业性、破坏性和低俗性严重影响媒体人的形象和诚信,需要得到广大读者和网民的抵制和抨击。这种"标题党"的出现严重污染了我国新闻媒体环境,影响了当下正规媒体人的工作现状,也直接冲击了我国新闻媒体行业的健康发展进程。本文从"标题党"对新闻信息传播的不专业性、对社会和谐的破坏以及对新闻语态环境的危害入手,积极探索标题党对我国媒体人诚信的危害,以及相应的处理对策。  相似文献   

19.
主持人或播音员作为电视媒体的形象大使以不同风格、形象、气质走进大众视野,他们在节目播报或主持过程中必须遵循"标准普通话"这一规范性制约,但同时,因为不同节目具有不同的特点,播音员或主持人在语言运用上也会存在相对的"差异",本文就是通过论述阐明此种观点。  相似文献   

20.
许青如 《视听界》2002,(4):22-22
一次观众收看电视的目的和电视满意程度调查显示,经济报道的信息,特别是专题(股评信息除外),位次不如时事信息、社会新闻以及文体娱乐节目。这里除了经济报道专业性较强、观众不易接受外,主观上经济报道也存在着图解经济改革、选材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