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一、内容梗概《装在套子里的人》故事情节一波三折,其中,华连卡人物形象的出现,无论是在对故事情节的推动,还是在对别里科夫形象的反衬以及对全文基调的奠定上,都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将通过对华连卡人物形象的分析,从另一个角度剖析整篇文章。二、关键词华连卡,别里科夫,乌克兰,象征。三、资料引用1.高中《语文》第四册。2.《世界短篇小说名著鉴赏辞典》,北京燕山出版社1990年版。3.www.sina.com生活在套子中的别里科夫,生活也有波折。有一个人闯入了他的套子生活,就是华连卡。她的到来如同一块石子一样把别里科夫死水一潭的沉闷生活搅起了…  相似文献   

2.
别里科夫与华连卡结婚了。新婚生活是幸福甜蜜的,但华连卡毫无幸福甜蜜的感觉。她足不出户,因为别里科夫总对她说:“亲爱的,结婚后的女人可不能整天在外抛头露面,那不合规矩!”不久,华连卡与他大吵了一场,原因是华连卡要办个圣诞晚会,但别里科夫坚决不同意。  相似文献   

3.
对小人物,契诃夫经常用“把荒谬的事放大”的方式来展开故事情节。别里科夫的婚姻事件用的就是这一种方式。—般认为新、旧两种不同的社会思想的矛盾构成了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情节冲突的基础,共同的看法是婚姻事件体现了这种思想矛盾,也就有了“套子式婚姻”的诠释。这是婚姻事件中的一个显性亮点,而从意识角度考虑,还有一个隐性亮点,即别里科夫和华连卡的“鸟笼”意识。  相似文献   

4.
契诃夫的经典名篇《装在套子里的人》多次被选入不同版本的教材,统编教材高中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再次选入了这篇小说。课文在原作的基础上进行了删改,删改后的文章主要保留了别里科夫和科瓦连科、华连卡之间的三个故事,人物关系清晰,情节连贯紧凑。然而,笔者认为有三处删减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5.
契诃夫的经典名篇《装在套子里的人》多次被选入不同版本的教材,统编教材高中语文下册第六单元再次选入了这篇小说。课文在原作的基础上进行了删改,删改后的文章主要保留了别里科夫和科瓦连科、华连卡之间的三个故事,人物关系清晰,情节连贯紧凑。然而,笔者认为有三处删减值得商榷。  相似文献   

6.
套子内外     
别里科夫是世界文学中的经典形象,但这个套子里装着什么呢?首先从情节来看:别里科夫是教希腊语的中年教师,现实生活让他总感到心神不安.为了同世人隔绝,不受外界影响,他总想给自己制造一个所谓安全的套子,甚至就连他的脸也好像装在套子里.面,一切被禁止的东西都让他感到心里踏实、清楚明了,而对一切没有被政府明令禁止的事物他都觉得可疑、害怕.他的口头禅是:"千万别闹出什么乱子来."小说的情节是围绕一个小人物普通重复的生活而进行的.然而这种生活似乎也让人看到一点暖色,那就是他和一个不是同一世界的年轻活泼的女子恋爱并准备走向婚姻.小说对华连卡着墨不多,但是从不多的笔墨中却可以清晰感受到对方活泼明朗的性格,这种性格宛若一道明媚的阳光.可惜,别里科夫是一个始终装在套子里的人,早已与明朗自由活泼的现实划清界限.最终,他在华连卡明朗的笑声中彻底装进了套子. 情节设置简练而有微澜,没有多余的周折.然而深思下来,简练而有微澜的情节,非常符合"套子式"的主人公的形象和命运特点.  相似文献   

7.
蒋老师导语:同学们读课文,对课文中的情节或人物都会有一种联想,或者说加以发挥拓展,设想合理的结局。本文就是对课文的续写,即对别里科夫之死作了一种延伸的想像,设计了较为合理的情节,使人物性格的发展也有较为合理的依据,同时还注意了行文的逻辑性与完整性——别里科夫住院了。你可别认为他是从楼梯上摔坏的,其实事情是这样的:那次他从楼梯上滚下来,被华连卡撞个正着后,从此他就更加套中化了。他回去后立即从桌子上撤去华连卡的照片,这就意味着他和华连卡的婚事不了了之。第二天,别里科夫到眼镜店换了一副加大加厚的墨镜,到一家古老的服…  相似文献   

8.
本文力图以实事求是的态度,紧扣文本,对契柯夫小说《套中人》的主人公形象别里科夫进行重新认识。文章从小说结构入手,论述了别里科夫形象的普遍性,否定了别里科夫是旧制度的卫道士和帮凶之说,指出别里科夫不过是沙皇专制制度下被扭曲了的奴性十足的“小人物”。文章还论述了“套中人”产生的社会原因及其对社会的巨大危害以及契诃夫创作《套中人》、塑造别里科夫形象的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曹明琴 《亚太教育》2019,(10):175-175
《装在套子里的人》主要通过展现别里科夫这个人物身上的矛盾点,揭示了专制统治对社会的压制、对人性的异化。人物形象上的矛盾点和小说情节的矛盾冲突是解读这篇小说的一个突破口,教学由此出发,能更好地引导学生解读这篇小说。  相似文献   

10.
【导言】契诃夫的《装在套子里的人》是世界短篇小说中的精品,它反映了沙皇统治下的时代特点,刻画出了别里科夫这个不朽的文学形象。本片断试图从调动学生的兴趣入手,通过为别里科夫写碑文,创造一种比较新颖的分析人物形象的方式。使学生能更立体化地把握别里科夫的个性特征,体会他的悲剧色彩,从而为深入主题奠定基础。在本段教学前,学生已通读全文,并分小组作了即兴的片段表演(别理科夫上课、别理科夫看报、别理科夫与华连卡上街、别理科夫会见校长),对人物性格有了基本的把握。【实录】师:刚才同学们的表演都很到位,相信大家对别理科夫的…  相似文献   

11.
别里科夫是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套中人》中的主人公,契诃夫在这短短的篇幅里,以讽刺的手法,入木三分地刻画出了这一沙皇专制制度的忠实卫道士的典型形象。这是一个性格阴暗、古怪猥琐、迂腐和可笑的人,这种人可以说是一无是处,小丑一个。但是小说中华连卡为什么还会答应和他这样一个令人恶心的人谈恋爱呢?  相似文献   

12.
小说教学、鉴赏和创作中应特别注意处理人物与情节之间的联系。情节的设置要与人物的性格相吻合;要围绕人物形象的刻画,恰当设置情节发展阶段;要特别注重在矛盾冲突中塑造人物形象;要根据刻画任务形象的需要,布置情节的详略;要注意通过调节情节的紧张与舒缓的节奏,突出人的形象。  相似文献   

13.
我在总结《装在套子里的人》一文时说:“别里科夫平生最怕出乱子,结果乱子偏偏找上他,挺好的婚事让他自己无端搞出了‘乱子’,这不是绝妙的讽刺吗?”这时,一位学生蹭地站起来,说:“老师,我认为别里科夫与华连卡没有恋爱,也就谈不上有什么爱情,更不能称作婚事!甚至华连卡根本就没有看上别里科  相似文献   

14.
别里科夫是俄国批判现实主义小说家契诃夫的小说《套中人》中的主人公。别里科夫形象的成功塑造,深刻地表现了俄国专制制度下令人窒息的政治空气。  相似文献   

15.
孙方坤 《学语文》2012,(4):21-22
我们以前在进行《装在套子里的人》的教学时,很少将主人公别里科夫与其它小说中的人物进行对比。因为一般的观点认为别里科夫生活在十九世纪末的沙皇俄国。在教材中很少能找到与他具有可比性的小说人物。于是仅仅孤立地对别里科夫这个形象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16.
A.(课文)大量的删节也同时留下了遗憾:人物的形象性和丰满性被削弱,如华连卡的青春魅力、非凡个性在整个爱情过程中的体现,作为其对立面的呆板沉闷的别里科夫在恋爱中的生硬、别扭和不自然;更为重要的是,这些删节给他们之间恋爱的合理性、真实性,尤其在华连卡这一方面留下了一些疑点,可能会给学生造成一些不真实、主题先行的感觉,以为别里科夫只是作者观念化、概念化的产物,而缺乏生活经验的深度和生活的质感。  相似文献   

17.
孙卫华 《文教资料》2005,(34):76-77
阿Q和别里科夫同属世界文学画廊中不朽的人物形象.阿Q是鲁迅先生1921年12月至1922年2月之间写的小说<阿Q正传>里的人物,他的故事发生于辛亥革命前后,揭示了辛亥革命的失败的根本原因;而别里科夫则是俄国作家契诃夫1898年写的小说<装在套子里的人>中的形象,他的故事发生在俄国革命前夕,反映了俄国革命的必然性.……  相似文献   

18.
别里科夫是契诃夫短篇小说《套中人》的主人公,在外国文学人物画廊中,这是一个很独特的人物形象,以往很多的文学史家把别里科夫具备的性格特征称之为“别里科夫性格”,他们对别里科夫形象分析的要点是注重他的反动性,说他是“顽固的保守势力的代表”,他“凶狠”,“他死心塌地地维护造成了他整个思想性格的那个反动的沙皇专制”,他是  相似文献   

19.
提起契诃夫的短篇小说,很容易使人想起他笔下的"套中人"别里科夫。套子似的外形,套子似的语言,套子似的生活——契诃夫在《装在套子里的人》中刻画了一个找不到自我,只看得到规则、牢笼的可怜形象——别里科夫。  相似文献   

20.
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叙述情节和描写环境,形象而广泛地反映社会生活的一种文学体载。人物、环境和故事情节是小说的三要素。我进行小说阅读教学具体步骤一般都是抓住“三要素”这样设计的:一、了解分析情节结构;二、鉴赏人物形象;三、分析环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