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万晓红 《山东教育》2013,(12):47-48
新入园幼儿从家庭走向幼儿园,离开了自己熟悉的生活环境和熟悉的面孔,他们在心理上是非常紧张和恐惧的。而如果有了相知的伙伴,幼儿就会很快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在对新入园幼儿交往行为的观察中,我发现了不少孩子们交往的"小秘密"。游戏吸引,同伴交往,稳定情绪案例:源源来幼儿园的第一天,  相似文献   

2.
以幼儿交往行为的家庭影响因素为研究对象,运用问卷调查法,调查家长对幼儿交往的认识现状,发现家长对幼儿交往行为发展的重要性多持肯定态度;家庭成员间关系的融洽度、家长自身的交往状态、父母双方教育观念的一致性是影响幼儿交往行为表现的主要因素。  相似文献   

3.
雷风 《甘肃教育》2022,(24):122-126
家庭是幼儿园不可缺少的合作对象,培养有能力、会生活的幼儿是幼儿园和家庭共同的责任。本文在实践研究的基础上,着重阐述了如何在家园互动中培养幼儿的身体运动、语言表达、合作交往、科学探究、艺术表现、实践操作和生活自理等各项能力,探索出了家园活动在有效互动中培养幼儿多种能力发展的具体做法。  相似文献   

4.
幼儿时期的交往对幼儿的成长极为重要,然而今天的独生子女在家能说会道,到了外面却胆小、自卑、孤僻,交往能力明显较弱。由此本文拟从创设良好环境、培养幼儿交往能力方面,谈一些粗浅的看法。一、开展分享活动,教给幼儿交往的方法在家里,孩子一般只与家人交往,进入幼儿园后,幼儿的活动范围就从家庭扩大到学校,交往范围明显扩大,他们的交往对象也变成了同伴。为了让幼儿感受在集体生活中与同伴交往的乐趣,教师可以定期地让幼儿带上心爱的玩具或自己喜欢吃的食物到幼儿园来与同伴一起分享。在活动中教师通过仔细观察幼儿的表现,鼓励幼儿与同伴…  相似文献   

5.
周李哲 《广西教育》2022,(34):13-16
本文以河池市五所幼儿园5—6岁在园幼儿为研究对象,采用方便抽样法,运用“3—7岁儿童社会适应行为评定量表”对研究对象的生活自理、运动、作业、交往、社会化和自我管理六个维度进行分析,发现5—6岁随迁儿童在社会适应性方面存在的问题,并从家庭、幼儿园、社会三个层面提出解决对策。  相似文献   

6.
幼儿的成长受到来自幼儿园、家庭、社区之间关系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幼儿的发展水平是其与周围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幼儿园与家庭、社区三者合作共育是促进幼儿身心和谐发展的需要。家庭是幼儿园重要的合作伙伴,幼儿园要争取家长的理解、支持和主动参与,本着尊重、平等、合作的原则,为幼儿提供更多与从事不同职业、拥有不同文化背景与观点的成人进行交往的机会。幼儿园有效整合和利用家庭、幼儿园资源,并将这些资源融入幼儿一日生活中,创造性地开展各种主题活动,有利于丰富幼儿的交往经验,促进幼儿身心全面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7.
家园同步促进幼儿社会交往能力的发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幼儿园对幼儿交往能力的培养,通常是在有准备的环境中,通过教育活动、游戏活动、生活活动进行的。我们认为,这只是培养幼儿交往能力的一条途径。如果能争取家庭的配合,充分发挥家庭在幼儿交往能力培养中的优势,使幼儿在幼儿园所学的交往知识和方法,在家庭生活中得到...  相似文献   

8.
[摘 要]对广州市海珠区城乡结合部地区幼儿行为状况的调查表明,幼儿有礼貌意识但未成为习惯行为,良好卫生习惯未固化为常规行为,交往愿望良好但尚未形成主动意识,大多未形成自觉的劳动习惯,好奇心强但专注度不足.幼儿年龄差异、地方习惯、家庭教育水平是影响幼儿良好行为习惯养成的主要因素.养成幼儿良好行为习惯,需要家庭、幼儿园和社区合力.  相似文献   

9.
本文选取无锡和淮北的几所幼儿园,以5岁~6岁独生子女为研究对象,采用给家长发放问卷和访谈的形式对幼儿同伴交往的现状进行调查,分析影响幼儿同伴交往的因素,并就如何培养幼儿的亲社会行为提出若干建议,以促进幼儿社会性的良好发展。  相似文献   

10.
要改善幼儿的同伴地位,提高幼儿的社会能力,必须改善幼儿的行为特征。途径有三:一是加强幼儿自我意识的培养;二是全面公正地评价每个幼儿,并引导幼儿正确地评价他人;三是家庭与幼儿园协作,共同创设良好的交往环境和活动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