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邵登玲 《教师》2012,(16):19-19
挫折教育是指个体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遇到的障碍、干扰,并难以克服,致使个人动机不能实现,个人需要不能得到满足而产生的消极的情绪体验和心理状态。近年来,我国部分学校已经开始在进行“挫折教育”,但在幼儿教育中还是少有人问津的。经历一定的挫折,对幼儿形成坚强意志是有益的。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如孩子摔倒了之后让他自己爬起来,这对他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磨炼过程,这样既强化了他的意志又锻炼了他克服困难的能力。那么,如何对幼儿进行挫折教育呢?  相似文献   

2.
黄昕 《青海教育》2014,(9):108-108
我们生活的当今时代,竞争日趋激烈,生活、精神压力日益增加,因而经常会遭遇挫折与不快,需要我们加强自身调节与意志锻炼,增强挫折耐受力,成为生活的强者。耐挫力是指个人遭遇挫折后保持常态的能力,是社会适应力的构成要素之一,是个人心理素质的组成部分。现在的中学生独生子女多,条件优越,从小受父母娇惯,有求必应,缺少对挫折的体验。到中学后,学习负担加重,学习竞争激烈,他们承受着巨大的心理压力时,普遍不能很好面对,通常表现为过于敏感,情绪不稳,行为失常,易走极端,严重的还表现为偏激、焦虑、精神紧张,乃至引起生理上的反应。遭受挫折而情绪反常是正常的,关键是不能让这种反常的情绪长时间地主宰自己,影响到学习和生活,影响人格的发展和完善。人生处处逢挫折,中学生更是生活在挫折之中。如何提高学生忍耐挫折的心理素质,是我们教育工作者必做的工作。  相似文献   

3.
本文了教师挫折产生的个体差异及具体条件,把挫折归纳为五种范畴,结合社会现实,综合外因与内因,按不同教师的身份提出了发生挫折的种种原因,指出个体差异与师个人的抱负水平及容忍力有关,并对容忍力有关因素进行了讨论;就挫折对教师心理影响的利,害两方面进行了深入分析,提出缓解挫折反应的四项社会措施,以及个人预防或减缓挫折应采取的三方面内容。  相似文献   

4.
大学生挫折心理的分析扬州大学顾晓虎一、大学生的挫折心理及其类型大学生的挫折心理是多方面因素所致的。本文所讨论的大学生挫折心理,是指学生在实现德、智、体全面发展培养目标的活动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干扰,导致个人需要和动机不能满足时的情绪状态。主要有这样几种...  相似文献   

5.
高中生挫折承受力的调查与思考张太华一、问题的提出所谓挫折,是指个人从事有目的的活动时,由于遭到障碍和干扰,其需要不能得到满足而产生一种消极的情绪状态’。挫折承受力则是指个体在遭遇挫折情境时,能否经得起打击,有无摆脱其困境而使自己避免心理与行为失常的一...  相似文献   

6.
所谓抗挫折能力是指个人遭受打击后免于心理和行为失常的能力,换句话说,是指个人能承受恶劣环境的压力或经得起失败和挫折的能力。这种能力是受人的认知程度情绪及情感因素、意志成分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的人能接受的刺激程度不同,抗挫能力也存在着不同。  相似文献   

7.
人们在生活和工作中,难免会遇到各种障碍,遭受各种挫折。从行为方面看,挫折是指人们在通向目标的道路上遇到障碍不能克服时产生的紧张状态或情绪反应。在现代社会中,企业职工遇到挫折,不仅会给职工个人的身心造成伤害,而且影响职工工作的积极性,给企业造成损失。因此,运用挫折理论减少、消除职工的挫折感,是做好职工思想政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8.
教师心理挫折成因及对策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心理挫折是心理需要无法满足时所产生的紧张的情绪反应。教师心理挫折是来自外部的自然环境、社会环境、学校组织环境因素和来自内部的个人动机冲突、抱负水平、认知方式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学校领导者要积极帮助教师预防心理挫折,为消除挫折创造良好的心理环境,教师主体要加强自身修养,注意受挫后的自我调节。  相似文献   

9.
挫折是指一个人从事有目的活动时,由于受到阻碍或干扰,个人动机或目的无法实现,个人需要不能满足,而产生的紧张状态或情绪反应。教师常常会遇到一些受挫折的学生:或是得不到老师和同学的信任,常受到轻视和忍受委屈;或是自我感觉各方面表现很好,却没有达到预期目标;或是由于一时的延误而没有去做他应该做的事,致使事后懊悔等等。不少学生因受挫而产生心理失衡,有的将小的挫折误认为是大的失败而影响自己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从大学生行为失常出发,从学业、情感、人际交往、个人抱负等角度,分析引发挫折心理的动因,要求学生具有健康的.心理和良好的心理素质,战胜挫折的顽强意志力,自己做自己的心理医生,掌握挫折的心理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1.
本文从当代大学生个人容忍力普遍偏低的种种现象和表现入手,提出了增强当代大学生个人容忍力的两大举措:加强挫折教育,重视挫折锻炼;强化挫折疏导,弱化挫折焦虑。  相似文献   

12.
信息之窗     
《宁夏教育》2004,(6):70-72
抗挫折教育的目的和内容1郾认识人生挫折的必然性和接受抗挫折教育的重要性。在人的生活中,挫折是不以个人意志为转移的客观存在,关键是我们能否正确认识、对待和妥善处理挫折。抗挫折教育的目的就在于让人们认识到,一个人经受一些挫折,特别是早期经受一些挫折,可以借此催化使人更快地成熟,可以终身受益。2郾探讨挫折的本质及其形成的原因,提高自我认识能力。探讨挫折形成的原因,并且试图通过对各种挫折成因的分析,揭示挫折形成的规律,从中找出个人应持的态度和应起的作用,进而提高对自我的认识,相信自身的力量,排除前进中的障碍。俗话说,自…  相似文献   

13.
从心理学的角度看,所谓“挫折”就是指个体在致力于达到某一目标的过程中受到干扰与阻力,使动机得不到实现而产生的失意、烦恼、沮丧等情绪。人对挫折容忍力是有很大差异的,心理学卜把受挫折后免于行为失常的能力叫做“挫折耐力”或“挫折的容忍力”,实际上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抵抗挫折的能力。挫折容忍力可以说是个人适应环境的能力之一。它与个人的习惯态度等行为相似,是通过学习而获得的。  相似文献   

14.
高职生的挫折容忍力及培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挫折的容忍力是指个人遭受打击后免于心理与行为失常的能力,它的水平高低可影响到人自身的心理平衡与人格完整。培养高职生的挫折容忍力,可提高其社会适应能力,促进心理健康,调动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相似文献   

15.
在经济社会高速发展的今天,“以竞争求生存”已是社会发展的趋势。竞争社会中,人们面临的挫折会更多,面对挫折保持心理平衡,拥有良好的心态,是人生成功的关键。西方教育心理学家普遍认为,良好的心态是从幼年时遭受挫折和解决困难中学来的,只有不断克服心理失衡现象,才能自如地面对一切挫折和困难,并懂得热爱生活、珍惜生命。由此可见,培养面对挫折保持平衡的心态应从幼儿抓起,那么,幼儿的心理失衡现象是怎样产生的,如何让幼儿保持心理平衡呢?一、什么是幼儿的心理失衡现象所谓心理失衡现象就是由于个人的情绪、情感、意志以及…  相似文献   

16.
大学生在追求社会理想和实现个人抱负的过程中,由于主客观条件的种种限制。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心理挫折。对待挫折的态度、方法不同,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分析应对挫折的心理适应机制,对于保持当代大学生稳定平衡的心理状态,维持正常的学习与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在追求社会理想和实现个人抱负的过程中,由于主客观条件的种种限制,不可避免地会遇到各种心理挫折。对待挫折的态度、方法不同,会产生不同的结果。分析应对挫折的心理适应机制。对于保持当代大学生稳定平衡的心理状态,维持正常的学习与生活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8.
心理挫折是人在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干扰,使个人的动机不能实现、需要不能满足时的情绪状态。就表现形式分析,有愤怒、悲哀、怨恨、忧愁、抑郁、焦虑、冷漠等情绪体验;就挫折范围分析,可分为群体挫折和个体挫折;就挫折性质分析,可分为消极挫折和积极挫折。心理挫  相似文献   

19.
挫折,在心理学上是指一种情绪状态,即通常所说的挫折感。其完整的定义是:个体从事有目的的活动过程中,遇到障碍或干扰,致使个人动机不能实现,个人需要不能满足时的情绪状态。  相似文献   

20.
一、大学生挫折心理的形成原因分析挫折心理是指个人在实现目标的过程中遇到阻碍或干扰,致使目标不能实现,需要得不到满足,从而产生的心理不平衡状态。因此,挫折心理也可以称为受挫心理,是由挫折引起的,大学生挫折心理的形成原因包括客观的和主观的两个方面。客观因素是由于家庭、社会、学校等外部情况的阻碍或干扰,使学生在实现理想目标的过程中遇到挫折。主观因素是由于个人的某种条件受限,如精神气质、身体条件、性格特点、兴趣爱好、智能体力等限制而达不到所期望的程度而产生挫折。由于这些客观与主观、外部与个体诸因素的交互作用,就促使了大学生挫折心理的形成。具体说来,表现为如下几个方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