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试论外国留学生的数学及其管理辽宁大学李晶接受和培养外国留学生(简称留学生).是我国外交工作的组成部分和应尽的国际主义义务,也是我们教育面向世界,促进改革开放,加强与各国教育、科技、文化交流和经贸合作,积极吸收和利用国外智力为发展我国科技生产服务,增进...  相似文献   

2.
为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趋势,加快推进高等教育前进的步伐,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国内各高校更为积极开展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越来越多的国外学生选择来到中国求学。接受和培养外国留学生工作正是促进我国同各国教育、经济、科技、文化交  相似文献   

3.
为适应高等教育国际化的趋势,加快推进高等教育前进的步伐,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国内各高校更为积极开展高等教育国际交流与合作,越来越多的国外学生选择来列中国求学。接受和培养外国留学生工作正是促进我国同各国教育、经济、科技、  相似文献   

4.
改革开放使我国对外教育交流和合作得到了加强,来华留学生教育得到了发展。1989年,在华的外国留学生共3717人,约为1979年在华留学生总数的9倍。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发展,为扩大我国政治影响,加强同世界各国、特别是第三世界国家的友谊,作出了重要的贡献。但是,长期以来,来华留学生教育一直停留在本科教育层次上,以1989年为例,在3717名留学生中,约有3600名在华攻读学士学位或作短期进修,仅有约100人在华攻读硕士学位,约20  相似文献   

5.
留学生教育是世界各国教育战略的重要内容,外国留学生所占比重已经成为衡量一所大学国际化程度的重要标准之一,各国都在大力发展留学生教育事业。韩国作为我国的近邻,在发展留学生教育方面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也出现了许多问题。研究韩国政府、高校、社会在留学生教育方面进行的探索和尝试,可以为我国的留学生教育提供借鉴和启示。  相似文献   

6.
陈静 《职业教育研究》2006,(12):119-120
高校留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是外交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做好来华留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能够加强我国与世界各国人民的教育交流和友好往来,扩大我国在世界上的影响,同时提高学校的国际知名度。  相似文献   

7.
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回顾与前瞻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来华留学生教育的回顾与前瞻王相宝张务一徐海宁来华留学生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新中国成立不久,即开始接受和培养外国留学生工作,但规模一直不大。自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来华留学生教育才有了较大的发展。今后,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高和国力...  相似文献   

8.
双语(英语)教学模式在医学留学生培养中的应用及探讨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从世界教育发展的形势看,留学生教育反映了一个学校对外开放的程度,也是一个学校能否够得上国际一流大学的重要标志。我国政府一向重视留学生工作,把接受和培养外国留学生工作当作是我国对外交流工作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开展的双语(英语)教学模式在一些医学院校取得了不错的效果,而双语(英语)教学模式如何在发展中进一步改善和优化,使我国高校留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逐步与国际社会接轨,成为留学生教育工作中亟待探索和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外国留学生管理办法》和《高等学校接受外国留学生管理规定》是改革开放以来体现我国教育准入政策发展的重要行政法规。其演变主要体现在准入方针、准入体制、权限、管理接受工作、教学管理、生活和社会管理方面,体现了我国教育准入政策趋于法制化、规范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0.
《外国留学生管理办法》和《高等学校接受外国留学生管理规定》是改革开放以来体现我国教育准入政策发展的重要行政法规。其演变主要体现在准入方针、准入体制、权限、管理接受工作、教学管理、生活和社会管理方面,体现了我国教育准入政策趋于法制化、规范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11.
近百年来,日本政府非常重视留学生的工作。他们认为接受外国留学生和派遣本国留学生到国外学习均能促进教育、科学和文化方面的国际交流。在日本的国际交流事业中,日本攻府是把派遣留学生的工作同国家的人材开发计划统一起来进行的。日本向国外派遣的留学生包括本科生、研究生、研究进修生和技术进修生这几年都超过一万四千人。  相似文献   

12.
自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各类院校开始接受外国留学生,并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政府制定国家政策大力扶植和发展留学生教育。日本的留学生教育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快速增长期、停滞期、再次增长期、再次停滞期。2007年,日本再次把发展留学生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国策。2008年,提出"接受30万留学生"计划,并提出一些具体措施。日本的经验教训启示我们应该根据国际大趋势和本国国情,制定相应政策,推动我国留学生教育健康、稳步、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3.
李丛 《辽宁教育研究》2009,(10):112-114
自明治维新之后,日本各类院校开始接受外国留学生,并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政府制定国家政策大力扶植和发展留学生教育。日本的留学生教育大体经历了四个阶段:快速增长期、停滞期、再次增长期、再次停滞期。2007年,日本再次把发展留学生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国策。2008年,提出“接受30万留学生”计划,并提出一些具体措施。日本的经验教训启示我们应该根据国际大趋势和本国国情,制定相应政策,推动我国留学生教育健康、稳步、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4.
前不久,’99英国教育展在沪举行,这已是英国在我国第三次举办类似的教育展。短短两天时间,参观者络绎不绝,展览期间,英方人员不厌其烦,热情地向参观者介绍学校的专业和课程设置,并分发材料,同时还举办了十次讲座,目的无非是想吸引更多的中国学子到英国留学。由此笔者想到了我们的外国留学生教育。我国历来非常重视外国留学生教育,认为这项工作与政治、经济、外交和科技等工作关系密切,是我国外交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国高等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国于1950年起开始接受第一批留学生,至今已经历了三个不同的…  相似文献   

15.
中医药是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瑰宝,是迄今为止世界上保存最为完整的民族医药体系。中医药疗效肯定、副作用少,越来越受到世界人民和各国政府的认同与接受,中医药走向世界,为世界人民的健康服务。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外国人士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学习中医药,笔者从事对外中医药教育工作多年,深深体会到开展英语中医药教育是发展对外中医药教育的关键,尤其是外国学生在临床学习阶段英语翻译工作的水平。  相似文献   

16.
当今世界各国尤其是西方国家,都在得用各自的优势吸引外国学生来本国学习,可以说,21世纪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中国同样也面临着国际间的激烈竞争,要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就必然离不开与世界各国的科学技术、经济、文化等各方面的相互交流,取长补短。留学生教育作为教育面向世界的一种交流方式,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如何发挥留学生教育的作用,使留学生管理工作更加有序、更具法治化、规范化、科学化。则是本文探讨的主要问题。随着新世纪的到来和我国即将加入WTO,来华学习汉语的外国留学生人数不断增加使得留管工作所需要提供的信…  相似文献   

17.
刘慧 《文教资料》2009,(33):121-123
世界金融危机使各国的外国留学生教育都不可避免地受到了严重影响.本文比较和分析英澳法三国在金融危机中,对外国留学生教育作出的应急反应以及在原有较完善的外国留学生教育管理的基础上,制定和实行的新政策和新举措。以期能为金融危机下来华留学生教育政策的制定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8.
日本外国留学生教育的特点夏娟日本作为世界经济大国之一,十分重视外国留学生教育,通过许多切实举措,进一步开发、利用外来人力资源,促进本国教育、科技、文化、经济的进步。一、重视从入学、考试等环节抓好外国留学生的教育教学质量。日本接受外国留学生的高等学校,...  相似文献   

19.
孙萍萍 《文教资料》2013,(22):133-135
国家汉办、教育部从2007年开始招收MTCSOL(汉语国际教育硕士),其明确表示可招收外国留学生,2010年更公布了试行的《全日制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外国留学生指导性培养方案》,进一步完善了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外国留学生的招生工作。如果我们能通过这一专业的设置,让更多的留学生在中国接受正规的汉语教师专业训练,则势必能为国际汉推事业培养出更多更好的专业外籍汉语教师。目前针对外国留学生的汉语国际教育硕士专业学位的教学还存在很多问题,这些问题集中表现在课程设置和教材编写上,本文就此展开讨论,指出针对留学生的汉语国际教育专业课程设置的原则是“专而精”,教材则以实用性为主,并在实践教学经验的基础上。对此观点加以佐证。  相似文献   

20.
浅谈来华留学生教育管理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来华留学生工作是一项意义深远的重要工作 ,与政治、经济 ,外交和科技等工作的关系密切 ,是我国外交事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早在50年代初 ,我国就开始接受外国留学生 (以下简称留学生 ) ,近 50年来 (除“文革”原因暂停几年 ) ,特别是实行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我国经济的迅猛发展 ,来华留学生无论在人数、国别、层次、类别上都有了空前的提高 ,而我国的留学生教育管理工作也在改革、发展、提高中取得了显著的成就 ,形成了一套具有独到之处的留学生教育管理模式。这就是 :以教学为中心 ,保证教学质量 ;科学、规范的教育管理制度 ;正确引导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