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随着天线测试技术的发展,近场测量已成为当今高性能雷达天线,特别是有源相控阵雷达天线研制的必要手段。文中给出了对于大型平面近场测量系统中分布式射频子系统的布置与设计要求。功率预算的结果验证了这种设计可以满足高精度、大扫描行程天线的测试要求。  相似文献   

2.
相控阵天线技术在雷达、通信、电子战、导航等领域获得了广泛应用和高速发展,共形相控阵天线是相控阵天线发展的重点之一。文章介绍了共形相控阵天线国外发展现状,进而探讨了共形相控阵的天线阵型,方向图综合及波束形成技术体制等关键技术。  相似文献   

3.
针对现代电子对抗模拟训练的需要,提出一种雷达电子干扰模拟器的改进方案,它采用DDS技术,不仅对雷达电子干扰模拟器的信号分辨率得到提高和干扰样式的增加,解决了雷达电子干扰模拟器和雷达同步和复杂且恶劣电磁环境的高度模拟的问题。介绍了整个系统组成及工作原理,并通过移植嵌入式操作系统μC/OS-Ⅱ完成模拟器的多任务功能。  相似文献   

4.
由于天线结构局部变形并出现凹区,造成口径场产生畸变,从而导致了天线旁瓣性能下降。文章以某车载雷达天线为例,根据其在微波暗室的测试结果以及天线方向图与其口径场之间的关系,通过理论分析,探讨口径场分布影响天线旁瓣性能的主要机理。  相似文献   

5.
从探测环境第一保护区和第二保护区分别计算了雷达天线抬升前后周边遮挡建筑物的最大限制高度,从而确定雷达抬升高度;从净空环境上分别绘制雷达天线抬升前后的雷达遮蔽角图分析了高大建筑物对雷达的遮挡情况,指出:在雷达塔楼合理承重范围内,尽量抬高天线高度,改善雷达探测环境,并通过一次降水过程,利用通辽雷达实际回波分析了天线抬高后该站的回波连续性状况。  相似文献   

6.
为了满足某双波段雷达的设计需求,针对天线、馈源精度要求高、馈源调节量大的特点,本文提出了一种天馈结构的设计方法。通过铝蒙皮和背筋的结构解决反射面的高精度要求。通过铝管焊接的桁架结构,使天线骨架能够以较轻的重量抵抗较大的风载荷。通过具有调节机构的馈源支架,解决馈源的安装与调节问题。通过分体的馈源结构,解决了馈源的精度与加工制造问题。通过对双波段雷达的测试,天线满足预期指标要求,验证了天馈结构设计的可行性,为后续设计积累了相应经验。  相似文献   

7.
张成 《大众科技》2010,(3):34-35
通过CST仿真软件设计出背负式电台小型短波螺旋发射天线,计算出该天线的电参数和辐射方向图。将该设计的天线放在背负式电台上,进行远距离通信实验,并和加载鞭状天线进行测试对比,螺旋天线也能满足鞭状天线所能达到的通信要求,并得出螺旋天线的增益和仿真结果相符,在规定功率的发射情况下,能够达到3公里外接收有用信号的强度。  相似文献   

8.
天线方向图在轨测量是星载合成孔径雷达(SAR)定标技术的关键部分。本文对利用多个编码发射机在轨测 量星载 SAR接收天线二维方向图的技术进行了研究。结合 SAR系统的特点,论文对测量原理做了简要介绍,确定 了正交调制编码序列的选择,推导了信号生成、接收、多普勒补偿及相关处理的关键算法。计算机模拟测量结果验 证了该方法的可行性。  相似文献   

9.
为了精确、有效地控制雷达天线姿态角度,本文提出一种雷达天线俯仰伺服控制系统的设计方案。主控系统发出控制指令,实现对天线俯仰角度引导控制,并可以实时反馈俯仰角度的变化,同时具有极限限位、过载保护的功能。经过应用后可知,该系统具有体积小、重量轻、通用化、模块化等优点,可满足现有雷达系统的设计指标要求。  相似文献   

10.
本文介绍了一种带有非线性器件的射频通道天线的测试方法,针对这一种类型的天线系统,构建了一种收发不同频的天线测试系统。基于已有的室内天线远场测试系统,在不改变原有远场系统硬件配置以及软件系统的基础上,只添加一套对应的混频装置,就可完成对带有发射上变频与接收下变频通道的天线测量。系统的改造方案具有一定的通用性。在工程上对内置频率转换器件的这一类型天线方向图的精确测量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航空数据转发设备仿真器是用于飞机上的多台仿真设备(如惯导卫星传感器、气象雷达仿真器等)之间的通信。其中AFDX和ARINC429是新一代航空总线协议,硬件方面需要采用标准的ARINC429通讯卡、API-FDX -2通讯卡。数据转发设备仿真器需要完成实验室对硬线的自由转接和数据仿真工作,可按照系统要求进行节点自由转接以及与其它设备进行AFDX、ARINC429数据交互,以满足某航空研究所实验室的仿真需求。  相似文献   

12.
超宽带穿墙成像雷达作为一种能够隔墙探测和定位的新型雷达系统,在很多领域得到应用。穿墙成像雷达有非相干方法和相干方法两种成像方法。本文采用一发二收的天线组合形式,用非相关成像方法,研究了在无墙体和有墙体两种情况下目标的定位,分析了雷达的方位向分辨率,并通过二维FDTD仿真验证了目标定位方法。  相似文献   

13.
最大作用距离和距离分辨力是雷达应用中两个关键的性能指标,但在常规脉冲体制雷达中,这两个指标是相互矛盾的。脉冲压缩技术的出现,有效的解决了该问题。文章先介绍了脉冲压缩技术,然后通过MATLAB仿真验证了脉冲压缩技术在解决这对矛盾时的有效性。  相似文献   

14.
提出一种基于数字波束形成(DBF)的机载SAR自适应干扰抑制方案.该方案根据干扰的方向,在成像的过程中,实时地调整接收波束方向图,使得主波束对准成像区域,同时在干扰方向形成零陷.为了在成像过程中,只对波束进行有限次调整,采用了宽零陷波束形成算法.并对该方案的性能进行分析,仿真表明了该方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相似文献   

15.
黄明亮 《大众科技》2012,14(4):29-34
针对常见的雷达脉冲信号(常规信号(NS),线性调频信号(LFM),双线性调频信号(DLFM)运用时频工具对调制方式的识别进行研究。运用两种时频分析方法1.短时傅里叶变换2.相位展开算法.通过这两种算法对雷达信号的调制方式进行分析,并通过仿真得到雷达信号的时--频分布以及时—频,时—相曲线,对仿真结果进行研究。通过仿真实验表明,雷达信号调制方式识别算法是可行的,有效的,而且具有良好的性能。  相似文献   

16.
为了使工程模拟器能够尽量逼真地模拟飞机的飞行,需要建立精确的飞行仿真模型。首先对飞行仿真软件系统进行了描述,并重点对飞行软件系统进行了分析说明,建立了飞行运动方程的数学模型,最后对飞控软件系统进行了说明。  相似文献   

17.
张桂花  延伟勤 《大众科技》2011,(10):80-82,103
以雷达目标信息的三维实时显示为背景,文章在OSG框架下研究了三维实时场景模拟的关键技术,包括三维场景的组织和管理、实时显示与更新、交互漫游以及三维地形的生成。结合MFC实现了三维实时场景模拟系统,应用于雷达目标信息的三维显示领域,效果良好,在未来信息战争环境下有着重要的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8.
申时喜 《大众科技》2012,(12):9-10,92
随着民用航空事业的发展,传统A/C模式二次雷达难以满足空中交通管制(ATC)需求,S模式二次雷达正逐步取代A/C模式二次雷达。文章在比较分析两者的基础上重点阐述了S模式二次雷达的询问格式和应答格式,从而知道S模式二次雷达的特点及意义。最后介绍了S模式在其它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Simulators that represent human patients are being integrated into medical education. This study examines the use of a haptic-enabled, virtual reality simulator designed to allow training in minimally invasive surgery (MIS) techniques. The paper shows how medical practices and practitioners are constructed during a simulation. By using the theoretical tools that situated learning and communities of practice provide, combined with the concept of reconstituting, I broaden the discussion of medical simulators from a concern with discrete skills and individual knowledge to an examination of how medical knowledge is created around and with computer simulators. The concept of reconstitution is presented as a theoretical term for understanding the interplay between simulators and people in practice. Rather than merely enacting simulator training, reconstituting creates a different context, different actors and different techniques during the simul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