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阶梯型劳动力市场中的高校毕业生就业结构与对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快速上升,2002年达到15%,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阶段进入大众化阶段。2010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6.5%。高等教育规模超过美国,位居世界第一。高校毕业生规模从1999年的90万猛增到2010年的614万,年平均增长19.0%,我国即将成为全球高校毕业生最多的国家。  相似文献   

2.
叶卫树 《教育》2012,(29):54-55
近年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发展,我国的高等教育体制改革不断引向深入,高校在校生规模不断扩大。2008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23%,在校学生总规模达2700万人,学生规模居世界第一。根据美国学者马丁.特罗(MatinTrow)的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我国高等教育已由"精英教育"时代转变为"大众化教育"时代。与此同时,在校大学  相似文献   

3.
基于我国1978-2018年统计数据,分别考察了经济发展不同阶段我国中高等职业教育规模的适配性,研究表明:我国中高等职业教育规模对经济增长具有显性的正向促进作用,基于经济增长最大化为前提,改革开放后至高等教育大众化之前,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最优规模为35.88%,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最优规模为52.70%,高等教育大众化之后,我国高等职业教育最优规模为53.29%,我国中等职业教育最优规模为49.21%。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和高等教育大众化,中等职业教育最优规模在逐渐缩小,高等职业教育最优规模在逐渐扩大。  相似文献   

4.
一、高等教育大众化带来的新变化 在2004年召开的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会议上,周济部长在讲话中指出:"近几年来,我们实现了高等教育超常规的快速发展,去年高等学校在校生达到1600万人,毛入学率达到了15%,今年可能会达到1900万人,毛入学率超过17%."现在,我国高等教育规模已经是世界第一,进入了大众化阶段,2020年将达到30%.高等教育在进入大众化阶段后,出现了许多新的变化.  相似文献   

5.
自1999年党中央、国务院作出高校扩招的决定后,我国高等教育实现了跨越式发展。随着高等教育大众化步伐的加快,一些高校不顾自身水平和能力,盲目追求规模效应,对研究生进行"产业化"培养。近年来,研究生教育以30%的  相似文献   

6.
为了促使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早日到来,1999年,国家教育主管部门作出决定,高校要依据自身现实条件,适度扩大招生规模。国家实施扩招措施的一个主要原因就是利用高等教育“正确引导消费,扩大社会需求,带动经济增长,促发相关产业”的作用,借此来推动我国高等教育的改革与发展,最终使我国青年适龄人口的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在2005年达到15%左右,进入到大众化阶段。本文详细论述了高校扩招以后对西部地区经济、社会发展产生的影响。  相似文献   

7.
一、问题的提出 1999年我国普通高校招生159.7万人,大大超过1998年108万人的招生规模.2000年普通高校招生220.6万人,继2002年突破300万大关后,2003年达到382.2万人.按照美国著名高等教育社会学家马丁·特罗提出的高等教育发展理论,即高等教育毛入学率(某年大学在校生人数与18~22周岁人口的比率)在15%以下为精英教育阶段;15%~50%为大众化教育阶段;超过50%为普及化教育阶段.到2003年,我国普通高校毛入学率达到17%,已经进入了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阶段.  相似文献   

8.
高等教育大众化与高校就业指导实践体系的重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我国高等教育正在大踏步向大众化迈进.按照国际通行的指数,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达15-30%即为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据统计,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已从1998年的9%上升到2001年的13.3%,2002年末接近15%;预计到2005年将达到15%,2020年达到30%,完全实现高等教育的大众化.高等教育大众化给高校的办学实践带来了诸多新的问题和挑战,尤其是学生就业问题最为突出.如何适应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浪潮,重构科学、系统、专业、实用的就业指导实践体系,成为高校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课题.  相似文献   

9.
廖春华 《文教资料》2008,(10):161-164
经过几年的扩招,我国高等教育有了飞速发展,规模居世界第一,毛入学率达到22%.沉浸于高等教育进入大众化阶段的满足,成了流行的社会倾向.然而,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原本并不是关于高等教育规模扩张的量的理论,而是预警理论--是关于高等教育规模达到一定发展规模后的预警.忽视了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的预警功能,也就忽视了高等教育规模扩张的潜在危险.从而降低了这一理论的价值.准确理解把握高等教育大众化理论,正视现实存在的问题,对我国高等教育稳定、有序发展是十分有益的.  相似文献   

10.
我国从1999年开始对高校实行扩招,在短短的几年里我国的高等教育规模翻了一番多。如果按照马丁·特罗对高等教育发展阶段的划分,可以认为我国已进入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了。由于我国高等教育大发展是在国家经济还比较落后的环境中实现  相似文献   

11.
规模与需求:高等教育“大众化”热议中的冷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改革开放30年,特别是近10年来,我国的高等教育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发展,由精英教育快速进入"大众化",总体规模跃居世界第一.深入分析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态势和规模需求,厘清所处"大众化"阶段的维度层次,对于科学规划"规模、质量、结构、效益协调发展"是十分必要的.  相似文献   

12.
社区学院——后大众化高等教育的呼唤与回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持续扩招后,我国高等教育规模渐趋稳定,并开始对大众化进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全面、深刻的反思,由此进入了后大众化阶段;后大众化阶段我国高等教育的主要任务有增加入学机会、提高教育质量、进一步完善结构体系等.社区学院以其实用性、多职能、便利性等特点更好地满足了后大众化阶段多样化的高等教育需求,将成为后大众化阶段高等教育不可或缺的重要机构.  相似文献   

13.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二难选择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高等教育大众化问题,关系到我国高等教育面向21世纪的发展规模、发展速度和发展模式的选择。本文就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若干问题谈几点意见。(一)高等教育入学率:大众化的量化标准———前景预测美国著名高等教育史学家马丁·特罗以18~21岁适龄人口接受高等教育比例为标志,将高等教育划分为三个发展阶段:第一,英才教育阶段,即高等院校仅能容纳15%以内的适龄青年;第二,大众化教育阶段,即高校能容纳15%到50%的适龄青年;第三,普及化教育阶段,即高校能容纳50%以上的适龄青年。这一划分通常被作为国际通行指数…  相似文献   

14.
随着高校的扩招、招生数量的增加,我国高等教育开始由精英教育阶段向大众化教育阶段迈进。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持续扩大,致使每年进入就业市场的大学毕业生持续增加,据统计2001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为114万,2005年为338万、是2001年毕业生的3倍.  相似文献   

15.
在“后大众阶段”,随着高等教育规模的进一步扩大,作为基本保障条件的高等教育资源变得更为稀缺,各国因为国情的差异而在分配上呈现出不同的特点.美国:大众化承担机构——公立高校教育资源有基本保障;日本:大众化承担机构——私立高校教育资源缺乏保障.两国都通过新的办学力量的参与,进一步推进了高等教育的发展.我国即将跨入“后大众阶段”,高等教育必须实行多元筹资,并多方给力,切好高教资源这块蛋糕.  相似文献   

16.
几年来,我国高等学校普遍扩大招生规模,高校入学率从30%,到60%甚至个别省份达到80%[1]。使我国的高等教育迅速由精英教育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当前高校面临着重大的机遇和挑战,作为高等教育重要组成部分的班级管理,也承受着巨大的压力。高校中班集体建  相似文献   

17.
高等教育的阶段转型与相关教育理念的变革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我国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已经在2002年达到15%,进入了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作者着重对进入大众化高等教育阶段之后,相关的竞争理念、质量理念、人才培养理念、规模发展理念的变革以及如何适应这种变革进行了分析与论述。  相似文献   

18.
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教育质量问题浅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1999年开始,我国高等教育发展速度和规模持续增长,到2006年,高等教育在校人数达到2500万,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也达到了22%.我国高等教育已经从精英教育阶段进入大众化教育阶段.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过程中,必须重新审视高等教育质量问题,树立新的高等教育质量观,建立更加完善的质量保证体系,从而使我国的高等教育达到数量和质量的和谐统一.  相似文献   

19.
精英教育与大众教育共存,是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的基本特征。2002年我国高等教育毛入学率已经超过15%,按照美国学者马丁·特罗关于高等教育发展阶段理论来看,我国的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阶段进入到大众化教育阶段。高等教育走过精英教育阶段后,在大众化教育阶段仍要发展精英教育,对此学界已基本达成共识。  相似文献   

20.
我国高等教育已经初步完成了"大众化"的任务,高等教育的发展重点也逐步从"规模扩张"转变为"内涵建设"。由于大众化教育阶段本身的特征和我国社会对人才需求的多样化要求,各个高校在内涵建设上应该秉持"差异性"原则,根据自己的实力、传统、特征和国家高等教育的大格局确定自己的大学理念、科研理念和教学理念,以促使整个高等教育系统形成分布均匀、符合实际的和谐格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