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神经-肌肉疲劳的生理学研究进展   总被引:20,自引:0,他引:20  
本文简要的回顾了神经肌肉疲劳的研究历史,并从生理学角度综述近年来国内外的研究人员在中枢性疲劳与外周疲劳的理论与实验研究方面取得的新进展。有关中枢性疲劳,本文着重介绍了5-羟色胺、多巴胺、乙酰胆碱等中枢神经递质参与运动性疲劳的形成与恢复的新证据与新理论(可能的机制)。有关外周疲劳机制,本文从神经肌肉接头处的超微结构到骨骼肌细胞的亚细胞结构等可能发生疲劳的部位,将近年来的研究成果作了一个简要的概括。这些研究成果表明:有关运动性疲劳的生理学研究进入到亚细胞水平与分子水平。  相似文献   

2.
关于运动性疲劳动物模型建立的综述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通过对近十年来有关运动疲劳动物实验方面的文献进行归纳总结,试图找出其中有关运动疲劳动物模型建立的规律和方法,以及与运动疲劳理论方面的联系,并对目前有关运动疲劳动物模型的建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讨论,为运动生理生化机能的研究提供实验材料。  相似文献   

3.
预防和消除运动性疲劳已成为当今运动医学研究的热点。本文对中草药在运动性疲劳恢复方面的临床应用及生理生化研究进行综述,并对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探讨。  相似文献   

4.
根据临床实践,结合有关文献,对疲劳性骨折发生的机制、疲劳性骨折的部位频度比例、以及运动项目造成疲劳性骨折的比例进行了分析,并为本症的诊断、治疗与预防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5.
现代中医学研究发现,肝脏与运动性疲劳紧密相关。已有诸多学者指出,运动性疲劳的整体功能状态改变.有赖于五脏的共同调节,在五脏中肝居于核心位置。五脏中与运动性疲劳有直接与间接关系较密切者,当首推肝脏,疲劳产生的根本在肝的调节功能失常。本文较全面的综述了中医肝脏与运动性疲劳的关系,旨在为运动性疲劳的中医理论研究、中药消除运动性疲劳以及提高机体运动能力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6.
体育运动中神经-肌肉疲劳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要回顾神经-肌肉疲劳的研究历史,并从生理学角度综述近年来国内外有关中枢性疲劳与外周疲劳的理论研究成果以及在实验研究方面取得的新进展.有关中枢性疲劳,着重介绍5-羟色胺、多巴胺、乙酰胆碱等中枢神经递质参与运动性疲劳的形成与恢复的新证据与新理论(可能的机制).有关外周疲劳机制,从神经肌肉接头处的超微结构到骨骼肌细胞的亚细胞结构等可能发生疲劳的部位,将近年来的研究成果作简要概括.这些研究成果表明有关运动性疲劳的生理学研究进入到亚细胞水平与分子水平.  相似文献   

7.
从运动性疲劳的中医认识、针灸的取穴原则、治疗存在的问题、注意事项等方面,介绍针灸在治疗运动性疲劳中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
运动员在运动训练中经常出现不同程度的疲劳状态,机体器官的机能水平不同程度的变化,以及运动能力下降和不同程度的训练能能力下降,较大的疲劳还会对本人的身体和生理造成不良的影响。所以对运动员的疲劳和恢复以  相似文献   

9.
周斅激 《安徽体育科技》2005,26(4):75-76,79
硒是人体所需的一种微量元素,近年来随着硒对人体更多生物学功能的揭示及运动性疲劳研究的进一步深入,硒在防治运动性疲劳方面的作用越来越受到运动营养学方面的关注,就目前硒与运动性疲劳方面的研究现状与前景进行一些探讨。  相似文献   

10.
采用文献研究等研究方法,根据竞技体操运动项目的技术特点与能量代谢特点,并结合体操运动员运动训练、竞赛产生运动性疲劳的特点以及体操运动员疲劳产生的生化机制,提出了有针对性的恢复手段,包括体操运动员生理疲劳和心理疲劳的恢复手段两方面,以期为完善体操运动训练、提高运动员的竞技能力以及增进运动员的身心健康提供帮助.  相似文献   

11.
运动训练中疲劳与恢复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结合竞技体育训练方面的实践,阐述了疲劳与恢复之间的关禾及其对提高训练成绩的影响,以便广大教练员、运动员、体育管理人员对疲劳与恢复方面的问题有一个进一步的认识和了解,从而更好地指导运动训练与竞赛。  相似文献   

12.
在体育运动中,特别是在竞技体育的训练中.运动员经常会出现阶段性的疲劳状态,这时教练员常常只是从疲劳的一种形式一生理疲劳的角度考虑,对训练的量和强度做适当的调整,往往忽略了疲劳的另一种形式—心理疲劳,而不能及时地采取相应对策,以至运动员的疲劳状  相似文献   

13.
运动性疲劳的中医诊断与中医药恢复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疲劳是运动训练和竞赛中的必然现象,如何尽快地消除疲劳、促进体力恢复是训练成败的关键。通过中医对疲劳的产生机理及运动性疲劳与脏腑关系的阐述,依据中医的“四诊”原则,将运动性疲劳分为三种类型五种常见症状,简要指出诊断标准,并从按摩和中草药角度说明中医药在促进疲劳恢复方面的独到优势和作用。  相似文献   

14.
青少年运动员由于其从事体育运动时间短,接受系统性专业训练时间不长,很容易产生疲劳及伤病。为了更好预防疲劳以及伤病的发生.有必要采取科学手段消除运动疲劳,并有助于运动成绩的增长,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相似文献   

15.
在羽毛球运动训练过程中,运动性疲劳产生的特点以及疲劳后的体能恢复一直是我们所面临的问题,如何解决这一问题对今后达到良好的训练效果和取得优异成绩至关重要。故此,文章主要对羽毛球运动员运动性疲劳的诊断方法、体能恢复的原则和方法进行探讨研究。  相似文献   

16.
运动性疲劳及其恢复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运动性疲劳包括运动性生理疲劳和运动性心理疲劳,通过分析其产生的机理,采用适当的、针对性的恢复措施,消除运动性疲劳,从而提高运动训练效果。  相似文献   

17.
运动性疲劳的产生与消除   总被引:24,自引:0,他引:24  
运动性疲劳的产生与机能的恢复,是当前体育科学研究中的重要问题,就运动性疲劳产生的机制、分类、判断及消除手段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18.
运动疲劳的产生机制研究综述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采用文献资料研究法,对运动疲劳的产生机制进行综合性分析。随着运动生理学的发展,对于运动疲劳产生机制的认识,已经从单纯的能量消耗或代谢产物堆积,向着多因素、多层次、多环节、综合作用的认识发展。单一因素的致疲劳理论,已经逐渐被综合性疲劳理论所替代。  相似文献   

19.
国际体育舞蹈选手过度疲劳的预防与恢复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为探究国际体育舞蹈选手过度疲劳的产生机制与防治措施,本文从这一新兴运 动的项目特点、技术结构以及选手的心理状态等方面分析、阐述了其过度疲劳的原因、 特点,并提出了相应的预防和恢复方法。  相似文献   

20.
心理学研究的七个方向:以运动性心理疲劳为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心理学研究是一个包含概念解构、测量方法、群体差异、相关因素、作用功能、发生机制和行为控制7大方向的系统工程.尝试以这7大方向作为研究框架,探讨运动性心理疲劳的8个具体研究问题:1)如何有效区分体力疲劳、脑力疲劳和心理疲劳?2)Raedeke和Smith(2001)提出的运动性心理疲劳三因素结构是否完备?3)如何依据ABQ分数评价运动性心理疲劳?4)可以用生理和生化这两类指标评价运动性心理疲劳吗?5)执教年限不同的教练员,其心理疲劳会有差异吗?6)运动性心理疲劳对训练质量、比赛效果、成就动机等有何影响?7)运动性心理疲劳的产生原因和中枢机理是什么?8)在理论上,运动性心理疲劳应当与哪些心理学构念和心理学现象有关?介绍了在以上8个问题上的实证研究成果及其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最后指出,自我控制与心理疲劳之间的因果关系是今后继续探索的重要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