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肖楠 《辽宁高职学报》2010,12(10):85-87
在贝多芬的众多作品中,《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是世界四大经典小提琴协奏曲之一,也是他唯一的一首小提琴协奏曲,这部作品不仅被认为是所有小提琴协奏曲中最优秀的一首,也是非常有意义的一首。后人将其誉为小提琴协奏曲之王,本文结合18世纪的历史、文化及贝多芬的创作,对这部作品在演奏技巧及音乐表现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2.
在小提琴协奏曲的演奏过程中,小提琴的独奏是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协奏曲至今受到广泛欢迎,与小提琴的独奏魅力是息息相关的。西贝柳斯的这首《d小调小提琴协奏曲》充分发挥了小提琴独奏的特点,因此本文以这部作品为例,分析了小提琴协奏曲中的独奏艺术。  相似文献   

3.
巴赫被誉为"西方音乐之父",出生于音乐世家的巴赫,写了很多的作品,但小提琴协奏曲仅有《E大调小提琴协奏曲》、《a小调小提琴协奏曲》、《d小调双小提琴协奏曲》这三部。巴赫最受欢迎、最为著名的小提琴协奏曲是《E大调第二协奏曲》,这首曲子充分体现了巴洛克时期的音乐风格。对于巴赫在小提琴协奏曲上的创作手法研究,以《E大调第二协奏曲》为例最为适合,该曲子可以淋淋尽致将巴赫的音乐风格、创作手法等一一表现出来。  相似文献   

4.
1772年,19岁的莫扎特仅用六周时间就完成了他人生仅有的五首小提琴音乐作品,其中《G大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是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从第一、第二小提琴协奏曲创作的稍显稚嫩,到后面三首小提琴作品的音乐逐渐走向成熟,莫扎特也在不断创作中体现出他小提琴创作的基调与特点.本文将以G大调第三小提琴协奏曲作为研究主体,并对这首作品...  相似文献   

5.
《g小调小提琴协奏曲》时布鲁赫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之一,同时也在"世界十大小提琴协奏曲"中占有一席之地。本文介绍了这部协奏曲的创作背景,对第一乐章的曲式结构和调性布局做了细致的分析。在演奏技法部分,对乐曲进行了逐段分析,阐述了在联系和演奏各段时的左、右手技法以及情绪特征。  相似文献   

6.
提到协奏曲,恐怕浮现在脑际中的是诸如贝多芬《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门德尔松《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柴科夫斯基《第一钢琴协奏曲》或拉赫玛尼诺夫《第二钢琴协奏曲》等脍炙人口的经典之作。这些传世精品被全世界所熟知,仿佛协奏曲就应该是这样的(炫技的独奏和轰鸣的管弦乐交辉。美丽的旋律。戏剧的效果、交响性展开唤起我们或悲伤或激动的情感共鸣)。  相似文献   

7.
江澎 《文教资料》2008,(15):76-77
D大调小提琴协奏曲,是贝多芬唯一的一首小提琴协奏曲作品,作品构想宏伟,具有富饶的曲思,充分发挥了小提琴的技巧,是用圆熟的手法完成的稀世佳作.  相似文献   

8.
<正>门德尔松一生中不断地写器乐的协奏曲,在所有的器乐协奏曲中,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op.640)是他的协奏曲创作中的高峰。这首作品,最能代表他一生为之奋斗所创作出来的新风格。第一乐章是快板,2/2拍,奏鸣曲式。莫扎特、贝多芬所建立的那种协奏曲的传统手法,以大段的前奏陈述主题,门德尔松在这支协奏曲里,只用了一个半小节的准备,独奏的小提琴便像早已准备好了似的,以那激情的旋律开始迫不及待地高唱起来。  相似文献   

9.
作为一个音乐欣赏爱好者,我最喜欢小提琴协奏曲,奏鸣曲和小夜曲等名曲。我曾喜欢海菲兹演奏的贝多芬小提琴协奏曲,他的精湛技巧,使乐曲流畅生辉,华丽而多彩。我曾喜欢胡伯曼以剑客般的老练,把节奏感和层次感极强的拉罗西班牙交响曲(实际上是小提琴协奏曲)拉得出神入化,令人难忘。我曾喜欢俞丽娜演奏的梁山伯与祝英台小提琴协奏曲,以丰富的感情,细腻的处理,使之达到完美的艺术高  相似文献   

10.
门德尔松是一名音乐界颇具成就的浪漫主义作曲家,他所生活的年代是一个浪漫主义歌曲创作盛行的年代。这一时期人们都在追求一些更胜一筹的歌曲创作,这个时期的人们也是追求自由与民主的精神的时代。门德尔松的一生虽然比较短暂,但是他利用有限的时间为我们留下了很多有价值的小提琴协奏曲作品。而在门德尔松的一生所发表的小提琴协奏曲作品中,令人受益最深的是他人生后期中所创作出来的作品——《e小调小提琴协奏曲》。为了使得后人可以对这名优秀的作曲家有更多的了解,本文针对"探析门德尔松小提琴协奏曲演奏技法"这一话题从三个方面展开了深刻的探讨。  相似文献   

11.
法比小提琴学派在西方弦乐艺术发展史上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该学派在跨越三百多年的发展历史中,产生了大量经典传世的音乐作品和教学文献,培育了大批声誉卓著的小提琴演奏家和教育家。文章浅析法比小提琴学派对其他小提琴演奏学派和中国小提琴艺术发展的深远影响,及其对传承和推动世界弦乐艺术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  相似文献   

12.
小提琴发音的优劣是评判小提琴演奏水平高低的标准之一,因此,小提琴的发音问题是小提琴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必须十分重视的环节。重点分析造成不良发音问题的因素,并就如何克服不良发音问题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小提琴在中国的传播发展,实际上是东西方文化交流的必然结果。明末清初“百年海禁”的取消与通商的恢复,为中西文化的交流提供了良好的土壤。大批传教士来华,小提琴也成为了艺术传播的重要使者。本文选取清朝宫廷中的小提琴音乐活动为视角,初步探讨中国人的西洋音乐观,从而分析西方音乐对中国近现代音乐文化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小提琴专业作为高校音乐专业中深受学生喜爱的科目,其学生群体的不同对教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较大的挑战。本文笔者结合多年的小提琴教学经验,针对高校小提琴教学从教学观念到教学实践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15.
在小提琴演奏艺术中,换把是一种必须掌握的基本技术。揉弦是小提琴的表现手段,熟练的掌握换把与揉弦对小提琴发音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文章提出了小提琴演奏的5个区位运动结构,认为小提琴演奏的所有姿势和动作都是建立在5个基本的区位之上的,它们构成了一个互相合作的整体。发挥良好的小提琴演奏技术必须依赖于一个整体系统,因而主张通过调整、控制与人体、小提琴演奏密切相关的5个区位的运动,使人体和乐器间获得更有效的协调并发挥整合效能,从而提高艺术表现层次。  相似文献   

17.
小提琴表演艺术的匀、准、美是正确表达体现作品思想内容的关键所在。通过对小提琴教学中“四换”的论述 ,阐明了小提琴训练的基本方法和运动形式。  相似文献   

18.
小提琴演奏中的揉弦的出发点和目的是为音乐的艺术表现服务的。十九世纪的小提琴演奏中的揉弦在浪漫主义音乐文化思想、小提琴音乐和演奏艺术的影响下,揉弦不仅在小提琴演奏中得到了普遍运用,而且与以往相比还拓宽了运用的领域。  相似文献   

19.
小提琴演奏左手技巧主要包括音准、揉弦、双音、换把、颤音、泛音及左手拨弦等很多方面。这些技巧虽然非常复杂,但是对于小提琴演奏来说却非常重要。本文通过自己的学习和演奏,以及阅读相关书籍文章,总结了一些自己对小提琴演奏右手训练的心得体会,并且理论联系实践,就具体音乐作品加以分析论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