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国教育家叶圣陶说过,“教是为了不教”。这启示我们,在教学中要十分重视学生的学习过程。教师不仅要帮助学生“学会”,而且要指导他们“会学”。就是说,要培养学生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以获取更多的知识。应该指出,学生从教师那里学到的知识,毕竟是有限的,只掌握这些知识,远远不能适应四化建设的需要。如果一个学生,在学校里只知道积蓄知识,而没有掌握获取知识的能力和方法,那么他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就像“猎枪和干粮”故事中的猎人一样,走进森林只带干粮而没带猎枪。学生是否会学习,首先取决于对基础知识及基  相似文献   

2.
谈到读书,原清华大学校长蒋南翔讲过一段经典的话,他在回答研究生所提关于读书问题时说:"一个猎人到森林中打猎,要准备猎枪和干粮。如果一个学生只知道积累知识,而不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那么,他将来走上工作岗位就如猎人只带干粮而没带猎枪一样。没有猎枪,干粮带得再多,也会很快地消耗殆尽。如果有一杆猎枪,  相似文献   

3.
1962年,蒋南翔同志在谈到学生在学校里主要学什么的时候,曾作过一个生动的比喻。他说,一个猎人到森林里去打猎,要准备猎枪和干粮。如果一个学生在学校里,只知道积蓄知识,而不懂得同时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那么,他走上工作岗位,就象猎人走进森林只带干粮没带猎枪一样。没有猎枪,干粮带得再多,也会消耗殆尽。有一枝  相似文献   

4.
有这样一个比喻:一个猎人到森林里去打猎,要准备猎枪和干粮。如果一个学生只知道积蓄知识,而不掌握获得知识的方法,一旦走上工作岗位就像猎人走进森林,只带干粮没带猎枪一样。没有猎枪,干粮带得再多,也会消耗殆尽。如果有一支猎枪,并能运用自如,那么还愁没吃的吗? 这是一个巧妙的比喻,把良好的方法对于学习的重要性阐释得淋漓尽致。其实,我对女儿的教育便与这支猎枪有关。每天晚饭后,我们全家围坐在一起,毫无保留地把一天的所见、所闻、所思、所感都倾吐出来。那些不好的情绪、不正确的想法做法、不利于学习工作的种种因素,统统被请进“回收站”。那些好的想法做法则经“三人小组”完善之后进入“流通领域”。这是几年来我家一直延续下来的习惯。  相似文献   

5.
1.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有一位校长说:“今后的学生是走入森林的猎人,我们应该教会他们使用猎枪,而不能只让他们带着干粮。”请以“‘猎枪’和‘干粮’”为话题,展开联想,写一篇文章。要求:题目自拟,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800字。【点拨】若写议论文,则应做好以下两点。第一,分析“猎枪”和“干粮”的喻指内容:猎枪——一门技术、一种能力、一种手段、解决问题的方法、处理问题的正确途径……干粮——呆板的知识、某种财力、陈旧的经验、某种现成的业绩……由此,可提炼出论点:要想取得成功,不能只学习现成的知识,还要谋求掌握生存…  相似文献   

6.
邓小平同志“三个面向”的指示,是我国新时期发展教育事业的根本战略指导思想,是改革各科教学的指针。这就要求我们改革教学方法,大力开发学生智力,培养学生能力。因为“未来的文盲不再是不识字的人,而是没有学会怎样学习的人。”教师的主要任务是要给学生一把打开知识宝库的钥匙,而不是把知识简单地装进学生的头脑。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教人以渔。”“给他一袋干粮,不如给他一支猎枪。”“教人学会,不如教人会学。”当前我们必须明确地提出中学历史教学要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抓好能力培养。  相似文献   

7.
在一次毕业典礼上,某大学校长曾说过这样一句话:大学毕业生进入社会,如同猎人进入森林,我们应该教会他们如何使用猎枪,而不能总是让他们带干粮。乍一听,不以为意,细一想,此话耐人寻味。为什么这位校长认为“猎枪”比“干粮”重要呢?我们不妨先这样假设:一位大学生带着一大包干粮进入森林,若干天后,干粮吃完了,这位大学生会怎么样呢?我想不外乎三种情况:一是重退出发地,二是被野兽吃掉,三则是饿死。多么可悲的下场。然而他要是带上猪枪的话,情形就变了:碰上危险可用它防身,饥饿了可用它打猪物,最终可以走出森林。多么光…  相似文献   

8.
女儿上小学之前,我要送给她六个字,因为这六个字不仅至关重要,而且很容易被误读——对于胜败,需要一种明确的态度。这一点,即使是成年人也未必明白。而对于即将上学的孩子来说,一条需要她独立去直面的人生道路已经在她的脚下展开。迈上这条道路的第一步其实质就是人生的第一场战斗,而第一场战斗的胜负对于孩子的人生未来的发展影响至关重要。所谓“胜不骄”,就是享受胜利,但不能满足于暂时的胜利我们的父辈在我们取得好的成绩时,总是在夸奖我们之后,紧接着跟上一句“不能骄傲啊”!在父辈眼里,“谦受益,满招损”。所以高兴也得压抑自己,还要…  相似文献   

9.
家教诊所     
答:人们都希望孩子有礼貌,有爱心,所以你会为儿子动不动就打人而苦恼。你很困惑:才2岁半的孩子怎么会打人呢?打人是个坏习惯呀。其实,是你的判断有问题。一般孩子在2岁以后就开始进入人生“第一反抗期”,即开始有了自我意识。别人批评他、笑话他,反对他做某些他想做的事,他那渐渐觉醒的自我意识使他感觉受到了“侵犯”,于是他用打人表达他的不高兴。和小朋友玩时打人,也往往是意见不一致时他表达不高兴的方式。但这种“打人”的举动往往不是我们成人理解的“欺负人”的意思,而是对自我的维护,这一点,我们务必区分清楚。所以,假如我们对孩子…  相似文献   

10.
学生自我责任意识的培养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责任心的培养对学生的成长尤为重要。一个孩子即使再聪明,再有知识、有技能,但缺乏责任心和综合能力,他就是不健全的。若用纲与目来比喻的话,知识是“目”,责任心与其他的素质是“纲”,只有在“纲”准备好的情况下,才能运用“目”,正所谓“纲举目张”。一个没有责任感的孩子,因为没有找到自己在集体中的地位与重要性,便会感到迷惘,失去创造成就的动力。长此下去,孩子就会对任何事都没有责任心,丧失生活能力。因此,我们该从小开始,从小事着手,从小的习惯养成,让我们的孩子具有高度的责任心。一、培养学生热爱学习的自我责任意识l.“一只手与…  相似文献   

11.
刘建琼 《湖南教育》2003,(15):40-40
因为他教会了我‘想’,在他那里,我拥有了‘想’的自由。他,我们的老师,很辛苦,但是,在他的课堂里,我们之间总是显得十分陌生。这是某学生在一次教学反馈的调查中,对教他的两位老师喜欢、不喜欢的理由简说。解读理由且推求之,我想,两种评价所反映的问题在于教师是否创设了师生互动的学习情境,是否满足了孩子思想自由的需要。现代课堂的首席当是对话。有对话,才会有互动的情景,才会有学习者的质疑和教授者的化疑,才会有深入探究的可能,才会有自由思想的余地,也才会有化解“陌生”的良方。汉语中的“对”字,造字法的依据是“两人(手形)相向”,…  相似文献   

12.
一、理解孩子,鼓励孩子,做孩子的朋友 有一位伟人说过:人来到世界,他总有一样生存的本领,我们要看到他的“闪光点”。作为教师,我们要对孩子的言行及时作出反应,孩子遇到困难时及时指导,孩子气馁时要多加鼓励,孩子受到表扬祝贺之余别忘了提醒。有的孩子特别爱说话,这当然会讨人喜欢,多话的孩子之所以有时不讨人喜欢,  相似文献   

13.
许多教育家总结这样的教学经验:“给他一袋干粮,不如给他一支猎枪”;“授人以鱼,不如教人以渔”;“把金钥匙给学生”.鉴于此,我多年来摸索了一些“让学生自己走路”的方法,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我的方法有下面一些:①抓特点,重点拨;②写作  相似文献   

14.
“他有小红花,为什么我就没有呢?我也要……”“他在比赛里赢了我,其实,我也玩得很好的,为什么我就会输呢?我也要赢……”“她今天的衣服好漂亮,一朵一朵粉粉的花,我也要穿……”你的孩子是否也会常常这样哭着对你说:“亮亮的新玩具很漂亮,我也要。大家为了玩亮亮的新玩具,都对他可好了。我也要大家对我一样好,我也要新玩具!”接下来,你的孩子可能会对亮亮不太搭理,总是有意无意地躲着他。但如果你给孩子买了新玩具,他就会对亮亮又友好起来。所以,孩子针对的并不是亮亮这个人,而是嫉妒他的新玩具。是的,孩子也会嫉妒!别人有小红花他没有,别…  相似文献   

15.
许多家长在教育孩子的问题上 ,都有一种矛盾心理 ,一方面是教育孩子善良、诚实 ,另一方面又担心孩子太善良、太诚实 ,以至犯傻 ,不适应未来社会的生存。1 不必为孩子的“傻气”过分担心。“傻人有傻福”不是没有道理的 ,“傻”中蕴涵着人类更智慧和道德的生存法则 ,也是一种“大智若愚”的境界。2 要重视的是孩子“犯傻气”的过程。要尊重孩子 ,了解孩子真正的需要 ,不要以自己的想法代替孩子的想法。要多多体察孩子的感受 ,不要随便代替孩子决定或“讨公道” ,打抱不平。一些家长帮孩子避免了“犯傻”“吃亏” ,但是孩子并没有因此高兴起…  相似文献   

16.
<正>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中国有句谚语“饱带干粮,晴带雨伞”,意思是说虽然吃饱饭出门,但还是要带足干粮;虽然是晴天出门,但还是要带上雨伞,凡事要有备无患。然而,也有人说,生活中我们也常常要面对意外挑战,因此涵养“无备”的心态也是人生的必修课。以上材料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相似文献   

17.
编辑方竹玲孙智正我丈夫安德鲁37岁,我也已经35岁了,我们还没有生育孩子。安德鲁的哥哥有3个孩子,妹妹也一样生了3个孩子,因此,安德鲁的父母很为我们着急。每当安德鲁的父母从新泽西过来看我们时,他母亲总是拉着我旁敲侧击,她会忘记自己“坚决不问我”的决心,忍不住问我:“你们不想要小孩吗?你们的婚姻不会有问题吧?”安德鲁的父亲很少说话,但我知道他也很关心这件事,他妻子是代表他们俩来问的。生养孩子的压力,使我们20多岁时,甚至到了30岁后,还是很犹豫究竟要不要孩子。刚开始的时候,安德鲁的父母对此事的关心让我很烦躁。我觉得这是我们…  相似文献   

18.
梁福金  黄勇明 《师道》2012,(10):35-36
教育的法则就是追求幸福。作为教育者,我们应将“幸福”当作教育的第一要旨,确定“幸福教育法则”,即把幸福作为人生的追求目标。要帮助孩子树立乐观向上、自信阳光的人生观,让孩子在成长中找到快乐,享受幸福。为此我们认为,和谐校园是学生人生的美好、幸福的获得的重要基础。构建和谐校园,必须要让学生在接受教育的过程中感受到幸福,要用幸福观构建学校的办学理念,打造幸福校园,让学生享受幸福教育,拓宽体验幸福的空间。  相似文献   

19.
开好班会是教师的一种业务能力。有句话说得好:“有魅力才能吸引学生,而有实力才会有魅力。”即所谓的魅力在于实力,而实力在于我们对自己业务精通的程度,但这里我所说的业务,不只是会讲课,还要会带班,会开班会。一个只会讲课而不会带班的老师,我以为他的业务能力是不全面的。  相似文献   

20.
参与意识是学生对学习活动有效地积极投入的意愿.学生有了参与意识,才会有积极的参与行动,才会有高的教学效率.课堂教学效果很大程度上也取决于学生的参与情况,这就首先要求学生要有参与意识,加强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参与意识.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这是现代数学教学的趋势.为此,在我们的数学课堂上应充分让学生“动”起来.即让学生的个性表露出来,思维活跃起来,手脚解放出来.这将会极大地提高我们的教学效率.学生的参与意识主要靠教师来培养,下面谈谈培养学生参与意识的几点做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