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陈雯  陈爱华 《江苏高教》2023,(1):98-102
审美消费是将美感获取作为主要诉求的一种消费样态。大学生是审美消费的先锋,其审美消费主要集中在身体消费、网络景观消费领域。当前,大学生的审美消费遭遇消费异化的伦理图景,即异化为炫耀性的符号消费、奢侈性消费、享乐性消费、低俗化的感官消费等,并导致严重的负面后果。大众传媒、广告和时尚工业的运作,大学生审美素养欠缺和消费价值观错位是大学生审美消费异化的主要成因。为了超越审美消费的伦理困境,应从以下方面努力:第一,突出审美教育的精神价值,实现新时代高校美育工作提质增效。第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大学生审美消费,加强消费伦理教育。第三,探寻生活美学,呼唤优雅消费,引导大学生在审美消费中迈向美好生活。  相似文献   

2.
晁乐红 《台州学院学报》2011,33(5):87-91,96
解决我国消费问题的出路之一在于实现消费结构升级,即从生存型消费向享受型消费和发展型消费转变,从实物消费向劳务消费和精神消费发展。结构升级的消费不仅是促欲经济持续健康发展的“增长消费”,同时也是利于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的“绿色消费”,更是促进消费者自身发展完善的“人文消费”。  相似文献   

3.
社会的发展使精神消费在人类消费总体中所占比例越来越高,人类的消费出现了精神性转向趋势。与物质消费相比,精神消费在消费对象、消费主体以及消费过程等方面都有着自身的特点。精神消费是一个外延极其广阔的消费领域,包括生态精神消费、物品精神消费及文化精神消费等多种类型。精神消费对于提高消费者的素质、对于促进精神生产的发展、对于推动整个社会的全面进步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4.
消费是第一性的存在 ,消费文化本质上只是我们反映消费而获得的关于消费的思想、观念、知识和理论。讲消费文化旨在强调消费者在消费中必须学习和运用人类认识消费的积极成果 ,增强消费行为的自觉性。把消费文化理解为优美的消费环境、具有文化味的消费资料和以此为对象的消费活动 ,会引起理论上的混乱 ,并妨碍消费文化指导作用的发挥和消费质量的改善  相似文献   

5.
根据对当前小学生消费现象和种类的调查,发现一些小学生存在满足型消费、攀比型消费、模仿型消费、受诱型消费和超前型消费等不良消费现象,客观分析这些不良消费现象产生的原因和背景,进而提出良好消费习惯培养的五种对策即端正消费教育观念,社会、家庭、学校教育同步,管好孩子的零用钱,开展丰富多彩的消费教育和强化管理措施,加强检查监督。  相似文献   

6.
伴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物质产品的日渐丰富以及媒体等因素的推波助澜,消费已经进入大众消费阶段,大众消费标志着人类社会进入了消费社会。消费社会最基本的表现就是异化消费。从异化消费到符号消费虽然客观上促进了生产发展,增加了社会财富,但是一些负面影响也越来越显现出来。本文通过"双十一"消费现象分析异化消费,从而对当前异化消费进行批判。  相似文献   

7.
当前我国消费需求不足的原因透析与对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消费是生产的目的和动力,推动和促进生产,买方市场形势下消费对生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忽视消费是当前的主要倾向。消费需求不足的深层原因是,供给结构与需求结构不相适应,转型期的体制障碍,收入增长趋缓和消费者心理引起的消费倾向下降等。其主要对策建议是,把消费政策调整为鼓励消费、引导消费。一是更新消费观念,刺激消费:二是调整供给结构,扩大消费容量;三是理顺消费结构,引导消费增长;四是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形成消费群体;五是扩大消费信贷,提倡负债消费。  相似文献   

8.
以马克思的商品消费异化思想、西方马克思主义者弗洛姆消费异化论、后马克思主义消费符号论为理论工具,剖析了当代大学生消费主体异化、消费客体异化、消费方式异化等异化消费的症状,旨在引导大学生养成消费文化自觉意识、建立消费文化的中国身份和构建网络消费文明.  相似文献   

9.
论教育消费的本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教育消费是为了获取知识与技能,受教育者本身与家庭用于教育方面的各种货币支出.教育消费不单纯是一种消费,还是对自身人力资本的投资.教育消费属于生活消费的范畴,是一种文化消费,也是一种发展消费.教育消费要求消费者参与服务过程,并对消费者的消费能力有一定要求.教育消费存在一定的竞争性和排他性,具有阶段性和非重复性等特征.  相似文献   

10.
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现状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是高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由于种种原因,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存在娱乐性消费多于发展性消费,以及非理性和盲目性消费、低层次消费现象等误区.要重视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问题,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精神文化消费理念,养成良好的精神文化消费习惯;要努力为大学生精神文化消费营造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相似文献   

11.
校园文化消费的主体是大学生,当前大学生校园文化消费现状不容乐观,表现为:消费的认知与行动间存在矛盾,消费倾向于网络化和高科技化,消费层次不高且浪费严重。改进大学生校园文化消费的措施为:加强校园文化建设,提高校园文化产品质量以及服务的吸引力和凝聚力;引导校园文化消费,为大学生营造良好的校园文化消费环境;引导大学生规范文化消费行为,提高文化消费质量。  相似文献   

12.
受教育程度对居民消费影响研究   总被引:8,自引:2,他引:8  
市场经济中人既是生产的要素也是消费的主体。对受教育程度与居民消费关系的调查分析发现,教育对人们的消费水平、消费结构、消费方式、消费观念等方面都有着重要影响。教育不仅促进人作为生产要素的人力资本的发展,也应该促进人作为消费主体的消费水平、消费观念、理性消费的发展和所应该具备的消费技能的提升。在世界经济水平发展到更加关注“环保、生态”和努力构建“和谐社会”的时候,教育经济学不仅要关注人的“工具性”的人力资本的开发与培育,还应该从人的全面发展出发关注并研究如何促进人的消费水平、消费观念、理性消费和消费技能等方面的发展。  相似文献   

13.
在生产、流通、分配、消费诸环节中,消费对社会发展至少起着同等重要的作用。消费以一种积极的方式促进了社会的发展。将18世纪英国个人消费分成生存消费、奢侈消费、炫耀消费和合作消费4种类型来进行考察,可以看到:国民整体受惠的生存消费水平提高了,几乎所有人获益的奢侈消费增加了,部分阶层的炫耀消费大量存在,人与人之间分享财富的合作消费越来越深入人心。18世纪英国最重要的消费特征是普遍的奢侈化,它为社会转型准备了条件。  相似文献   

14.
我国目前服装消费文化中主流消费文化以质量型消费为主,并呈现消费升级和向享受型消费过渡的态势;亚文化消费中享受型消费和数量型消费并存;服装消费社会阶层分隔不明显;多样性消费持续存在。服装企业品牌发展的过程中,要把控质量不断总结经验,明确品牌定位,以开放的眼光和开放的心态提高品牌的竞争力。  相似文献   

15.
本研究采用自编的调查问卷作为测量工具,对辽宁省200名高职学生的消费结构进行调查研究。结果表明,高职学生生活消费最多,娱乐消费次之,学习消费最少。学生的消费心理发生了不平衡的变化,其中上网消费比例最高,理科的高层次消费比文科高,旅游消费女生比男生高。由此提出三项对策:营造健康的消费环境;培养积极的消费观念;养成良好的消费习惯。  相似文献   

16.
关于文化消费问题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化消费是消费本身蕴涵的基本内容,它以物质消费为依托和前提。本文旨在通过论述文化消费的实质及其特性,阐明只有文明健康的文化消费才能帮助人们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只有合理规范物质消费行为,才能促进消费结构的优化。  相似文献   

17.
绿色消费作为生态文明背景下一种新的消费选择和消费方式,是消费理念的一次生态转型。大学生作为一个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特殊消费群体,引导其树立自觉的绿色消费观念对于促进社会消费风气的有效净化和社会消费环境的合理改善具有重要意义。文章在阐释绿色消费观基本内涵的基础上,分析了大学生绿色消费观培育的优势、意义、现状及存在问题的缘由,并从理论教育引领、校园文化熏陶、消费实践强化等三个方面提出加强大学生绿色消费观培育的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18.
云南省大学生的文化消费有着较明确的目的性。其形式也呈现多样性等特征,比如网络消费增长迅速、注重实用、消费更加体现个人形象及修养等等,但也存在着消费结构不尽合理、消费层次低下、对文化消费作用认识不清等问题。要校正大学生文化消费中的非理性取向,需引导其树立正确的文化消费观,养成良好的文化消费习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