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中国的音乐化源远流长,在其日趋完善的过程中,产生了种类繁多的各式乐器。其中,钟因其历史的久远和社会功能的复杂而尤具典型。多种钟类乐器之间互相影响,在构成盘根错节的钟类家族的同时,又在古代政治、经济、军事、宗教、娱乐等诸方面扮演着重要角色,从而巩固了“钟”的社会地位,成为音乐发展史中不可忽视的力量。  相似文献   

2.
诗钟体系庞杂,格目繁多,在长期的播流迁衍过程中又产生诸多变异,因而在格目理论的论述上也就矛盾与错乱之处互见.考察诗钟形成及流变的历史可以发现,与传统律诗、绝句一样,诗钟最初也是五言、六言、七言、骈体并存,之后则经历了从"古格"向"今格"转化的过程.其中,准确把握"笼纱"的实质,合理确立"晦明格"与"咏嵌体"这两种兼类现象在诗钟结构体系中的坐标位置,科学界定"集句"、"白解"等术语的性质范畴,又是理清整个诗钟格目体系及其结构层次的关键.  相似文献   

3.
"课堂十分钟"书写练习是小学语文课程标准规定的教学要求,旨在提高学生书写水平,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将学情与实施策略相结合,探讨"课堂十分钟"书写练习的有效进行。  相似文献   

4.
诗钟以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和大规模的集体创作,在台湾社会历史与文化生活中产生过极其广泛而深刻的影响.特别是日据时期,台湾钟手以诗钟为载体,同声相应,同气相求,广泛开展社际联吟、区域联吟与全岛联吟,从而使台湾诗钟汇聚成声势浩大的诗海钟涛,掀起一股股反抗日本殖民统治、保存和延续中华传统文化的民族文化浪潮.然而,现有台湾文学史特别是台湾现代文学史的写作,大都把诗钟弃置在台湾文学的边缘,有必要加强对它的研究与探讨.  相似文献   

5.
佘国武 《教师》2020,(4):15-16
高中语文教材有对联的内容,但目前教学效果不太理想,有一种小巧对联名叫诗钟,如果适当补充诗钟知识,练习诗钟,就能较快提高学生的对联水平。文章结合了高中生的实际情况,探究了诗钟教学的教学内容,通俗地讲解了诗钟的概念、诗钟的格目、如何创作诗钟以及教学注意事项。  相似文献   

6.
陆云龙是明末清初的评选家、出版家。在竞陵派风行的时期,他选评、出版了一些钟惺的诗文,表现出较为现代的小品文概念,以及与钟惺较为相近的文学观点:反对复古模拟,文学要表现情感,要讲究作品的结构,等等。这些对于陆云龙、钟惺的研究很有价值。  相似文献   

7.
青铜钟乃众乐之首,然而其功用问题却一直未有较为全面的总结。如若不将青铜钟的起源梳理清楚,就难以论述明白它的发展脉络。青铜钟的功用主要是祭祀宴飨、演奏乐舞、象征等级地位、赏赐臣下和军用目的。起源问题主要从文字学和考古学两个角度予以探讨,后者中又包括"北来说"、"南来说"、"南北交流说"以及其他合理解释。  相似文献   

8.
钟繇作为“楷书之祖”,对楷书的形成与发展做出了开创性巨大贡献。其卓越的书法艺术成就,与汉代以来颍川郡钟氏家族厚重的文化素养积淀息息相关,亦与钟繇融合众长、顺应时代变革的书法创新追求密不可分。钟繇楷书具有意蕴高古、天然质朴、茂密幽深、高雅温润等独特艺术特点,是东晋时期“书圣”王羲之楷书风格形成的源头,亦对南北朝、唐宋、元明时期的不少书法名家产生了悠久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9.
在锶原子光晶格钟中,黑体辐射频移对系统的频率不确定度影响最为显著。本文从两个方面提出改善这一问题的方案:一方面利用DC Stark效应精确测量原子的静态极化率差;另一方面,将钙光钟与锶光钟的钟跃迁频率进行综合考量,构建出一个不含有黑体辐射频移的参考频率作为频率标准,锶光钟系统的相对不确定度可望控制在2.97×10-17以内。  相似文献   

10.
《诗经》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经典之一,包括“风”、“雅”、“颂”三类音乐形式,其中十五国“风”是各地的民间歌曲,是《诗经》中艺术性最高的部分。《诗经》中记载了29种乐器,是周代社会的常用乐器群,“国风”中提及了琴、瑟、簧、鼓、缶、钟、鸾等8种。本文从乐器的角度进行研究,探讨体现在“国风”中的周代社会的音乐面貌和审美观念。  相似文献   

11.
无微不至     
太阳升得更高了,墙上日历钟的时钟指着八点了,一阵轻轻的响声过后,从圆花瓶形状的银色扩音器里放出了音乐,并且还响起了温柔的说话声:"喂,到起床时间了,起床吧……"  相似文献   

12.
为提高课程教学效果,培养学员综合能力,创新性提出并在军校本科课程中开展“学员十分钟课堂实践”活动。从课前准备、课堂实施、课后巩固等三个阶段阐述了该教学方法的全过程,然后详细剖析了该教学方法的优点,最后就为何选用十分钟、学员在实践活动过程中的心理变化与化解、学员收集资料实现了教与学的双赢等几个方面做了思考,该教学方法可为其他本科课程教学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3.
金老爷买钟     
一天金老爷在他的阁楼里找到了一只钟,“怎么才能知道它准不准呢?”他盘算着。于是,他就出去买了另一只钟,并且把新买来的钟放在了卧室里。“三点整,”金老爷说,“我得去阁楼里看看那只钟准不准。”他赶紧跑上阁楼,可那只钟指向的时间却是三点零一分。“我怎么知道哪只钟才是准的呢?”他糊涂了。[第一段]  相似文献   

14.
钟惺是晚明散文的大家,他的散文内容广泛、题材众多,艺术上也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在当时及后世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很多名人都研究、评论其作品,这些足以说明钟惺的散文在文学史上有着非常重要的地位,其价值不容忽视.  相似文献   

15.
钟惺《三国演义》评点针对性强,是非界限分明,并多是针对具体人物所发,他对照历史并结合自身的价值观念对人物进行了细致入微的评点,当然,对于不同人物钟惺的态度也是截然不同的,所以根据他对人物的评价划分出了不同的鉴赏模式。  相似文献   

16.
文章针对职高学生语文课堂的听课状态存在阶段性,尤其在临下课前的十分钟,精神往往容易处于懈怠状态这一特点,优化语文课堂"后十分钟"的教学设计,从灵活变通、创设动态、课外拓展等三个角度,对如何有效提高职高语文课堂"后十分钟"教学效果的方法与途径进行了具体的论述。  相似文献   

17.
琴是我国最古老的弹拨乐器之一,又称古琴或七弦琴。我国历史上有不少名琴,其中最著名的是齐桓公的号钟、楚庄王的绕梁、司马相如的绿绮和蔡邕的焦尾。这四张琴被誉为“四大名琴”。号钟是周代名琴,特点是声音洪亮。相传此琴曾为伯牙所有,后来落入齐桓公手中。齐桓公通晓音律,收藏了许多名琴,其中他最喜欢的就是号钟。他曾令部下敲起牛角,唱歌助乐,自己弹奏号钟与之呼应。他弹出的琴声激越悲凉,使身边的侍者感动得泪流满面。  相似文献   

18.
通过实践、思考,我感到对幼儿实施音乐教育必须有整体教育观念,即在制订教育要求,选择教育内容,设计教学过程中必须贯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要求,同时必须重视培养孩子的音乐能力。由于孩子年龄小,身体各部分机能发展尚未分化,在使用教学方法时,要将各种音乐手段综合起来用。从这一指导思想出发,我进行了歌曲《小闹钟》的教学设计。一,猜谜语《钟》,引起幼儿对钟的兴趣:“没脚会走路,没嘴会说话,它能告诉大家,什么时候起床,什么时候睡觉。”二,让幼儿听钟声,使他们初步感受钟的节奏。如钟走的声音是“嘀嗒、嘀嗒”的;钟闹的声音是“叮  相似文献   

19.
诗钟是一种古老、高雅的文娱活动,闽台诗钟又称折枝,其名称与体裁特征的关系甚国复杂。嘉庆年间,闽人已有诗钟活动,道光以降盛行,光绪年间传入台湾。福建和台湾诗钟从参加者、结构定期吟集到活动规则、评判法式等都十分相似。闽台诗钟之盛主要有三个方面的原因。诗钟虽有局限性,但不少作品仍具有深刻的思想性和很高的艺术性。  相似文献   

20.
钟惺好史,他运用历史、文学的双重角度对《左传》进行了较为全面的品评。通过品评,钟惺强调了传统的儒家经世致用之说,提倡了治史之风,总结了作文之法,这对于扭转晚明浮躁学风是有一定的积极意义的。但是,钟惺的史评过于随意,且深度不够,其作用也是有限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