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赋予了高校德育工作以新的内涵与课题.文章通过阐述高校德育工作的价值取向及经济伦理教育的价值功能,寻找二者价值意义上的趋同性,并提出新形势下高校德育工作应加强经济伦理教育的现实性与原则途径.  相似文献   

2.
吕海军  顾玉军 《职业圈》2007,(4S):231-232
辅导员作为高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思想品德及政治教育工作的主体,在高校德育工作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高校要加强对辅导员队伍的建设力度,提高辅导员队伍的整体素质。辅导员在具备一定素质和能力的基础上,要积极探索高校德育工作的内容和途径。增强高校德育工作的实效性,将高校德育工作落到实处。  相似文献   

3.
陈群辉 《职业圈》2007,(4):134-135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高校德育工作面临许多新问题、新情况.我们应按照中央德育工作会议精神,结合高校实际,不断探索德育工作新思路,使高校德育工作不断深入,跃上新台阶.文章指出了当前高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若干策略,供广大德育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4.
陈群辉 《职业圈》2007,(4X):134-135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新形势下,高校德育工作面临许多新问题、新情况。我们应按照中央德育工作会议精神,结合高校实际,不断探索德育工作新思路,使高校德育工作不断深入,跃上新台阶。文章指出了当前高校德育工作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了若干策略,供广大德育工作者参考。  相似文献   

5.
先秦儒家文化中蕴涵着以"仁"为核心、以"明人伦"为重点、以"隆礼"为特征的德育思想,在教育方法上儒家教育者强调反求诸己、学思并重、身体力行、因材施教,这些思想对当代高校德育发展起到了很好的启示作用。当前我国高校德育工作内容存在缺乏创新性、方法单一、重理论轻实践等问题。因此,我们必须要将先秦儒家德育内容融入高校德育工作之中,培养学生自我教育意识,增强德育内化性;重视知行合一,增强德育实践性;提倡因材施教,增强德育针对性,解决高校德育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为大学生的发展服务,为祖国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服务。  相似文献   

6.
劳动推动了人类社会的发展,人类在劳动实践中得到自身的完善和成就感,勤劳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以培养劳动素养为主体,加强高校劳动教育,充分认识新时代劳动教育的时代价值,明确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主要内容,提出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实施路径,培养高职院校学生的劳动精神、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该文展现了人口较少的少数民族毛南族的勤劳与智慧的文明成果,内容和形式质朴平易近人,感人至深,散发着毛南族特有的泥土气息,注重情感意向的表达,围绕“人”的特性,把道德伦理和内在情感因素融入其中,从心灵出发去追求情感的真实性,对教育的本质认识,对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有着深刻的启示。  相似文献   

7.
梁洪卫 《职业圈》2008,(14):115-116
当前高校德育工作,由于观念和做法上的诸多问题,使得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下降,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文章分析了高校德育工作面临的几个突出问题,并对其进行分析,最后给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8.
当前高校德育工作,由于观念和做法上的诸多问题,使得德育工作的实效性下降,阻碍了学生的全面发展.文章分析了高校德育工作面临的几个突出问题,并对其进行分析,最后给出了对策.  相似文献   

9.
随着高等教育的普及化,大学生资助工作在教育公平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在德育方面也发挥了许多功用。然而,现实工作中还存在着资助工作侧重行政化、以管代教,注重评审程序,注重物质激励,忽视精神激励,导致与德育工作二者相互脱离的情况,给高校的德育工作带来了一些困境。本文具体分析了目前资助体系德育功能不足的表现,并就如何完善大学生资助体系的德育功能做了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10.
杨帅 《文化学刊》2010,(4):61-63
纵观当前高校德育工作的开展,想要培养出世界一流人才,需要有赶超的勇气和信心,同时必须面对的问题是德育队伍自身的局限,即以行政为价值本位的行政化倾向。高校如何不断寻求德育实效的增长点,将是一个值得长期探索的问题。从分解现象入手力主去除高校德育队伍泛行政化不失为一个有益的尝试。  相似文献   

11.
韦伯在《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一书中,主要探讨资本主义兴起的精神内核,认为由前资本主义社会和宗教改革孕育催生的新教伦理为资本主义提供了社会伦理价值支撑的论断,从以预定论为基础的天职观和入世禁欲主义等方面分析了新教伦理与资本主义精神的内核关联,并认为这种关联使资本主义得以空前发展。韦伯以精神动力为切入点,为研究宗教和经济提供了新思路,但也存在一定疏漏。  相似文献   

12.
陆瑾 《职业圈》2007,(23):79
文章从大学生科技伦理道德教育的必要性出发,分析了大学生科技伦理教育的途径,认为要从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出发,加强对大学生的现代科学技术教育和科技伦理教育、加强对大学生人文关怀素质的培养并积极营造良好的社会经济和科技创新环境.  相似文献   

13.
蔡振春 《职业圈》2007,(11X):154-155
感恩意识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但在国家、社会和学校不断加大对贫困生资助力度的同时,却出现了许多贫困生感恩意识淡漠甚至丧失的现象,这成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一大不和谐音符。因此,加强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塑造贫困生健全人格,应当成为高校德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4.
网络文化给高校德育工作带来了机遇与挑战,文章分析了网络文化对高校德育的负面影响,并从思想观念、管理机制、内容和方法的创新上,提出了坚持创新的措施与方法.  相似文献   

15.
“以仁义为本”的精神超越、以“孝悌为先”的道德教化、“以和为贵”的德性之美、“以德教为主”的人格孕化体现着儒家家庭伦理的文化特征;在当代社会,作为一种植根于民众生活方式而存在的儒家家庭伦理,具有道德人文关怀的精神价值、普适性质的文化价值、巩固家庭的实践价值、承前启后的教育价值。  相似文献   

16.
论和谐社会视域下加强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蔡振春 《职业圈》2007,(22):154-155
感恩意识是构建和谐社会不可或缺的重要因素,但在国家、社会和学校不断加大对贫困生资助力度的同时,却出现了许多贫困生感恩意识淡漠甚至丧失的现象,这成为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一大不和谐音符.因此,加强高校贫困生感恩教育,塑造贫困生健全人格,应当成为高校德育工作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17.
随着网络飞速发展,网络道德失范日益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严重问题.文章从分析网络道德失范对于大学生的危害性入手,探究了在新的网络环境影响下的高校道德教育的新思路,新方法,强调了高校德育工作必须在认识到网络发展的必然性的同时,不断积极发展思想道德教育内容,加强思想道德工作管理,趋利避害,使网络为我所用.  相似文献   

18.
高校贫困生作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群体,他们不仅经济困难,有一部分学生在精神和心理上还出现了一定的"贫困"现象。高校对贫困生的教育管理工作普遍存在思想教育、发展支持与经济资助相对独立的现象,活动开展单一,效果不明显,难以实现经济资助与支持发展的有效融合。浙江万里学院通过让贫困学生参与社团管理、组织社团活动,促进其全面发展、提高综合素质,探索贫困生发展支持的新途径、新思路,帮助贫困生找到了自我价值,消除其封闭心理,使其走向自强自立。  相似文献   

19.
工程和工程师已经成为促进人类生存与发展,实现美好生活的重要力量。工程伦理教育是培养有工程理想、工程创造力、工程道德敏感性和工程道德想象力工程师的必要条件。工程伦理教育传达相关知识和实践能力是国际工程教育认证对工程教育的基本要求,工程伦理教育是课程思政建设的先行示范和引领,我国工程伦理教育的目标是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中国工程师。  相似文献   

20.
善文化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重要精髓,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内容,是高校德育的不竭之源。对善文化德育资源的开发和利用,为高校德育工作提供了新的方向和视角,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本文从分析传统善文化的德育资源入手,探讨了中国传统善文化融入大学生德育的具体路径,以促进高校德育工作的进一步完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