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回族的茶谚与茶俗(回族)丁一波茶叶是世界三大饮料之一(咖啡、可可、茶叶)。我国是茶叶的故乡,日本人称茶叶为"仙草灵丹",英国人称"康乐饮料之王",阿拉伯人称"群芳之最"。自古"茶药不分家",饮茶不仅可以解渴,而且还可以明日益思,消除疲劳,提高工作效率...  相似文献   

2.
清凉与清凉山黄夏年在中国佛教中,五台山是佛教四大名山之一,素以"清凉山"闻名中外,并围绕清凉山出现了"清凉国师"以及《古清凉传》、《广清凉传》、《续清凉传》、"清凉寺"等著名的佛寺、僧人和佛教撰述。本文试图依据印度宗教、文化的特点探讨有关清凉与清凉山...  相似文献   

3.
唐代的茶道     
唐代的茶道谭前学饮茶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最初,茶仅被当作一种药材使用,也不叫茶,而被称为"苦茶"。茶从药用过渡为一种饮料,大约是在西汉。三国时期,至少在江南一带,饮茶的习惯就已形成。至魏晋南北朝时,饮茶之风在上层贵族中已成为一种嗜好,并已开始用茶...  相似文献   

4.
五斗米道与巴蜀文化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五斗米道与巴蜀文化王纯五五斗米道(亦称"天师道"、"正一道")是东汉后期在巴蜀土生土长的宗教,经过道教创始人张陵及其孙张鲁等人的传道弘教,发展成为中国道教初创期的主干。《后汉书·刘焉传》说:"(张)鲁字公棋。初,祖父陵,顺帝时客于蜀,学道鹤鸣山中,造...  相似文献   

5.
道教“仙葫”与彝族“葫芦”崇拜李世康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它崇拜的神灵对象很多,例如,道教中就有对"仙葫"的崇拜。在道教徒看来,"仙葫"是道教的标志之一。四川青城山道教宫观刻印《太上老子道德经》附有"老氏圣纪图",上画老君骑牛,牛前一道童肩扛老子...  相似文献   

6.
茶疗拾零     
茶疗拾零任彩元我国产茶历史悠久,茶作为一种饮料,在我国已有四五千年的历史了。对于茶叶的发现与药用价值,历代学者都推神农。《神农本草》是我国有关茶叶记载的最早书籍,书中说:"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而解之。"茶的药用经神农发现解毒作用后,历代医家...  相似文献   

7.
道教是我国土生土长的宗教。茶有性俭、自然、中正、平和等特质,茶艺中表现出的超然空灵,默会于心,“静待”品赏过程,这些都与崇尚虚静自然的道教有着内在的沟通和契合。茶道自然地成为这种学说的理想载体之一。  相似文献   

8.
中国传统中的人文精神与宗教精神有无关系?这个似乎古老的问题的答案,对於思考一个对当代中国文化有着重大意义的问题,即中国传统人文精神与基督宗教或一般宗教的关系,肯定会构成思考的背景,影响思考的结论。  相似文献   

9.
跨文化探秘─-蒙古萨满文化与印第安萨满文化比较研究何一兵[美国]玛格丽特·甘娜萨满是一种原始宗教,在蒙古人中又称为"博"。历史上,萨满在蒙古人和印地安人走向文明的过程中,曾经起过重要的作用,是他们各自表达自己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最早的形式,是产...  相似文献   

10.
说“文化寻根”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说“文化寻根”田毅鹏90年代,伴随着信息革命的浪潮,面向21世纪的人类在走向全球化时代,构建"世界文化"的同时,也掀起了一股强劲的"本土化"──"文化寻根"热潮。从文化学角度讲,所谓"寻根",是指人类对其祖先、族群、祖国、语言、宗教等基础文化结构所产...  相似文献   

11.
很显然,本的主题实际暗含着一个基本的化判断,即:在中国化与域外化(包括宗教)的开放性沟通中,西方基督教作为一种宗教化,要比其他类型的宗教化更容易进入中国化传统,构成儒家主导之中国多样性化生态中的有  相似文献   

12.
贺麟“宗教精神”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贺麟所说的宗教精神,包含宗教信仰、宗教观念、宗教情感、宗教需要等在内,是追求超越现实,“与上帝为一”的精神,而所谓“上帝”则指“真理、人民、大自然”。他从化哲学层面,以欧美现代化历史为例,认为宗教精神对科学“有保护促进之功”,“有助于科学的发展”;认为宗教精神也是近代民主精神的基础,是工业化的基础。中国历史上的科学、民主不如欧美发达,原因之一,也许正在于缺乏这种宗教精神。所以中国传统化的现代化,铸造中国人的宗教精神,是必要的一个方面。  相似文献   

13.
平凡 《华夏文化》2005,(4):43-44
中国的茶及茶文化,从一产生就浸淫着道教思想,与“道”结下不解之缘。“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道教敬奉的三皇之一,农业之神)”。“神农尝百草,日遇七十二毒,得茶以解之”。神农为帮人民治病去痛,亲尝草木而多次中毒,终于寻茶得以解毒,并取名为“茶”,即今之茶。  相似文献   

14.
21世纪中国宗教的演变趋势新探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以世界和平和发展的时代潮流为主线,结合我国法制建设、市场经济建设进程,分析了我国宗教所处的国际、国内环境,运用马克思主义的发展观,论证了中国宗教在21世纪将会顺应国际、国内形势,朝着宗教世俗化、宗教私人化、宗教市场化、宗教现代化和宗教和谐化方向演变。  相似文献   

15.
中国特色的伊斯兰教文化黄维民伊斯兰教是世界三大宗教之一。它作为一种宗教,一种生活方式和文化形态,在中国传播和发展已有1300年左右的时间。关于伊斯兰教在中国传播与发展的阶段,学术界意见比较统一,认为由唐初至清朝,大致可以分为以下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为...  相似文献   

16.
谈开封犹太人的同化张咏梅开封犹太人主体约于北宋(960-1127)年间,由印度经海路而来。初来时约有70姓,近一千人,主营商业,尤以出售西洋布与印染品为主。金大定三年(1163年),开封犹太人始建犹太会堂,称"清真寺"。族人绕会堂而聚居,宗教活动频繁...  相似文献   

17.
黄帝与道教     
黄帝与道教张道教是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是纯粹中国特色的宗教,它发源于中国母系氏族时期的原始宗教,融合了民间流传的巫术禁忌、鬼神祭祀、民间信仰、神话传说、方技术数等,以道家黄老之学作为理论基础,杂取儒家、墨家、阴阳家、养生家等诸家学说有关思想,以追求长...  相似文献   

18.
茶──征服世界的饮料马静编译中国古代先哲在比较茶和酒孰优孰劣时总结道:茶比酒好,它能提神醒脑、助你修身养性。饮茶不会使你说出类似于酒醒后让你懊悔不已的话来。2000年前的中国古籍中就有关于饮茶功用的记载,时至今日,茶仍然是风行世界的天然饮品。而茶之所...  相似文献   

19.
“仁”与中国人的素质特征刘孟学"仁"作为中国儒家学派道德规范的最高原则,是孔子思想体系的理论核心。从字面上看,"仁"是一个人与一个"二"字的组合,体现着"二人"的对应关系,反映着人的外在规定。所以,从"仁"的最初含义讲,就是指人与人的一种亲善关系。孔...  相似文献   

20.
儒家思想与中国文化向近代化转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儒家思想与中国文化向近代化转型杨宪邦从19世纪中叶鸦片战争时期开始,中国封建社会"天崩地解"、"狂飙突进",进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和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的近代。社会实践发生亘古未有的剧变。与此相适应,中国文化结构由基层经中层到上层,即由社会生产力...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