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肖平 《现代传播》2005,(6):81-84
口述体的纪录片形态,是纪录片领域里一种比较新的形态,也是当前追述历史事件最有效的一种影像写作方式.当事人亲历与口述的最大特点就是不同的当事人从各自的局限性视角出发,描述与见证同一事件,体现出这一口述历史的客观标准,历史影像叙事结构的逻辑性及其现场,就是建立在这种当事人多元的、个体的和局限性视角的口述见证基础上.口述历史影像写作应该表现出它对于历史影像的追求,对于观看者历史读像的人文关注,而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影像叙事,最主要的任务是要以影像重现历史.  相似文献   

2.
口述史本来是历史研究的一个分支。随着口述史的发展,学者们发现它具有跨学科性质,就开始应用在人类学、社会学以及民俗学研究上。作为历史研究的口述史追求"历史真相",作为"方法"的口述史主要关注普通人对历史及历史事件的经历与记忆,从而揭示历史及其事件背后的社会意义。因此,作为"方法"的口述史更着重个人的"主观性事实",而不是阐明"客观事实"。另外,口述史的"田野"所指的是,不仅是具体调查地点,而是在受访者的人生经历与记忆背后的历史与社会背景。采访者与受访者建好关系才能够在"田野"上进行访谈。现代民俗学关注当下的普通人在日常生活上的生活观念,这一点与口述史所关注的个人经历与记忆之间有所共同之处。口述史方法给现代民俗学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在研究领域上开拓了新的空间。  相似文献   

3.
刘阳 《声屏世界》2016,(12):42-44
影像的本性,是物质现实的复原.纪录片最重要的特点和最独特的标志就是真实性,它是以实事为基础,反映历史中真实的事件和情感表现.口述历史纪录片同样也是在最大程度上还原历史现场的前提下,向人们展现一些鲜为人知的事件.新世纪以来,口述史样式的纪录片日益风行,本文将通过对中国的口述历史纪录片作简要的分析与研究,来探讨口述历史的方式与纪录片结合是如何记忆影像的.  相似文献   

4.
文章通过"口述历史"节目对重大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历史记录为切入点,深入探讨了"口述历史"节目的叙事风格和叙事方法,以及节目在大众科普、提供权威信息方面所具有的极为重要的传播意义与传播价值.  相似文献   

5.
中国社科院近代史所左玉河在《中国图书评论》2006年第5期撰文指出:在"口述史"一片火爆的背后,暗藏着三种较大的隐患。一是理论先天不足。自1980年代口述历史从西方引入并在国内兴起以来,中国口述史学理论的阐发,多介绍西方口述史学理论,西方口述史学的理论性著作陆续被翻译出版,但还是难以掩盖口述历史理论异常薄弱、滞后的窘境。不仅缺乏独到的研究成果,远未形成较为完备的口述历史理论和方法,而且连口述历史的基本概念、基本属性、学科归属等问题也模糊不清。"口述图书出版先行一步,口述史学研究相对滞后"的现状,制约着口述历史的发展。二是口述历史实践缺乏工作规范。目前中国的口述历史研究,呈现出各自为战、杂乱无章的局面,不权缺乏一套关于口述历史采访、出版、研究的规范、章程和工作规程,  相似文献   

6.
吴明霞  杨帆 《兰台世界》2023,(S1):136-138
<正>现代意义的口述史出现于20世纪40年代的美国,它是指用现代科技产物录音机、录像机,实现声音、形象的保留,以此记录历史、研究历史的方法,以及由此形成的历史研究学科分支。改革开放新时期以来,西方口述史理论和方法开始传入中国。近年来,口述史也开始为各高校所广泛运用。口述史与大学生实践的结合,已成为文化领域的新动力。扬州大学的口述史学研究有着较为悠久的历史,兹以扬州大学校史口述研究为例,探究口述资料与校史编研的关系。一、扬州大学校史口述研究扬州大学口述史研究有着悠久的历史。2004年12月,在周新国教授等学者推动下,  相似文献   

7.
现代口述史学是20世纪中期开始逐步发展起来的一门新学科.追溯口述历史的渊源,可以发现中国其实有着较为悠久和丰富的口述史传统.1949年后,我国口述历史的发展经历了三个主要阶段,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的自我探索,到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与国际口述史接轨,再到新世纪以来的纵深发展.口述史拓展了包括历史学在内人文社科的研究途径和视野,同时通过出版等传播途径参与到公众精神生活的建构中.  相似文献   

8.
随着世界范围内口述历史研究的不断发展,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重视口述历史的研究与实践。图书馆作为公共文化机构,是开展口述史工作的重要阵地。图书馆口述历史工作有其特殊性,对于图书馆业务与功能的进一步发展与延伸具有重大意义。首都图书馆专门成立了口述历史采访小组开展这项工作,并制定了较为规范的工作方法和流程。  相似文献   

9.
口述史学与以文字书写的传统史学在技术路线上固然有所不同,然而有一点却是相同的,这就是历史细节的发掘与描写。历史事件都是由细节构成的,没有细节,就没有可信的历史。文章认为,学者是人类文明的创造者、记录者、传承者,对学者进行口述史采访,尤其应当注重细节发掘。《史记》之所以成为中国历史上一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史学巨著,与司马迁特别注重历史细节的记录与描写有关。通过学者口述史采访,我们一方面可以记录历史事件的具体发展过程,还原历史真相,补充第一手珍贵的历史资料;另一方面,还能感受到他们的道德情怀与人文精神,有助于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文章还结合中国记忆项目实践,介绍了对冯其庸、顾方舟、黄能馥、黄明信等学者进行口述史采访的具体细节。  相似文献   

10.
口述历史类电视节目的兴起和热播,丰富了电视文化的形态,意味着电视媒体也开始从静态的聚焦于文献正史转向了开掘动态的民间社会资料.不过,由于作为一门学科的口述历史在中国还远未成熟,口述历史的理论界与传媒实践之间的沟通还不够充分,口述历史类电视节目的理论与实践还存在着明显的不足,如"口述历史"这一名称经常滥用或被误用,口述历史的操作规范没有被遵守,口述历史和访谈类节目常常被混为一谈,口述历史的特质没有得到体现,等等.这些都妨碍了电视口述历史类节目的健康发展.本文尝试以央视颇具代表性的口述历史节目<电影传奇>为中心,探讨口述历史在电视节目应用过程中的得失,以期对口述历史类的电视节目起到一些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1.
口述历史:国家图书馆关注的新领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口述史使千百万的普通民众得以参与历史的创作,给历史提供更加多元的视角、更加宽广的空间。口述史的实践使学术和民众相通,学者和百姓交流,这是一个和谐社会所需要的。口述历史逐渐成为图书馆和档案馆馆藏的重要部分,国家图书馆收藏口述史资料既是对口述史工作的推动,也为国家图书馆履行保存和传播中华文化的职责补充重要的资源。  相似文献   

12.
蒋蕾 《新闻实践》2012,(11):75-77
进入21世纪,我国电视媒体开始引入“口述历史”的新闻访谈方式,形成“电视传播与口述史的跨界之作”口述历史节目。从2002年开始,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崔永元进行中国当代电影史的“口述历史”资料积累,他在《电影传奇》中采用了许多见证人的独白。近年来,他又进行了《我的抗战》口述历史记录。8年时间里。崔永元采访了3500人,留下200万分钟的影像、300万张老照片.受访者平均年龄80岁。2005年,香港凤凰卫视推出由曹景行主持的《口述历史》栏目,强调“抢救记忆。反省历史”。同年,上海电视台推出《纪事》栏目。一直至今,“口述历史”成为新闻界的热门,新闻传媒出现许多打上“口述历史”标签的作品,许多媒体记者也投身于口述历史实践与研究。  相似文献   

13.
口述史料是口述史学科在文献采集过程中获得的历史研究资料。近年来,国内多家图书馆开展了口述历史项目,积累了题材丰富、载体多元、体量庞大的口述史料,为图书馆特色文献资源的建设拓宽了渠道。论文以广州图书馆建馆四十周年口述历史项目作为案例,探讨图书馆对于口述史料以文字及影像为载体进行多层次传播的使用方式和重要意义,并尝试从大众传播视角对图书馆口述史料的采集和使用策略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4.
口述史学、影像史学主要通过录音、摄像、电影、电视、多媒体、互联网等现代技术进行展示,大大拓展了传统史学的叙述范围,并使普通民众对于历史的认知变得触手可及。中国记忆资源建设正是通过口述史、影像史等资料的采集整理,以中国现当代重大历史事件、重要人物为专题,建设新型文献资源,保存国家记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现"为国存史,为民立传"的宗旨。与传统文献或普通数字文献相比,中国记忆的文献来源与获取方式、文献加工与发布方式不同,其资源采集大致经历选题策划、草拟大纲、联系对象、组织队伍、准备器材、咨询专家、现场采访、口述文稿处理、音视频资料剪辑等步骤,其中,选题策划、草拟大纲与文稿处理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5.
《高校图书馆工作》2021,41(2):94-94
2021年1月10日,e线图情2020年度10大图情要闻与10大国际动态评选活动圆满结束。《高校图书馆工作》编辑部、e线图情(http://www.chinalibs.net,http://www.chinalibs.cn)与《图书与情报》编辑部共同评选出了e线图情2020年度最有影响的10大图情要闻。1.国内首部图书馆口述史纪录片《口述国图》引发关注。2020年1月2日,由国家图书馆摄制的口述史纪录片《口述国图》在国家图书馆学津堂举行北京首映式。106分钟的纪录片,以亲历者的视角回顾了国家图书馆的发展历史,这是国内第一部记录和展现我国图书馆事业发展的口述史纪录片。9月21日,国家图书馆策划并举办了“纪录片与口述史的文献价值--《口述国图》研讨会”。12月16日,国家图书馆因口述史纪录片《口述国图》荣获由中国(广州)国际纪录片节组委会颁发的2020年中国十大纪录片推动者。  相似文献   

16.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和传播模式的改变,影像口述史进入人们的视野。本文在“再媒介化”理论视角下,以浙江老摄影家影像口述史项目为个案分析,指出在建构一个全息式、个性化、草根性的历史场域过程中,“再媒介化”机制发挥了重要作用,其主要策略包括内视角的叙事模式、口述的视听表达和照片文献的呈现等,摄影原作展将老摄影家的摄影原作及口述史纪录片并置于公共空间展示传播则有效地在口述者与阅听者之间搭建了一个共建公共记忆的平台。  相似文献   

17.
口述历史对于非遗保护有着重要的意义。粤语讲古是口述史的一种特殊形式。透过传承人具体的人生小故事,分析个体经验与集体记忆、讲古艺术与社会变迁的内在关联,将有助于了解口述历史对于非遗保护、传播与研究所具有的方法论意义。非遗口述史通过传承人的自我阐释,以鲜活的话语和强烈的"在场感"为非遗"存档""复原",既改变了以往研究的"他者叙述"的隔膜和思想过滤,也使非遗重回民间生活现场、赓续基因、重获生命成为可能。  相似文献   

18.
口述档案工作的开展思路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口述档案在不同的领域被人们称之为"活历史"、"活资料"或"口述证据"、"口述资料"、"口述史"和"口头传说".早在二战后,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发达国家,肯尼亚、斯里兰卡、津巴布韦等发展中国家都广泛展开了这项工作,并得以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19.
一年来,不少媒体打出"口述史"的名号,报道汶川地震后的人与事.口述史不是什么新奇之物.当过美国口述史协会会长的唐纳德·里奇说,中国三千年前就有.关键是,谁来口述、口述什么.  相似文献   

20.
史静 《文化遗产》2016,(4):74-80
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是非常重要的口述主体,让他们开口言说自己的历史,掌握话语权,意味着他们成为历史的主体。中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口述具有极强的集体性,分析传承人记忆与口述的集体性特点,有助于在对中国传承人进行口述史的研究实践中,更好地采集口述资料,并提升出中国传承人口述史集体性这一理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