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学语言是教师表达思想,传递情感,教授知识,培养学生语文能力的最基本的工具。作为教学信息中最先发送的“导语”,是教师和学生之间的第一座桥梁。有经验的教师都十分注重“导语”的设计。考察一些知名教师的课堂教学,我们发现,因其课文感情基调的不相一致,以及教者生活经历、思想作风、性格特点、语言修养的不同,他们的导语表现出了不同的风格。比较典型的大致有以下几种: 一.激情昂扬型。这种风格的导语,饱含着教者浓郁炽烈的情感。语流强劲有力,节奏起伏有致,声调高低抑扬,具有极强的感染力。著名特级教师于漪在讲授《雨中登泰山》时,精心设计了这样的导语: 同学们游览过祖国的名山大川吗?那奔腾咆哮、一泻千里的长江黄河,那千姿万态、气势雄伟  相似文献   

2.
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核心的教育理念正是改变着我们的教育教学行为,一堂优质课尤其要注重导语、板书、结语三环节,教师要精心调味课堂情趣,“多基调”地唱好课堂中的三部曲,转变学生疲软的学习现状,积极优化教学成效.  相似文献   

3.
情境渲染型的导语设计方法注重的是学生情感的挖掘,洋溢着人文情怀,通过极富感染力的导语使学生入情、移情、陶情,一言概之则是以"导"激"情";而知识启迪型的导语设计方法则是工具性的体现:教师更多注重的是已有知识的运用,一言概之则是以"导"启"思"。  相似文献   

4.
学习了十几位语文老师的公开课,在教学中,大部分教师很注重导语的精心设计,引人入胜、富有情趣,但都忽视了对结语的斟酌安排,往往给人“蛇尾”感觉。就此谈点认识以求共勉。一、结语既要点好“睛”,又应富有启发性。好的导语是激起学生学习兴趣的催化剂,富有情趣的结语又何尝不是语文教学的“点睛之笔”?例如我在分析完韩愈的《马说》后,紧紧抓住学生为“千里马”鸣  相似文献   

5.
人们往往把好的文章结构归结为“凤头”、“猪肚”、”豹尾”。其实,一堂好的语文课也一样应有其科学的规范和灵活的格局。设计好的导语、插语、结语,是语文教学整体设计中不容忽视的一个重要环节,是语文教师必须具备的一项教学基本功。 一、“先声夺人”的导语 如果教师一上课就对学生说:“打开××页,现在来讲××课。”这样的导语虽无可厚  相似文献   

6.
教学即交流。课堂交流是课堂情境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教学信息传递与反馈的过程。教师、学生和课堂教学信息是构成课堂交流的基本要素。其中,教师是教学信息的主要发送者和控制者,学生是教学信息的主要接受者;教师不断地把教学信息发送给学生,也不断地接受由学生发送的各种教学信息。因此,正如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的:“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  相似文献   

7.
一堂数学课,引人入胜的开头,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求知欲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再设计一个耐人寻味的结尾,对帮助学生总结重点,理清知识脉络,巩固新知则更是余味无穷。在总结中,教师可尝试与学生进行“角色互换”练习,也就是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让学生自主进行总结,变学生的“被动吸收”式总结为“主动归纳”性总结。我认为,教师可以用以下几种方式进行课堂总结。一、开放式总结这种总结是变教师“权威性结语”为学生“自主总结”的开放式总结。学生在学习新知后,他们的思维能力和非智力因素正处于最佳状态,教师此时…  相似文献   

8.
提高语文课堂的教学效率,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学习是我们所追求的目标,注重语文课堂教学中的导语、结语的设计和精彩文章荐读,可以提高语文课堂效率。  相似文献   

9.
一堂成功的历史课,既需要有一个好的“导语”开好头、起好步,又需要有一个好的“结语”结好尾、收好步。“导语”和“结语”是历史课堂教学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对于提高历史课堂教学的效果,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仅就“导语”和“结语”在历史教学中的设计、运用及应注意的问题,作一尝试性论述。一、“导语”在历史教学中的设计及运用俗话说得好:“万事开头难。”好的开端意味着成功的一半。一篇文章的精彩开头,能象磁石吸铁一样,紧扣读者的心弦。教学也是如此,一段精心设计的“导语”,一上课就能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使…  相似文献   

10.
刘映 《学语文》2003,(1):23-23
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导语艺术已毋庸赘言。大凡教师讲课总不忘设计一段精彩的导语,目的是敲好课的第一锤,却较有人去精心设计一段结语。其实,一堂好课犹如一篇美文,仅仅有个“凤头”是不够的,还应有个美丽的“豹尾”。学生上完一堂课,不可能细细回味整堂课的过程,而教师的结语却会深深地留在他们心中。  相似文献   

11.
在指导学生学习新课文时,教师都很注意导语的设计,而在指导学生写作时,教师一般只是简单地提示一下命题的要求,却很少设计富有启发性的导语。一堂阅读课的开场白设计得好,固然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一节作文指导课的开讲语设计得巧,同样能激起学生的情绪和表达的欲望。有经验的教师在指导学生作文时,十分注重“开讲”。通过“开讲”,为学生创造一种和谐、愉悦的课堂氛围,使学生感到作文是一件愉快的事,变“要我写”为“我要写”,从而兴致勃勃地投入作文练习。下面我们选择几个作文指导课的“开讲”,供大家赏析。  …  相似文献   

12.
重视课堂导语、结束语的设计如果把教学比作一首乐章,我们追求“起调“扣人心弦,“主弦律”引人入胜和“终曲”回味无穷。好的导语能像磁铁一样吸引学生认真求  相似文献   

13.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这就要求我们在阅读教学中应注重学生的情感体验。我认为可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落实。一、营造适宜的课堂氛围助力情感体验1.利用开课导语营造适宜的课堂氛围。导语是将学生引入课堂心理场的第一步,适当的导语可快速营造恰当的教学氛围。  相似文献   

14.
导语在教学活动中是导入新课的语言,它直接影响着课堂主体教学的效果。地理课一般一课时教学一篇课文、因而导语尤为重要。传统的导语是由旧引新,如果千课一律,就显得平淡乏味,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我们知道小学生的年龄特征是天性好动,无意注意占很大成份。上课伊始,教师要在短时间内,巧妙地把学生分散的注意力吸引过来,使其迅速“到位”,就要设计出一些形式多样的导语。  相似文献   

15.
语文教学大纲中注明“语文教学要着重于思想感情的陶冶、道德品质的培养,使学生提高社会主义觉悟,初步具有辨别是非、善恶、美丑的能力。熏陶渐染,潜移默化,循不往复,逐步加深”。简而言之,大纲中提到的“思想感情的陶冶,道德品质的培养”,就是我们常说的语文教学中的情感教育。在语文教学中该怎样注重情感教育呢?一、上课前利用“导语”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精心设计恰当的导语可帮助学生较快地融进课文的学习中。如教学《这不是一颗流星》,我设计了这样的导语:“同学们都知道尊老爱幼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我们每个同学都…  相似文献   

16.
在传统的数学课堂教学中,普遍存在“老师讲,学生听”的现象,教师负责讲授,学生则被动地接受知识,教学信息得不到有效反馈,使得课堂教学效率低下。要改变呆板的课堂教学,就需要改变课堂教学方式,注重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本文笔者从注重学生思想情感的交流、加强教学信息的反馈以及增进教学效果的评价交流三方面来论述,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合作交流意识。  相似文献   

17.
在生物课堂中导语的设计和运用,对提高生物教学质量,优化课堂教学具有重要意义.俗话说:“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在课堂教学中,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内容和课型,灵活设计一堂课的导言,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和强烈的好奇心,为本堂课的教学作好铺垫.本文就如何进行导语设计谈一些看法.一、导语设计的一般原则在导语的设计上,一般要遵循以下四个原则.1.新:导语的设计角度和立意要新.整个导语要让学生一听就能集中注意力,激发兴趣,诱使学生积极思考.例如,我在上“生态因素”这堂课时,运用的导语是:“同学们,我们吴县东西山的桔子以前口味很好,现在为何吃起来不如从前了呢?”这样一句导语,就有引人入胜的感觉,在此基础上讲解生态中影响其变味的因素,学生就易于接受.2.情:设计的导语要带有感情色彩,让学生带着情感去学.例如,我在上  相似文献   

18.
在新课改背景下,情感教育已成为语文课堂教育的重要内容之一,在初中语文课堂渗透情感要素,既可调动学生参与学习的热情,也利于学生掌握语文知识,提高认知水平,培养综合素质。1.精心设计导语,调动情感因素在初中语文课堂教学中,强调了情与景的统一,但是如果单纯通过教师语言的描述,学生很难体味,这就需要教师注重渗透情感因素,将学生带入到课  相似文献   

19.
一篇好文章,要首尾照应,离不开“导语”和“结语”。导语是好课成功的关键,而结语会使好课的成功更加圆满。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师的语言修养在极大的  相似文献   

20.
常言道:好戏看开头。一堂课好的 开头应似高手对弈,第一着就为全局的胜利铺垫基础,有一石激起千层浪之妙。有经验的教师十分注意导语的设计。以下谈谈几种不同风格的导语。 一、“畅快活跃”型导语 这种导语或从凡人琐事谈起,或从课文某一部分道来,语言一般通俗易懂,幽默风趣,平易温和,节奏快慢适中,使课堂产生一种轻松活泼的气氛。例如某教师在教《两小儿辨日》一课时,首先给学生讲两小儿辨日的故事。讲到小儿争辨得面红耳赤时,教师质疑:“连孔子也没把问题回答清楚,同学们,你们想给他们准确的答案吗?想弄清太阳的有关知识吗?今天我们学了这篇课文,你将得到满意的答案。”这则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