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随着通信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完善以及通信市场的重组及融合,目前,我国通信市场上已经初步形成了联通、移动、电信三足鼎立的格局,这三大移动运营商也都同时具备了移动和股东运营牌照的群业务运营模式。自2009年3G拍照发放以来,中国移动公司新增了技术TD-SCDMA的3G业务,电信则新增了技术CDMA2000的3G业务,联通新增了WCDMA的3G业务,由此3G时代正式到来。在这样的新形势下,联通如何抢占市场、扩大市场份额,现已成为其全业务营销过程中首要的解决的问题之一。就3G时代联通3G全业务营销策略展开探讨。  相似文献   

2.
3G牌照的发放将我国电信运营商间以往的竞争格局打破,运营商的竞争在3G时代将更加激烈。为使各大运营商在新的市场竞争环境中夺得先机,首先分析了我国电信运营商3G业务的现状,然后在人际网络基本理论的基础上,对我国电信运营商今后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利用现实的和虚拟的人际网络资源开展3G业务进行详细分析,并提出一些竞争策略。  相似文献   

3.
在3G时代到来的今天,3G业务越来越被各大运营商所重视。自网通与联通合并成为新联通后,我国移动通信行业正式形成了三足鼎立的格局。由于三大运营商都具有3G拍照,从而使得市场竞争变得更加激烈,联通因起步较晚,在各方面上都不如其他两大运营商完善,为此,想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做好3G业务的营销,就必须对自身的不足和来自外部的竞争进行认真分析,并据此制定主行之有效的应对措施,这样才能在市场中利于不败之地。  相似文献   

4.
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发展,人们对通讯有了更高的要求。3G时代已经到来,3G业务给各电信运营商带来了无限的商机,在带来商机的同时,3G业务也给运营商带来了很多困难。3G环境下的在线计费系统作为业务支撑的核心系统,在3G业务中尤为重要。现就3G环境下的在线计费系统进行浅谈。  相似文献   

5.
随着2009年1月7日,工业和信息化部3张3G牌照的正式下发以及三大电信运营商的重组,再度引发了各大运营商3G网络建设的热潮。作为业务承载网络的传输网,必须要先于业务网络的建设而建设。因此,如何满足3G业务的传送,成为电信运营商建设传输网时关注的重点。3G网络及业务的固有特点决定了其承载传输网的特殊需求。通过对3G业务特点、3G传输网特征以及3G传输网建设思路等方面的分析,详细阐述了3G传输网对现有传输网带来的影响以及未来的建设思路。  相似文献   

6.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和科技水平的不断进步,各行各业的发展速度也随之加快。与此同时,人们的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对通信业务提出了更高的要求,3G通信产品应运而生。目前,我国的电信行业呈现联通、移动、电信三足鼎立的态势,在市场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企业想要发展,靠的是产品及业务的营销,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占据一席之地,必须在认清目标市场的同时,制定切实可行的营销策略,以此来巩固和扩大市场份额。基于此点,首先分析了看国联通3G—WCDMA的优越性和不足,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中国联通3G-WCDMA业务的具体营销策略,期望能够为中国联通3G业务的推广给予一定的帮助。  相似文献   

7.
本文基于目前3G市场的总体发展形势,综观各类移动通信品牌商在3G领域的发展与进步的现状,具体分析联通3G业务的营销现状,综合各品牌商在3G业务上的营销手段与优劣势,对联通3G业务当前的劣势与威胁进行具体分析,力图剖析联通3G业务市场在发展中面临的威胁与劣势,为营销商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8.
随着近、现代工业技术革命的深入推进,网络信息技术日趋完善,特别是4G技术在移动、联通、电信等三大通信运营商服务终端中的普及应用后,庞大的学生群体已是网络信息服务终端的最大客户。如何借用网络这一利器建设"网络思政"平台,把网络建成思政工作的"重要阵地"等一系列实际问题已摆在我们面前。作者借鉴"三网融合"的理论知识和思路,探寻"网络思政"平台建设新途径。  相似文献   

9.
4G高速网络时代,电信运营商爆炸式增长的数据业务将产生海量业务数据。用大数据视角挖掘通信业务数据中蕴藏的巨大价值、盘活企业的海量数据资产,为电信运营商的未来发展提供了新思路。本文介绍了大数据技术发展及技术架构,依据大数据价值链层次构成理论分析了电信运营商的大数据优势和面临的挑战。结合大数据存储与处理流程,提出建设大数据采集与存储平台、与大数据处理公司合作进行深度挖掘的建议,并从精细化运营和商业模式创新两个方面对电信运营商在4G时代的大数据应用进行了探讨。  相似文献   

10.
WIFI技术研究     
对于电信运营商来说,如何根据WIFI技术的特色,对WIFI技术进行准确定位以便更好地开展增值业务是急需解决的问题。文章介绍了WIFI技术的定义及发展;对WIFI技术的优势进行了分析,阐述了WIFI的目前应用情况并由之提出了电信开展增值业务的考虑和建议以及未来与3G技术相结合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1.
曹璐  肖峰 《科技创业月刊》2010,23(8):106-108
在3G时代到来以及电信业的重组,使移动通信业务的发展及市场决策有了颠覆性的变化。在这种新形势下,获得更高的消费者信任度,是各大运营商业务发展的重要策略。应用层次分析法对在3G时代影响电信消费者信任的关键因素进行评估,为公司发展和决策提供参考和依据。  相似文献   

12.
中国联通作为我国移动通信的三大运营商之一,在移动通信技术的发展中起到了非常大的推动作用。目前3G技术成为最新的移动通信技术,为通信事业的发展带来一场新的革命。联通公司利用欧洲通用的3G标准-WCDMA作为自己的移动通信标准,借着已经基本成熟的WCDMA技术,联通的3G网络建设得到了极大的发展,覆盖了我国大部分地区,为广大用户提供了典型的3G业务。现本文就主要探讨了有关WCDMA网络的发展,并探讨其业务发展现状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3.
周锐 《中国科技纵横》2011,(20):102-102
ICT业务的产生、发展与社会信息化水平的提高及互联网的不断普及密切相关,如何运营项目管理知识和理念加强干系人管理,提升客户满意度等,都成为摆在电信运营商面前的重要课题。本文从运营商ICT业务的外部因素和内部因素两大部分对ICT业务的现状和主要问题进行描述和分析  相似文献   

14.
飞速发展的科学技术给信息领域带来了全新的观念,2009年1月,信息产业部正式颁发3G牌照,目前,3G移动通信业务在国内各大通讯运营商中开通。3G技术将逐渐得到普及和推广,本文将对联通3G技术及应用进行初步探析。  相似文献   

15.
通过对大学生手机用户进行问卷调查,围绕这一目标客户群的需求创新提出建立一个以顾客需求为导向,实现手机制造商、内容服务提供商、电信运营商共赢互惠的电信增值业务平台.立足电信市场现状及利益相关者的处境,从商业模式的组成部分对"电信超市"这一产业链上的全新角色做了详细介绍,为有志于在3G时代脱颖而出的电信领域创业者提供了商业思路.  相似文献   

16.
随着移动通信业务在整个电信业务中所占的比重日益增加,移动通信业的发展状况倍受世人关注。特别是2008年中国电信行业重组后,成立的新移动、新联通和新电信,分别持有了3张不同技术、不同成熟度的3G牌照,为重组前一目了然的未来中国移动通信市场格局带来了不确定性。  相似文献   

17.
3G(3rd Generation),即第三代数字通信,能够实现无缝漫游,还可有效处理图像、音乐、视频等多媒体形式,因而受到较为广泛的推广与应用。在竞争日益激烈的3G业务市场,谁能够抢占中小城市市场份额,谁就可以切实提升自身的经济效益。简要论述了中小城市为实现联通3G业务而采取的有效对策,旨在推动联通3G业务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18.
随着3G业务的全面上线,移动、电信、联通三家运营商的竞争也越来越激烈,移动互联网对传统电信运营企业的不断冲击,员工思想观念日趋复杂化、多样化,价值取向也发生了巨大变化,如何借助思想政治工作为公司的发展创造一个新天地?2013年是我国的一个新起点,是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开局之年。今年的“两会”是承前启后的大会,两会精神中感触最深的就是“中国梦”。什么是“中国梦”?在笔者看来就是要实现强企业、强国的梦想。首先,中国梦是强国梦,就是国家富强梦。胡锦涛在十八大提出:“在新中国成立一百年时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其次,中国梦是有世界闻名的拳头企业的梦想。  相似文献   

19.
《电子软科学》2007,(12):76-77
很久以来,电信级的DDoS防护一直是电信运营商面对的难题。由于电信的业务特点,电信网络遭受的DDoS攻击流量往往高达数10G。比如中国在2006年破获的最大僵尸网络规模为10万台,每台发出1Mbps流量的话,汇总后的流量高达100G,足以令任何一个运营商的网络服务瘫痪。另外,电信网络要求极高的可用性,绝大多数DDoS防护产品采用在线部署的方式,难以被运营商所接受。  相似文献   

20.
三大标准、几十家中外电信巨头,在中国下着一盘名叫3G的棋。在长达两年的布局之后,现在这盘棋已到了收官之际,因为中国3G已经箭在弦上。正是在这样一个颇为敏感的时候,几十家电信巨头依托三大标准形成的三大技术阵营也开始了新一轮更加白热化的竞争。技术之争、建设成本之争,厂商的3G生死战再加上中国运营商的集体沉默,使中国3G这盘棋越发扑朔迷离。中国运营商对三大标准的选择,牵动的不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