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特定问题调查权是权力机关依法组织特定问题调查委员会对特定事项进行调查的一种法定监督权力,对于强化地方人大的监督效能具有非常深远的影响。但是由于各种因素影响,地方人大特定问题调查权立法存在诸多不足,进而导致实践困境。本文以公共事件调查为视角,分析了地方人大特定问题调查权立法存在的问题,论述了地方人大特定问题调查权行使的方式、委员构成、职责、调查程序、法律保障等问题。  相似文献   

2.
调查权是从属于国会的一项宪法权力,其历史与国会一样古老。通说认为调查权是一种辅助权能,辅助国会立法及运行监督,其理论依据是人民主权,体现权力分立,但查明事实真相始终是其主要目的之一。该目的不仅对应着国会作为人民代表机关行使直接民主,且与现代人权保障理念中的知情权颇为契合。调查权的规范渊源、历史、人权保障、真相告知,及中立的调查机构与程序无不彰显该项权力的独立性。调查决议的终局性及排除司法审查是该项权力具有与司法同等权威的有力表征。  相似文献   

3.
行政调查是行政机关进行行政管理、作出行政裁决的先决程序,不仅如此,行政调查发展至今已成为行政管理中一项独立的制度。在行政管理活动重要的今天,行政机关的行政调查权与公民的人身自由权、营业自由权、住宅权和隐私权等宪法上的基本权利存在某种程度的张力,本文从一个案例入手,分析了行政调查制度的特征、发展、以及行政机关的行政调查权与公民基本权利的关系,企图寻找两者的平衡点。  相似文献   

4.
宪法规定了监察机关行使调查权受制约原则,监察法设置了多个条款将制约原则具体化。这些条款有些规定监察机关内部制约机制,有些规定了检察机关和审判机关对监察机关的外部制约机制。监察机关内设机构、岗位、上下级监察机关之间,在线索处置、立案、强制措施和技术调查措施的使用、从宽处理建议、监察对象申请复核复审等方面,设置了多个环节和层次的内部制约机制。检察机关对监察机关办理的职务犯罪案件审查起诉以及退回补充核实的机制,形成对监察机关调查权的有效制约;审判机关对监察机关办理的职务犯罪案件以及监察机关作为赔偿义务人的国家赔偿案件进行审理判决,构成了对监察机关调查权的核心制约机制。深刻理解监察机关调查权的两种制约机制,对于正确执行监察法、维护法律权威、保障人权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5.
我国刑诉法有明文规定,赋予法官庭外调查权。但法官的庭外调查权是有条件、受制约的,不能滥用。对庭外调查权的研究,有利于具体的司法实践。  相似文献   

6.
法官的庭外调查权是一个具有重大理论价值但却未引起人们足够重视的问题。对这一问题进行研究,不仅有利于维护法官中立和控审职能区分,还助于全面保障控辩双方的诉权利。我们刑事诉讼法经过修改,对法官的庭外调查权作了很大的弱化。但现行刑事诉讼法在这方面的规定过于粗略,操作性不强,有待于进一步完善。本文从法官庭外调查权的概念和特征入手,对英美法系、大陆法系和我国刑事诉讼中法官庭外调查权的完善提出了具体建议。  相似文献   

7.
经立法梳理,反思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制度研究现状,可知法律对该制度的制度名称、调查主体、调查内容及社会调查报告法律性质的规定已较为明确、全面,争议此类问题已无必要。今后应把辩护人社会调查权、社会调查员诉讼地位及刑事案件办理过程中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社会调查制度、社区矫正社会调查制度和认罪认罚从宽社会调查制度重合适用的问题作为主要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8.
我国刑事诉讼法赋予了法官有进一步查清真实的庭外调查权力 ,以利于澄清审判中的疑点。但这在客观上扩大了法官的审判权力 ,容易导致司法实践中的不当操作 ,损害司法公正。因此 ,应从完善司法理念和规范庭外调查权等方面来健全这项制度  相似文献   

9.
论行政调查的程序规制——法治视域下的考量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行政调查是行政管理中的一项重要内容,对于行政主体行使职权、履行职责来说必不可少,但行政调查又常常以限制或剥夺公民权利为代价。我国现行法律体系中有关行政调查的法律规范比较缺乏,特别是缺乏完善而统一的程序性规范。在行政执法的实践中,行政调查权的滥用成为一个较为普遍现象。因此,从程序上规范和控制行政调查,就成为构建行政调查法制体系必须完成的一项重要任务。  相似文献   

10.
我国宪法规定国家尊重和保障人权,国务院制定实施《政府信息公开条例》既是建设服务型政府的需要,也是国家落实人权保障的举措。律师是推动政府信息公开的重要力量,只有在律师调查权得到有效保护的情况下,才能促进政府信息公开。保护律师调查权要从行政和司法方面采取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11.
法官的庭外调查过程是对证据的认证过程,是一种自向证明的过程。法官的庭外调查权也即法官履行裁断犯罪行为是否成立的职责,享有对案件事实进行认定的权利。我国的刑事诉讼法经过改革后,仍然保留了法官的庭外调查权,这是由于其在我国有一定的确立基础,受到我国历代审、侦一体化立法模式、职权主义诉讼模式等的影响。尽管法官的庭外调查权有其存在合理性,但是在立法、执法各个方面都有其弊端。建议立法应要在法官的执法素质和检察院的监督力度上有所加强。  相似文献   

12.
现行刑事诉讼法规定,刑事公诉案件审判过程中,法官对控辩双方所提出的证据出现疑问,要休庭进行调查核实.此"调查权"是法官的"自向证明",是审判职权的积极运用.目前来看,法官该权力的行使有一定的必要性,是我国当前刑事诉讼模式的要求,实体公正的体现;但同时也要在调查目的、条件、时间、方式、手段等方面做严格限制,法官要明确此调查仅为裁判职权的例外,是在用尽庭上调查证据的一切手段后采取的措施.  相似文献   

13.
美国著名法学家伯纳德·施瓦茨说过:"情报是燃料,没有它行政机器就无法发动."①当今信息多元化时代,行政主体进行行政活动需要荻取更多的信息,这必然离不开调查.调查作为行政程序中重要的一个阶段,尤其是行政处罚中的调查,是行政处罚的必经程序.通过对拟作出行政处罚之前的调查程序进行法律规制,既有利于规范行政主体依法正当行使行政权力,又有利于贯彻民主参与原则,使相对人在事前、事中及时寻求法律救济,保障其合法权益.本文首先对行政调查进行简要概述,指明规范行政处罚调查程序的意义及我国目前相关法律规定的缺陷,提出完善行政处罚调查程序的建议,从而更好的规范行政调查权的行使,保护相对人合法权益.  相似文献   

14.
学校行风监督员队伍建设应该全面落实行风监督员的检查权、调查权、建议权和监督权,让行风监督工作朝着"有位"、"有为""、有理"和"有力"的方向迈进,才能有效提高行风监督质量,才能办出人民满意教育。  相似文献   

15.
作为一种新型权力的监察权与作为法律监督权的检察权,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监察权不是司法权与行政权,也不是侦查权与审判权,而是一种相对独立的、复合性的、新型的国家权力,而检察权的性质仍然应是法律监督权,维护宪法和法律的正确适用是行使检察权的最终目的。监察权与检察权二者均具有独立的法律地位以及相同的产生方式、相近的名称、类似的人员级别制度、相同的内部上下级关系等。但检察权与监察权适用对象与范围不同、监督方式不同、调查权与侦查权指向不同、立案程序不同。监察权与检察权在行使过程中要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做好程序衔接与协调,包括案件管辖的程序衔接、监察调查权的衔接、移送审查阶段的程序衔接、与检察机关法律监督权的衔接等。  相似文献   

16.
对行政和司法部门进行监督是美国国会的一项基本功能。国会拥有立法权、财权、任命批准权、条约批准权、弹劾权、调查权等宪法手段来履行其监督功能。但是 ,由于得不到有效的制约 ,国会的监督作用也会被滥用。分析美国国会的监督功能 ,可对我国正在发展的立法监督有所借鉴和帮助  相似文献   

17.
调查权的缺失是出具执行证书程序中违约状况认定的制度性缺陷。这一缺陷致使公证机构被迫过分强调程序正义及当事人自我责任的价值,也阻碍了强制执行公证实务范围的拓展。为弥补这一缺陷,可以考虑在违约状况的认定程序中引入法院协助取证的机制,以便强化强制执行公证解决纠纷的功能。  相似文献   

18.
在侦查阶段提前介入是检察机关履行监督职责的一个重要方式。这一制度在设立之初带有明显的“重打击轻保护”色彩,逐渐形成指导、建议和监督三个保障诉讼公正的职能,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不同机关的协作提高了诉讼效率。国家监察体制改革使检察机关的侦查职能发生分化,职务犯罪侦查权被分离,转化为监察机关的职务犯罪调查权。权力的剥离进一步增强了检察机关的检察职能色彩,也为其提前介入职务犯罪调查阶段提供了空间。但从司法实践来看,这一制度不但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甚至再度落入重配合轻制约的桎梏,间接加剧了对被调查人的权利限制。因此,在技术进路方面,有必要完善制约机制,保障提前介入的有效性。同时,细化制度的运作方式,以增强提前介入的保障性,并最终实现两法的顺畅衔接。  相似文献   

19.
城管制度屡遭诟病的原因除立法滞后、执法主体地位不明确、执法理念落后、执法人员素质参差不齐等主客因素外,还有城管机关的职权范围不明确这一重要因素。因而,笔者提出在执法权限上要授予其独立的调查权、适当的检查权和有限的强制权。同时要严格城管执法程序,加强对城管行使职权的监督。  相似文献   

20.
我国实务界和学术界对私家侦探业的发展一直存在着反对与支持两种声音。本文从其对侦查权和隐私权的侵犯两方面总结了反对的原因,又从供求关系、法律空间、司法资源的现状和国际影响等方面提出了支持的因素,并进一步从侦查权与调查权、隐私权与知情权的论争中指出了我国私家侦探业合法性的理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