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为了有效评估海水冻融与侵蚀后混凝土的力学性能,基于大型静态和动态刚度伺服压力机进行了混凝土冻融和海水侵蚀后的力学性能试验.对混凝土进行了50,100,200和300次冻融循环,并配置了人工海水;选择了合理的干湿循环机制,对冻融后的混凝土试块进行了10,20,30,40,50和60次干湿循环.对混凝土弹性模量和抗压强度退...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我国城市化进程日益加快,高楼建筑如雨后春笋般相继涌现.作为一种最为常见的结构工程材料,混凝土被广泛应用于民用建筑、工业建筑、国防等建筑物中.对冻融及高温后混凝土多轴力学特性进行研究,以进一步研究混凝土的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3.
洪宝鉴 《华章》2007,(9):221-221
本文针对混凝土冻融破坏的机理,对改善混凝土抗冻融破坏的耐久性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为了研究补偿收缩混凝土的抗冻性能,采用慢冻法对普通混凝土和补偿收缩混凝土进行冻融对比试验。通过对比研究普通混凝土和补偿收缩混凝土冻融后质量损失、强度损失和相对动弹性模量变化趋势,从而得出补偿收缩混凝土的抗冻性能。试验结果表明,普通混凝土冻融100次后,质量损失率为2.09%,抗压强度下降35.2%,相对动弹性模量下降到60.8%;补偿收缩混凝土质量损失率为1.62%,抗压强度下降30.3%,相对动弹性模量下降到64.8%;试验三个参数指标表明添加膨胀剂有助于提高混凝土抵抗冻融破坏的能力,改善混凝土结构的损伤程度,体现了膨胀剂对混凝土的增强机理。  相似文献   

5.
冻融是混凝土结构随季节变化所必须经历的阶段,随着冻融次数的增加,混凝土的表观特征和强度将发生退变.采用冻融次数为0、30、50、70、100次,对补偿收缩混凝土进行冻融循环试验,分析补偿收缩混凝土的表面特征和强度劣化趋势,发现随着冻融次数的增加,普通混凝土与补偿收缩混凝土相比,表面破坏更严重,混凝土抗压和抗折强度呈现下降趋势.冻融100次后,普通混凝土抗压、抗折强度分别下降35.2%和44.1%,而补偿收缩混凝土抗压、抗折强度分别下降30.3%和35.3%,说明适当掺入膨胀剂对提高混凝土的抗冻性有一定的作用,有利于控制和降低混凝土冻融环境下强度的退化.  相似文献   

6.
本文通过反复冻融试验,利用RCM法(即非稳态快速氯离子迁移系数法)测定混凝土冻融损伤后氯离子的扩散系数,分析各冻融损伤参量(冻融循环次数、抗压强度、质量损失)与氯离子扩散系数之间的关系,分析研究冻融损伤对混凝土抗氯离子渗透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冻融循环次数的增加,混凝土氯离子迁移系数会不断增大,两者呈现出非线性增长关系;高强度等级的混凝土冻融损伤后,抗氯离子渗透性能要好一些。  相似文献   

7.
由于再生骨料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低于普通骨料混凝土,再生骨料的使用一直没有被广泛普及。为了提高再生粗骨料混凝土的物理性能,本文提出了利用高炉矿渣砂制造再生粗骨料混凝土。高炉矿渣砂的使用将能够有效地改善混凝土的耐久性和抗冻融损伤性能。在普通混凝土长期性能和耐久性能试验方法标准中的抗冻试验方法的基础上,使用液氮进行快速冻融试验,对经处理的低等级再生粗骨料和高炉矿渣砂混凝土的泌水性能、抗压强度和抗冻融性能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采用经处理的低等级再生粗骨料和用高炉矿渣砂替代50%或30%的破碎砂的混凝土有优良的泌水和抗冻融性能。  相似文献   

8.
土与结构相互作用问题涉及实际工程的多个方面,研究土-结构接触面力学特性是解决该问题的基础。通过对常规非饱和直剪仪进行改造,并利用改造的非饱和直剪仪进行非饱和砂土-结构接触面剪切试验,研究了基质吸力、结构面类型和净法向应力对接触面抗剪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基质吸力对非饱和砂土-结构接触面的界面黏聚力影响较大,对界面摩擦角影响较小;随着基质吸力的增加,非饱和砂土-混凝土接触面的抗剪强度先增大后减小,存在峰值效应;基质吸力对非饱和砂土-钢接触面的抗剪强度影响较小,基质吸力不变的条件下,随着净法向应力的增加,砂土-钢接触面的抗剪强度呈非线性增长;净法向应力对非饱和砂土-结构接触面对应基质吸力的界面摩擦角(δb)的影响较小。最后,建立了基于峰值效应的非饱和砂土-混凝土接触面抗剪强度公式。  相似文献   

9.
混凝土冻融耐久性的试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以混凝土冻融耐久性为研究内容,用不同种类混凝土的抗压强度、动弹性模量、超声波声速等指标的损失率来表征冻融过程中混凝土的性能劣化状况,并系统比较了不同种类混凝土的抗冻性优劣.通过研究得出:无论是普通混凝土,还是高强混凝土或高性能混凝土,其动弹模损失率、抗压强度损失率、超声波声速损失率均随冻融次数的增加而增大;提高混凝土强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高混凝土抗冻融性能;掺入高效减水剂、优质引气剂和优质掺合料等,高性能混凝土抗冻融性能比对应的基准混凝土性能显著改善,而且通过这样的技术措施,较低强度等级的混凝土也可以获得高抗冻性.鉴于超声波测试方法方便、快捷、准确。而且可以直接用于实际工程的混凝土性能检测,所以,与动弹模测试方法相比,采用超声波测试技术来评价实际工程中混凝土的耐久性劣化程度具有明显的优势.  相似文献   

10.
为了研究陶粒混凝土在冻融循环作用下的抗压性能,通过不同冻融循环作用,对不同强度等级的陶粒混凝土进行冻融试验研究。试验结果表明:陶粒混凝土的动弹性模量和抗压强度均随冻融循环次数增加而降低,且强度等级越低,降低速率越大;通过将相对动弹模量和相对抗压强度进行拟合,发现二者之间有较好的相关性,可以反应陶粒混凝土冻融损伤规律。  相似文献   

11.
完成了8个试件在不同的胶结剂、不同的环境情况下碳纤维布与混凝土的粘结性能试验,统计分析了冻融环境对碳纤维布与混凝土粘结质量的影响,描述了混凝土与碳纤维布剪切破坏的特点。  相似文献   

12.
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的研究进行了综述,主要包括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的抗压强度、弹性模量、干缩与徐变。研究表明,和普通混凝土相比,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的抗压强度低,弹性模量小,干缩与徐变较大。最后提出了再生混凝土力学性能需要进一步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影响混凝土冻融损伤的力学、物理化学机理进行分析,为混凝土在恶劣条件下的耐久性评估及寿命预测提供了一定理论依据,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4.
前言 我国的大体积建筑物多数以混凝土结构组成,而且这些混凝土多数处在气候恶劣的环境中,受泥沙、物理化学、气温等很多因数影响。混凝土的冻融破坏是北方地区混凝土遭受风雪侵湿的常见弊端,它使一些但体积建筑物的寿命缩短,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所以有必要探讨大体积建筑物混凝土的冻融破坏原因、影响因素及防止措施。  相似文献   

15.
提高饰面混凝土耐久性的措施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对影响饰面混凝土的主要因素如饰面混凝土的抗渗性能、抗冻融性能、抗风化和污染性能及开裂性能等进行了分析和归纳,提出了有效改善饰面混凝土耐久性能的主要措施.  相似文献   

16.
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存放在河滩,经过冬季和春季的冻融作用,对板体产生热胀冷缩,以及地表土的变化,从而导致板体产生裂缝.裂缝主要集中在跨中向两端L/8的范围内.本文以内蒙古乌兰察布盟某县某三级路中的空心板桥为例,对预应力混凝土空心板在较湿地区冻融作用产生的裂缝作了剖析,提出了相应的防范措施.  相似文献   

17.
探讨了混凝土梁桥主要结构病害的影响以及梁桥病害的成因,对引起混凝土桥梁病害的主要成因,如锈蚀、冻融、裂缝等进行了分析,归纳和总结.提出了混凝土梁桥主要结构的加固方法,并对其病害提出了相应的处理措施.  相似文献   

18.
通过对高温后高强混凝土力学性能的试验研究,探讨了高强混凝土的抗压强度、抗拉强度和抗折强度在不同温度下的变化规律,分析了温度对高强混凝土力学性能的影响机理、爆裂现象、爆裂机理,最后,对进一步的研究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依托纵向科研项目,以超高性能混凝土基本力学性能实验研究为载体,对学生创新能力培养模式进行了探索与实践。通过配制超高性能混凝土,使学生掌握超高性能混凝土的制备流程;通过立方体受压、劈裂实验和棱柱体轴心受压实验研究,使学生熟悉并掌握了基本力学性能的测试方法,对超高性能混凝土的高抗压、高抗拉的优异力学性能和广阔发展应用前景有了明晰的认识。通过该实验实践项目,提高了学生独立进行科研的能力,充分挖掘了学生科研潜力,培养了学生综合创新能力。  相似文献   

20.
土石坝作为一种应用广泛的坝型,近年来得到了迅猛的发展,然而,土石坝存在的坝基渗漏问题一直是工程界探讨的一大课题;本文提出土石坝混凝土防渗墙建设解决土石坝坝基渗漏问题的必要性,重点探讨了土石坝混凝土防渗墙施工质量控制等细节问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