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本文运用文献资料、逻辑分析等科研方法,对“美育+体育”跨学科教学新模式进行研究,结果表明:“美育+体育”的跨学科教育模式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美育、体育功能作用,形成优势互补;将艺术活动引入到传统体育教学中,可以解决传统体育教学方法单一、低效的问题,促使学生转变学习身份、加强课堂交互性,提高课堂效率,实现1+1大于2的人格与体格全面发展的教育目标。建议:高校应加强素质教育的顶层设计,搭建跨学科“美育+体育”的教学平台,并切实落实能促进相关专业教师学习规划、发挥专业优势的条件保障;秉持以人为本的理念,从实际情况出发制定灵活的评价策略,做到“美育”与“体育”两育并举。  相似文献   

2.
《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中跨学科主题学习贯穿整个义务教育阶段。本文以跨学科主题“劳动最光荣(水平二)”为例,以“小小快递员”为主题,从设计思路、育人价值、活动目标和实施过程四个方面进行活动设计,以期对小学体育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的开展提供有益参考。  相似文献   

3.
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既是践行五育融合的必然要求,也是推动素养落地的重要措施。研究结合《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的跨学科主题学习案例,分析体育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践逻辑,试图探索体育跨学科活动的历史渊源并把握当前趋势。研究发现:体育的跨学科教学在我国历史上存在过三种主要的实践形式;进入新世纪后,我国在扎根于本国经验的同时吸纳国外先进思想,如今将跨学科主题学习明确作为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的组成部分,当前和未来的各类发展也为此创造了良好的条件。据此提出体育与健康课程跨学科学习的行动路径:应当坚持先立后通的基本逻辑,提升体育运动技能是高效推行跨学科活动的保证;应明确体育学科的主体责任,注重活动的完整性和连贯性;还要融汇学科逻辑与生活逻辑,让体育的跨学科活动撬动人的全面发展。  相似文献   

4.
体育课程中跨学科学习是让学生综合运用2种或2种以上的学科知识和技能理解现实生活和跨学科地解决问题。体育与健康课程中的跨学科学习需要聚焦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基本要求是贴合学生的生活需求、强调各种情境创设、注重“五育”的相互融合、学生身体力行深度参与,其基本过程是“搭建跨学科学习任务群,提出问题驱动学生学习,教师引导学生解决问题,综合评价学生学习效果”。体育与健康课程中实施跨学科学习的保障路径包括:体育课程实施者转变对学生知识学习的传统认知;整合体育课程与其他课程相互联系的知识资源;多方面着力提升体育教师的跨学科教学思维与能力;立足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找准“五育”融合的基点;防范体育课程中实施跨学科学习出现各种虚假现象。  相似文献   

5.
范莉  赵健欣 《武当》2023,(10):76-78
在《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的引领下,在各类学科中设立跨学科主题学习活动成为教育改革的一个信号灯,如何体现跨学科主题学习成为重要议题。本文以中华传统体育为研究对象,运用文献资料法、逻辑分析法等研究方法,从德育、智育、美育、劳育、国防教育五个维度挖掘中华传统体育特有的育人价值。为促进中华传统体育在跨学科主题学习理念下科学有效地发展,提出以下突破:(1)拓宽基础教育政策保障;(2)构建多元化评价体系;(3)成立跨学科教研室。  相似文献   

6.
随着北京市体育中考改革的政策落地,家长们越来越重视孩子的身体健康。本研究结合跨学科主题和体能锻炼方面,多维度制订个性化体育作业,尽量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不再是枯燥无味、一成不变的机械化操作。创建使学生“在快乐中运动、运动中思考、思考中成长”的作业模式,希望为广大一线体育教师带来启发。  相似文献   

7.
跨学科主题学习是《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的主要变化之一。体育与健康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开展需要在澄清其内涵及认识误区的基础上,通过学校创设实践条件,推进跨学科教研模式的实施,开发跨学科主题学习案例,同时体育教师也应主动培养自身的跨学科教学素养。  相似文献   

8.
董夏洁 《体育风尚》2023,(8):137-139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版)指出:“体育与健康课程应融合多门课程,充分发挥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结合课程的目标体系,设置有助于实现体育与德育、智育、美育、劳动教育和国防教育相结合的多学科交叉融合的教学内容”。那么,小学体育课堂中如何进行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单元设计呢?假如细细研读语文课本,或许可以给体育教师许多的启发。本文以部编版小学语文课本为主,选取一至六年级部分课文为背景,将体育学科和语文课本进行相互融合渗透、学科的跨越,让体育教学变得有“意思”,也使语文教学变得有“意义”。  相似文献   

9.
体育与健康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内涵,是以体育与健康学科中某一真实问题为学习的设计中心,以体育与健康学科知识与技能的运用为学习的组织核心,实现体育与健康学科同其他学科在知识、技能等方面的意义关联,旨在提升学生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及体育与健康学科核心素养的学习活动。在义务教育阶段,体育与健康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的主要方式应为问题式学习和主题式学习。体育与健康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面临体育教师与其他学科教师的协作存在困难、体育教师跨学科教学的能力亟需提升以及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践经验缺乏等挑战。基于此,应建立学校层面的跨学科教研共同体并建立激励机制,以有效调动不同学科教师跨学科教学协作的积极性;优化职前体育教师教育课程内容体系和注重体育教师职后培训并提供竞赛交流平台,以提高体育教师的跨学科教学能力;构建体育跨学科主题学习指导框架,为体育教师跨学科教学提供参考;关注跨学科主题学习中不同学科知识学习的进度,以科学关联不同领域的知识与技能;加快跨学科主题教学课例网络资源平台建设,为体育教师跨学科教学能力的提升提供课程资源支撑。  相似文献   

10.
新课程标准确立了核心素养发展为纲的指导思想,跨学科主题学习是发展核心素养的创新性教学方式。运用文献研究法、逻辑分析法,对体育与健康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内涵进行厘定,对其发展核心素养的逻辑进行学理透视。依据深度学习理论、建构主义理论、活动课程理论,结合案例设计,提出体育与健康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设计程序:主题选择—问题提炼—目标设计—内容整合—实施设计—评价设计,并阐释了各步骤设计原理。在此基础上,提出体育与健康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推进策略:正确处理好学科教学与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关系;建设跨学科主题学习教学研究共同体,形成协同育人合力;优化体育教师一体化培训方式,提升设计与实施能力;形成跨学科主题学习家校社联动,提供主题学习保障。  相似文献   

11.
推进体育与健康课程“跨学科主题学习”教学,发展学生的高阶思维,已成为新时代推动教育变革和探索体育教学创新亟待思考的问题。本文结合体育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践现状,探析跨学科主题学习背景下培养学生高阶思维的可行性,并基于具体案例从研究主体、融合主题、萃取内容、教学实施、学业反馈等方面提出优化路径。  相似文献   

12.
王德刚 《体育学刊》2013,20(1):68-70
“体育、艺术2+1项目”对学生体育技能的学习要求高于课程标准对同一水平学段学生技能学习的要求,这决定了学校体育只有调整现有的教育教学模式,才能顺利实现“2+1项目”目标.教师教学任务调整而其他教学要素不变的“专家教学模式”可有效发挥教师专项特长和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有利于学生打下坚实的技能基础.部分课时学生按所选项目重新组成班级进行学习的“专选教学模式”可使学生在有限的课堂学习中得到系统而高效的运动技能提升.而“专项社团模式”可有效拓展学生课外体育活动载体,巩固学生的运动技能体系.专家教学模式、专选教学模式、专项社团模式逐阶递进且各有侧重,对稳步推进标准相对较高的“体育、艺术2+1项目”工程具有积极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为使体育与健康课程融合多门课程,充分发挥育人功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本文从“确定主题,凸显特色;整体构思,全面育人;情境创意,合情合理;内容搭配,浑然一体”等四方面结合教学实例详细说明了在小学体育与健康课程中跨学科主题学习的设计与实施路径。  相似文献   

14.
<正>一、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关键问题《义务教育课程方案(2022年版)》中要求“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强化课程协同育人功能”“原则上各门课程用不少于10%的课时设计跨学科主题学习”。《义务教育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2022年版)》中进一步优化了课程内容,并提供了跨学科主题学习的主题与活动示例。跨学科主题学习是以某一学习主题或问题为核心,引导学生运用多个学科视角、知识和技能解决问题的学习过程,在设计时首先要明确3个关键问题。  相似文献   

15.
张颖超 《体育风尚》2023,(12):110-112
随着义务教育改革进一步深化,新课标提出坚持“健康第一”的教学理念,要求小学体育教学要充分结合课程特点,注重对学生身体素质的培养。小学体育组合练习方法有利于小学生学习体育技能,激发运动兴趣,提高身体素质和体能水平。本文从体能发展的角度出发,先对小学体育组合练习教学进行全面概述,再对组合练习的意义做出分析,最后根据小学体育教学内容对组合练习做出合理设计并提供具体的应用实例,以期为教师同行提供借鉴思路。  相似文献   

16.
随着大众旅游业的兴盛,“旅游+”业态不断涌现,其中“旅游+体育”模式在很多城市被开发与运用。通过采用文献资料法、实地考察法、访谈法等方法,从“狮”文化城市品牌打造、地域生态文化保护、海峡两岸民俗体育传承、滨海本土体育赛事旅游、体育文化旅游精品活动等方面,探究独具滨海特色的石狮市多元多层次的体育主题文化体系的打造路径。从体育文化竞争力上强化并延伸滨海体育旅游产业链,为滨海城市提高旅游产业核心竞争力提供理论参考。  相似文献   

17.
小学生体育学习多元评价的可操作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体育教学必须贯彻“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改革传统的体育教学模式和学习评价方法。新课程标准下的体育学习评价评什么、怎样评,事关小学生的进步与发展。探索新课标下的体育学习评价法,这已经成为当前小学体育教师研究新课程、实践新课程的首要任务。  相似文献   

18.
体育美育的价值是情感理性显现形式,是体育情感反应与体育价值观的对应关系。中国体育美育经历了四个演变过程:中国古代体现伦理情感的“技礼”体育美育观(1840年之前)、中国近代体现民族情感的“军体”体育美育观(1840—1949年)、中国现代体现政治情感的“德化”体育美育观(1949-1985年)、新时期注重个体情感的“健康”体育美育观(1985年以后)。体育美育的发展需要一个开明、民主的政治环境;需要辩证对待体育美育的发展与物质生活的关系;需要一个健康良好的文艺环境。  相似文献   

19.
谈体育教学中体育与美育的结合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体育具有丰富的审美教育功能是实现体育与美育结合的基础和前提。在体育教学中实现体育与美育结合必须遵循“以美育体”、“教师先导”原则,善于运用相关的美学原理指导教学,并根据教学内容,适时适量地渗透美学教育。  相似文献   

20.
张荣 《体育风尚》2023,(1):107-109
高校以红色体育课程推动思政课程建设,就是充分挖掘体育课程中的红色资源,完成其体育教育功能和思政教育功能,以及“体+智”的协同功能。然后在实践路径摸索过程中,把握其主体方向,即以“红色”主题开展体育课程思政教育模式,并做到活动多元化、模式标准化、教育融合化,以此为引导,开发红色体育体验课程,创建红色体育情境课程,拓展红色体育主题课程,打造红色体育团队课程,完成高校体育课程思政建设的有效实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