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今天的中学生,其自私麻木超出了我们的想像,他们在模仿成年人说一些极具“个性”、极端自我的话语,“教育是消费,花了钱就可以进学校享受,哪怕我一天天在课上什么都不做,只是看老师玩,你们谁也管不着”,“看看别人不学的,我还不错呢!”。还讲什么关爱,对别人负责,对自己负责,从进学校那一天就极为冷漠,出去以后让他们谈对社会对家庭的责任,开玩笑!不能对他们这一代人过分关注,挫折教育,提高入学的门槛,道德的量化考核应成为当务之急。笔者所在的学校招收了一些这样的学生,他们极端自我,极端不讲责任,每天考虑的都是别人为我做了些什么:值日同学为什么不把我这里扫干净?一个学生的脚下简直成了一个垃圾堆,却等着别人来打扫;上课就是趴着睡觉,叫醒他还满脸不高兴;中午上网,自习休息;上课聊天或看着黑板发呆,考试作弊,下课骂骂咧咧开着所谓的玩笑。  相似文献   

2.
前苏联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柯曾明确指出:"如果一个人需要做自己喜欢的什么事情,他就是没有纪律也会经常去做的;所谓有纪律,正是一个人能够愉快地去做自己所不喜欢的事情."一个人能做自己所不喜欢却是应该做的事情,而且是自觉自愿,无一点埋怨,也不是为了得到别人的称赞或是得到什么补偿,这就是一种自觉的、崇尚美的行为,音乐课堂需要这样行为.那么究竟如何让音乐课拥有良好的课堂常规呢?  相似文献   

3.
李红 《家庭教育》2004,(3A):30-31
人类的生活离不开衣食住行,“食”是我们生活的重要部分和一大乐趣。一日三餐维持着我们生命的需要,餐桌让家人团聚,联络着彼此的感情,也显露出家庭成员的礼貌。当别人在餐桌边看着我们做什么和听着我们说什么的时候。我们已经无声地告诉别人我们的修养了。因此,与色香味美的佳肴相配。我们更应该注意自己的仪态。从小  相似文献   

4.
黄勇莉 《广西教育》2013,(34):38-38
什么是“模仿”?词典上解释为“照某种现成的样子学着做”。学模仿样,用现在流行的话说,就是“山寨”。人类从开始有意识起,就对自己周围的事物进行观察和模仿,可以说它是人的一种本能。模仿是创新的起点,有模仿才有创新,有创新才有发展。张志公先生说:“模仿是写作的必由之路。”在作文教学中,笔者常指导学生通过模仿进行写作。  相似文献   

5.
一个人能做自己所不喜欢却是应该做的事情,而且是自觉自愿,无一点埋怨,也不是为了得到别人的称赞或是得到什么报偿,这就是一种自觉的纪律,一种美的行为。音乐课堂需要这样自觉的"纪律",这种美的行为。那么究竟如何让音乐课拥有良好的课堂纪律呢?  相似文献   

6.
我们学习一项技术或做一件具体的事情时,往往有一个“先看看人家怎么做”的过程。先看———其实就是研究,然后一点一点学着去做———其实就是模仿,慢慢慢慢就学会了。然后多加练习,熟能生巧,不知不觉就成了行家里手。其实读写活动也是这样,学写文章也应该先从看文章———阅读开始做起。有经验的人常说“作文没有什么难处,看多了就会写”,说的就是这个道理。看多了就会写,写多了就会看。这个道理虽不难懂,但做起来却不那么容易,原因是很多人不知道看什么样的文章,怎样去看文章,以及读过文章之后怎样联系自己的作文实际进行针对性的练习,以…  相似文献   

7.
稿林折枝     
《高中生》2003,(3)
这是一个寒冬,窗外飘着雪花,到处是白茫茫的,整个世界显露出一种纯净的美丽,还有蕴藏着的春天的激情。———摘自浙江桐乡市高级中学董晓敏的《友情在冰雪中渐浓》有时候,寂寞就像空中楼阁,让人感觉心里空落落的;有时候,寂寞也孕育了希望,让人在思索中独自领悟人生。———摘自湖南新宁县麦江职中王娟的《日记一则》一个人如果只知道一味去模仿别人,那他的一生无疑是非常可悲的,因为他在模仿中消耗了生命,却从来没有活出自己的风采。学会做自己吧,每个人都可以是一道独特的风景。———摘自山东东明县实验中学孔令昌的《做自己…  相似文献   

8.
刘蒙 《内蒙古教育》2012,(14):62-63
苏联著名的教育家马卡连柯曾明确指出:"如果一个人需要做自己喜欢的什么事情,他就是没有纪律也会经常去做的;所谓有纪律,正是一个人能够愉快地去做自己所不喜欢的事情。"一个人能做自己所不喜欢却是应该做的事情,而且是自觉自愿,无一点埋怨、也不是为了得到别人的称赞或是得到什么报偿,这就是一种自觉的纪律,一种美的行为,音乐课堂需要这样自觉的纪律,这种美的行为。那么,究竟如何让音乐课拥有良好的课堂纪律呢?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相似文献   

9.
小狮子 《小学生》2006,(4):30-30
我从不会去细数谁曾给过我什么。因为,你们已经给了我全世界。——题记小时候,躺在襁褓里,看着妈妈对自己微笑,于是我也学着微笑; 长大些,老师告诉我们要好好学习,于是我开始好好努力。看到同学对自己不满,我会学着改变自己,看到别人的欢乐忧伤,于是我也会跟着欢乐或者忧伤。每一次的离别都让我们长大,每一次的相聚都令我们  相似文献   

10.
<正>最令人触目惊心的一件事,是看着钟表上的秒针一下一下地移动,每移动一下就表示我们的寿命已经缩短了一部分。再看看墙上挂着的可以一张张撕下的日历,每天撕下一张就表示我们的寿命又缩短了一天。如果想在有生之年做一点什么事,学一点什么学问,充实自己,帮助别人,使生命过得有意义,不虚此生,那么就不可浪费光阴。  相似文献   

11.
人类的生活离不开衣食住行,“食”是我们生活的重要部分和一大乐趣。一日三餐维持着我们生命的需要,餐桌让家人团聚,联络着彼此的感情,也显露出家庭成员的礼貌。当别人在餐桌边看着我们做什么和听着我们说什么的时候,我们已经无声地告诉别人我们的修养了。因此,与色香味美的佳肴相配,我们更应该注意自己的仪态,从小培养孩子的餐桌礼仪。餐桌礼仪包括家庭进餐和宴会进餐的礼仪。家庭进餐是学习餐桌礼仪的开端,它可以让孩子在家中学习如何进餐、如何表现自己,以后他才懂得在宴会进餐这样的社交场合很好地运用他的礼貌行为,展示他的高雅气质。…  相似文献   

12.
犤导语犦俗话说:“天生我才必有用”。可是,每位同学可能还存在着这样的烦恼:我究竟是怎样的一个人?我适合做些什么?回答下列的问题,给自己测试一下,你将会得到答案。一、课余时间里,你经常:1.参加一些户外的活动。→题三2.静静地待在家中。→题六3.学习手工制作。→题二二、你喜欢老师布置的作业是:1.一些巩固性的练习。→题四2.一些查阅资料的练习。→题七3.不要做重复性的练习。→题三三、别人做了一些好事而得到了老师的表扬,你的态度是:1.我不做那些别人做过的事。→题五2.我也要做一些事让老师来表扬。→…  相似文献   

13.
《中学生电脑》2010,(2):62-62
1.阅读以下材料.按要求作文。 吴洪森的《偷点白开水》中写了一位精神病人。他经常在喝水之前.将别人的水倒一点在自己的杯里。医生问他为什么要这样做,他却坚决否认,说自已什么也没干。  相似文献   

14.
<正>有一个少年,因为个子很矮,所以讨厌和别人肩并肩地站着。他一个人玩耍,一个人看着天空,白天和云朵对话玩儿,晚上就和星星对话玩儿。他觉得如果经常看高的地方,个子就会变高。可是这样做不仅个子没有变高,反而让人变得更孤独了。家人甲不断地给男孩做各种能增高的食物,把只要能让他长个儿的药都买了,还带他去了所有能让人个子变高的医院。一连串下来,少年的个子好像稍稍长高了一点儿,可是只能到此为止。因为家人甲花光了自己所有的钱,现在什么也做不了了。  相似文献   

15.
金色手套     
有爱心的人,时刻不会忘记别人,就像曦曦。她的童真和善良是不是也让你想起了自己和许多人?成长的路上。这种感动会时刻伴随着我们,告诉我们:无论什么时候,都要多为别人想一点。  相似文献   

16.
时间即生命     
<正>最令人触目惊心的一件事,是看着钟表上的秒针一下一下移动,每移动一下就是表示我们的寿命已经缩短了一部分。再看看墙上挂着的可以一张张撕下的日历,每天撕下一张就是表示我们的寿命又缩短了一天。因为时间即生命。没有人不爱惜他的生命,但很少人珍视他的时间。如果想在有生之年做一点什么事,学一点什么学问,充实自己,帮助别人,使生命成为有意义,不虚此生,那么就不可浪费光阴。这道理人人都懂,可是很少人真能积极不懈地善于  相似文献   

17.
我们学习一项技术或做一件具体的事情时 ,常常有一个“先看看人家怎么做”的过程 ,先看———其实就是研究 ,然后一点一点学着去做———其实就是模仿 ,慢慢就学会了 ,然后多加练习 ,熟能生巧 ,不知不觉就成了行家里手。其实作文也是这样 ,学写文章应该先从看文章———阅读开始做起。有经验的人常说 :“作文没什么难处 ,看多了就会写。”说的就是这个道理。道理虽不难懂 ,做起来却不容易 ,原因是很多人不知道看什么样的文章以及怎样去看文章。下面就谈谈这个问题。首先要解决“看什么”的问题。在解决“看什么”的问题之前 ,还应解决一个问…  相似文献   

18.
今天的中学生,其自私麻木超出了我们的想像,他们在模仿成年人说一些极具“个性”、极端自我的话语,“教育是消费,花了钱就可以进学校享受,哪怕我一天天在课上什么都不做,只是看老师玩,你们谁也管不着”,“看看别人不学的,我还不错呢!”。还讲什么关爱,对别人负责,对自己负责,从进学校那一天就极为冷漠,出去以后让他们谈对社会对家庭的责任,开玩笑!不能对他们这一代人过分关注,挫折教育,提高入学的门槛,道德的量化考核应成为当务之急。笔者所在的学校招收了一些这样的学生,他们极端自我,极端不讲责任,每天考虑的都是别人为我做了些什么:值日…  相似文献   

19.
《现代汉语词典》中有这样的解释: “引用”是“用别人已经说过的话( 包括书面材料) 或做过的事作为根据”; “模仿”是照着某种现成的样子学着做”; “抄袭”是把别人的作品或语句抄来当做自己的”. 明确这三个概念, 有利于在作文教学中正确地  相似文献   

20.
创新需要学习。为什么学?学什么?怎么学?这些都是非常重要的问题。如果学的路子不对、学反了、学偏了、学错了、学坏了,那还不如不学。别人为什么那么做,自有别人的道理,别人的道理就是他创新突破的依据。我们是否也要那么做,这要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而定。创新绝不是别人做什么,我们也做什么。一味追随别人的创新,换来的只能是邯郸学步,贻笑大方。例如,欧洲人喜欢吃生肉,所以烤牛排都不会很熟。欧洲的商家就会迎合这种消费观念,在肉里加入亚硝酸盐类的增色剂,让肉看起来红一些。中国人的饮食传统里讨厌吃带血色的肉,但是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