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烟台方言具有两种不同的连读变调形式。在两字组中,最后一个音节的声调保持不变,而首音节的声调遵循字调变调规则发生连读变调,在所有的两字组组合中四种组合发生连读变调。在三字组中,末尾音节的声调依然保持不变,而首音节和第二音节声调,受到尾音节声调的同化作用,遵循词调变调规则发生连读变调,所有的三字组组合都统一按照末尾音节声调的类型发生相应的连读变调。这种现象印证了词调变调与字调变调是语言发展过程中两个不同阶段的理论。  相似文献   

2.
本文通过声学实验提取基频参数,研究了蒙阴方言的单字调和双字调声调模式。实验结果表明,蒙阴方言有四个单字调(2个降调、1个升调和1个曲折调),其中阴平、阳平、上声、去声的调值分别为213、54、24、41。双字调共有20种组合模式,连读变调发生归并后共16种。连读变调在前后字都有发生:阴平大部分情况变为只降不升;阳平作前字时未发生变化,作后字时趋于平调;上声变调情况最为复杂;去声在前后字中都基本未发生变化;此外,蒙阴方言双字调中单字调后接轻声的连读变调模式很有特点,前接单字调基本都发生了变调,后接的轻声调值也各不相同。  相似文献   

3.
黄海英 《文教资料》2014,(34):17-19
甘肃甘谷话共有4个单字调,分别为阴平312,阳平12,上声51和去声443。4个单字调两两组合可以得到16组双字调。声学实验可以客观地揭示出甘谷话双字组中每个声调处于不同位置时的音高情况。甘谷话双字调共存在10组语音型的连读变调,都属于前字变调。甘谷话双字调的连读变调可以分为三种类型:简化型、异化型和中和型。  相似文献   

4.
前人研究认为,寿阳方言平声不分阴阳;而方言调查显示,阴平和阳平是否合流可能存在人际差异。通过对寿阳方言单字调格局和双字词连读调模式的声学实验,可以检验这种人际差异是否具有系统性。实验结果表明:1.前人对寿阳方言声调的音系描写是可靠的,部分母语者宣称的可以区分阴平和阳平并不具备系统性。2.在寿阳方言的声调格局中,调长具有重要的区别性特征。3.寿阳方言高降调有两条变调规则:一是模板变调,在词末统一降低调阶;二是OCP变调,两个高降调并列,前一个变为低降调。规则作用顺序为OCP变调先于模板变调。  相似文献   

5.
房青 《鸡西大学学报》2011,11(3):125-126
优选论是近二十年来出现的极富活力的音系理论,采用这一理论对湘潭方言的声调变化进行分析。新派湘潭方言单字调只有五个音调:阴平33、阳平12、上声42、阴去55、阳去21,入声24在单字调发音时归入阳平12;但在二字组中,入声仍呈现它的底层调24;湘潭方言二字组存在连读变调:T3+T→T4+T;用优选论对湘潭方言的连读变调进行分析,不仅能得到正确的描写,而且具有更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6.
首先采啊实验语音学的方法,运用语音分析软件对合肥方言的声调进行了全面的语音描述。实验结果表明合吧方言的声调格局为5个单字调,阴平调有新老派区别。然后在优选论的框架内,对合肥方言的二字组连读变调和轻声现象进行了音系舒析。结果表明通过制约条件的交互作用可以全面、简洁、自然地解释这两种现象,然现了该理论的强大解释力。这也为今后汉语的研究提供了新视角。  相似文献   

7.
本文将田野调查与实验语音学的研究方法相结合,针对浙江江山方言的单字调与双字调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显示,江山方言有8个单字调;双字调原调式一共有64种组合,其中共有38组发生了连读变调,存在5种调位性变调。  相似文献   

8.
海宁方言属于吴方言,有着丰富的连读变调,海宁方言中的连读变调和声调类型,语法结构有关.本文对海宁方言两字连读变调作了初步分析,发现了不同声调连读变调的基本规律,特别提到了动宾结构字组连读变调特点和阳平阳去在变调中的不同表现.  相似文献   

9.
图木舒克汉语方言有四个单字调,在具体的语言交际过程中会发生声调的变化,变得与原单字调差别很大。其具体情况包括:连续变调、轻声、形容词重叠式连续变调。  相似文献   

10.
定西方言是中原官话秦陇片的一个地点方言。定西方言的声韵调特点,跟甘肃东部以及关中、宁夏南部差不多,而从其单字调来看,平声不分阴阳,但从连读变调来看却是分阴阳的。内官营方言跟城关镇方言的最大区别在于对普通话翘舌音声母拼合口呼字的读法不同。  相似文献   

11.
定西方言是中原官话秦陇片的一个地点方言。定西方言的声韵调特点,跟甘肃东部以及关中、宁夏南部差不多,而从其单字调来看,平声不分阴阳,但从连读变调来看却是分阴阳的。内官营方言跟城关镇方言的最大区别在于对普通话翘舌音声母拼合口呼字的读法不同。  相似文献   

12.
烟台方言属于"胶辽官话",具有三个单字调。两字组变调具有北方官话字调变调的特点,尽管结构简单,在音系分析中却经常会有特例和自相矛盾的现象出现。使用音系规则排序和别处条件等音系规则应用的关系模式来共同分析烟台方言两字组的连读变调,将音系规则在纵向上和横向上都进行排列,尝试给两字组连读变调现象一个完整的阐释。  相似文献   

13.
《柳州师专学报》2020,(1):54-59
运用声学实验的方法,对来宾市平阳镇话的单字调和双字调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来宾市平阳镇话共有4个声调音位,即阴平/55/、阳平/51/、上声/552/、去声/224/,音长按照从大到小依次排列为阴平=去声>上声>阳平;4个单字调中的最高点或最低点位于调域的两极,调域调节的空间有限,所以4个单字调在双字调组合中都发生了变调,平阳镇话双字调连读变调分为调位性变调和非调位性变调,其中作为前字的T3发生调位性变调,T1、T4、前字的T2和后字的T3发生非调位性变调。  相似文献   

14.
采用实验语音学的方法对张家口方言的单字调进行分析,并进一步用优选论解释张家口方言连读变调的规则及其成因。结果表明:制约张家口方言连读变调的条件排序为R.MAX〉〉MAX,DEP,σT〉〉*ITA〉〉*ILT〉〉H—stab〉〉*PITA〉〉LTC。它能合理地解释张家口方言连读变调的现象,说明优选论具有较强的解释力。  相似文献   

15.
汉语里两个以上音节在连续的时候,由于受前后音节的影响,有些音节的声调会发生变化,这种现象叫做连读变调。濉溪方言里的连读变调有非叠字两字组连读变调和重叠式连读变调及其他特殊连调,其中非叠字两字组连读变调有“不包含‘一’和‘不’的非叠字两字组的连读变调”和“包含‘一’和‘不’的非叠字两字组的连读变调”两种情况;重叠式连读变调有叠字两字组的连读调和叠字三字组的连读变调,其他特殊连调是指无规律可循的变调。  相似文献   

16.
连读变调的方向性是指作用在两字组的连读变调规律,在应用于三字组或三字以上结构时,其运用顺序或方向会出现不统一的现象。最为典型的案例就是天津方言三字组的连读变调。变调方向上的差异实际上是对标记性结构修复模式上的差异,而这种差异是声调稳定性与声调异化制约条件相互作用的结果。串行优选论弥补了经典优选论的不足,从而能够描述和分析天津方言三字组的连读变调。  相似文献   

17.
湘潭方言单字调和双字组的语音实验研究发现,湘潭方言单字调只有五个音调:阴平33、阳平12、上声42、阴去55、阳去21,入声24在单字调发音时归入阳平12;在二字组中,入声在阴平、阳平和入声后时,由24变为33。入声在单字调中的消失和连读中的变调表明了入声在失掉塞音韵尾后将逐渐并入其他调类乃至消亡。  相似文献   

18.
常州方言属吴方言,从声调上可分为"绅谈"和"街谈"两种口音。本文基于赵元任1970年发表的《常州方言》一文中所记常州方言"绅谈"连读变调情况,与汪平1988年发表的《常州方言的连读变调》一文中所记常州方言"街谈"的连读变调进行比较,找出同一方言的这两种不同口音在连调上的异同,并从生成音系学的角度对常州方言的连读变调进行解析。本文认为常州方言的连读变调中存在扩展变调、语境变调等变调形式,由此探究常州方言连读变调现象的深层机制。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介绍了胶南方言的声调系统,考察了胶南方言的两字组连读变调情况,并从中分析了胶南方言的连读变调规律。  相似文献   

20.
基于EGG信号,采用实验语音学技术,研究江淮官话洪巢片入声单、双字调,归纳出入声连读变调有零、Ⅰ、Ⅱ三种类型。根据入声连读变调及单字调系统,揭示了江淮官话洪巢片入声发展的三个阶段:阶段一(南京)→阶段二(扬州、芜湖)→阶段三(盐城、合肥)。依据各阶段入声连调变异调值推衍出入声演变路径,并指出洪巢片入声变异同时沿袭音区调整及改变曲拱两条途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