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5 毫秒
1.
梳理运河城市间的差异与关联,搞清不同区域的城市特征,对推进中国城市史研究意义重大。选择明清山东运河城市济宁、临清为研究对象,从建置沿革、兴衰过程、城区布局等方面加以比较。研究发现,山东运河南北段的城市既有共同特点,又各具特色。运河废弃后,北部城市的衰落程度明显高于南部,今后运河南部城市的发展潜力将更大。  相似文献   

2.
<正>2010年9月,《中国名城》杂志编委罗哲文、张锦秋等著名专家、学者来到扬州参加《中国名城》杂志公开发行两周年座谈会和梁思成先生铜像揭幕仪式。罗哲文先生在大明寺鉴真纪念堂前动情地说:"这是我第十七次来扬州了,扬州人美水美,历史文化深厚,大明寺风清月朗,鉴真堂清幽雅洁,梁先生的像能供奉于此,也是扬州的骄傲了。大运河正在申遗,扬州我还会再来的。"谁料仅一年多光阴,罗老却抛下了他毕生从事的文化遗产保护事业,离开了我们。消息传来,我们为失去这样一位温和、睿智、博学的长者倍感惜痛。作为自1987年我刊创刊以来连续担任五届编委、顾问,罗老为古城扬州、《中国名城》杂志以及我国的名城保护事业所做的贡献历历在目,思来如同在昨。  相似文献   

3.
正瘦西湖上,一泓曲水宛若锦缎,如飘如拂,时放时收;扬州月下,一地银辉如水流泻,如霜如雾,亦娇亦柔。真不知是谁丰盈了瘦西湖,是谁妩媚了扬州月?"二十四桥明月夜,波心荡,冷月无声。"到扬州去看瘦西湖,是源于姜夔词中的这一句。"二十四"桥,让人有到实地数数的想法,至于"波心荡,冷月无声",我知道要有独特心境与之契合,没有过多的企求。但与朋友入住一旅店,酒后的黄昏,在楼宇间,看到扬州的月亮露出的硕大面庞,确实惊人。没见过这样大而扁的月亮,似网络上的"笑脸"。  相似文献   

4.
红色文化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在伟大的斗争中构建的文化,承载着中国共产党的革命历程和人民群众的奋斗历程,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文化符号。江苏扬州拥有丰富的红色文化资源,历史悠久。该文概括扬州红色文化资源保护与利用取得的成绩,摸清家底,打造红色旅游景区,广泛弘扬红色精神,及时征集口述资料。但也存在一些问题,主要有缺乏完整的红色文化资源保护法律法规、经费投入不足、缺乏专业技术人员、居民参与程度低、红色文化教育宣传力度不够等。因此,针对问题提出了加大资源投入、培养专业技术人员、推广奖励机制、创新宣传方式等建议,以促进扬州红色文化资源更好地保护和利用。  相似文献   

5.
文化景观建设是宜居城市的一项重要任务。扬州作为联合国公布的中国少数几个宜居城市之一,这些年来在此方面已做了较大努力,但从扬州的历史文化底蕴来看仍嫌不够。如对盐商和徽派文化的展示,对清代帝王巡游活动的展示,以及对扬州明月文化的体现,对古九州之一的历史余脉的体现等方面,还有许多工作可做。尤其应该注意对地域文化精髓的深层展示,以增强宜居城市的个性化色彩。  相似文献   

6.
青山隐隐水迢迢, 秋尽江南草末凋。 二十四桥明月夜, 玉人何处教吹箫。 杜牧 “天下西湖三十有六,唯独扬州西湖瘦”,扬州瘦西湖,又以“二十四桥”引人流连忘返。多年前江泽民主席在接见台湾著名作家陈映真时,曾经谈起扬州瘦西湖的二十四桥,他说,“我小时候一直寻找这二十四桥,直到前些日子家乡来人告诉我,二十四桥如今已恢复了原貌。  相似文献   

7.
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省级行政区划的现实问题日益突出,对经济体制改革、政治体制改革和行政管理体制改革都造成了巨大的影响。对我国现行省级行政区划进行改革,不仅是必要的,而且是紧迫的。  相似文献   

8.
个园记趣     
正素有"竹西佳处,淮左名都"之称的扬州,分峰用石当为园林叠石一大特色,个园则是这方面的杰出代表。到了扬州不游览个园,就不算去了扬州。个园,明末清初叫寿芝园,是一处私家园林。嘉庆二十三年,两淮盐总黄至筠购得此园并加以改建。个园得名,一是因为园主黄玉筠别号"个固";二是由于园内遍植翠竹,有挺直不弯虚心向上之意,而竹叶又与"个"字相似,故取名"个园"。该园据说出自康熙年间著名画家石涛的手笔。石涛一生多游  相似文献   

9.
扬州在春天是那样神秘,那样诱人,届时各地游子携妻呼伴拥到扬州,争相观看令人神往的琼花。琼花是扬州的象征,扬州琼花天下独有,你若要看正宗琼花非要到扬州不可,扬州人以琼花自豪!琼花芳容琼花是落叶小乔木聚八仙的一个优良变种,质地纯洁,性格高雅,它既喜爱阳光又耐得阴寒,几十  相似文献   

10.
扬州运河的演变及其对城市发展的影响成为运河与扬州研究中的关键问题。自吴王夫差挖邗沟、隋炀帝开凿运河以后,运河在扬州与长江交会,扬州成为南北水运枢纽,运河的凿通奠定了唐代扬州空前繁荣的基础。清代扬州加强了自己的转运地位,成为南漕北运的咽喉和国家中部各省食盐的集散地。运河的变迁对扬州经济发展与社会文化生活产生了重要影响,突显了扬州作为东南漕运中心、盐业集散中心与中外友好往来重要港口的枢纽地位,繁荣了扬州运河沿岸的市镇经济,接通了苏南苏北的联系,形成了扬州文化的包容性与开放性。  相似文献   

11.
青岛的街名     
青岛独具特色的街道名称,可以说是这座城市的一大人文景观。青岛市是中国近代兴起的名城,建置的历史只有100余年。这座美丽的海滨城市从一建置,就以中国大江南北各处的地名为其街道命名。除了若干城市常见的“南京路”、“四川路”、“新疆路”之类的省、市、自治区名外,还有它独具特色的街道名称。  相似文献   

12.
文化创意产业是新经济时代蓬勃兴起的"朝阳产业",已逐步发展成为推动城市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扬州作为一座地处文化强省、拥有千年历史传承的文化之城,在历史性与现代性转型中后继无力,其文化创意产业转型升级困难重重。本文立足产教融合的视阈,从分析扬州文创产业发展的现状及制约因素出发,深入探讨产教融合对扬州产业发展的战略意义,力图建构一种促进扬州文创产业发展的产教融合新格局,为扬州文创产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3.
由于权力中心的支配和行政理性了解地方性知识的需要 ,明代贵州各地志书修纂活动明显表现出普遍化或经常化的趋势。与此同时 ,中心与边缘的关系已以反思的形式受到了学者的广泛质疑 ,边地知识作为国史的一部分也越来越引起了他们的重视。本土学者渴望进入中心的边缘性焦虑和大一统冲动 ,更直接构成了地方人士积极参与修志活动的内在精神动因。明代贵州志书的叙事倾向中已清楚反映出文化觉醒的意识 ,其体例也逐渐趋于完善并大体定型 ,不仅代表了有明一代地方学术文化成就极其重要的一个方面 ,而且也为清代修志活动的空前兴盛准备了思想资源和典籍依据条件。  相似文献   

14.
<正>扬州是我国国务院公布的首批24座历史文化之一。她是一座具有深厚历史文化积淀的古城,自春秋吴王夫差开邗沟、筑邗城,至今已有将近2500年历史。2500年间,扬州历经风雨,几度兴衰,几度辉煌。西汉为扬州历史上的第一次发展高峰。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确立了扬州  相似文献   

15.
<正>中信泰富·嘉境是中信泰富继锦苑后的扬州又一力作,项目地处扬州东区核心板块,与北区大润发一步之遥,总建筑面积约21万方。中信泰富地产携扬州十年造城经验打造嘉境,项目不仅传承锦苑卓越品质,更加入全新居住理念,是扬州新一代品质住区代表。  相似文献   

16.
扬州踏访录     
扬州,中国的一座历史名城,古老的运河孕育了灿烂的文明,它曾跻身世界10大城市之列,今年已经2490岁。保护古城就像给姑娘开双眼皮 扬州古城颇似一位饱经风霜的老人,街巷狭窄,房屋陈旧,公共设施落后,它那一条条青石小巷记录了往日市井的繁华,一座座恢宏庭院见证了过去盐商的富足生活。古城历经千年风雨,此刻再来端详一下它的容颜,发现扬州城5.09平方公里内纵横交错着500多条狭长小巷,星罗棋布着148处文物遗迹,密密麻麻地挤住着12万人口,这就是历史的积淀和奉献。 面对这一沉重的历史积淀,扬州市的决策者既没有忽视它,也没有急功近利。他们说:…  相似文献   

17.
女官的建置最早始于周代。《周礼》中载有诸多涉及女性的官职,秦汉以后,各朝代设置女官时均参酌《周礼》,加以兴革损益。我们在这里所说的女官是指由女性担任,且其所管理的事务限于宫廷和"阴事"的官职。据不完全统计,在《周礼》的370多种官职中直接由女性担任的官职约11种,  相似文献   

18.
丰富的文化旅游资源要转化为产业优势,经济优势,从而成为城市的重要产业,以首批历史文化名城扬州为例,必须在文化视角下考察扬州旅游业的转型,对扬州文化旅游优势进行分析,提出三个跨越的导向和4个提升竞争力的策略。  相似文献   

19.
近代以来,长江中下游城市发生了一系列新的变化:因工商业的带动,无锡、常州等城市经济迅速发展,而在明清时期繁华的扬州到了清末民初由盛转衰发展缓慢。探究近代扬州经济衰退的历史根源。总结其经验教训,对扬州乃至中国城市经济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20.
瘦西湖的借取与创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黄倐 《文化交流》2004,(5):31-33
天下以“西湖”命名的景区据说有36处,不过最出名的,大概要数杭州西子湖与扬州瘦西湖了。 西子湖、瘦西湖都是国家级名胜风景区,后者在扬州北郊,蜿蜒5公里,水面29公顷,回旋曲折,清澄碧染,有卷石洞天、西园曲水、冶春诗社、白塔晴云、梅岭春深、水云胜概等数十景点。如果说西子湖是雍容丰腴的贵妇,那么瘦西湖便像个亭亭玉立的少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