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黄金时代》因为涉及到了性爱描写引起很多争议。本文试从如何看待文学中的性爱描写和性—权力—游戏这两个角度来分析王小波小说中性爱描写。着重分析王小波小说中通过性的"游戏"来揭示权力运作的形态。  相似文献   

2.
论张爱玲小说女性意识的流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爱玲的小说女性意识的显现经历了偶露峥嵘、蓬勃发展、全面深化和黯然消亡这四个阶段。在第一阶段。张爱玲借助三篇少年习作完成了其女性意识由不自觉向自觉的转向,初步显现其女性意识;在第二阶段,张爱玲以两性关系为切入点,小说创作由从传统的男女关系出发去反思女性的生命存在的视角,转到书写男女两性的平行关系,再转向到颠覆传统男尊女卑关系书写男女关系的错位和倒置,其女性意识得到强力彰显和蓬勃发展;在第三阶段,张爱玲小说从男女焦虑、女性尴尬、女性裂变、颠覆男性等视角全面审视了在男性强权笼罩下女性存在的种种状态,实现了其女性意识的全面深化;在第四阶段,随着远离大陆熟悉的环境,再加上种种原因的存在,张爱玲在小说创作中要么背离了女性主义书写传统,要么仅仅重复曾经有过的视角和主题,其小说创作由于创造性、开拓性不够显示出女性意识的匮乏,张爱玲小说的女性意识也就此迈向了黯然消亡的终点。  相似文献   

3.
王安忆80年代中后期以来,在性爱题材小说中对两性关系进行的大胆言说和重设,继而对传统爱情和婚姻模式进行解构,体现出她鲜明的女性意识,及其对两性和谐理论的追求与坚守。  相似文献   

4.
本文通过对小说中的多个女性形象分析以及与《台北人》中女性形象的对比,探索其在灵与肉追求过程中的心态变化,揭示出《僧舞》中所体现出的女性主义色彩;近而挖掘到小说中的"反传统"意识以及对当今社会的思考。  相似文献   

5.
小说批评中隐含了小说美学观念的变化。内蒙古小说批评在三个阶段体现出不同的美学倾向:1950年代直至1980年代初期,受到生活美学与政治美学的双重制约,以现实主义理论为评价标准,强调真实性与倾向性;1985年起开始对小说审美特性的深入探讨,主要涉及结构形式、景物描写、心理描写等方面;至1990年代后期,开始出现了文化批评与新历史主义批评。  相似文献   

6.
研究新时期女性小说中的性爱内容,从叙事话语、角色转换、性爱观念三个方面剖析、归纳女性小说性爱内容的演变过程,解读各个阶段女性小说诠释女性世界的不同角度与方式,全面、系统地对女性小说中的性爱内容在女性世界里的价值建构过程及作用进行文化思考.  相似文献   

7.
研究新时期女性小说中的性爱内容,从叙事话语、角色转换、性爱观念三个方面剖析、归纳女性小说性爱内容的演变过程,解读各个阶段女性小说诠释女性世界的不同角度与方式,全面、系统地对女性小说中的性爱内容在女性世界里的价值建构过程及作用进行化思考。  相似文献   

8.
洪峰小说的故事纽结主要是性爱.性爱出现在小说描写中很正常但要看作家出于什么目的去写它.自然主义的或低级趣味的描写使得性爱在文学中成了个相当敏感的问题,难怪史铁生在一篇题为《读洪峰小说有感》的文章里,在指出“洪峰常以性爱作为美好追求的象征”之后,紧接着差不多以宗教热情为“性爱”写了一大篇辩护辞,或者说赞美诗.洪峰的确不是为写性爱而写性爱.他写性爱的几种不同表现方式,是以此观察生命的本质,确立合理的生存方式.与此同时,性爱也成了一种尺度,用以衡量文明发展的健康与否,或者洞穿人类文化的积垢,剔括社会政治的污斑.洪峰决不是泛泛地写性爱,而有很强的时代感和现实意义,具体说,他是带着批判意识去写性爱的.这里,我不想重复人们对洪峰小说的看法,不想笼统地谈洪峰小说的性爱内容,而准备对洪峰的性爱小说作一些划分,以便确切地找出这些描写所体现的作家独到的思考和观念.  相似文献   

9.
薇拉凯瑟被世人周知的是对美国中西"拓荒时代"的描写。本文所涉及的作品是她描写美国中西部蛮荒地区的第一部小说。《啊!拓荒者》自问世以来,评论家从多个方面进行解读,并多以女性主义研究为主,而忽视了作品中塑造的一些男性人物。本文通过三个场景探讨小说女主人公所表现的女性主义及男权主义,旨在对女性主义与男权主义的冲突在此小说中的表现有新的认识。  相似文献   

10.
池莉以其真实地描写20世纪80年代城镇市民阶层的生存状态的小说而轰动文坛,成为当代文坛中“新写实小说”的代表作家之一。近几年来,她的小说创作有了很大的变化:一是从物的困境到灵的困惑;二是从爱情的缺失到对爱情的颠覆;三是从中性立场到高扬女性主义。  相似文献   

11.
柏钰 《襄樊学院学报》2007,28(10):53-56
从女性主义文学研究的视角,纵观张洁的小说中对女性的描写存在着一些局限:身体的缺席,理想/世俗女性形象的二元对立;对革命与政治等主流话语的牵强附和,这些集中表现出张洁女性主体意识的匮乏。二者存在的潜在原因,除了时代共名,革命对个人身体欲望的清教徒式的拒绝,传统文化中性意识的罪感之外,还有张洁基于个人经历的恋父情结。  相似文献   

12.
性与秘史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很多作家在其作品中涉及性命题,两性描写在小说叙述中成为对人的精神存在本质进行思考和表达的手段。《白鹿原》中的两性描写在这一时期的创作中具有代表性。《白鹿原》中田小娥形象的跃现,引发了陈忠实对文学创作中性描写的理解和认识:爱尤其是性不应成为创作的禁区,性在文学作品中有其存在的必要性,是人的生理本能和人性的合理性要求;透过田小娥这个视角,陈忠实看到蒙裹在爱和性这个敏感词汇上的封建文化、封建道德,性就成为揭示白鹿原民间"秘史"和支撑这道原和原上人的心理结构的重要构件。因此,在写作《白鹿原》时,陈忠实归纳出"写性三原则":"不回避,撕开写,不作诱饵",明确表达了自己的写作态度。  相似文献   

13.
《安娜·卡列尼娜》和《米德尔马契》分别出自19世纪俄国现实主义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和英国女作家乔治·艾略特之手。两部小说在结构、心理描写和女性意识上存在着同中有异、异中有同的特点。两部小说都采用了双线结构,前者是隐秘的内部联系,后者是内外双重联系;心理描写上前者注重展现人物的心灵辩证过程,后者通过对话和内心独白来挖掘人物的心理状态;两部小说都体现了强烈的女性意识,但后者比前者更具有超前性。  相似文献   

14.
性与秘史     
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很多作家在其作品中涉及性命题,两性描写在小说叙述中成为对人的精神存在本质进行思考和表达的手段.<白鹿原>中的两性描写在这一时期的创作中具有代表性.<白鹿原>中田小娥形象的跃现,引发了陈忠实对文学创作中性描写的理解和认识:爱尤其是性不应成为创作的禁区,性在文学作品中有其存在的必要性,是人的生理本能和人性的合理性要求;透过田小娥这个视角,陈忠实看到蒙裹在爱和性这个敏感词汇上的封建文化、封建道德,性就成为揭示白鹿原民间"秘史"和支撑这道原和原上人的心理结构的重要构件.因此,在写作<白鹿原>时,陈忠实归纳出"写性三原则":"不回避,撕开写,不作诱饵",明确表达了自己的写作态度.  相似文献   

15.
晚明话本小说繁荣,其中包括同性恋小说。从性描写来看,它属于性爱小说的一部分,但在性意识、性心理的描写上有所缺失。从故事内容来看,它属于世情小说,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晚明社会的人情世态。从体制上来看,部分同性恋小说采用了分回形式,在话本由短篇向中篇的过渡上起到了一定作用。探讨同性恋小说与其他小说类型的关系可以更好地明确它在小说史上的地位和价值。  相似文献   

16.
把以金庸等为代表所创作的新派武侠小说,作为一种历史特定性文类变体来看,其创作无疑是一种商业行为,小说形态亦受到了商业性的规定,具体体现为它通过对所塑造武侠人物形象及其遭际的展示来着力言述的是港台地区在20世纪50年代后开始进入消费时代膨胀起来的消费欲望符码——游戏、奇观化和大众色情。  相似文献   

17.
社会性别与性别诗学--女性(主义)文学批评笔记之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社会性别理论是西方女性主义学者对女性主义文学研究的重要贡献,它标志着西方女性主义学者的理论自觉。作为女性主义的核心概念,它是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以后开始被介绍进中国来的。社会性别理论对于开阔中国女性主义批评先在的理论视野,对于20世纪80年代普遍运用的性别本质论限度的认识与反思,尤其对于中国女性文学批评的健康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相似文献   

18.
苏童小说中的童年意绪作为一种意绪之流,本身就处于一种绵延不断的活动状态中,它的表征也随着情绪体验的改变而改变,可划分为代表性的三类:残酷、冷漠、温情。这三种情绪表征以截然不同的姿态在苏童小说中频繁呈现,共同构筑了一幅鲜活明亮又意味丰富的图景。  相似文献   

19.
《痴婆子传》是中国古典小说中非常难见的以第一人称为叙事者并从女性的心理角度叙述故事的小说,其展现的中国原生女性主义文化具有一定的研究价值。文章从传统道德双重标准的虚伪性、女性觉醒等方面对其所展现的文化内涵进行了解读。  相似文献   

20.
海岩是新时期女性意识十分自觉的男性作家之一。他以爱情作为小说叙事的基础,对女性形象及其意义承载给予更多的关注与挖掘;他站在女性价值的立场,对女性致力于自我生命意识的追求给予充分的认同与肯定。在女性叙事视角中,他探讨了女性的悲剧生成;在后现代女性主义意识形态理念的影响下,他对传统的女性文化作了新的演绎。他的小说以男性作家别样的女性想象与深挚的女性关怀而显示出特色与价值。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