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实施九年制义务教育,提高教育质量是关键.广大教师在教育实践中碰到的突出问题是留级生问题.有的学生每年级留一次,小学读了十余年才毕业,有的甚至一、二年级就读了四、五年,这样怎能确保每个学生受满九年义务教育呢?这里关系到如何正确地科学地处理差生,如何促差转优的问题.习惯认为差生的唯一特征是学习成绩不及格,不及格成了留级的唯一标准,留级成了转化差生的唯一渠道.结果留级生的队伍有增无减.为了解小学各年级男女留级生以及不同留级原因的留级生的差异,我们作了一次调查.调查对象是本辅导区一九八五年度的留级生124人.调查结果是:  相似文献   

2.
粉碎“四人帮”以后,学校恢复了升留级制度。这样做,保证了升入上一年级学生的质量,也给学习不好的留级生提供了再学习的机会。这对国家和学生本人都是有好处的。随着留级生的出现,对留级生的责难也就来了。有的教师说:“回锅面难吃,留级生难教。”有的教师一提到留级生就摇头,数落他们的种种不  相似文献   

3.
高校留级学生的成因及转化对策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高校留级学生是成人学习不良的特例。在对武汉3所高校留级生进行访谈的基础上,分析了留级的成因,并据此提出留级生转化对策。学生留级的主要原因包括学习基础差、不适应高校学习、理想与现实的差距、任务和目标不明确、人格缺陷、突发事件、对学籍制度缺乏理解;学生自身的因素和社会支持状况都会影响留级生的转化。留级生的转化应该着重从完善留级制度、加强心理疏导和提供社会支持三个方面展开。  相似文献   

4.
过多的留级,至少有以下弊病: 1.不利于对学生的教育。留级意味着学生离开原有的班集体,带着留级生的身份,重新适应一个新的班集体。在这个适应的过程中,他往往变得难于教育,有的甚至变得不可收拾。 2.不利于学生身心的健康发展。留级对小学生的幼小心灵是很大的刺激。有的变得自卑、有的变得  相似文献   

5.
无锡市吴桥中学领导为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减少留级生,从以下几方面作了努力: 教师方面:组织教师学习,要求教师明确“留级”仅是教育学生的手段,而不是目的;应把留级生看作是本班的不合格产品;要从关心学生、热爱学生出发,要加强对差生的思想教育和平时辅导,及时清除他们的学习障碍,以增强他们的学习信心。  相似文献   

6.
学年行将结束了,学生的升留级和能否毕业,必然成为我们应该作出最後决定的问题。国家办理教育事业,培养人材,有一定的规格和一定的计划。如果学生不该升级而升级;不该毕业而毕业,必然会降低国家建设事业所需人材的质量;反之,如果留级和不能毕业的学生过多,也将影响整个教育事业计划。所以,每度教师都应该认真地;严肃地对待这个问题,不可随便处理。目前小学留级现象是很严重的,有的地方小学留级生竟达学生总数百分之二十以上,毕业生的程度也很不齐。这个现象应该引起教师们严重的警惕。据了解,目前不少教师同志对待升留级问题,还存在着一些不正确的想法和做法。大体说来,可归纳为两种:一种是该升级的学生不让他升级,该毕业的学生不让他毕业;另一种是该留级的学生不留级,不该毕业的学生给  相似文献   

7.
近年来,为了追求升学率,有些学校采用大量留级重读的办法,有的甚至整个班留级一年。有的学校大量招收复读生,把已毕业而没考上大学或高中的学生招来复读,以提高本校高考或升高中的升学率。中小学留级生、复读生与流失生(小学最严重)数量的增加,严重妨碍了中小学教育的正常发展,是教育投资中的巨大浪费。教育投资要讲究效益,应该既少花钱,又能多培养合格的人才,中小学是基础教育,主要任务是使青少年在品德,智力,体质等方面全面发展,为提高全民族的素质,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人才奠定基础。单用升学率来评估学校的工作是不对的。造成中小学留级生、复读生,流失生的原因很多,但其中重要的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在普及初等教育过程中,留级生过多,是一个带有普遍性的问题。去年,省教委计时处对我省480所小学进行调查,平均留级率为9.7%,少数农村小学留级率高达20%以上。留级面过大,导致了人力、物力、财力上的很大浪费,教育授资效益低。留级生因学习年限拉长所造成时间上的浪费,更令人痛惜。  相似文献   

9.
一、问题的提出 基础教育中,评价学生的主要依据还是以成绩为标准的。学生成绩达不到标准而留级重读,历来被看作天经地义的事情。然而学生留级后的情况往往被忽视。家长的苦苦哀求,学生的心理失衡,教师的相互推诿……,于是乎,多数留级生辍学了,给家庭带来了苦恼,给社会增加了压力。免强继续上学的留级生的情况又如何呢?课堂教学绝对不会向他们倾斜。于是,失落感和厌学情绪与日俱增。至于说个别辅导,老师和学生心理都明白:指  相似文献   

10.
本调查表明,上海郊县经过努力,流失生、辍学生(与留级生一起简称“三类生”)已得到控制,但留级生的问题仍比较严重,造成了较大的教育浪费。因此,上海地区贯彻九年制义务教育法的注意力,应从减少流失生、辍学生转到减少留级生上来。在控制留级生的问题上,有一个问题值得注意:一些县、乡,把每年留级生率不得高于全体学生的5%的限制,变成允许学生留级的指标,其逐年叠加的结果是,许多班级留过级的学生比例大大超过5%。上海郊县学前教育水平甚低,学生缺乏入学前的必要准备,再加上教师教学业务水平不高等种种原因,使小学一年级学生的留级率在5%的限制线上据高不下。解决“三类生”问题需要全社会共同努力。当前,农村智力低常男女青年婚配后生育的低常儿童,已成为小学留级生的一个重要生源。如此恶性循环下去,光靠教育系统是鞭长莫及的。  相似文献   

11.
我曾接过一个差班。班里60余名学生,留级生就占了43人。他们的学习兴趣极其淡薄,有的消极悲观,认为自己是留级生,老师同学看不起;有的贪玩,注意力不集中;有的则认为自己来上学是为家长和老师混日子,以至把学习当成精神负担并产生委屈心理。教学开始时,能把一节课安安静静地上完,就算是理想的了。课堂作业也只能收上来一半。面对这种情况,采用什么样的方法,才能使学生们爱上数学呢?首先,从和学生建立感情入手。此班学生大多贪玩好动,性格倔犟。以前由于数学成绩差,经常  相似文献   

12.
石嘴山市第三小学从1988年开始,依靠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做好转化差生的工作,取得了明显效果。这个学校的领导和教师在多年的教育实践中体会到,留级作为一项国家规定的制度,在保证教学质量方面是有一定作用的,但若用作处理差生的手段,则会产生消极因素,主要有以下几方面: 1.给教师带来依赖思想。一些教师对差生往往是这也看不惯,那也不顾眼,失去转变教育的信心和热情,对差生或者歧视指责,或者放任不管,以等待下学年留级,甩掉包袱。 2.给学生造成了心理创伤,由此产生许多不良行为。很多留级生  相似文献   

13.
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以前,升留级问题一直是学生家长十分关心的热点问题:那时候确定学生的升留级只有一个标准,就是考试成绩,只要学生期末考试成绩一科或几科不及格,不管年龄多大,不论有什么特殊原因一律留级。有的学生由于学习成绩差,在同一个年级一读就是二三年甚至读四年。本来小学阶段规定的接受教育的年限只有五或六年,可是对有的学生来说要读七八年甚  相似文献   

14.
王栋 《中学教育》2009,(8):61-64
通过对西部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进行调查发现,留级还是一个很普遍的现象,但是家长和学校对孩子们的留级问题的认识依然停留在表层。本文就留级问题从学校、家庭和学生三个方面做了深入系统的分析。留级对学生来说是一场危机,本文以非连续性教育思想和家庭系统理论为指导,提出了对留级生进行危机干预的观点  相似文献   

15.
自从中央提出了“提高教育质量”这一中心任务以後,本省各地教育行政干部和学校教师已普遍重视了这一问题。但不少的同志在看法上和做法上还存在一些偏向,主要的有下列几方面: 首先,是对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到底为了什麽,有的同志还搞不清楚。有些同志提倡学生死读死记书本知识,并且不合理地增加学生的作业负担;或者在平时教学中随时指示考试的重点,复习时告诉学生考试范围,其目的是为了让学生可以“考得好”,来显示自己的教育质量的提高。有的同志片面地认为提高教育质量的目的就是要减少留级生。因此,他们对成绩差的学生就拚命硬灌,甚至放松评分尺度,降低升级要求,用虚  相似文献   

16.
彭振武同志耐心负责地对学习成绩落后的学生进行个别辅导是值得表扬的。但我们必须指出:如果在今天的学校中简单提出消滅留级现象的要求,显然是不符合实际的。有的教师过分放宽评分标准或过分抓紧学生的学习,使班上没有留级学生;有的县教育科通令全县小学不许留级,这些不合理的做法,是应该被否定的。我们应该要求教师认真负责地教好课、做好课外辅导工作,使学生留级现象逐渐减少而至消滅。不可有拔苗助长的想法和简单提出消滅留级现象的口号的做法。  相似文献   

17.
马斯洛需求理论在研究中将人类个体的需求具体划分为生理、安全、归属、自我尊重以及自我实现五个重要方面。高校留级生受到社会基本教育观念的影响,一般在思想和行为方面具有一定的群体性特征,所以为了提升管理效果,满足高校留级生在高等教育阶段的心理、生理方面的需求,高校在管理实践中应该以马斯洛需求理论为指导,针对留级学生的教育需求,以学生为中心实施教学管理,在学生管理工作中取得了一定的成效。本文就从马斯洛需求理论的概念、内涵以及主要内容入手,结合高校留学生的群体性特征,对马斯洛需求理论在留级生管理中的实践应用进行了具体分析,希望能够提升管理水平,为高校留级生构建和谐的校园学习环境。  相似文献   

18.
张弛 《教育导刊》2014,(1):25-27
随着《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的全面实施.许多省市相继取消或部分取消了义务教育阶段的留级制度。对于取消义务教育阶段的留级制度,目前理论界和实践界都争议很大。文章认为,现阶段在中国内地限制性地保留义务教育阶段的留级制度有其必要性。要从根本上协调留级制度的“是”与“非”,必须通过提供适合每个学生发展的教育,解决如何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问题。针对中国内地的实际,借鉴国外经验,可从确立发展性的留级标准、建立限制性留级制度、加强对留级生的教育援助等方面改进义务教育阶段留级制度。  相似文献   

19.
全面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以前,升留级问 题一直是学生家长十分关心的热点问题。那 时候确定学生的升留级只有一个标准,就是 考试成绩,只要学生期末考试成绩一科或几 科不及格,不管年龄多大,不论有什么特殊 原因一律留级。有的学生由于学习成绩差, 在同一个年级一读就是二三年甚至读四年。 本来小学阶段规定的接受教育的年限只有五 或六年,可是对有的学生来说要读七八年甚 至更长。一些家长为了能让自己的孩子升上  相似文献   

20.
我校四年级老留级生中,“双差生”面较大。他们品学皆差,得不到学校和家长的信任。年年留级.使他们的心理变得异常的恐惧和空虚,日趋于自暴自弃、甘居落后的状态。为探索改变他们双差面貌的教育规律,学校集中41人,办了个试验班。经过一年的实践,我们认为“双差生”是可以转化的。试验中的体会是:对“双差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