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浅议德育课的吸引力、规范力、战斗力张文枢“职工高校是否也应该把德育放在首位?”“要不要开设德育课?”这些问题现在已经取得共识。然而,“德育课能否受到学生的欢迎?”“如何组织德育课的教学?”“德育课能否切实解决学生的一些思想问题?”这是在职工高校开设德...  相似文献   

2.
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应突出"三贴近"原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职业学校德育课课堂教学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德育课教学只有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学生”的“三贴近”原则,才能实现教学目标,增强课堂吸引力与感染力,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与效率。“以生为本”、因材施教、合理选用教材、采用生动活泼的教学形式是实施“三贴近”原则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3.
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重要方面。德育课中运用“时事点评”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有利于实施素质教育。本文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谈谈德育课教学中如何运用“时事点评”实施素质教育。  相似文献   

4.
浅议德育课的吸引力、规范力和战斗力抚顺矿务局职工工学院张文枢“德育课能否受到学生的欢迎?”“如何组织德育课的教学?”“德育课能否切实解决学生的一些思想问题?”这是职工高校开设德育课以来一直受到关注并有分歧意见的问题。我曾对本学院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得出...  相似文献   

5.
关于"缺德"课程的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华民族历来是一个重视德育的国家,因此学生的德育课一直是课程结构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台湾最新的课程纲要是没有德育这门课的,因此有人称之为“缺德”的课程或亡国的课程。细想一想,长期以来,死记硬背的德育课不但收效甚微、增加学生负担,而且也导致了实际生活中的两面人。因此也可以说,这反映了一种废除德育课的趋势。在祖国大陆,许多学者也曾就废除德育课,寓德育于学科教学之中做了诸多尝试和努力,取得了丰富的实践经验。但是,在这个  相似文献   

6.
“以德治国”是新世纪党中央提出的重要治国方略,它对高校德育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也为高校德育课教学带来了创新机遇。加强德育目标体系建设与校园环境建设,提高德育课教师的师德修养与德育能力,加快内容创新,不断改进德育课教学的方式方法,是高校贯彻“以德治国”方略,加强德育课教学建设的有效途径。  相似文献   

7.
柯希国 《考试周刊》2011,(89):150-152
“08方案”实施以来.中职德育课的教学取得了重大进展,但是,真正要上好中职德育课,上出“味道”,让学生真正对德育课感兴趣,仅仅靠讲教材是十分不够的。本文从中职德育课的教学思想、教材使用和课堂教学三个方面阐述德育课优化。只有坚持“育人为本”的教学理念,准确把握教学目标.探究多种新手段和方法.才能增强德育课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8.
长期以来,由于职专学生没有升学压力,加上德育课不是专业课,使德育课成了中职学校里面“容易学”、“容易教”的一门课程,德育课在学生心目成为“最不受欢迎”的学科。如何使德育课真正受学生欢迎?笔者认为,运用以下策略能有效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9.
当前。中职教育改革方兴未艾。德育课作为其课程结构体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对学生的价值观、就业观和创业观发挥着导向性作用。但事实上,在培养以技术型人才为主要目标的中职学校里,由于德育课教化效益的体现不在于短期性、外显性较强的“技能优”和“学绩优”.而在于内含性、长期性明显的“品质优”。由此决定了它在专业课等其他学科面前显得薄弱和次要,常不为人所重视;同时,学生厌学情绪浓,给本学科教师带来莫大的压力和障碍。因此,现实中德育课教育教学存在的种种矛盾所产生的困惑与挑战问题预示其“与时俱进”改革的必然趋势。  相似文献   

10.
张龙定 《文教资料》2010,(26):153-155
作为中等职业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中等职业学校的德育课教学必须贯彻“三贴近”的原则.对教育目标、教育内容、方法等方面进行必要的改革,从而增强德育课的针对性、实效性和时代感。本文在分析对中等职业学校德育目标重新定位的必要性的基础上.对德育课教学内容怎样做到“源于生活,富含生活”而又“高于生活”,以及德育课教学思路必须实现三个转变进行分析研究。  相似文献   

11.
随着中等职业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中职德育课的教学也面临着越来越多的困难,德育课课堂上“选择学什么,”使学生觉得“有用”,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教学效果,是很重要的问题。通过教学实践,笔者认为选择新颖性恰到好处、难易适度、具有科学性的内容,可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相似文献   

12.
赖纯胜 《考试周刊》2012,(41):172-173
建构主义理论对当前的大学德育课教学具有特别重要的借鉴意义。根据该理论,德育课教学应该充分重视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重视对学生现有知识经验和认知结构的把握;将知识置于现实的环境,进行情境教学:创造学生相互协作学习的环境和机会。PBL和“服务-学习”是充分体现建构主义理念的特别适合于德育课教学的两大“利器”  相似文献   

13.
王凤英 《成才之路》2011,(17):16-16
中职德育课教学中恰当地使用“贴近学生、贴近社会、贴近职业”的案例有助于学生对德育知识的理解,能指导学生实践活动并提高实践能力,能有效地将知识转化为能力,提高德育教育的实效。  相似文献   

14.
张连水 《甘肃教育》2008,(17):46-46
当前,职业教育的发展势头很好,但职业中学德育课的现状却是“课难上,师难当”。究其原因,有来自社会的“读书无用”、“向钱看”等不良思想的影响;也有职业学校德育课缺乏吸引力,教师自身思想认识片面、方法简单等因素的存在;以及在实际教学过程中,有的教师只顾自己讲课,忽视了学生非智力因素的开发,没有做好调动学生“注意与兴趣”的工作。如何让德育课既引起学生的注意,又使他们感兴趣呢?我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了探索,效果不错。  相似文献   

15.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教学改革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中等职业学校德育课的基本任务是引导学生如何做人、引导学生做一个“规范加创新”的人,其本质是实践。要在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手段、实践活动和教学评价等方面对德育课教学进行改革。  相似文献   

16.
德育课重要的使命已不仅仅是在言语上传授知识,而是通过课堂主渠道的教育、熏陶引导学生在行动德育和智慧德育上进行实践和体验。让德育课“三贴近”,创建一个生动活泼、充满情趣的德育课堂,是提高德育课实践性的重要条件。《中等职业学校德育大纲》明确指出:“德育课教学应贴近学生、贴近职业、贴近社会,注重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教育,做到知识学习与能力培养和行为养成相统一。”因此,以生为本,教学“三贴近”,德育课才能“真实、有效”。  相似文献   

17.
高校德育课教学理论脱离实际,必然严重地影响着学生对德育课程的接受性,极大地削弱德育课教学的效果。本文力求对教学中理论与实际相脱离的表现和原因,以及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方法作一探讨。一、高校德育课教学中理论脱离实际的表现尽管我们的德育课不断地强调“理论联系实际”,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却总是难以贯彻落实。主要表现在:1.在教学内容上,教师讲的和教科书上写的,都在一定程度上存在理论与实际相脱离的现象。“骨头”多,“血  相似文献   

18.
目前我们的德育教学比较注重向学生教授一些纯理论性的东西,教师在授课时如果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使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很容易搞成“填鸭式”教学,解决不了学生的实际思想问题,反使学生对德育课产生逆反心理.笔者在教学中针对电视中专学员思维定向性较强、对不同观点喜欢用某种定论作为评判依据的心理特点,设计了一套德育课“大步教学法”,教学效课很好。 “六步教学法”是指教师根据学员的文化素质、教材的难易程度与每节课的教学要求等情况,将德育课课堂教学分为六个教学环节。即:理清思路,查找问题,达到共识,确定结论;再次对照,做出小节.理清思路,是指教师在简明扼要地讲清本节课的重点问题以后,着重强调教材所提出的主要观点及各部分内容的逻辑关系,使学员对教材的核心内容有一个比较清楚的了  相似文献   

19.
教师要具有对待学生的民主平等意识,师生关系突出“爱”融洽和谐的师生关系,是教学成功的秘诀。教师要将自己定位在是学生尊敬的长者,而且是学生合作的伙伴、学习探讨的对手、交心谈心的挚友。教学中要面向全体学生,突出学生主体,尊重理解学生,信任爱护学生,在平等对话中,发掘学生的优点,捕捉他们的闪光点,帮助学生树立信心。“感心者莫先乎情”。正是在平等和谐生动形象的教育情境中,“润物细无声”,德育的效度才有保证。教师要具有德育课特有的目标意识,教学目标突出“全”根据《德育课课程标准》要求、教材特点、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不仅要注重知识目标,而且要注重能力目标,特别是学生创新意识、创新能力的培养,更要关注德育、情感目标。德育课坚持素质教育的方向,就是切实把提高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作为教学的出发点和归宿。教学中不仅体现为知识、能力、觉悟三位一体,懂、信、用三者的统一,而且要呈现为明确具体的阶梯型,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达到相应的要求;分阶段(课时)进行的教学内容渗透着提高学生思想道德素质的整体目标。教师要具有理论联系实际的“致用”意识,教学信息突出“实”德育课教学必须坚持“学马列要精,要管用”的原则,不仅理论阐述准确、全面、系统,...  相似文献   

20.
薛伟雄 《成才之路》2009,(11):12-13
对学生的教育,“爱”和“严”两者都不可偏废,这既是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要求,也是德育课特殊性质决定的。在德育课教学中必须做到“热爱学生”与“严格要求”相统一。德育课教师必须做到“心中有爱,爱为先导”“手中要严,严为助力”“与时俱进,更新标准”“主动帮教.积极协助”,在工作中“严”与“爱”结合,才能让学生在老师的真诚关爱中启迪心灵,在老师的严格要求中奋发成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