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亚当·斯密调节经济活动过程的不仅仅是市场机制这一只看不见的手,而且还有财政之手和法律之手。本文重点对这后两只手进行了分析,认为亚当·斯密实际上是用三只手互相配合,共同调节经济活动过程的。  相似文献   

2.
一、对现代西方经济学说一些观点的理解 (一)关于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问题把市场经济提高到至高无尚地位的是西方经济学的鼻祖亚当·斯密。斯密把市场经济的作用形象地比喻为一只“看不见的手”,他认为:在看不见的手引导下,生产者的生产价值能够达到最大限度,使他比在真正出于本意下,更有效地促进社会的利益。他还认为:人们被一只“看不见的手”引导着去进行生活必需品的分配,这样没有真正去做,却促进了社会  相似文献   

3.
看不见的手     
18世纪,英国出现了一个大经济学家,名字叫亚当·斯密(AdamSmith,1723~1790),人们把他称之为“经济学之父”。亚当·斯密在1776年撰写了一本书,书名是《国民财富的性质和原因的研究》,这就是影响至今的经济学经典之作《国富论》。亚当·斯密在书中提出这样一个理论,叫做“看不见的手”。他说经济中有一只看不见的手,每一个人在做事的时候,没有一个人想到为了促进社会利益,他首先想到的是怎么实现自己的利益,都是从个人的利益出发去做事的。但是当他真正这样做的时候,就像有一只看不见的手在引着他,其结果要比他真正想促进社会利益的效果要…  相似文献   

4.
论斯密关于发展商品经济的理论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论述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商品经济理论,以作为我国发展商品经济、促进国民财富增长的镜鉴,对有些经济学理解斯密“看不见的手”经济思想的偏颇之处,从原本意义上进行纠正。同时,指出斯密在价值问题上的谬误-“斯密教条”及其原因。  相似文献   

5.
“两手”——“看得见的手”和“看不见的手”均属经济学术语。“看不见的手”一词由十八世纪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家亚当·斯密提出,①其内涵一般认为是指不受外力干扰的价格机制或市场机制,或指纯粹竞争调节商品生产者的生产行为的机制(或功能)。“看得见的手”一词最先由杰·斯·伯林纳于一九五七年提出,②一九六六年又由伊·纽伯格把它作为论文标题的一部分,③以后便逐渐流行。其基本含义指中央政府能够控制一切目标决策和若干主要生产决策的功能,或者指政府干预、宏观管理或计划管理。“两手”  相似文献   

6.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中论证了"经济人"的利己性与利他性,并指出两者借助于一只"看不见的手"实现了统一,从而增进了社会公共利益.斯密"经济人"利己与利他人性观的辩证统一,对于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7.
一、“看不见的手”在商品经济中的作用“看不见的手”是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1790)在1776年出版的《国富论》中提出的。他代表新兴资产阶级的利益,首先提出了经济自由主义的思想,强调经济的自由放任、自由竞争。他认为这不仅不会使经济混乱,而且会促使经济的迅速发展。  相似文献   

8.
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党的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指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就是要使市场在国家宏观调控下对资源配置起基础性作用.”在新旧体制的转轨中,如何加强国家的宏观调控,建立和完善适应市场经济发展需要的宏观调控体系,是一个很重要的问题.本文就这一问题谈几点看法.一、宏观调控是市场经济的题中应有之义1、从“看不见的手“到“看得见的手”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市场调节与国家宏观调节的关系是什么?西方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表明,现代市场经济离不开国家的宏观调控,不存在没有国家宏观调控的现代市场经济.资产阶级历来非常尊崇市场,有人形容市场是资产阶级心目中的“上帝”.古典学派的杰出代表亚当·斯密在其代表作《国富论》中提出了一个著名的论点,即市场“是一只看不见的手”.斯密反对国家干预经济生活,极力鼓吹“经济自由化“,主张实行完全的竞争.认为通过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可以实现完全竞争经济中的均衡和最优化.恩格斯指出:“垄断是重商主义者战斗时的呐喊.竞争是自由主义经济学家厮杀的吼叫.“斯密的思想对后来的经济学家产生了很大影响.  相似文献   

9.
第二十章工资的国民差異安特生与亚当·斯密的论战(六九五) 杰姆士·安特生与亚当·斯密都处在工场手工业极盛的时代,但他们对于工资的国民差異的看法却不相同。按照亚当·斯密的意见,最高的工资只能发生在迅速趋于富裕的国家,劳动报酬的优裕,乃是国富增进的必然结果,同时又是国富增进的自然征候。“劳动价格的变动,无论就时间说抑就场所说,都不但不与食品价格的变动一致,且往往正相反对。” (“国富论”上  相似文献   

10.
关耳 《教育艺术》2006,(4):60-61
亚当·斯密作为经济学大师,他的《国富论》尽人皆知,但作为一个伦理学家,他的《道德情操论》,却很少受到关注。关于“谨慎”的论述,就是其中脍炙人口、充满智慧的一个精彩论断。亚当·斯密认为:“个人的身体状况、财富、地位和名  相似文献   

11.
从回顾对亚当·斯密研究的简要历史着手,深入地探讨了隐含在斯密整个思想理论体系的关于“经济人”所作的两个暗含约束条件,即“经济人”的内在约束:有限理性与道德约束和“经济人”的外在约束:法律约束  相似文献   

12.
斯密是自由市场经济理论的奠基人。斯密的“自然秩序”为自由市场经济奠定了思想基础,“经济人”为自由市场经济奠定了微观基础,“看不见的手”揭示了自由市场经济的内在运行,“看得见的手”则为自由市场经济奠定了社会环境。  相似文献   

13.
<正> 我曾在《安徽教育学院学报》一九八六年第三期上发表过《试评亚当·斯密关于发展资本主义经济的若干论点》一文。在那篇论文里,笔者着重评述了亚当·斯密关于国民经济各部门关系的论述、关于资本积累和配置的理论以及关于对外经济关系的思想。本人认为,亚当·斯密的经济发展论其内容是十分广泛的,不仅仅限于以上三个方面。因此,在本文里我想就亚当·斯密经济发展论中的另一部分,即关于社会经济中几个比例关系的思想作出评述。  相似文献   

14.
亚当·斯密制度伦理思想主要有:制度是社会存在的必要条件,制度产生的目的在于防止伤害;制度应是有效率的;制度的首要价值是正义,个人拥有平等自由的权利,自由优于平等;但是,有效率的市场制度可能产生极大的不平等,社会应对弱势群体给予同情。亚当·斯密的制度伦理思想对于我们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的公正体系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5.
经济学的鼻祖亚当·斯密Adam Smith(1723年-1790年)在斯密之前有许多人写过经济问题的著作,但他使经济学成为一门科学。斯密最早阐述了“双赢法则”这一原理,让人们认识到了市场经济是生态经济,竞争的结果是双赢,是协作,而不是倒退。亚当·斯密,英国经济学家,1723年生于苏格兰克科第镇。小时候,斯密非常聪明,拥有超常的抽象推理能力。他在14岁时考进格拉斯哥大学。3年后获得牛津大学奖学金,去牛津度过了6年求学生活。他后来在学术上的成就,就是在这时候博览群书打下的基础。他的巨著《国富论》奠定了经济学的基本方向。《国富论》的一个主…  相似文献   

16.
市场经济的发展,利益关系愈益突显。有人面对作为实存的个人利益追求,开始对传统的集体主义原则提出新的宜疑。认为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就现实而论,应当提倡“利己不损人”的个人主义道德原则。道德建设者在使人们的“利己行为”普遍化,确立个人利益的正当性,因为,在他们看来,西方市场发展之促动在于自亚当·斯密列丁·S·密尔一直坚持市场经济可以自动调节,每个人的利己行为可以通过“看不见的手”达到自调节,从而促进社会福利的增加。而另一些人则仍坚持认为道德建设旨在使个人利益为集体利益之实现来作出牺牲,道德关注的是集体…  相似文献   

17.
西方市场经济发展初期崇尚亚当·斯密的“经济人假设”这一基本观点 ,认为自利行为指导人们追求个人利益 ,从而促进社会利益。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下 ,对经济主体的行为 ,需要加快经济体制改革 ,健全法制法规 ,加强社会主义道德建设等加以规范 ,从而建立良好的市场经济发育的外部环境  相似文献   

18.
市场经济及其伦理原则—论亚当·斯密的“合宜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所有的前现代社会,道德的评价都以利己心和利他心为基本标准,到了市场经济的现代社会,道德的评价却是以在利己心和利他心之间实现某种平衡的"公正心"为基础的.亚当·斯密的学说就从市场经济的内在机制出发,说明了市场经济的伦理原则就是"公正"、市场经济社会的道德基石就是"公正心"--他称之为"合宜感";亚当·斯密揭明了"公正心"的内涵和要求--学会从无直接利害关系的旁观者的立场来看待并约束利己心.  相似文献   

19.
《道德情操论》是亚当·斯密集毕生研究而成的一部经典著作,斯密力图阐明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具有利己本性个人--经济人是如何控制自己的情感与行为,并有规律地活动于一个有确定原则的社会之中的.他认为,经济人的活动制约于一只"看不见的手"--经济规律的作用而产生的理性约束之中,正是这只"看不见的手"导致了私利和公益的和谐,它不仅促进了社会经济生活的均衡,而且促进了社会政治生活的平衡. 今天,在我国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背景下,斯密对经济人的理性约束的理论分析,对构建我国现代企业的约束机制具有极其重要的理论意义.我们应该从道德约束、法律约束和制度约束等三个方面去规范企业的经济活动,从而有效地建立起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  相似文献   

20.
<正> 市场经济是高度复杂的经济,是以市场为基础和手段的资源配置方式。它发展的动力是竞争与协同的相互作用,竞争是动力,协同也是动力。从亚当、斯密以来,人们特别是经济学家,都崇尚“看不见的手”这就是竞争的规律,关于市场经济是竞争的经济的认识即来源于此。按照这个理论,竞争能促使资源的合理流动,流向高效的企业,使资源的使用和分配达到最优状态。资本主义市场经济是竞争的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