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益阳方言程度补语在意义上有相对程度补语和绝对程度补语两个大类,在形式上以组合式居多,黏合式次之,还有个别黏着式。在组合上,程度补语还能与"唧"连用,使"述补结构"在感情色彩上"积极化"。在使用中,某些程度补语结构式表现出群体差异性。  相似文献   

2.
山西方言程度极限补语与普通话相比,具有许多独具特色的表现形式。主要有常规型、重叠型、"形补同词"型。常规型主要分布在山西晋语区,重叠型主要分布在汾河片,"形补同词"型各区皆有。山西方言中极性程度补语的分布自东向西呈递增趋势,这与山西的地形有密切关系。  相似文献   

3.
揭阳方言的补语结构与普通话相比大同小异,但它在结果补语、程度补语、状态补语、趋向补语、处所补语、可能补语等几种类型中又呈现出自己独特的结构特征。  相似文献   

4.
文章以与普通话相比较的方式,介绍德州方言里具有地方特色的补语表示法,其中包括可能补语表示法、状态补语表示法、处所补语表示法、程度补语表示法和趋向补语表示法等.  相似文献   

5.
绥德方言的补语与北京话基本一致,但是也有自身独特的地方。本文在与北京话比较的基础上,就绥德方言表趋向、结果、程度、可能、处所、目的等六种补语作了简要的描写与分析。  相似文献   

6.
“可能”是一种重要的语义范畴,可能补语就是这种语义范畴的一种表现方式。可能补语在古代汉语、现代汉语普通话及方言中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反映了彼此之间的差别。文章尝试对现代汉语河北方言可能补语句式的问句形式、肯定形式和否定形式进行较全面的考察,通过河北方言内部的对比,找出河北方言内部可能补语句式的一致性和差异性;同时通过与普通话的对比,找出与普通话的对应规律。从而得出结论:可能补语句式在河北方言内部一致性强差异性小;与普通话比较,可能补语在河北方言里呈现出不对称现象。  相似文献   

7.
卫辉方言与普通话相比,在连接中心语与补语的方面有许多不同之处,相比较而言,其表现格式更丰富。本文从四个方面来描写卫辉方言中中心语与补语的表示格式,并和普通话相比较以突显卫辉方言补语表达格式的特点。  相似文献   

8.
固原方言作为方言的一个分支,与普通话相比在语法上有其独特性,其中特殊的程度补语句与普通话有很大的差异,正是这种差异形成了固原方言极具特色的语法特征。本文以固原方言中特有的几个程度副词为例,介绍几种固原方言中的程度补语句。  相似文献   

9.
闻喜方言的程度表示方式较为丰富,可以通过状语、补语、重叠式和利用修辞形式表达,其意义、色彩各有不同。本文主要从以上四个方面简单描述闻喜方言的程度表示法。  相似文献   

10.
卢海 《现代语文》2010,(6):92-94
河南新县方言处于中原官话和江淮官话的过渡地带,补语可能式的肯定形式有两种:"VC得"和"VC了得",这两种形式的补语直接粘附在述语后头:助词"得"位于补语之后,兼表可能性和确认语气;宾语位于述补结构之后、助词"得"之前。  相似文献   

11.
河北方言的程度表示法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河北方言表示程度主要有状语、补语和词语叠用三种形式。用状语表示一般是用代词(这、那)或副词,用代词表示说话人主观感觉性状或行为超过一般,用不同副词则表示程度由浅到深的不同级次,有的还带有感情色彩。用补语则多是一些固定格式,这些格式表示的意义、色彩又各有不同。词语叠用除了表示程度高之外,常常有主观强调的色彩。这些特点构成了河北方言程度表示法纷繁的局面。  相似文献   

12.
现代汉语极性程度补语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现代汉语中,性质形容词和一部分动词后可以出现极性程度补语。极性程度补语在语法、语义、语用上有自己的特点。充当极性程度补语的词有"极、透、死、坏"四个。这四个词在充当极性程度补语时,既有共同之处,又有个性差异;它们在充当结果补语与极性程度补语时意义是不同的,可以从不同的角度进行辨析。  相似文献   

13.
文章分析了贵州黔东南方言的五种程度表示法:状语表示法、补语表示法、重叠表示法、构词表示法和比较句表示法,并将黔东南方言与普通话、苗侗少数民族语言的程度表示法作了对比。文章认为,黔东南方言程度袁示法受到当地苗、侗少数民族语言的影响。  相似文献   

14.
程度补语和状态补语的名称、定义与划界在语法学界是一个颇有争议的问题,带"得"字的程度补语和状态补语在形式上有相似之处,但在意义上是对立的,程度补语单纯表示程度,而状态补语包含的语义信息则复杂得多。  相似文献   

15.
杨柳 《华章》2011,(12)
本文主要讨论"得"虚化为结构助词后引介补语."得"是补语的标志,但不是所有补语都需要"得"字引介.本文主要就"得"字引介补语时无论肯定形式还是否定形式都带"得"的形式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16.
永登历史悠久,是通往河西的门户,生活着汉、回、藏、蒙等少数民族。由于历史文化、地理环境、人口变迁、经济发展,以及各民族语言的交流融合等诸多因素,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方言。永登方言的程度表示方式也较为独特,本文从特殊程度副词,语音拉长,加程度补语,重叠式等表达程度的手法依次作以探讨。  相似文献   

17.
夏梦 《现代语文》2009,(6):92-94
无锡方言中的"落"相当于上海方言、苏州方言中的"脱",一般作结果补语,但因其使用的频率极高,正处于进一步语法化的进程中,逐渐跳出结果补语的范畴,意义虚化而用法多变.本文尝试研究"落"除实词之外的各种用法,描写它的分布与语法功能,解释它的语法意义,同时,对它的语法化机制和语法化方向提出个人见解与论断①.  相似文献   

18.
耒阳方言的“起”、“过”、“得”使用频率比较高,使用范围较广。本文考察它们作补语标记的用法,并对其句法分布等相关情况进行分析。以求人们对耒阳方言的补语标记词“起”、“过”、“得”有一个全面的了解。  相似文献   

19.
鄂州方言是反映吴都文化的窗口,吴王古都的历史文化信息需要由鄂州方言来承载。在鄂州作为国际化空港城建设的重要时期,记录并保护鄂州方言,也是呈现和保护吴都文化多样性的重要途径。文章从鄂州城区方言着手,从程度状语和程度补语两个方面分析鄂州方言词汇中程度义地域的表达形式。通过对方言乡音的举隅,唤起人们认识到方言独特的文化属性以及不可再生性,激起人们对方言传承紧迫性的重视,并引导当代鄂州人发现方言的美好和生命力。  相似文献   

20.
现代汉语北方官话区和普通话中,动词重叠式的后面不能带补语。南方方言区却广泛存在“动叠+补”这类用法。本文主要介绍南方方言中这种特殊的语法现象,并且尝试从认知语法和语言类型学的角度对其做出解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