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踝关节扭伤,约占全身关节扭伤的80%以上,平时走路,上下楼梯不慎,均可导致踝关节扭伤,而在奔跑跳跃等体育活动中,踝关节更容易扭伤。踝关节扭伤主要是指外侧或内侧副韧带的撕裂伤,其中尤以外侧距腓前韧带的损伤占绝大多数。踝关节扭伤后二十四小时内,因损伤局部的血管栓尚未完全稳定,在外力的作用下容易导致血管再出血,  相似文献   

2.
采用文献资料法、临床调查法、逻辑分析法了解近年治疗运动员急性踝关节扭伤的方法和措施,分析急性踝关节扭伤后出现慢性踝关节疼痛和习惯性扭伤的原因,探讨关节松动术治疗运动员急性踝关节扭伤的作用,得出关节松动术可以改善扭伤后的关节失稳及微小错位,理顺扭伤后关节的韧带、肌肉和关节囊,成为解决踝关节扭伤的重要手段之一。  相似文献   

3.
踝关节损伤研究现状(综述—上)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在运动员训练比赛中和大众体育活动中,踝关节(包括距下关节)扭伤是最常见的运动损伤。在美国估计平均每年急性踝关节扭伤患者达二百万。国内外的研究结果显示,踝关节扭伤的发生率占全部创伤的10—40%,虽然多数人通过治疗可以康复,但仍有20%~40%的患者会转为慢性踝关节损伤或伤残。踝关节损伤看似虽小,但却常常会长期影响运动员训练及成绩的提高。踝关节结构和手腕结构一样比较复杂,对其解剖、生理功能及病理改变的认识,目前  相似文献   

4.
“足球踝”是踝关节损伤性骨关节病,是一种慢性损伤,多发生在足球、田径、体操、滑雪、滑冰、跳伞等运动项目中,由于它最早见于足球运动员,因此而得名。 一、产生“足球踝”的原因 1.在体育运动中,不慎一次性急性踝关节扭伤而产生骨折及软骨剥离所致; 2.在体育运动中,踝关节局部负担过量,逐渐形成劳损而致; 3.踝关节多次扭伤,使骨及软骨受损也是造成本病的原因。 二、“足球踝”的主要症状 1.准备活动时疼痛,活动开后疼痛减轻,大运动量后疼痛加剧,夜间加重;  相似文献   

5.
踝关节扭伤是学校体育运动中常见的运动损伤之一,在踝关节扭伤发生的急性期里,RICE是踝关节扭伤中最常用的处理方法。在实际运用中发现此方法在处理学校体育运动中发生的踝关节扭伤时存在着处理知识、处理技能、处理材料等条件的制约。文章就处理过程中可能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建议,希望能引起体育教师的广泛注意,指导学生及时有效地处理踝关节扭伤。  相似文献   

6.
踝关节扭伤在体育运动中极为多见,占所有关节韧带扭伤的首位。在田径、篮球、排球、网球运动项目中最常见。 扭伤原因很多,准备活动不够充分;场地不平,如砂地边底线潮湿,砂子过多过少过干等;穿的运动鞋不好;运动时精力不集中;跳跃跑动时踩在球上。个别中老年人体超重,踝关节负重特大,移动不注意,踝关节易扭伤。轻者韧带拉松,部分拉伤;重者韧带完全断裂或撕脱骨折。在临床中多见内翻扭伤。因为:一是外踝细长靠后且低于内踝,内踝宽平而靠前,外侧韧带较内侧韧带薄弱,较易扭伤和撕裂。二是由胫骨腓骨下端和距骨所构成的踝穴并非完全坚固,胫骨与腓骨之间的胫腓横韧带纤维斜向下方,同时,外踝内面的关节面比较倾斜,因此,腓骨下端能向上或向外作适当活动。三是在背伸的各肌肉中使足外翻背伸的第三腓骨肌力量不如使足内翻的力量大。由于以上原因,容易发生内翻扭伤。  相似文献   

7.
运动损伤中踝关节的损伤概率较大,约占40%。本人通过多年的实践得出了一些经验小处方。一、预防踝关节扭伤——四压法 传统的活动踝关节方法常为踝绕环运动,对预防踝关节扭伤效果不大,如果采用“四压法”效果就大不一样了。“四压法”即每次运动或训练前,从前、后、内、外4方面压迫  相似文献   

8.
运用国产气垫夹板对37例急性踝关节损伤进行了治疗效果的观察和分析。结果证实:国产气垫夹板对踝关节扭伤后所致的韧带损伤和稳定性骨折均有明显的治疗作用;踝关节气垫夹板固定时间相对较短,韧带拉伤平均18天,稳定性骨折平均31天;国产气垫夹板限制踝关节内翻和外翻,但不影响踝关节的背伸和跖屈运动,患者可进行早期关节活动。  相似文献   

9.
目的:探讨不同踝关节稳定程度对侧跳落地缓冲时姿势稳定策略与神经肌肉控制的影响。方法:36名男性大学高水平运动员为受试者,按照踝关节不稳定程度分为12人健康组(CON)、12人隐患组(LAT)和12人不稳定组(CAI),以随机顺序执行4次单足连续侧跳动作,涉及外侧侧向跳动作(SHL)与内侧侧向跳动作(SHM)。使用VICON三维动作捕捉系统、KISTLER测力板与DELSYS无线表面肌电收集下肢生物力学参数;使用独立样本单因子方差分析(one-way ANOVA)比较各组在起跳后落地5个阶段的下肢关节运动学参数、动力学参数及肌肉激活水平。结果:1)下肢矢状面肌群激活程度与踝关节肌肉共同收缩率,对CAI组的动态姿势稳定扮演重要角色,以SHL落地的踝关节外翻动作能降低踝关节内翻扭伤风险;2)在SHL落地模式下,CAI组髋关节内收动作可能会引起踝关节内翻动作,侧跳落地的踝关节内翻角速度出现较早且快速的特征是CAI组反复扭伤的关键;3)踝关节策略主要影响压力中心(COP)参数,髋关节策略则能改变质量中心(COM);CON组侧跳的落地缓冲与姿势控制能力不及CAI稳定;SHM落地模式是踝关节内翻扭伤的高风险动作。结论:CAI组运动员即便在扭伤康复后,仍存在再次扭伤的可能,可针对踝关节活动范围与神经肌肉控制进行强化与训练,避免反复损伤。  相似文献   

10.
篮球运动员踝关节扭伤的防治与恢复训练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踝关节局部稳定性较差,加上篮球运动对抗激烈,因此踝关节易发生扭伤。作调查分析了大学生篮球运动员踝关节扭伤的特点和致伤原因,提出了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同时提出了踝关节扭伤后的功能恢复训练的一些手段。  相似文献   

11.
一、踝关节扭伤的原因踝关节扭伤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概括起来主要两个方面。 1.生理结构上的原因:踝关节是个滑车关节,距  相似文献   

12.
酒醋热疗法———治疗踝关节急性扭伤新法●柴春胜车胜波学生在训练和比赛中,常常出现闭合性软组织损伤,如踝关节扭伤。损伤后轻则局部肿胀、痛疼、活动受限、皮下淤血,重则出现大面积肿胀、淤血、关节功能丧失。伤后除采用一般的常规处理,如冷敷,抬高伤肢,24小时...  相似文献   

13.
球类活动中踝关节扭伤的防治与功能恢复训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文献资料法、实践观察法、问卷调查法和伤者访谈,对球类活动中,学生踝关节损伤的原因及其原理进行了分析,同时提出了踝关节扭伤的治疗方法与功能训练的一些手段。  相似文献   

14.
<正>在校生活以及平时体育训练时,因准备活动不充分等原因很容易会出现急性损伤,这就需要教师或学生具备一些最基础的急救常识,这对以后的院内处理提供时间非常重要。学校中常出现的急性损伤主要有软组织损伤和骨性损伤(骨折),此两类损伤的急救常识如下。一、软组织损伤的急救常识软组织损伤是急性损伤中最常见的,常见的软组织损伤有踝关节扭伤、大腿肌肉拉伤等,以踝关节扭伤最为常见。(一)踝关节扭伤踝关节扭伤后全关节均有肿胀、瘀血出  相似文献   

15.
踝关节扭伤是体育运动中最常见的一种关节扭伤,特别是一些对抗性的体育项目(篮球、足球)。多发生在准备活动时,踝关节的肌肉韧带没有活动开,关节的弹性和伸展性较差时,不能适应激烈运动的需要,在跑跳时用力过猛,脚落地的姿势不当,踝关节超过了活动的范围,或者跑跳时脚落地在坑洼、砖头、石块  相似文献   

16.
踝关节扭伤     
调查结果证明,踝关节扭伤是当前中学生在体育运动中较为常见的一种运动损伤,其发病率的高低以及处理、予防是否及时得当,都直接关系到中学生体育锻炼的效果和带来不同的身体和心理上的影响。为此,笔者在这里对踝关节扭伤的损伤机制、症状、处理及予防作一简要介绍,仅供中学生在今后的体育教学和课外训练中参考。踝关节扭伤在田径、球类、体操以及冰上、滑雪等运动项目中常见发生。踝关节扭伤  相似文献   

17.
预防健美操教学中踝关节扭伤的观察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踝关节在健美操教学与训练中是主要的扭伤部位,根据健美操的运动特点,结合多年实践体会以及对比调查,对踝关节扭伤的预防作了初步的观察研究。  相似文献   

18.
运动中踝关节扭伤的治疗及预防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踝关节扭伤是常见的运动损伤,如果不及时治疗或治疗不当,造成踝关节组织纤维化,成为顽疾,将给学生带来终身痛苦.因此,有效地预防踝关节扭伤和及时正确地处理治疗是十分重要的.  相似文献   

19.
郑跃 《中华武术》2006,(3):61-61
在平常运动中,稍不留意踏空或踩到不平的地面,很容易扭伤踝关节。踝关节韧带扭伤在关节韧带损伤中占首位,田径项目发生率较高。在踝关节韧带扭伤中又以外侧韧带损伤最为常见,而内侧损伤较少,内踝部分有一组坚强的韧带,称为“胫侧副韧带”(又叫三角韧带),呈扇形自内踝伸展到足骨上,紧紧地拉住了踝关节内侧,两者同时发生作用,当踝关节扭动时,为防止踝关节外翻,而经常地令踝关节过度向内翻,这时就使比较薄弱的跟腓韧带发生撕裂损伤,这就是踝关节损伤常出现在外侧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20.
目的:探讨青少年跆拳道运动员下肢爆发力和动态平衡能力两侧差异与踝关节非接触性扭伤之间的关系。方法:对318名男性青少年跆拳道运动员[(9.03±2.02)岁]进行单腿下蹲跳高度、单腿跳距离、单腿三连跳距离以及星型偏移平衡测试,并计算每项测试中下肢两侧的表现差异。随后,对受试者进行为期12个月的追踪观察,记录非接触性踝关节扭伤的发生情况。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Logistic回归分析和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追踪期间,共有23人出现非接触性踝关节扭伤。单腿下蹲跳高度两侧差异增大显著增加了非接触性踝关节扭伤风险(每增大1%,校正后OR=1.050;95%CI:1.016~1.084;P=0.003)。单腿下蹲跳高度两侧差异14.16%被确定为预测男性青少年跆拳道运动员非接触性踝关节扭伤的最佳临界点(差异≥14.16%vs.<14.16%:校正后OR=5.089; 95%CI:1.996~12.974; P=0.001)。结论:单腿下蹲跳高度两侧差异可应用于评估青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