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最近一个时期,在学术界出现频率最多的词就是“学术剽窃”、“学术造假”等。回顾近年来有关学术腐败问题,真是令人痛心:2004年1月2日,北京大学英文系副教授黄宗英的《艾略特不灭的诗魂》被查实74%系剽窃;2005年年末2006年年初,生命科学界轰动世界的黄禹锡论文造假事件,  相似文献   

2.
高校科研腐败表现形式及治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科研腐败,也称为学术腐败,有的学者认为应称"学术不端".高等学校在大部分人的心目中是不曾被玷污的"象牙塔",然而现在不断有各种抄袭、剽窃以及学术造假行为见诸报端.  相似文献   

3.
学术失范、学术造假、学术腐败、学术不端、学风不正……这一系列术语无论在学术界还是大众视界似乎都已不是什么新鲜事。这样说,有以下两方面理由。一方面,二十世纪九十年代西方学术界就已经纷纷涌起对学术不端行为曝光的事件,只不过这些事件多集中在“伪造数据”方面,如有名的贝尔实验室。这还只是停留在引用或盗用他人作品而未注明出处层面,换句话说,这种造假还是显性层次的,也是高端的学术不正。  相似文献   

4.
编辑出版环节是剽窃、造假等学术腐败行为最终出笼和形成危害的必经途径。从学术不端的危害及其产生的原因分析入手,提出学术期刊界学术反腐机制建设的几点建议,在学术期刊出版环节把好出口关,建立行之有效的反腐机制,对于防范学术不端行为的发生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近些年来,随着各国媒体时常披露学术造假事件,法国政府、民众和科学界开始越来越重视这一问题。虽然法国政府迄今尚未出台任何针对学术腐败的法律法规,但已经有一部分科研机构正通过制定科研人员行为准则和科研成果评价机制等方法,规范科研活动。  相似文献   

6.
近几年来,高校学术腐败越来越严重,学术造假、论文抄袭现象呈现快速上升趋势,不仅在校大学生毕业论文抄袭,甚至连一些普通高校教师,乃至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都参与学术腐败。虽然说高校整体学风是好的,但是少数高校教师的学术腐败行为影响却非常恶劣,不仅败坏了所在高校在社会和学术界的声誉,污染了学术环境,阻碍了学术进步,而且对学生起到负面引导作用,同时让高校在公众心中丧失公信力。导致学术腐败日趋严峻的原因,  相似文献   

7.
刘嵘 《教育》2013,(8):50-51
大学学术生态影响着高校内部学术的繁荣与发展,关系着大师的诞生、人才的培养、科研成果的产出等核心问题。构建大学学术生态,是启迪创新思维、推进自主创新、促进学科发展和繁荣学术文化的根基。近年来,我国学术界出现了一些学术生态问题,致使大学学术生命力下降、学术土壤贫瘠,甚至出现学术造假、学术泡沫等学术腐败现象。因此,高度重视大学学术生态的研究,深入分析学术生态的  相似文献   

8.
近年来,高校科研诚信问题已成为社会各界共同关注的热点。如何治理科研学术造假、学术腐败等科研诚信问题,营造诚信、公平、创新、严谨的科研学术生态,保障高校学术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已成为重要的科研课题。从法律视角看,需加快制定和完善以科研诚信法规为核心的相关法律法规体系;加大对高校科研诚信缺失行为的打击力度,提高违法成本;进一步提高高校学术科研诚信执行程序的规范性。  相似文献   

9.
目前,学术腐败日益严重是不争的事实,许多"腐败"行为没有得到应有的惩处,以至学术腐败愈演愈烈,学术不端、学风不正的现象也长期得不到纠正,学风建设任重道远.  相似文献   

10.
国外如何监管学术腐败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麦辰 《陕西教育》2009,(4):67-69
近日,来自中国5所知名大学的校长代表在两会新闻中心接受采访时也表示,对待学术腐败要坚持严肃的立场,决不姑息,必须严惩。发达国家同样存在学术造假和学术腐败现象,它们监管学术腐败的经验教训似有一定的借鉴意义。  相似文献   

11.
吴之如 《师道》2009,(10):18-18
《经济参考报》报道,我国科教学界频繁爆出造假、抄袭等丑闻。近日,国内一家权威科研机构邀请有关专家、学者围绕学术腐败等问题召开了专门的座谈会,并称出现一系列学术腐败现象的原因很多,但最为突出的就是学术评价体系问题严重,专家学者呼吁划清官学界限,让行政机构退出评比。  相似文献   

12.
对学术造假要坚决实行“零容忍” 在教育部近日组织召开的高校学术风气建设座谈会上,教育部部长周济就“贺海波论文造假”事件及处理结果表示,对学术不端行为要像体育界反兴奋剂一样,要像对待假冒伪劣产品一样“零容忍”,做到不护短、不姑息、不手软。  相似文献   

13.
论学术腐败的内在根源及社会控制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就学术腐败的界定、危害性、内在根源以及社会控制等问题作出了深入的探讨。认为学术资源分配中的利益失街、学术的“失范”、学术民主的匮乏等是产生学术腐败的内在原因,主张通过重树学术诚信之风、建立学术公正制度以及通过正确处理学术自由与学术自律、学术惩罚与学术宽容的关系,来战胜学术腐败。  相似文献   

14.
前段时间,浙江大学一位副教授因为学术造假被开除而引起教育部和全社会对高校学术腐败的关注。学校本应是一片净土,可为什么高校的学术造假屡禁不止?原因有二:体制问题和个人因素。在我国高等教育系统中,副教授、教授等的评选必须以一定数量的学术论文和专著为后盾;硕士生导师和博士生导师一年内也必须在科研成果上达到学校规定的数量才能保住头衔;科研课题研究成果的提出也被作了严格的时间限制,而科研成果和研究成果又以学术论文和专著的发表为标志。也就是说学术论文和专著在高校被当作利益分配的最重要指标。于是有人就说高校学术造假是“逼上梁山”的结果,高校学术腐败的根本原因是教育体制不合理。这种说法看似合理,实际却站不住脚。  相似文献   

15.
受内外因素影响,高校学术不端、学术腐败的学术失范问题愈演愈烈,治理学术失范行为既需要内在驱动力,又离不开外在监管。基于国内外学术监督研究概述,从学术活动特征与规律分析着手,分析学术主体行为的特征与策略;区分学术不端与学术腐败不同性质的学术失范问题,构建学术主体自律、高校内部管理、社会中介监督、专门机构治理的多层次高校学术监督体系,架构区别有度的高校学术监督制度与政策;设计科学合理的引导、规范与惩治相结合的高校学术监督运行机制;形成高校学术监督运行机制理论体系,将有效指导高校学术监督实践,促进学术自由和学术繁荣。  相似文献   

16.
学术腐败造成了学术组织有机体的腐烂。在阐释学术腐败概念的内涵、外延及其危害的基础上,从学术本身对学术腐败产生学理进行了分析。在学术良知和学术腐败之间.只有学术守门人对于学术标准的责任担当,学术新人沉潜学术的不懈之求索,学术人对于学术至上、学术良知的共同坚守,才会使我们的学术家园坐落在干净的土地上,生长、繁盛出最有活力的学术创新之华美。  相似文献   

17.
学术腐败: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学术腐败不是教育领域的独有现象,它存在于各行各业。由于教育的特殊属性,使得教育领域里的学术和学术腐败呈现出不同特点,表现形式也更加多样,内容更加广泛。无论是在职称评聘、文凭发放、教学科研活动、教育经费管理,还是在各类教育评比、评审、评估中都存在着各种形式的腐败现象。学术腐败存在的原因除个人品质低下外,更主要的是体制不够健全、合理评价体系缺乏、监督和制约机制缺失。规范学术行为、整治学术腐败是个系统工程,需要进一步健全法律法规,加大惩治力度,完善机制,强化学术监督,并重塑学术精神,只有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才有可能使学术良心、学术道德重新回到我们中间。  相似文献   

18.
学术腐败不是教育领域的独有现象,它存在于各行各业.由于教育的特殊属性,使得教育领域里的学术和学术腐败呈现出不同特点,表现形式也更加多样,内容更加广泛.无论是在职称评聘、文凭发放、教学科研活动、教育经费管理,还是在各类教育评比、评审、评估中都存在着各种形式的腐败现象.学术腐败存在的原因除个人品质低下外,更主要的是体制不够健全、合理评价体系缺乏、监督和制约机制缺失.规范学术行为、整治学术腐败是个系统工程,需要进一步健全法律法规,加大惩治力度,完善机制,强化学术监督,并重塑学术精神,只有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才有可能使学术良心、学术道德重新回到我们中间.  相似文献   

19.
治理学术腐败是一项综合工程。这需要加强学术规范与学术道德教育,增强学术自律意识;建立健全学术评价与学术监督制度与机制,规范学术活动;加强惩治学术腐败立法进程,加大学术腐败惩处力度。通过标本兼治、预防与惩处相结合的综合治理方法,学术腐败现象一定会得到有效遏制。  相似文献   

20.
学术期刊与学术生态的构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当前的学术腐败和学术丑闻事件时有发生,学术生态危机已呈不争的事实。在学术生态的构建中,学术期刊具有重要作用。因此,学术期刊要加强编辑人员的自律,加大对编辑的学术道德教育;完善期刊学术评价制度,杜绝学术腐败的发生;强化著作权法意识,恪守学术规范;在当下不宜走“以刊养刊”之路。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