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本文利用中国30个省份2005—2019年的区域创新面板数据,运用DEA模型和区域熵方法分别测度区域创新效率和高技术产业集聚值,从空间计量经济学视角对高技术产业集聚与区域创新效率之间的关系和空间溢出效应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从全国层面看,高技术产业集聚通过规模经济效应、产业关联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对区域创新效率产生显著的影响作用,高技术产业集聚和区域创新效率存在非线性倒U形关系。从区域层面看,高技术产业集聚对于区域创新效率的正向促进作用在东部地区显著强于中西部地区。  相似文献   

2.
基于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xploratory spatial data analysis, ESDA)和空间误差模型,在知识生产函数的框架下,本文探讨了2005年以来中国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的空间分布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中国省域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存在显著的空间集聚效应和空间溢出效应;R&D资本存量、人力资本是促进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的决定因素;跨国条件下的四种溢出机制对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的作用效果不同;产业专业化对创新产出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而产业集聚度的抑制作用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3.
董春  梁银鹤 《科研管理》2016,37(6):28-36
本文运用双固定效应SDM模型及其空间溢出效应分解方法,在构建关于集聚效应的新经济地理学模型的基础上,着重对市场潜能、城镇化与集聚效应的关系和作用机制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市场潜能对地区集聚经济的影响显著为正,并且邻近区域存在竞争的特点。通过城镇化的空间溢出效应分解可以看出,三种城镇化因素对集聚效应的发展有正向影响,但是作用机制各不相同,其中,人口城镇化和经济城镇化只通过直接效应对本地区集聚效应产生正向作用,而土地城镇化通过三种效应对本地区和周围地区产生正向的促进作用。最后,在实证的基础上,本文提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为促进立体多式交通在中国的生态集约效应及红利共享效应增长,推进新时代区域经济高质量协调发展,将高技术产业集聚的空间溢出效应与多式交通相结合,基于新经济地理学,采用熵值法、空间杜宾模型,利用中国30个省份2005—2018年相关数据,综合分析公路、铁路、航空3类主要交通方式对区域高技术产业集聚的空间溢出效应及逻辑路径。结果表明:高技术产业集聚水平存在显著的空间依赖性,相邻省域高技术产业集聚存在正向溢出;3种交通方式对高技术产业空间集聚均有显著正向溢出效应但存在差异,对于高技术产业集聚度高的省份,与其位置相邻、经济条件相似的省份获得其溢出效应主要通过公路运输,航空或铁路运输次之,而与其位置相邻、技术条件相似的省份则主要通过铁路运输,次之为航空运输,最后才是公路运输。据此提出建构并完善多式联运交通网络、有先后空间时序地建设不同交通、提升高技术产业发展的区域整体效应等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5.
高技术产业集聚是开辟区域发展新赛道、加速城市群一体化发展的关键,因此,厘清高技术产业集聚的空间溢出规律、明晰如何有效释放其创新外溢效能,对实现各地区联动发展和推动城市群一体化进程至关重要。基于2010—2019年我国长三角城市群面板数据,构建空间计量模型,实证考察空间溢出视角下高技术产业集聚对城市创新的影响规律及特征,结合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探索高技术产业集聚的创新空间溢出效应的形成机制,从都市圈与城市发展阶段这两个空间与时间维度探讨空间溢出效应的时空异质性。研究发现:各城市高技术产业集聚的直接创新空间溢出效应呈现倒U形特征;长三角城市群各城市高技术产业集聚通过对邻近城市产业结构优化产生倒U形非线性空间溢出效应,进而影响邻近城市创新产出;空间异质性上,上海大都市圈中各城市之间呈现明显的倒U形创新空间溢出,杭州都市圈、南京都市圈、合肥都市圈中各城市之间的这种倒U形创新空间溢出效应依次减弱;时间异质性上,长三角城市群各城市从工业化发展阶段到城市化发展阶段,高技术产业集聚的正向创新空间溢出效应凸显。研究结论为充分发挥高技术产业集聚的创新空间溢出效应,进而突破城市发展瓶颈,形成优势突出、结构合理的...  相似文献   

6.
基于科技服务业空间集聚对企业创新效率的影响机理,利用2005—2014年中国省级高技术产业面板数据,运用空间杜宾模型实证检验了科技服务业空间集聚对企业创新效率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 中国科技服务业空间集聚与企业创新效率均存在全域范围内的空间相关性,并且其局域性的空间集群特征尤为明显;科技服务业空间集聚显著提升了中国高技术企业创新效率,科技服务业空间集聚每增长1〖WTB3〗%〖WTBZ〗,高技术企业创新效率将提升0.24%;相邻地区的科技服务业空间集聚对本地区高技术企业创新效率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如果忽略这种影响,会低估科技服务业空间集聚对高技术企业创新效率的提升作用.文章最后给出了相应的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7.
中国高技术产业空间分布效应演变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从高技术产业内部结构入手,运用地理集中指数(空间基尼系数、集中度指数)和Moran I指数相结合的方法,对分行业高技术产业空间分布的集聚效应和溢出效应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高技术产业发展以外部引进规模扩张模式为主,结构优化升级较慢,电子信息和计算机相关产业发展决定了整体空间分布格局;高技术产业空间分布演变是政府力量和市场力量协同作用的结果;学习和吸收能力是区域高技术产业快速发展的基础。  相似文献   

8.
用创新知识产出和创新经济产出分别衡量区域创新绩效,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实证考察创新资源流动对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以及金融集聚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创新资源流动对区域创新绩效具有显著促进作用并能产生正向的空间溢出效应;金融集聚正向调节创新资源流动与本地区创新知识产出的关系,但对创新资源流动与邻近地区创新知识产出的关系具有消极作用;当用创新经济产出衡量创新绩效时,金融集聚对创新资源流动与本地区创新经济产出关系的调节作用不显著,对创新资源流动与邻近地区创新经济产出的关系表现出显著的负向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9.
徐德英  韩伯棠 《科研管理》2016,37(11):107-118
信息化手段和交通便利的结合揭示了电商运营模式的虚实结合本质,综合运用机制分析、BP神经网络、空间计量经济方法,探寻电商运营模式对区域高技术产业创新产出的影响及对空间创新溢出效应的作用。研究发现,我国区域高技术产业创新产出存在显著增强的正向空间自相关;信息化、交通便利度与区域创新间呈指数函数关系,两者的完美结合显著增强区域创新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其中,信息化对区域高技术产业创新呈现显著增强且稳健的促进趋势,显著增强创新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交通便利度却呈现显著减弱且不稳健的促进趋势,对创新发展的空间溢出效应作用不显著。提出从顶层设计加强区域一体化建设及监管,注重技术经纪人、专家库的培养与使用,以推动区域创新发展。  相似文献   

10.
文章选取2009—2015年中国的30个省级区域的高技术产业面板数据,运用三阶段DEA模型测算地区高技术产业技术效率。同时,基于空间计量模型探究地区制度环境对本地区及相邻地区高技术产业技术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高技术产业技术效率均值为0.392,低于调整前的效率均值0.649,主要受制于低水平的规模效率。高技术产业技术效率存在空间相关性,受到本地区及周边地区制度环境的影响。其中,非国有经济、产品市场发育有利于提高本地区及相邻地区高技术产业技术效率,要素市场发育未能推动本地区及相邻地区高技术产业技术效率的提高,市场中介组织发育和法律制度环境对本地区高技术产业技术效率存在正向的直接影响,但不存在显著的溢出效应。  相似文献   

11.
知识溢出是影响产出的重要因素,但怎样估计知识溢出的规模有一定的困难.本文通过使用技术相似性指数分析了高技术产业的知识溢出情况,可以得到结论:高技术产业及其知识规模都向主要发达省份集聚,而技术溢出和水平溢出是主要的影响因素,技术溢出在其中起到关键作用,而水平溢出则会因为模仿产生负面影响.并且知识规模存在门槛效应,只有投入达到一定规模,才会对产业发展有积极影响.  相似文献   

12.
基于产业集聚的高技术产业创新能力研究/FONT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周明  李宗植 《科研管理》2011,32(1):15-21
    摘要:对经典的知识生产函数进行改进的基础上,构建了综合考虑研发经费和知识存量的知识生产函数,并将高技术产业集聚下知识溢出因素和政府支持力度引入该函数,以1998-2006年中国高技术产业相关统计数据,利用空间面板模型分析方法,从产业集聚的视角对区域高技术产业技术创新能力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考虑了研发经费和知识存量的知识生产函数能够比较准确地揭示高技术产业知识生产的投入产出关系,省域内的产业集聚因素和省际间的知识溢出显著影响区域高技术产业的创新产出。    相似文献   

13.
苏屹  李丹 《科研管理》2022,43(6):94-103
基于中国28个省级行政区域2009-2017年面板数据,在计算Moran I指数的基础上,实证检验能源产业集聚对绿色创新绩效的空间效应。结果显示,中国省际绿色创新绩效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自相关性;能源产业集聚对绿色创新绩效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其中,能源产业专业化集聚对绿色创新绩效表现为出负向空间溢出效应,能源产业多样化集聚对绿色创新绩效表现为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且多样化集聚对于绿色创新绩效全局提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能源产业集聚对绿色创新绩效的空间效应在东中西部地区存在差异。最后,从增强区域间绿色创新活动联动、优化能源产业集群发展模式、完善监管和激励机制三方面,提出绿色创新绩效提升策略。  相似文献   

14.
从创新效率视角研究高技术产业空间关联网络及其影响因素,对促进创新资源的合理配置、 推动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协同发展具有重大意义。本文利用社会网络分析法(SNA)对中国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空间关联网络进行了研究,在此基础上,利用QAP(quadratic assignment procedure)分析法揭示了其空间关联网络的影响因素及作用机制,研究发现: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空间关联网络在两阶段都表现出明显的中心—边缘分布特征,处于网络中心的东部经济发达地区并未对其他地区的创新效率产生明显的影响和带动作用;从溢出路径和效能2个层面来看,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空间关联网络在两阶段均形成了4个板块,且在经济转化阶段各板块之间存在更加明显的空间关联与溢出效应;地理位置对2个阶段的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空间关联均产生显著的影响,而政府支持力度、企业规模仅对经济转化阶段的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空间关联产生显著影响。  相似文献   

15.
基于2009-2018年中国30省(区/市)的面板数据,运用空间社宾模型研究地区创新要素集聚(创新人员集聚和创新资本集聚)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并探讨金融发展对两者关系的调节作用.结果 表明,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且东、中、西部地区发展水平差异较大;创新人员集聚和创新资本集聚对本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正向直接效应,但对邻近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有抑制作用;金融发展能够正向调节创新人员集聚、创新资本集聚与本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对创新要素集聚和邻近地区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系无明显调节作用;劳动力供给、城镇化水平和信息化程度均能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政府干预对经济高质量发展存在抑制效应.  相似文献   

16.
江瑶  高长春  陈旭 《科研管理》2020,41(3):119-129
本文基于419份有效问卷的一手数据,构建结构方程模型,从知识溢出和互利共生两个视角研究了我国创意产业空间集聚形成的影响因素及其作用机理。研究发现:知识溢出和互利共生作为中介变量,分别影响人力资本、相关产业与创意产业空间集聚之间的关系;文化环境和政策措施对创意产业空间集聚具有一定程度的直接作用;市场需求对创意产业空间集聚的作用并不显著。结论为充分认知中国创意产业空间集聚模式提供了新的视角,并为国家创意产业发展和文化体制改革提供了有力的决策依据。  相似文献   

17.
在对经典的知识生产函数进行改进的基础上,构建了综合考虑研发经费和知识存量的知识生产函数,并将高技术产业集聚下知识溢出因素和政府支持力度引入该函数,以1998—2006年中国高技术产业相关统计数据,利用空间面板模型分析方法,从产业集聚的视角对高技术产业区域创新能力进行了实证分析,分析结果表明:考虑了研发经费和知识存量的知识生产函数能够比较准确地揭示高技术产业知识生产的投入产出关系,省域内的产业集聚因素和省际间的知识溢出显著影响区域高技术产业的创新产出。  相似文献   

18.
《软科学》2019,(11)
基于演化经济地理学视角,将工业多样化集聚划分为相关多样化集聚与无关多样化集聚,并使用三阶段DEA方法测算中国2005~2016年27个区域的创新效率、纯技术效率与规模效率,利用不同权重矩阵的空间杜宾模型探究工业多样化集聚对区域创新效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各区域间的创新效率具有明显的空间联动与依赖性;工业的相关多样化集聚对区域创新效率存在显著的促进作用,并存在明显的正向空间溢出效应;无关多样化集聚阻碍区域创新效率,空间溢出效应并不显著。  相似文献   

19.
海洋经济的发展离不开海洋产业的集聚,而海洋产业集聚在促进经济增长的同时,也会对海洋环境产生影响。参考陆域产业体系,海洋产业集聚对海洋环境污染的影响可能也会产生空间效应。为了探究海洋产业集聚对海洋环境影响是否具有空间溢出效应,本文利用2006—2015年中国沿海11省市海洋产业的数据,选用面板空间计量模型。实证结果表明:一方面,中国沿海地区海洋环境污染存在显著的空间负相关,出现集聚污染现象;另一方面,海洋产业集聚水平的提高会加剧海洋环境污染,并且这一影响存在显著的空间溢出效应。基于此,本文从控制海洋产业的污染排放、合理布局海洋产业和构建区域共同发展3方面提出促进海洋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建议。  相似文献   

20.
通过对高技术产业地理分布的分析和泰尔指数的测算,发现1997—2010年中国高技术产业集聚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态势。利用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新经济地理理论中的规模经济、交通便利度和人力资本因素均对中国高技术产业的区域集聚产生显著影响,其中交通便利度对产业集聚的影响呈倒"U"型,人力资本对高技术产业的促进作用需要一个消化和吸收的过程;技术溢出和外商直接投资也是影响行业集聚的重要因素,前者表现出负的外部性,后者则产生较为显著的正向影响;新经济地理因素对不同区域高技术产业集聚的影响有着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