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金路  陈功 《网球》2011,(7):104-109
反手位高球 李娜在看到斯齐亚沃尼向自己反手位打出一记高球后,立即侧身准备。通过判断,她认为如果此次迎前抢点击球会有一些风险,因此决定等球弹起后再把球打深,继续寻找机会。李娜先用滑步向后移动了一次,但感到还是退的不够,于是立即使用交叉步再向后退了两步,在确保能够在较为舒适的位置击球之后,她的左腿撑住地面,用半开放式站位准备击球。  相似文献   

2.
想要打好反手滑步切削球,你必须学会如何精准跟踪来球的飞行线路,并且在开始滑行之前建立足够的动能。当你在硬地球场上步击球时,会将前脚“种”在击球点的位置上。  相似文献   

3.
反手击球 许多初学网球的人认为反手击球难,总是设法躲开感觉难打的反手球,从而使反手击球成了自己感到棘手的技术难题。这真是多余的顾虑! 其实,反手击球一旦被掌握,你会感到这种方法是一个十分稳定的并具有意外攻击力的进攻手段。 让我们来学习世界超级网球明星的反手击球,从中学习反手击球基本获本、并提高反手击球的威力与稳定性。如果你是一位右手击球的人,请你用左手握拍,但要握得离拍柄稍远些,然后以左手按照正手击球的技术要领,进行挥拍练习来体会动作。设想击球点处于踏出的腿的位置上,在那个位置时使球拍停止挥动;球…  相似文献   

4.
现如今,许多职业选手和业余选手都在使用双手反拍处理反手位的来球。但是,如果你就此自满,不去学习单手反拍技术,则是一个非常大的错误。无论是放小球、切削球、改变击球的节奏或是最基本的跑动中反手位防守型击球,都需要使用单手反拍技术。如果你迫不得已在较晚的击球时机击球,也会用到单手反拍(对于你来说,这样做在后退时击球更为简单)。  相似文献   

5.
职业球员的反手击球各有特色,这里,我们选择了12位反手出色的职业球员,对其技术特点做了细致的比较,当然,最重要的目的是让你了解自己最适合学习哪种技术。  相似文献   

6.
《网球》2006,(5)
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正手会比反手击球具有更大的力量和更好的控制性,假如你也是其中一位,那么用正手去争取制胜球显然比反手更明智。当然,你也不能为了打出制胜球而不计代价,以大量失误去换取。所以,要想打好正手制胜球,你首先要掌握正确的技术动作,在大力击球的同时才能保证高的成功率。实际上,打正手制胜球通常有两种情况:一种是对手回到你正手位的球本来就具有非常大的力量。这种情况下,你需要快速的脚下移动,更早的引拍准备,击球尽可能靠前,主要靠借助来球的力量,对准对手的空档快速、稳定的一挡,十有八九就是一记制胜球。相对而言,击球时机是打好这类制胜球最关键的因素。另一种,就是我们最常见的正手制胜球方式:遇到对手较浅且绵软的回球,你调整步法,集中所有力量,一击制胜!下面我分三步介绍这种击球技术的要领。  相似文献   

7.
反手球真的比正手球难打吗?不错,一般球员的反手球都比正手球差,这是事实,因此人们的印象中反手击球技术比正手击球技术难掌握。而实际上,有哪个人学习网球技术是从反手开始的呢?恐怕大部分人都是从正手开始学起,不断练习正手,并随着技术的提高逐渐参加比赛。大多数人练习正手球的次数绝对大大超过反手击球练习次数。如何练习反手,本期为你讲述反手的各种精要秘诀。  相似文献   

8.
《乒乓世界》2006,(7):87-87
受金白反手拨挡横拍反手击球的常见误区 左脚在后右脚在前,而且两脚的前后距离较大,这是反手拉弧圈的架势,不适合反手拨档,尤其不适合初学者,难以照顾全台和侧身。 击球,叙偏离身体左例太远。注意随时移动步法,保持来球与身体间适当的相对位置。 引拍的起始位置过低,拍形压得太  相似文献   

9.
谢春英 《乒乓世界》2012,(11):90-91
对于对方发到自己的反手位短侧下旋球来说,马琳的身体总是随着来球移动,而且来球越短身体就越要调整到最合适的位置,因为“在身前击球”是最重要的。  相似文献   

10.
反手技术,对于全场型打法的选手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坚持练习反手,会让自己的反手击球火力十足。大多数选手的反手击球都相对较为薄弱,因此这些选手更应该注重反手的练习。反手击球通常比正手击球练的少,这是导致业余选手反手成为弱项的本质原因。职业网球选手会清楚  相似文献   

11.
造成反手失误的原因往往是那些不良习惯,可谓反手命门。这主要是你对反手技术要点的理解存在偏差,从而体现在生硬的击球动作上。这里我们介绍给你克服这些不良习惯的办法,以修缮命门,打造反手利器。  相似文献   

12.
一般球员通常不太重视反手击球的练习和提高,而反手的薄弱环节一旦被对手抓住,其正手击球特长也将失去优势。但是,如果反手能够打直线球、削球和上旋球,就如同拥有三把利剑,在比赛中可以从反手侧出其不意地发动进攻掌握主动。 掌握反手三把利剑,对有一定技术水平的人来说并非难事。下面就告诉你如何掌握反手的三把利剑。  相似文献   

13.
在乒乓球比赛中,我们时常可以看到,有的运动员在对方刚刚做完击球前的准备姿势时,就开始移动步伐,结果对方把球打到同自己移动相反的方向,使自己扑空。这是由于击球时间过早造成的。又有时,运动员还来不及移动就出手击球,击球后,脚步才慌乱地跨过来。这是由于掌握击球时间过晚造成的。上述两种情况,都只能使运动员陷于被动,不能做到准确而有力的还击。造成击球时间过早或过晚的原因,往往是由于不能准确地判断对方来球。而击球时间过早或过晚,又互相影响,形成连锁反应,比如,向反手位侧身过早后,对方推了自己正手空裆,自己为了挽救,就不顾脚步移动,先出手伸  相似文献   

14.
乒乓球比赛的数学模拟竞技诊断   总被引:13,自引:5,他引:8  
通过战术行为、击球位置、击球方向和击球技术4个转移概率矩阵模型和竞技效率值,对高水平乒乓球比赛进行模拟诊断。结果表明:相持和进攻是影响乒乓球比赛获胜概率的两个最重要的战术行为;运动员在侧身住的直接击球效果要好于正手位和反手位;击球方向从“本方反手长球到对方反手长球”的竞技效率值最大;弧圈球技术在乒乓球比赛中起着决定性作用,尤其是横拍运动员。  相似文献   

15.
正、反手击球能力是制约网球运动员整体技术水平的重要因素之一,优秀的高水平运动员需要的技术能力和正、反手击球的能力非常一致。正、反手击球技术能力的提高能促进其他技术水平的提高。本文对网球运动员正、反手击球技术对整体技术水平的制约予以简要阐述。  相似文献   

16.
我国网球运动与世界水平的差距及其发展对策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过去比较典型的网球打法是正手进攻,反手防御,反手大多数为下旋击球,正手也只是平击式击球,缺乏变化。现在的发球正、反手大都采用上旋击球法,这不仅加大了球落地后的后冲力,还增加了对方回击的难度。为加强反手击球的力量,不少选手采用了反手双手握拍击球技术。  相似文献   

17.
反手爽起来     
在前几期反手专题中,球友们已经较系统地了解了双反和单反的基本技术,这次我们来帮助大家解决一些反手击球时经常遇到的难题。避免你的反手变成软肋。  相似文献   

18.
李晋  边玉翔 《乒乓世界》2008,(1):98-101
直板选手最大的威胁莫过于侧身位的进攻。由于直板选手反手位的弱点,几乎所有专业运动员从小就会加强侧身位的技术训练,力图通过正手的优势来弥补反手技术的不足。如今,乒乓球技术讲求实力,从击球质量到击球空间都有了很大发展,这要求运动员在力量、速度、旋转上都要有所提高。  相似文献   

19.
Carson  大志 《体育博览》2010,(2):38-43
对于大多数网球练习者而言,反手都是自己技术上的一个弱点。这项技术并不是难以攻克的壁垒,它可以通过练习成为你在球场上的杀手锏,当对手自以为得计时,一记完美的反手击球就会让他跌破眼镜。好啦,开始我们的反手击球练习吧,五项基本原则是掌握这一技术的敲门砖,一定不能忽视。  相似文献   

20.
姓名:谢杏芳身高:1.78米体重:60公斤籍贯:广东出生日期:1981年1月职务:中国羽毛球国家队主力队员主要成绩(单打):现世界排名第二位1999年中国香港公开赛冠军2000年亚洲锦标赛冠军2002年中国丹麦新加坡公开赛四强2003年印尼公开赛冠军2004年尤伯杯冠军成员中国公开赛冠军2005年世界锦标赛冠军2006年全英公开赛冠军图解这是一组完成反手网前技术动作的标准示范。其中有“反手网前挑后场球”和“反手放网前球”两组不同目的的网前球处理。需要注意的是在由中后场向网前移动接球时,通常用蹬跨步或交叉步向前快速移动,身高腿长的谢杏芳在此演示的是蹬跨步向前。步伐移动正确迅捷是完成全部技术目的的关键。反手网前挑高球的击球技巧为:击球之前球拍升至预判落点,当击球瞬间前小臂由内向外侧旋动,利用手腕做收腕发力,并且运用大拇指的顶力向外发力,这三点力量的聚合可以轻松完成这一技术动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