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微博的勃兴为微博"粉丝"的发展创造了平台,微博"粉丝"与传统"粉丝"有着相当程度的一致性,也有自身松散无组织、稳定性不足等特点。本文在分析微博"粉丝"主体特征的基础上,认为其形成的内在机制是"粉丝"自身对微博的使用与满足,以及社会互动的心理基础的影响。微博"粉丝"借助微博实现利益与情感的表达诉求,有助于实现社会文化的多元发展,但是其存在的攻击性引发的微博暴力同样也是值得关注的问题。  相似文献   

2.
"粉丝"古已有之,但是"粉丝"文化的构建却因为新媒体的出现而呈现不同的特点。从技术层面上来说微博的匿名性,信息传播海量,非线性传播等特征影响着"粉丝"文化;从社会文化层面上来说,参与式文化的兴起促使传统的"粉丝"从信息接收者到信息传播者甚至生产者的角色转变。微博上的"粉丝"之所以狂热和微博虚拟镜像狂欢营造出的"伪社会关系"分不开。  相似文献   

3.
本文以新浪微博为例,针对明星微博上的粉丝群体进行分析,考察微博粉丝区别于传统粉丝呈现的新特征。同时,针对互联网时代资讯覆盖率极高的情况下,微博粉丝仍形成新一轮追星热潮这一现象进行了分析,主要从"积累非官方资本"、建构"伪社会互动关系"和寻找"自我认同"三个方面阐述了微博粉丝群体形成的缘由。  相似文献   

4.
微博"大V"在突发事件中的传播行为直接影响微博的传播环境和社会舆论,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与重视。本文以2014年"3·1"云南昆明火车站暴力恐怖案件为例,选取@微博云南、@云南日报等微博"大V"在事件发生后所发表的相关微博内容为研究对象,对微博的数量、微博的内容、微博被转发和评论的次数进行分析,认为突发事件中微博"大V"应充分发挥意见领袖的作用,进行正能量传播,积极引导舆论,具体来说,一是作为意见领袖的微博"大V"需要理性发声;二是微博"大V"作为消解谣言传播的关键节点,应当提高更新微博的频率;三是微博"大V"应充分利用自身的粉丝效应,扩大舆论引导的效果。  相似文献   

5.
本文以新浪微博"时尚"标签下的用户作为研究样本,基于样本用户间以及整个新浪微博用户间的关注关系分别构建了"相互关注"网络与"共同关注"网络,运用社会网络分析法揭示了微博中该标签领域的权威人物及网络成员之间的关系,并进一步对比分析了"相互关注"和"共同关注"的网络属性差异以及差异产生的原因。此外,本文还分析了表征人气的粉丝数、博文转发数、博文评论数这三个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及其与社会网络分析指标的相关性,对微博核心用户的确定问题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6.
丁丽琼 《新闻世界》2012,(6):116-117
随着微博的影响力越来越火,引发了一系列的负面问题,如谣言的传播、虚假信息的发布、“粉丝”买卖、言论侵权、以及利用微博进行欺诈等。为了减少上述问题的不良影响,微博实名制在今年3月中旬开始实施。本文认为微博实名制实施后,一方面可以利用隐私制衡微博这一公共领域中个人的不理性行为,并限制消费、买卖隐私的行为;另一方面在言论自由方面提醒诸人警惕“网络暴民”。  相似文献   

7.
基于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的传统报纸微博影响力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孙江华  张殊 《现代传播》2015,(4):141-143
本文以18家传统报纸媒体的官方微博为研究对象,选取关注数、粉丝数、日均发博数、平均每条转发数、平均每条评论数和平均每条点赞数为指标,通过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对传统报纸微博影响力进行评价和比较。主成分分析提取了报纸微博影响力评价的两个主成分,即"粉丝互动"和"官微发布"。根据这两个主成分,18家传统报纸媒体的官方微博可划分为强势领先型、官微主导型、粉丝主导型、均衡发展型和全面落后型五类。研究发现,传统报纸微博的影响力水平分布不均衡,影响力偏低的报纸微博较多,影响力较高的报纸微博偏少。  相似文献   

8.
媒介去中心化随着微博的诞生变得越发激烈,普通公众通过微博获得了与专业媒体不分伯仲的影响力,拥有650万粉丝的"冷笑话精选"成为草根微博的佼佼者。本文将分析"冷笑话精选"获得巨大影响力的原因,以期为草根媒体的建构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9.
李越 《新闻前哨》2011,(9):16-19
本文以新浪微博为例,针对明星微博上的粉丝群体进行分析,考察微博粉丝区别于传统粉丝呈现的新特征。同时,针对互联网时代资讯覆盖率极高的情况,微博粉丝仍形成新一轮追星热潮这一现象进行了分析,主要从"累积非官方资本"、建构"伪社会互动关系"和寻找"自我认同"三个方面阐述了微博粉丝群体形成的缘由。  相似文献   

10.
《新闻界》2015,(11)
"周一见"事件在短时间内吸引了广大网民的关注,成为了2014年微博传播的焦点性事件。一方面极大地满足了网民对于明星八卦的好奇心,另一方面披露了公众人物的隐私。虽然为了满足公共利益和大众知情权的需要,公众人物隐私权受到了一定的限制。但隐私权作为自然人当然具有的人格权,理应得到新闻媒体的尊重。尤其进入微博时代之后,信息传播加快,公众人物隐私权的问题更应得到重视。  相似文献   

11.
郭峥  张明西 《青年记者》2012,(17):63-64
与传统社交网站“0度视角”的好友关系不同,微博用户之间的关注关系是建立在“45度仰角”之上的,大部分用户都在微博中仰望着别人.①处于高处的被仰望者是微博中的舆论领袖,他们通过微博传播个人观点,并在一定程度上影响“粉丝”的态度和行为,信息以“45度俯角”由上而下地传播给“粉丝”.  相似文献   

12.
微博粉丝是在微博里对某一博主保持持续关注的群体,且将博主的言论传播到更广的范围。随着微博的逐渐风行,粉丝群体的构成由于微博粉丝的加入而具备了一些新的特质,值得引起关注。文章在分析了微博粉丝特点的基础上,探讨了微博粉丝的形成原因,并研究了微博粉丝对传播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传媒动态     
《传媒观察》2012,(8):64
网民批评公众人物微博"约架"现象近期,一些公众人物在微博上公开"约架"引发网友热议。这些公众人物包括教授、媒体人、IT企业家、导演等,他们从网上斗嘴转为现实掐架,吸引了不少网上围观者,也引来一帮看客去现场  相似文献   

14.
文章通过个案研究的方法,对广东理工职业学院图书馆微博粉丝的需求与行为进行调查,分析了粉丝使用微博的行为习惯、关注图书馆微博的动机、信息获取需求、转发评论行为和保持关注的原因,提出了理念设定、加强宣传力度、促进与粉丝互动、改进信息发布、微博有效管理等图书馆微博优化的策略。  相似文献   

15.
文章通过个案研究的方法,对广东理工职业学院图书馆微博粉丝的需求与行为进行调查,分析了粉丝使用微博的行为习惯、关注图书馆微博的动机、信息获取需求、转发评论行为和保持关注的原因,提出了理念设定、加强宣传力度、促进与粉丝互动、改进信息发布、微博有效管理等图书馆微博优化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微博在图书馆的应用现状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微博是基于用户关系的信息分享、传播及获取的平台。国内图书馆微博的应用处于起步阶段,虽然有所发展,但仍然存在微博更新发布频率低、缺乏同行"关注"意识、"粉丝"普遍较少、与读者交流少、缺乏科学管理等不足。图书馆应在多个微博平台建立账户,以满足更多读者的需求;建立多种类型的微博账户,开展专题服务;充分利用微博的各项功能,加强与读者之间的交流;设置专人对微博进行管理,规范微博内容。  相似文献   

17.
朱妍 《今传媒》2011,(4):101-102
2011年春节,微博"打拐"成为全社会关注的关键词之一,在微博客上再次激起滔滔民意。这是全民上下的一次通力合作,是网民主体意识的觉醒,也是微博客独有特性与强大影响力的再次展现。本文拟通过分析微博"打拐"事件,从中得出微博客的社会影响力,由"小微博"窥探"大社会"。  相似文献   

18.
微博已渗透到了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特别是政务微博发展迅猛,网友对微博问政也给予持续关注。在两年多时间里,微博为党政机关与社会沟通带来新机遇,逐渐成为“全天候”互动和“零距离”对话的重要平台。政务微博可以实现民间、官方两个舆论场的对接和沟通,消弭彼此之间的对立情绪,成为一支沟通两个舆论场的重要力量。  相似文献   

19.
张春果  杨剑锋 《东南传播》2012,(11):100-101
北京时间2012年7月14时凌晨2:00,钻石联赛110米栏伦敦站决赛打响,遗憾的是,一直备受关注的刘翔突然宣布因伤为保安全退出比赛,世界一片哗然。更为热闹的是微博,大家纷纷发表看法,当然是骂声多于同情声。在这些骂声和同情声的微博内容背后,我们看到了微博的真实与无奈,微博世界里的"热"与"冷"。  相似文献   

20.
文章选取62个大学图书馆微博为研究对象,对其博文数、粉丝数、关注数、原创数及转发数及各因素间关系进行分析,证实我国大学图书馆微博社会关系网络结构松散,博主为整个网络的结构洞.从博文数量和博文内容两方面对博主行为特征分析,微博原创数符合普赖斯定律,我国大学图书馆微博群体已经形成核心信息生产者.运用词频分析工具进行原创内容与转发内容分析,博文原创数与转发数之间不相关的原因在于二者之间主题差异大.解决问题的措施一是原创信息的有效整合;二是增强粉丝活跃度;三是保证社会关系网络通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