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古籍的整理出版,往往很注重版本的作用,多选精善之本作底本,并用其他版本校勘,相对于古籍而言,现代选本的出版是否有讲究版本的必要呢?有。一是要使那些稀见的现代版本化身千万,为较多的人利用,这也是抢救和保存文化遗产;二是同一图书有多种版本,有装帧形式上的精粗研,更有因各种原因增补、删减改动而造成内容上的差异,如有初版本、增补本、修订本、删节本、全本之别,以郭沫若《女神》为例,就有1921年泰东书局初版本,1928年创造社出版部本,1944年明天出版社本,1953年人民文学出版社本,1957年文集本(生前编出的最后一个定本),等等,各本之间多少有不同之处,出版界向读者提供哪一种版本好呢?这就需要认真挑选。 一、现代版本的选择 眼下仍有许多出版社热衷于散文丛书的编选,从那些常见的选本中挑来挑去,以各种名目分割包装,结果只是制造出堆积如山的平庸出版物。在感叹这种浮躁无根的现象时,  相似文献   

2.
我们在古书编目中要著录一书的版本,它是著录一部书的版本情况记录,是表示一部书的制造和出版情况的。要准确地反映一部书的版本特征,以便于读者区别图书和了解图书。有许多古书,往往因版本不同,内容有很大的差异,而使用价值也就有所不同。在进行科学研究时,读者往往需要参考特定的版本。如著名的《水经注》、《齐民要术》、《农政垒书》、《天工开物》、《本草纲目》等古代科技书,都有不同的版本。在目录中记载版本,不仅可以区别不同的版本,而且可以满足读者对特定版本的需求。版本的特征主要从出版年、出版地、出版者和版本类别的异同来区分。因而,版本  相似文献   

3.
前时报载,近年动物行为类图书热畅,心中窃喜。因性一颇喜虫。也写过几本有关昆虫的困书。_所以对报道中特地提到的两本昆虫题材的书,也格外注意。一本是花城出版社的《昆虫的故事》。一本是作家出版社的《昆虫记》;其实只能算是一本书的不同版本,因为都是据法布尔的《昆虫记》节译的。报上说这两本书都卖得很好,花城版当年就印了第二次。至今已卖出三万册。在一当前图书滞销的情况下,这种成绩确实不错。我去年也买了一本花城版的《昆虫一的故事》,翻看之下,觉得文内有插图,与文字的娓娓叙述相得益彰,这可能也是读者(尤其是小读…  相似文献   

4.
徐雪凡 《图书馆》2006,(1):118-119,54
《西厢记》版本的考证,蒋星煜先生的《明刊本西厢记研究》尽为精到、周详。其中涉及浙江图书馆的藏本,但未顾及全部。浙江图书馆是《西厢记》收藏的大户,不仅数量可观,且有罕见的明刊本,本文则专就浙图藏本《西厢记》的版本作些补考。  相似文献   

5.
浅析出版竞争的"同质化"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笔者在书店里发现,摆放名著图书的书架上,同一本名著一般有很多个版本,让人目不暇接,不知选择哪本为好。粗粗统计了一下,《红与黑》的中译本不少于20种,《红楼梦》、《西游记》有50多个版本,新装帧的《水浒传》、《三国演义》竟然达到60多种。不仅如此,在摆放其他类图书的书架上,这种情况也普遍存在。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1年底,全国有超过300家出版社参与了计算机图书的出版。而这些在市场上流通的计算机类图书在内容上大体相近或相同,有的甚至连书名都完全一样。这种现象目前有个流行的叫法--同质化。  相似文献   

6.
读者无论是购书,还是读书,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书名。书名犹如人的眼睛,它是读者了解图书的窗口,也是图书内容最抽象、最精炼、最准确的概括,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书名的另一功能是揭示图书的内容和类别,为读者识别和检索图书提供方向。书名作为一本书的重要组成部分,其重要性不言而喻。 在浩如烟海的典籍中,大凡是一本好书,很自然的有一个好的书名与其匹配。其生命力可以延续很多年代。如清代康熙年间吴楚材、吴调侯编选的《古文观止》,当代人按其模式编成《当代散文观止》、《当代诗歌观止》。世人皆知的古典小说《红楼梦》,也被后人编纂出《红楼新梦》、《红楼解梦》等等。鲁迅先生的《朝花夕拾》经常出现在报章作为栏目的标题。自上海辞书出版社出版《唐诗鉴赏辞典》以来,各种“鉴赏”版本不下几十种。这种事例还可举出许多。由此可见,一个好的书名对一本书的流传和影响是巨大的,艺术魅力是永恒的。作为编辑人员重视对书名的推敲、审定应该是责无旁贷的。  相似文献   

7.
徐志摩生前曾亲自编过三本诗集:《志摩的诗》、《翡冷翠的一夜》和《猛虎集》。《志摩的诗》是志摩自己编订的第一本。诗集,也是志摩诗集中最早与读者见面的诗集。这本诗集的初版本,与其后来多次出版的新月本,无论在版本形式上,或是诗的数量上,都有很大差  相似文献   

8.
《谈艺录》是钱钟书先生的重要著作,先后有开明书店版、中华书局版、三联书店版。开明书店版《谈艺录》首次于1948年6月出版,并于次年再次印行。直至1984年9月,中华书局版《谈艺录(补订本)》出版。它由上、下编组成。上编对开明书店版作了若干润色,下编为钱钟书先生《补订》、《补遗》的内容。这是三联书店版《谈艺录》印发前最为通行的版本。2001年1月、2007年12月,三联书店先后两次出版《谈艺录》,并于2008年6月,第三次印刷第二版《谈艺录》,笔者称为最新版《谈艺录》。三联书店初版《谈艺录》,分上、下两册,其重要亮点是把中华书局版《谈艺录》中的《补订》、《补遗》、《增订》内容分别纳入原文,使读者读之成为一气。因此,在版本学上,无疑是对中华书局版的重大超越。三联书店第二版《谈艺录》,把两册本合而为一。照理说,其最新版《谈艺录》是为精益求精,逼近完美。然而,就以版本比较,笔者发现该版本并非如是,得失互见。  相似文献   

9.
武英殿本《论语注疏》是以明万历十四年(1586)北京国子监刻本的初印本为底本的,其校本有毛本,还可能参考了宋八行本。殿本《论语注疏》新缀入了释文,这些释文应来源于《通志堂经解》本《经典释文》。殿本《论语注疏》的成就和贡献体现在缀入释文、调整体例、附有《考证》、施加句读,尤其是精加校勘、订讹补缺等方面。殿本《论语注疏》是历代《论语注疏》版本中内容最全面、校勘最精善的本子,是古代经疏体系最完善的样态,也代表了清代乾隆初年官方经学的水平。此本的不足之处是调整注疏的起讫语有失当,校改偶有错误和遗漏,释文也偶有错误。  相似文献   

10.
《墨子》的流传与墨家学说的历史命运息息相关。汉代中期以后,墨学由“天下显学”沦为民间私学,《墨子》流传即趋于式微。从文献记载和地下考古看,西汉末刘向、刘歆父子校勘的先秦竹书本《墨子》71篇,是后世历代刊行的《墨子》的最古祖本,然已非完本。其后重要的《墨子》版本有:西汉卷书本、魏晋分章本、隋唐写本、宋刊本、明《道藏》本、明嘉靖本、清经训堂本和《墨子间诂》本。明代以前各重要版本绝大多数已亡佚不传;明《道藏》本及以下各重要版本多保存完好。集众家之长的孙诒让《墨子间诂》本则是《墨子》版本中最好的版本。  相似文献   

11.
如今,少儿图书市场的繁荣有一个特征就是图书版本的不断刷新,而并非都是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比如说,在网上书店购买《格林童话》,会有不少于20个以上的版本供你挑选:插图本、中英文对照本、彩印本、精华本、全集本——这种重复现象十分严重,已成为了模式。尤其是在科普图书创作领域中,模式思维严重阻碍了我们的创新。一提到普及科学知识,我们就会想到问答式的如《十万个为什么》、辞条式的如《少年自然百科词典》、童话故事式的如《小蝌蚪找妈妈》;而一提到办少儿科普杂志,我们脑海里就会浮现出《我们爱科学》式、《少年科学画报》式抑或是《…  相似文献   

12.
《尔雅》是中国较早的一部字书,流转千年,有众多注疏版本传世,晋郭璞的《尔雅注》是《尔雅》注本中最为精良、流传最广的一个本子。嘉庆六年曾燠从曹文埴处获得佳本予以影刻刊行,本文着重对这个版本的《尔雅郭注》进行初步的探索,主要分以下几个部分进行论述:引言、嘉庆六年影宋刊本《尔雅郭注》版本情况、避讳问题、校勘初探、结语。  相似文献   

13.
三联书店第二皈《谈艺录》,把两册本合而为一。照理而言。其最新版《谈艺录》是为精益求精。逼近完美。然而,就以版本比较,笔者发现该叛本并非如是,得失互见。  相似文献   

14.
文章对现存司马光文集的各种主要版本的源流作了详心的分析考述,现存各种版本司马光文集均出自司光的自编集,由于刊刻情况有异,从而形成了该文集的三大系列,《传家集》80卷,《温国文正司马公文集》80卷,(四部丛刊初编影宋刻本),《增事马温公全集》116卷(有日本内阁文库藏书),其中《传家集》流传最广,明,清两代递有重刊,抄录本,其余二种均一本单传,三种版本文集的收文有较大差异,表现在收文类别与收广数量方面,尤以《全集》的差异特别明显,从文献学角度来看,三种版本之间的差异正好体现出其辑佚,校勘的价值。  相似文献   

15.
杭州书志中,以《临安三志》最古,《乾道志》、《淳祜志》宋刻已佚,唯《成淳志》宋刻犹在,极其珍贵。然此书海源阁藏本自遭劫后却历经磨难,其间分分合合,扑朔迷离,疑窦丛生。本文谨就所搜材料及知见版本对海源阁藏本的散佚进行梳理考证,以拨开迷雾,溯明源流。  相似文献   

16.
一本新书在手,往往先翻前言、后记,在读正文之前,了解一下作者和书的有关情况,这是一般读者的习惯。从出版者来说,应该考虑到读者这种要求,特别是重印过去出版过的书的时候,最好把版本情况作一必要的说明。如果一字不提,会使读者产生误解。手头有一本沙汀的《记贺龙》,不久前出版的,可以作为例子。一打开这本书,扉页后面就是正文,翻到第121页,有两行小  相似文献   

17.
沈津 《图书与情报》2004,(6):104-107
江苏古籍出版社推出的《中国版本文化丛书》中的《少数民族古籍版本》、《新文学版本》非常有水准,而李际宁先生所撰《佛经版本》用力最勤,其学术思路和研究成果有新于叶德辉。文章还指出了《丛书》中体制和史实方面的不足和错误。  相似文献   

18.
东汉许慎编纂的《说文解字》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字典。本文通过古书引用的一些材料,介绍了从东汉到六朝时期《说文》流传的情况。分析了现在所能够见到的《说文》最早的版本——唐写本《木部》残卷、《口部》残简的内容和大徐本以及小徐本之间的差异,认为《木部》残卷最接近许慎原书的面貌,并说明了现在能够见到的完整的《说文解字》即大徐本和小徐本的版本来源。  相似文献   

19.
因写作博士论文《傅维鳞与(明书)研究》,曾翻阅过各个版本的《明书》,其中有三种版本有句读,即《丛书集成初编》本、《丛书集成新编》本、《国学基本丛书》本。《丛书集成初编》本1936年据光绪五年畿辅丛书本排印,无序跋,不知为何人所点;《丛书集成新编》本按初编本排印,台北新文丰出版公司1985年出版;《国学基本丛书》1937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初版,1938年长沙再版。  相似文献   

20.
《元文类》今本提要主要是依据《四库全书初次进呈存目》提要删改、增润而来,分为三个具有不同编纂史的文本层:与《进呈总目》相同的作者小传、由《进呈总目》而改的书评、《进呈总目》以外新增的版本题记。小传部分侧重描述苏天爵对近代史料之熟稔,题记旨在拔高采进本之版本价值。书评的修撰过程最复杂也最耐读,馆臣对《元文类》文学价值的判断既反映了清初明文评选风尚的变改,也与乾隆朝历代文集"正典"序列的形塑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