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图书市场随着新书的不断推出而活跃了起来。看看四五月份的市场,面世不久的《兄弟(下部)》,无疑是小说阅读热潮的领军图书《;谁动了我的奶酪(白金版)》依然是财经图书的风向标《;人体使用手册》排在了《优雅》前面,共同地支撑着生活实用图书的市场;亲子关系和两性关系,也是永恒的话题。从市场上热点层出不穷可以看出,图书市场显示出了一派万紫千红的景色。小说再次成为图书市场热点在图书市场乍现一派繁荣的时候,余华的《兄弟(下部)》无疑是其中最引人注目的一朵奇葩。图书从刚刚上市,就迅速占据了各种排行榜的前列,也受到了媒体的普遍关注…  相似文献   

2.
元尚 《图书馆》2000,(3):79
(摘自《中国文化报》2000年4月8日)日前有媒体称,对话体图书有可能成为图书市场上的新宠,不知此推断依据什么。如果仅仅是为了把时下生产出来的对话体图书销出去,那么倒可以把这一推断看作是一种营销宣传。对此我们在北京几家颇具号召力的图书市场上进行了调查采访。海淀图书城应该说是比较能反映读者口味和阅读趋向的市场之一。笔者随机采访了一位前来购书的教书先生。他认为眼下的所谓对话体图书多因为了抢市场而制作得比较“水”,“对话体的特点应该在于精,你看《论语》也是对话体,《柏拉图对话录》也是对话体,但都很精,很能反映作者的真…  相似文献   

3.
郭燕春 《出版广角》2012,(10):41-43
正出版社每年出版的少儿科普图书中,年销量过万册的屈指可数,出版效率较低,与少儿文学图书和少儿卡通图书相比有着天壤之别。随着年轻父母对子女教育认识的提高,现今少儿图书已经成为图书市场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只要一提到市场上的少儿图书,大家就会想到《笑猫日记》《草房子》《不一样的卡梅拉》等超级畅销书,这说明在出版社与作家的努力下,少儿图书市场越来越繁荣。但是,在这繁荣之中夹杂着一丝异样的声音——大家怎么没有提到少儿科普图书呢?  相似文献   

4.
随着“70后”“80后”年轻家长对儿童培养的重视程度的提高,西方先进教育理念的传入,低幼儿童(0—6岁)的成长成为众人关心的话题,幼儿教育相关产品市场也日益繁荣。有数据显示,2014年中国幼儿教育相关产品市场规模已达1000亿元。
  本期专题立足于低幼图书市场现状,邀请出版人、阅读推广人、低幼教育专家等从多重角度探索低幼图书出版的新道路。其中,《低幼图书出版的现状与分析》是从低幼图书市场现状探讨我国低幼图书出版如何可持续发展;《童书已经开启“服务式”营销时代》《低幼图书推广中的精准营销解析》《重视渠道资源融合,打造低幼营销产业链》是从实战角度探索低幼图书营销策略,营销是一门活的艺术,这些实操案例有着“有法又无定法”的营销魅力;《从引进版童书特点看国外低幼书出版模式》着重分析了国外低幼图书出版特点及模式,为我国低幼图书出版提出新见解。  相似文献   

5.
常常听到一种议论,说我同的图书市场已经是“买方市场”了。听归听,并不在意。最近读了学林出版社出版的《中国图书业经济分析》一书(以下简称“分析”),书中的一个基本论点就是:自1984—1985年起,我国图书市场已经从卖方市场转向了买方市场。由此引起了我对这一问题的深思,觉得有进一步讨论的必要。图书市场供求现状的判断供给与需求是市场的一对基本矛盾。由于各种复杂因素的影响,商品的供给量和需求量会经常发生变化,因而形成不同的供求结构。从较长时间来看,如果供过于求就是买方市场,如果供不应求就是  相似文献   

6.
随着中信出版社引进版图书《谁动了我的奶酪》在全国的热销和随后引发的中国出版界大规模的“奶酪”跟风,引进版图书凭借其运作周期短,市场效益高的明显优势成为中国图书市场上的“新宠”。 综观近期图书市场的引进版图书,最多的当属少儿类、励志类和文学类图书。 少儿类图书引进:文学、百  相似文献   

7.
图书市场盼“红娘”王晓泉在2月10日的《中国信息报》上撰文说:图书销售渠道不畅,使众多图书的境遇颇有些类似待守深闺。出嫁无望的淑女,需要借助于“红娘”的帮助。电视、报纸、广播这影响最广的三大传媒应该为图书市场充当“红娘”。可作为图书市场“红娘”的还有...  相似文献   

8.
图书业内人士一般不对“盗版书”直呼其名,而习惯称之为“B版”(称正版书为“A版”)或“仿真版”,这样为的是叫起来不那么刺耳.在当前中国,所有读过书的人,都不同程度地接触过盗版图书.发行量最大的《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等则是盗版工具书的重灾区.图书市场盗版工具书所占的市场份额到底有多大,很难有确切的数据,但业内人说一半以上是盗版,甚至一些省份百分之八十是盗版,而县级以下市场上鲜见正版,这些说法可能有些绝对,但从此可见盗版工具书之猖獗.  相似文献   

9.
据《中国图书商报》报道,1999年全国图书市场显露近几年未见迹象,两个下滑暴出隐忧。第一个下滑是图书销售实物量下滑,使全国人均购书量重新跌至6册以下;第二个下滑是图书销售金额增长不抵书价增长,使销售金额出现隐性下滑;“下滑”意味着压库书大增,周转率下降,整个图书市场面临严峻的态势。 如何遏制两个下滑,消除隐忧,摆脱困境,我认为应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力: 一、减少盲点 所谓盲点就是盲目出书。从一般大宗图书压库的情况看,其根本原因还是掌握信息不够,对不断变化的市场缺乏调查研究,对读者的需求把握不准。以致有大量图书低水平重复出版,争相追逐时尚热点,造成产品结构失衡,资源严重浪费。 图书生产的盲目、盲从、盲干实际上等于“自杀”,美国J·P·德索尔所著的《出版学概说》一书指出“生产过剩更重要的原因是由于那种掷铅球式的、闪电式的、下赌注式的、或淘金热式的变态出版方式,这类出  相似文献   

10.
在图书市场成为买方市场的今天 ,各出版社如何在编辑队伍中建立起图书市场营销观念 ,并采取相应的措施保证市场营销工作的运作顺畅 ,已成为一个重要问题 ,它关系到一个出版社能否捕捉到市场机会 ,开发并运作好市场需求的图书 ,激发并诱导有市场潜在需求的图书 ,从而提高出版社竞争力和获利能力。   一、图书市场营销的观念  目前 ,“图书市场营销”已经是出版社编辑和发行人员常挂在嘴边的词汇了。那么 ,到底什么是“图书市场营销” ,它与“图书推销”或“图书促销”有什么不同呢 ?概括起来 ,有以下四点 :(1)市场营销是以市场为出发点来…  相似文献   

11.
近两年,图书出版界的书业调查已经成为一个热点受到人们的瞩目。去年底,北京举行了“关注书业调查”研讨会。据《中华读书报》张靖报道:过去对书业调查不太重视,而现在似乎又有点太“热”了。北京开卷图书市场研究所总经理、首席研究员蒋亮认为这两种状况都是有问题的。太过重视的结果是把市场调查视为能提供解决方案,而实际上市场调查只能告知图书市场的状况和读者购买行为的情况。金盾出版社总编辑郭德征说:金盾出版社的图书以农村市场为主,早期在开拓市场时下了非常大的功夫,出版社在选题策划和市场调研方面的做法是:社里由编辑…  相似文献   

12.
什么书好卖“什么书好卖?”这是出版圈里常问的一个问题.仔细考虑,不能不说这是个伪问题.因为任何种类的图书,都有好卖的,也都有不好卖的.即便是做同一种类图书的同一个编辑,其研发的图书也有的好卖,有的不好卖.例如,当下整体上看,文学类图书和少儿类图书市场表现远远好于其他类别的图书.然而,文学类图书,我们看到了畅销的《百年孤独》、《青春》等,但谁也不能否认,也有更多的文学类图书成为库存.少儿类图书中,儿童文学表现最好,儿童科普类图书市场平淡,但是《第一次发现》、《最美的科普》同样卖得风风火火,可以说市场表现超过了大多数儿童文学类图书.  相似文献   

13.
本刊讯近期,历史类图书受到了越来越多读者的欢迎和关注。在全市各大书店的畅销书排行榜上《,正说清朝十二帝》、《正说明朝十六帝》等图书位居前列,持续热销。上海古籍出版社的《正说康熙》、《正说乾隆》、《正说雍正》等销量也有不俗的表现。图书市场上掀起了一股“正说风”  相似文献   

14.
存精品意识编精品图书兼谈《爱的教育》责编过程张秉正“八五”以来,我国图书市场出现了空前繁荣的局面,一是品种增加,二是数量增多。然而,有数字表明,我国的图书出版业与世界发达国家相比,还存在着很大差距。1995和1996两年,我国年出书10万余种、重版(...  相似文献   

15.
市场有三层含义,由低到高分别是指商品交换场所、商品交换过程中所反映的各种经济关系的总和以及市场经济体制。这种高低层次关系不仅是就概念逻辑而言的,也反映了市场建设实践发展逻辑。只有在最高层次的市场经济体制下,较低层次的商品交换场所才能有充分的发展。 “图书市场”的概念,在我国书业改革之初就提出来了。后来图书市场的整顿与管理得到重视,1995年初中共中央办公厅和国务院办公厅批转的《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出版工作的报告》还明确提出出版改革要围绕培育市场、规范市场展开。然而,一个明摆着的事实是无论在理论上、政策上还是实践中,我们的“图书市场”至今仍然定位于“图书商品交换场所”的层次,局限于“图书商品流通”的范畴,不能涵盖图书产业的全部。因为这种定位的非准确性,图书市场建设被看作只是发行领域的事情。又由于书业生产资料、生产要素的供应以及整个图书生产活动不能与市场体制接轨,“图书商品市场”的培育与规范就处处受到掣肘,处于停滞不前的境地。我们认为,无论从实践的需要还是从理论的逻辑来说,都应该明确提出建立社会主义书业市场经济体制,并以此作为我国现阶段图书市场建设的最高目标。  相似文献   

16.
2003年的图书市场虽因“非典”的影响而略显冷清,但经管类图书在平稳有序中给人以佳作纷呈的感觉。从年初沸沸扬扬的《谁说大象不能跳舞》、《基业长青》、《第五项修炼》,到年底街谈巷议的《水煮三国》,再到活跃整个年度的《从优秀到卓越》、《执行:如何完成任务的学问》等等,不难看出,仅占图书市场8%份额的经管书(本文中所指均不包括会计、税务等教材教辅读物)并不比名人传记逊色,经管类畅销书波澜迭起,频频冲击大众眼球的态  相似文献   

17.
本土作家牵动图书市场湖北人对一句话感到非常自豪,叫做“惟楚有才”,其它方面可能不尽然,但是,就湖北涌现出的作家数量和质量上来看,这句话并不为过。从徐迟、姚雪垠、熊召政到池莉、方方、刘醒龙再到年轻一代的成君忆、胡坚、戴漓力等,所谓众人拾柴火焰高,武汉的畅销书市场能够持续保持热度,一定程度上是因为有众多本土作家不断地添柴加薪。还有一点值得一提,不知是图书成就了报纸还是报纸成就了图书,至少有一点是肯定的:经过本埠报纸连载的作品,在武汉图书市场多数都成为了畅销书,从远一点的《牵手》、《我是太阳》到最近的《一个大学校…  相似文献   

18.
“小鳄鱼丛书”策划始末姜华“小鳄鱼丛书”是一套配以精美插图、适合当代幼儿阅读的、高艺术品位的幼儿童话丛书。这套丛书的策划思想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市场调查。瞄准图书空缺力推新作繁荣儿童文学“小鳄鱼丛书”的选题设想缘起于我对图书市场的调查,在调查中发...  相似文献   

19.
书界采风录     
《中华读书报》11月9日在“观察家”栏刊出文波的文章:《如许热点应该降温》。文章说:近年来,一些图书在选题运思与出版运作上的相似与相近的现象愈来愈多,使得看似繁荣的图书市场出现了相对集中的一些热点。这些热点,有的是由求新补缺起始,尔后趋之者若鹜,变成了相互重复;有的则  相似文献   

20.
需要,《现代汉语词典》注解为:“对事物的欲望或要求”。这里所说的“需要”,是指读者对优秀、健康图书的欲望或要求。改革开放以来,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出版社的“市场观念”经历了“生产观念”“推销观念”“市场营销观念”三个阶段的变化。最初,出版社传统的经营思想是以生产为中心,市场观念的口号是“发行我出版的图书”。随着出版事业的迅速发展,图书市场由卖方市场向买方市场转变,这时扩大销售、推销图书成了出版社的主要任务,市场观念的口号随之变为“让更多的读者购买我出版的图书”。之后,我国图书出版事业进一步发展,同类图书的竞争日益加剧,满足读者需要成了出版社的经营指导思想,市场营销观念随之产生,口号成了“出版读者需要的图书”。综观近几年来发行量较大的图书,不论是《哈佛女孩刘亦婷》,还是《谁动了我的奶酪》,就包括人们说是完全靠“炒作”而发行500万册的《学习的革命》也都建立在人们“需要”的基础上。再看几十年长销不败的《新华字典》《现代汉语词典》,更是因为人们的“需要”,才使它们“永葆青春”。可见,“读者的需要”是图书能否畅销、能否销出去而不积压的关键。那么,我们怎样才能编出读者需要或者非常需要的书呢?一、编辑要“专”不要“杂”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