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我们乘车、骑马、走路来到海拔5231米的唐古拉山。在燕石坪,我们欢送洛阳8名队员上源头,同时我们雇了一批牦牛驮上物品,队员步行.十天后到达长江发源地——各拉丹冬雪山的姜根迪如冰川,在尧茂书遗留草帽之地立下了“长江之源”这块纪念牌。长江的源头我没有机会看到.也没有太想去看,因为冰川太多,任何一滴水都可能是长江的起源。[第一段]  相似文献   

2.
《中华健儿勇闯虎跳峡》新闻照片,获得了1986年全国新闻摄影评选最佳新闻照片奖。照片反映了如下新闻事实:1986年9月10日,中国洛阳长江漂流探险队队员雷建生、李勤建首漂世界上最深的峡谷——长江金沙江段虎跳峡的主要险关——“上虎跳”获得成功,完成了漂流史上的壮举。去年8月下旬,当我得知中国长江漂流探险健儿已从长江源头漂到虎跳峡时,便和本报的一位文字记  相似文献   

3.
今年4月,在贵州省贵阳市召开的1986年全国优秀电视新闻评选和经验交流会上,四川电视台记者黎明福、秦军、姚瑶等同志拍摄的《长江漂流探险活动纪实》连续报道一组10条电视新闻被评为特等奖,受到与会同行们的赞扬。“长漂”新闻报道组因而被评为四川省广播电视厅和四川电视台“1986年度先进集体”。 1986年6月,由四川省政府组织的中国长江科学考察漂流探险队和洛阳市几名青年自发组织的洛阳长江漂流探险队,登上长江源头,开始了长江全程漂流探险和对长江上游区段进行科学考察的活动,历尽艰难,完成了对长江上游段的综合科学考察和长江全程漂流活动。为了真实地纪录和连续报道这一历史事件,我们四川电视台先后派出两个采访组共六名记者、编辑,随“长漂”队采访半年,从长江源头到吴淞口,途经西藏、青海、云南、四川、湖北、湖南,江西、安徽、  相似文献   

4.
我国报纸编辑学的教材与专著已经数量可观,这方面的研究成果要有所突破和创新不太容易。记得去年夏天在天津参加全国“新闻名专栏”评选时,一同担任评委的人民日报总编室副主任王咏赋告诉我说,他正在写一本书,名为《报纸版面学》,当时我并未太留意。半年后,他的这本新作送至我手中,认真一读,才发觉它与我过去接触到的同类专著和教材不太一样,不禁要为作者的创新精神和丰厚积累叫声好了。这本名为《报纸版面学》的书,内容并非只涉及版面编排这一块,作者是以“版面”这一报纸的最终产品为“龙头”,以围绕版面设计制作的一系列工作…  相似文献   

5.
《出版史料》2003,(4):73-73
胡道静有两个室名,一个名叫“朝宗”,出典于《禹贡》的“江汉朝宗于海”句,这是因为他居在长江人海之滨的上海;还因为他有一部十分珍爱的明弘治本《百川学海》,另一个则叫“海隅文库”。两个室名都说明他是一位书林隐士,终身与书籍为伴。  相似文献   

6.
我带着十分崇敬的心情写这篇小序。 《千山分壑》是王树粱同志正式出版的第三部长篇小说。第一、二部是《山林支队》、《缺口从这里打开》。还有第四部《战神情缘》正由中国文联出版公司出版。作为一个作家,十多年里写出四部长篇,连短篇等,共约400万字,这不算很多,但也不逄很少。我为他的成就祝贺,我为他的成就高兴。不过,我认为更值得大书特书的,不仅是他的作品,而是他的精神。他并非一个一般作家,而是一个半身瘫痪,卧床29个春秋,生活无法自理的残疾人,他是一个老八路,一位出色的解放军战士,他是一个当代的“保尔”,他是一位在任何时候都不向命运低头,敢于战胜困难,热爱生活,坚持走自己特殊道路的英雄。我们的时代太需要这样的英雄了。这应该大书特书。 几年前,我曾写了一篇歌颂他的文章《这里有一个“保尔”》在一家期刊上发表。他的事迹在社会上引起了相当的反响。称颂他为“保尔”,这是毫不过分的。他的战绩比“保尔”更大。他1939年15岁的参军,南征北战,多次立功受奖、当模范。1965年身患星状细胞胶质瘤,是恶性的,是一种意味着结束生命的绝症。他丝毫不向命运低头,在医务人员精心治疗下,他与病魔作顽强的斗争,克服了常人难以想象的困难。他生存下来了,尽管下肢已经瘫痪、生活无法自理,但是他  相似文献   

7.
1989年,是范长江同志的80岁诞辰。回想40年前,他担任人民日报社长时的音容笑貌,一如既往地呈现在我的面前。不久前,我在《新闻研究资料》第45期上,读到夏衍同志所说的《长江的道路》一文。文中最后说,“我最后一次见到长江,是1965年彭真提出二月提纲的时候,以后开了一个全国文教工作会议,这次会上我最后一次碰到长江。”在这最后一次见面时,夏衍同志曾问长江:“你现在写什么,他说他现在有一件平生  相似文献   

8.
1986年9月12日,解放军报一版突出位置登载了一幅大型照片《中华健儿勇闯虎跳峡》,这幅照片展示的是中国洛阳长江漂流探险队队员雷健生、李勤建首漂世界最深的峡谷——长江金沙江段虎跳峡的主要险关——“上虎跳”的动人情景。去年8月下旬,当我得知中国长江漂流探险健儿从长江源头漂到虎跳峡时,便和一名文字记者匆匆从北京日夜兼程赶往虎跳峡。9月7日到达了虎跳峡起点所在地——云南中甸县下桥头区。翌日一早。就钻进了虎跳峡谷,攀援三个多小时的险路,到了“上虎跳”。只见峡岸绝壁峭立,峡里巨石林立,江中惊涛  相似文献   

9.
一个热得令人发慌的下午,他突然找我,约我写一篇他的人物专访。这令我有些犯难,不是因为不了解,更不是不愿意,而是这个人太庞杂、太深刻,不知从何处下笔。  相似文献   

10.
1989年,是范长江同志的80岁诞辰。回想40年前,他担任人民日报社长时的音容笑貌,一如既往地呈现在我的面前。不久前,我在《新闻研究资料》第45期上,读到夏衍同志所说的《长江的道路》一文。文中最后说:“我最后一次见到长江,是1965年彭真提出二月提纲的时候,以后开了一个全国文教工作会议,这次会上我最后一次碰到长江。”在这最后一次见面时,夏衍同志曾问长江:“你现在写什么,他说他现在有一件平生希望做却还没有做的事情,就是很想写一篇回忆录。我说你想写哪一段,他说想写1947年延安撤退,跟着党中央转战陕北的时候。因为那一段除毛主席、周总理、朱总司令以外,文化界跟着走的一个是陆定一,一个是范长江,新闻记者只有他一个。从延安撤退到全国解放是他一生最宝贵、最值得回忆的经历。”这是  相似文献   

11.
中国广告主协会正式宣告成立了,这是一个值得庆贺的事情。广告主是广告活动的源头,把源头的事情做好,即是把我国广告业的基础做扎实了,为广告的成功传播铺平了道路。我并没有广告业的经验,至多只能算一个普通的广告受众。但郑斯林会长问我:“你这七八年都在干什么呢?”我回答他:“我在向全世界说明中国!”他说,你这就是在做广告啊,是在向全世界做中国的广告。那么,这样,我就试着谈谈对广告,主要侧重于广告主方面的几点看法。第一点,我认为广告主,也就是我们的企业、机构,首先要有良好的素质,这是广告成功的基础。我们知道,广告是广告主为了…  相似文献   

12.
喝了多年长江的水,对于神秘的长江源头地区,我是向往已久了。去年七月,领导上交给我到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采访的任务。那里,就是长江、黄河、澜沧江的发源地。尽管对它有许多吓人的传闻,诸如平均海拔四千多米,高山反应严重,交通不便,甚至有“进得去、出不来”之说,等等。但我还是愉快地接受了任务,欣然前往。夜宿花石峡在青海的汽车司机中,有这样一句口头禅:“清水河不吃饭,花石峡不住店。”这是因为,从西宁去长江黄河源头的玉树州,一路都是上坡,设在花石峡的食宿站是这条路上位置最高的—个站,海拔有四千五百米,比西宁高二千米左右。所以,  相似文献   

13.
重庆市文联的讽刺诗人余薇野,在他第一本诗集《辣椒集》的后记中深情地写道:“感谢真理的光,春天的风,妻子的心,好友的手,使我能以炽热的心拥抱人民,以乐观的眼展望未来……”往事,历历在目。他实在不能忘记,出版这部诗集的代价是太昂贵、太昂贵了。《辣椒集》原名《小火花》,这簇燃烧着作者一腔热血的感情火花,本当在25年前便闪烁于世的,不料却在一场历史的风暴中倏然熄灭了。  相似文献   

14.
看这部影片也像泡菊花茶一样,得慢慢地品 我大概是四、五年前在酒吧里认识金琛的,酒吧是我弟弟开的,酒吧里每天都充斥着我的一帮狐朋狗友,金琛是一个酒客,他被我的一个朋友带来。开始时我没太注意金琛,他虽然比我的很多朋友清秀,但对我没有意义,后来他来的次数多了,我们也就算混得脸熟了,仅此而已。1998年,我的一个朋友说他的一个朋友拍  相似文献   

15.
托尔斯泰的《复活》和忏悔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位朋友,感谢大家今天冒着寒冷来到上海图书馆听我的讲座。我原本以为自己是了解托尔斯泰,了解《复活》的,所以我就选择了这个题目。可是当我开始准备时,才发现自己选了一个多么难的题目,因为托尔斯泰太伟大、太庞杂、太丰富了,要在这么短的时间内,条理清晰而又有一定深度地向大家介绍托尔斯泰的生平和他的《复活》是有相当大的难度的,我越读,越看、越找资料,就越是觉得这事太难。所以这几天我几乎一直在这种诚惶诚恐的心情下度过的,今天下午来到这里,我就觉得现在是关键时刻了,伸头一刀缩头也是一刀,反正就这样了,我准备到什么程度就讲到…  相似文献   

16.
“不要疯狂的迷恋我,我只是个传说”、“不要疯狂的迷恋我,你只是太寂寞”——用《三枪拍案惊奇》中小沈阳的这两句歌词,当作2009年的年度总结陈词最恰当不过。2009年初,通过春晚横空出世的小沈阳,他的小品《不差钱》中的几乎每一个桥段,包括他标志性的语气助词“嚎”,他的“毕姥爷”,都被文化精英和时评家们诠释了一个遍,  相似文献   

17.
七月中旬,我去看望重庆市的老领导孟广涵同志,他把他刚出版的小说《莽原传奇》送我指正,我说我一定好好拜读。返家后,连饭也顾不上吃,看了内容简介,又一连看了“单骑遇险”,“上任伊始”,“王府巡礼”,“不速之客”,“绝处逢生”和“王府遭袭”六章,我不仅为《莽原传奇》跌宕起伏的精彩故事所吸引。晚上我爱人放弃了看电视节目的老习惯,捧起了《莽原传奇》一直看到深夜。第二天一大早,她说孟书记的书太好看了,孔冬的人生太传奇了,她争取尽快看完。  相似文献   

18.
张白影 《图书馆论坛》2005,25(6):344-345,339
在一次周末休闲随意的朋友聚会时.突然接到一个与耳畔咖啡吧飘逸的轻音乐不太相宜的庄重电话:华东师范大学的范并思教授,要我为他即将出版的理论著作写序。我不想范老师扰局,对他说了一句话就按断了电话,态度明确,而且干脆:“可以.把稿子寄来吧。”  相似文献   

19.
程鹤麟和他的《新闻半小时》终于成功了!当我从电视屏幕上听到宣读共青团中央表彰的十名“社会监督哨兵”,第一个就是程鹤麟时,当我看到他从中央领导同志手中接过奖状时,我为他的成功而兴奋不已。每一个成功者都有艰辛,每一条成功之路都有坎坷,程鹤麟和他主持的《新闻半小时》也有说不尽的甜酸苦辣!还是在1985年,我在全国电视新闻理论研讨会上见到了程鹤麟,这是他毕业后到福建电视台新闻工作  相似文献   

20.
“全心全意做一个记者”。这一句话,写在张煦棠新近出版的作品集《一个记者的足迹》里。每次读到,总是怦然心动。 张煦棠是新中国成立后投身新闻事业的第一代人。从随军记者到政法、文教、科技、经济,几乎所有的“记者行当”都做了一遍。他的这一本作品集,收入120余篇代表作,以写作年份排序,让我这个年轻记者,得以追寻一位素来敬慕的前辈长者的成功足迹。 我曾在他手下当一名兵,当时他已年过花甲,从文汇报副总编岗位上下来后受命主持新闻报,做总编辑,在我的印象中.很有些与众不同。他始终不改记者本色。近10多年,他当“新闻官”,虽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