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教育是培养人的活动。语文课程在人才培养的整体系统中因其特有的性质发挥着特有的功能。但是,由于人们长期以来对语文课程的工具性与人文性一直争论不休,导致对语文课程功能的认识一直在两种观点中徘徊。一种观点把语言教育放存首位,把提高学生汉语的听说读写水平和能力作为语文教育追求的根本目的,突出语文教育的工具价值。另一种语文教育价值观则认为,语文教育的最大功能则在于文化建构,最大价值在于弘扬人类和民族的优秀精神,培养学生的健康人格。  相似文献   

2.
育人的根本问题首先是民族传统文化的教育问题,中国语文的课程性质与教育特点决定了中国语文课程改革离不开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中华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的根。离开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中国语文教育就势必失去其形,也失去其魂,其改革就极有可能迷失方向。在当今多元文化的影响、渗透下,我们更应正视这样一个事实——“现在世界各国、中华大地、港澳台同胞正以前所未有的兴趣关注中华文化”(许嘉璐《中华文化承传》序)。中华文化正呈现出光照世界的绚烂色彩,对世界现代文明的发展起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这表明,中华传统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发展之根,也是世界走近中国、中国融进世界之源。据此,探索中华传统文化教育与语文课程改革的关系十分迫切和必要。  相似文献   

3.
胡锦涛在耶鲁大学的演讲中曾指出:“一个民族的文化往往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也往往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老育关系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以文化熏陶人,以文化养日人,以文化培育人”的文化教育内涵是知识、思维、方法、原贝与精神的凝聚。无数事实告诉我们,中华文化的传承与语为教育密不可分,语文教育是文化传承的主渠道:通过授业艺传授知识,教给方法;通过解惑以活跃思想,发展思维;通走传道以认识原则,升华精神,陶冶高尚情操,塑造健全人格引导健康个性,形成爱国情怀,奠定民族文化基础,语文教甍的作用不可低估。  相似文献   

4.
美国的语文教育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的语文教育,都不仅仅着眼于向学生传授一种符号系统或让学生掌握一种交际工具。语言是民族的语言,文字是民族的文字,语文反映一个民族认识世界的方式,语文教育本身的不断继承和发展,也沉积着一个民族深刻的文化积淀。美国没有可以炫耀的悠久历史,但由于其自身的特殊历史条件而形成了与众不同的哲学观念和教育思想,这些思想无一不在影响着美国的语文教育,从而使其具有了自己独具的特点。美国的语文教育也面临着种种问题甚至危机,远没有达到完美的境地。正因为如此,了解与认识美国的语文教育,会给我们以诸多启示…  相似文献   

5.
胡锦涛在耶鲁大学的演讲中曾指出:"一个民族的文化往往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也往往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育关系到文化的传承与创新,"以文化熏陶人,以文化养人,以文化培育人"的文化教育内涵是知识、思维、方法、原与精神的凝聚。无数事实告诉我们,中华文化的传承与语教育密不可分,语文教育是文化传承的主渠道:通过授业传授知识,教给方法;通过解惑以活跃思想,发展思维;通传道以认识原则,升华精神,陶冶高尚情操,塑造健全人格引导健康个性,形成爱国情怀,奠定民族文化基础,语文教  相似文献   

6.
语文具有文化的特性和功能,它负载着民族的文化精神,传承着民族的传统文化。这启示我们的语文教育要关注学生精神世界,促进传统文化精神的复苏和建构;要尊重汉语言“意象组合”的独特性,引导学生穿透文字符号的表层,去探求其前后贯连着的意义、情趣、意象以及潜流着的思想、信念;要重整经典阅读之风,让学生在经典阅读中学习民族文化的智慧,铺就民族精神的底蕴,使几千年来民族文化中的思想精髓薪火相传。这是语文教育应当拥有的文化视野和高度。  相似文献   

7.
语文教育承担着传承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重要责任,而文学是民族文化和民族精神的基本载体,不管是古代文学,还是近代文学,都包含着我们民族的文化基因。因此,文学必须纳入语文课本,语文教育必须包括文学教育。  相似文献   

8.
语文教育是民族母语的教育,而母语记录着民族的情感经验,潜藏着民族的灵魂密码,搏动着民族的思维脉络.语言文字和民族思维方式作为民族文化凝聚沉淀和氤氲化生的"表层结构"和"深层结构",共同体现着民族的文化心理,折射着民族的文化精神.因此,目前正在积极推进的语文课程改革.要想解决前进道路上遇到的各种问题,将改革深入下去,抓住语文教育的本质,体现母语教育的特色,必须深切把握汉语文化的思维方式和精神特征.  相似文献   

9.
“语文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对语文课程性质的重要论断。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它包含着多样文化,在语文教学中理应充分发挥语文教学的文化教育作用和文化传承作用,注重落实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而我们现实的语文教学常常忽略语文的文化属性,将语文教学有意无意地降格为技能技巧训练,使语文课堂教学显得干瘪、枯燥。为此,我们提出了“设置单元文化情境,激发学生兴趣”的研究课题。  相似文献   

10.
语文具有特殊的文化素质教育功能。人教社语文新教材涉及的中国少数民族文化内容较丰富,其呈现方式具有多元化、灵活性的特点,且图文并茂。这种改革具有重要的导向意义和教育意义,但也存在少数民族文化在教材间分布不均衡、涵盖面还有待扩大、系统性和整体性还不够等问题。因此,要强化多元文化整合教育、进一步优化语文课程目标与课程设计、确立多元文化教育的理念和意识。  相似文献   

11.
课程包括学习的内容、分量、进程等的总和,课程的内容、设置、过程本身就蕴涵着文化的内容并生产着创造着新文化。语文课程内容更是包含着丰富的文化内容,语文教学的过程是文化的传承也是文化的创造过程。文化的内涵非常丰富,包括物质、制度、精神等多方面的内容,语文课程也涉及到文化的方方面面,但语文课程最具特点的文化还是精神文化,语文教育所产生的文化价值也主要是精神价值,即课程对人的精神的引导和教化,同时精神文化对社会的物质文化和制度文化的发展又起到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孙芳 《文教资料》2010,(9):116-117
当今世界上的许多国家都非常重视在母语课程中进行民族文化的认同教育。参照和借鉴国外和我国港澳台地区的国文教育.中国大陆的语文课程需要进一步推动民族文化认同教育的深入开展:语文课程标准要明确民族文化认同教育的要求;语文教材要丰富民族文化认同教育的内容;语文教师要积淀民族文化的底蕴:语文教学要落实民族文化认同教育的举措。  相似文献   

13.
芦维存 《甘肃教育》2009,(11):42-42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了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即语文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与现行大纲相比,《语文课程标准》在提出工具性的同时,也强调了人文性。确认了语文的人文性,就有利于全面实现语文教育的功能,意味着学生学习语文应广泛吸收人类文化营养、培养理性精神。  相似文献   

14.
语文学习,不仅事关学生语文素养的提高,还负载着我国优秀的文化传统的继承与民族精神的弘扬.本文试就中学语文教学中的人文教育略谈个人之管见. 一、依托教科书,深挖人文教育内容,培养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 语文是母语教育,人文性不是孤立出现的,而是潜隐于我们掌握和运用语文的工具性的过程中,即在掌握母语这一工具过程中的民族文化的熏陶和民族精神的陶冶.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一定要坚守语文教学的主阵地--课堂,紧密依托教科书,培养学生对母语的感情.于漪曾指出:语文教学对培养一个人的民族情操具有重大意义,热爱自己的民族,首先要从热爱自己的母语开始.  相似文献   

15.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丰富的人文内涵对人们精神领域的影响是深广的,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应又往往是多元的.因此,应该重视语文的熏陶感染作用,注意教学内容的价值取向.”在语文课程对学生精神领域的深广影响中,爱国主义思想感情的教育熏陶是一个常见的和十分重要的方面.爱国主义教育是指使热爱祖国并甘愿为之献身的思想教育.爱国主义是一面具有号召力的旗帜,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中国爱国主义教育的特点是:艰苦奋斗、辛勤劳动,不断丰富和发展中华民族的物质文化财富;反对民族分裂和国家分裂,维护各民族的团结和国家的统一;在外敌入侵面前,团结对外,英勇抵抗,维护祖国的主权和独立;同一切阻碍历史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反动阶级、反动社会势力和反动制度进行斗争,推动祖国的繁荣和进步.作为语文教师我们不仅要让学生学到知识,开阔视野,了解国际国内许多新闻,还要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爱国主义情操,为他们树立学习的榜样,激励学生刻苦学习、奋发有为.  相似文献   

16.
《语文课程标准》体现了国家对语文教育的要求 ,体现了素质教育的思想 ,具有鲜明的人文性、时代性、实践性和科学性 ,代表了语文教育改革的方向。一、重视语文教育的丰富内涵 ,注重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中小学语文教育应该着力提高学生理解和运用祖国语文的能力 ,同时对于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也负有重要的责任 ,因为语文负载着传承着祖国文化和民族精神。社会上普遍批评语文教育忽视学生人文素养的培养 ,正是由于多年来语文教育忽视了它应有的丰富内涵。对此 ,语文课程标准主要从如下三个方面做了努力 :1 阐明了语文课程的性质。指出 :“语文…  相似文献   

17.
传统文化是一个民族精神情感的载体,作为传统文化的结晶,传统节日凝结着一个民族的民族文化、民族精神和民族情感。我国在几千年的文明传承中形成了传统年节体系,其中蕴含了丰富的传统文化。因此,在班级教育中,利用传统节日,进行民族传统文化教育,对提高学生的文化素质、维护社会公德和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等有着不可低估的作用。  相似文献   

18.
一、在外语教学中加强民族精神教育的重要意义 1.提高学生抵御西方文化渗透的能力 民族精神教育首先是存在于民族传统文化中,一个民族如果没有本民族的文化,就不可能有对本民族的自信。悠久灿烂的中华文化给我们留下了极为丰富的宝贵遗产,对于全民族具有强大的吸引力和感召力,是维系中华民族绵延不断、长盛不衰的精神纽带。优秀的传统文化同当代先进文化的有机结合,将给我们的民族文化注入新的生机与活力。  相似文献   

19.
曹霞 《语文天地》2013,(8):63-64
语文是具有人文色彩的基础性学科。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包含语文教学中的文化知识和文化精神,它渗透在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语文课程的人文精神是客观存在的事实,关注人文精神不是应该与否的问题,而是一个自觉与否的问题。语文学科的人文性包含"思想教育"、"情感教育"、"品德教育"、"文化教育"、"美感教育"等诸种因素。但是,提高学生的人文素质并非是前面诸种因素的简单相加就可以达到。长期以来,我们的语文阅读教学总是对丰富的人文内涵置之不理。因此,语文教师要将培养人文素质作为语文教育的重要目标来追  相似文献   

20.
语文是“人类文化的组成部分”已写进了课标,这不仅仅是对语文课程性质的定位,而且揭示了两层含义。第一,语文课程具有丰富的文化内涵,语文本身及其所载负的内容都属于文化的范畴;第二,语文包含着多样文化,语文具有很强的文化教育作用和文化传承作用。学生学习语文的过程,从某种意义上可以说,就是积累和运用生活经验建构人格,提高文化品位,形成美好情感的过程,也是传承人类文化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