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531 毫秒
1.
读者之声     
石家庄陆军学院七中队郭军强:我在紧张的学习训练之余爱写写画画。但由于缺乏这方面的专业知识,只有一篇稿件见报。正当我欲改变初衷时,身边的战友向我推荐了《新闻与写作》。其中的“新闻来稿评析”、“新闻采访系列谈”等栏目的文章深入浅出、针对性强,令我茅塞顿开。从那以后,《新闻与写作》便常伴身边,成了我的良师诤友。几年来,在它的指导下,我的写作能力有了很大的提高。  相似文献   

2.
我是1987年开始学写新闻稿件的。三年来,我利用业余时间写了近150篇新闻稿件,分别被《工人日报》、《中国建材报》、《北京晚报》等报刊,电台采用。我所采写的新闻报道,大都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人和事。是什么促使我有这样的热情来采写自己身边的人和事呢?是企业的新人新事。我们厂是个小厂,不足300人。近年来,厂里发生了深刻变化,涌现了不少新人新事,报道的题材还是很多的,但却没有人  相似文献   

3.
当我撰写的言论稿件《意志是成功的保障》登上《人民武警报》“自学园地”专栏时,当我采写的新闻稿件连续三篇被《江苏自学考试》报采用时,我要高兴地告诉《新闻知识》的编辑同志,是《新闻知识》使我跨上了这新的台阶。  相似文献   

4.
我是一名新闻爱好者。1992年,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矿宣传部见到一本《新闻知识》杂志,立刻被她吸引住了。于是,便开始自费订阅至今。每月从邮递员手中接过散发着油墨香味的《新闻知识》后,我都从头于尾将她读完,回过头来再仔细品味“新闻写作研究”、“采写体会”、“通讯员经验谈”等栏目中的文章,然后翻开被新闻单位打入“冷宫”的底稿,逐篇对照,查找病因。同时,按照《新闻知识》中传授的方法,加强自己写作基本功的训练,认真推敲稿件中的标题,进行谋篇布局,力求文章短小精悍。功夫不负有心人。仅前年一年时间,各级新闻单位就采用我的稿件达35篇。我认为这是《新闻知识》把我从一个门外汉带进了新闻写作的殿堂。在我从内心感激这位良师益友之余,由不得想起眼下比较时兴的一句话——爱“她”没商量!  相似文献   

5.
自1985年以来,《人民日报》《中国教育报》《人民教育》《文汇报》等报刊已发表了我采写的稿件达100多篇。几年来的写稿实践使我体会到,一个业余通讯员除要加强新闻业务知识学习外,还应注重“在比较中学习”,努力提高稿件质量。通讯员在自己采写的稿件被报刊采用时,心里自然是高兴的,但欣喜之余,仍然需要从中吸取教益。平时,每当报刊发表了自己采写的稿件,我就把剪报同底稿放在一起,从文章标题、字词句段直至标点符号,逐一对  相似文献   

6.
每一个通讯员都希望自己投出去的稿件能见报。当自己的稿件被报刊或电台采用时,回过头来把自己的原稿与采用稿仔细对照比较一番,这对今后写稿是大有益处的。以往,我阅读别人的文章总觉得人家写得好。后来才明白,那些好文章大多是经过编辑精心加工的成果。以后,当我的稿件见报后,就注意对照琢磨编辑是怎样修改的。有一次,我写了一篇题为《我这样学习写稿》的文章,全文700多字,寄给《新疆新闻界》。编辑删繁就简,仅用150多字就把意思表达明白了,使文章思路清晰,主旨鲜明突出。去年12月,我写了一篇题为《上  相似文献   

7.
我坐在电脑前轻轻敲打着键盘,宛如叩开心扉一般,往事在我胸中掀起阵阵难以平静的波澜。参军到部队后,当我第一次见到《解放军报》,便喜欢上了这份离我最近的报纸。看到报上的文章有不少是写我们身边的人和身边的事,所以也给了我一种写稿的冲动和勇气。从1987年开始,我便提笔给《解放军报》写稿,怎奈自己文化水平有限,写作时靠的是照葫芦画瓢,所以,投进邮箱的稿件一篇篇如石沉大海。尽管如此,那时每天一份的《解放军报》我都嫌来得太迟,每到一份我都会迫不及待从头看到尾,希望能找到有我自己名字的文章。然而,除了失望还是失望。但我没有停笔…  相似文献   

8.
2000年我在《新闻三昧》刊登了11篇稿件,这无疑都是得益于《新闻三味》对我的帮助,因为在这些被刊用的稿件中,倾注了编辑老师的大量心血和汙水。别的方面暂且不说,单就从修改和制作标题这一方面来说,我就感角颇深。在我被刊发的11篇稿件中,就有4篇的  相似文献   

9.
做梦也没想到,我这个不是当秀才的“料”,也能成为陕西日报社的优秀通讯员。回想起,我这些年走过了一条不平常的坎坷之路。 一、突破开头难。我在部队当兵时,一位新闻宣传干事让我替他抄一篇稿件,寄出去没几天,在《人民军队》报上就发表了。看着报,我那个高兴劲,犹如自己写的稿见报一样。于是我也开始学写新闻,可写了一篇又一篇,全都石沉大海。我悔心了,当秀才自己不是那块“料”,干脆撂笔不再写了。退伍我被分配到工厂进了机关,公文写的多了就又萌发起写新闻的念头,投几篇稿件还是没被采用。搞新闻报道对我真的就这么难?1985年,我自费订了一份刚问世的《新闻知识》和其它新闻工具书开始学起来,逐步掌握了一些新闻写作的基本知识。1986年底,我们工厂门前的马路,常常被污水淹没,交通事故不断,职工们怨声载道。我写了一篇《尽快修好这条路》,不久在陕西人民广播电台播出,促使问题得以解决。成功的第一篇稿件就被省级电台采用,而且取得了这样好的社会效果,心里甭提有多高兴。写新闻难这一关终于被我突破,我暗自感谢无声的老师——《新闻知识》帮了自己大忙。 二、凝尽心血“抠”新闻。迈进写作的门槛后,我常常用耳  相似文献   

10.
编辑同志: 我是一名部队的业余报道员,爱好影评写作.入伍三年来,写影评稿件不下五十篇,却都石沉大海.我曾为此苦恼过,怨恨过,并发誓今后再不写影评了.看了《新闻与写作》“影评漫笔”的文章,我找到了影评稿件不被采用的原因,主要是自己对影片看得不透,没有抓住其评论要领.失败的原因找到了,我写影评稿的信心又大了.部队看了电影《希望这不是真的》以后,我便试着写了一篇观后感《记取“失火”的教训》,寄给《电影宣  相似文献   

11.
谢谢良师     
一年前,我如意考入了向往已久的军校,并被分配到中文专长队学习。我拼命地写,不停地寄,天天盼着自己的文章会变成小小的铅字。然而,近一年的时间过去了,寄出去的稿件全然石沉大海。正当我彷徨时,写作教员对我说:“认真读一读《新闻与成才》吧,相信时你会有很大的启发与帮助的”。于是,我干脆搁笔不写,潜心研读《新闻与成才》。果然,《新闻与成才》就像一位无言的老师,使我懂得如何练“内功”,提高自己的写作水平。出于从心理角度缩短与它高不可攀的距离的想法,我试着向它投出了第一篇稿件。不久,一封退稿信和主编亲自回复的…  相似文献   

12.
基层报道员在一起,常诉苦衷:生活在基层,事情平平淡淡,没啥新闻可写……。其实,新闻来源于生活。4年来,我利用空余时间采写了200多篇新闻稿件,大都是发生在自己身边的人和事。一次,我和连队几位战友聊天,大家反映星期天难休息。我联想到在其他连队采访,也有类似情况,感到应该反映一下。于是写了一篇《请还给战士的星期天》的稿子。发稿那天上午,团机关一位干部来我连检查工作。我把稿子拿给他看,他告  相似文献   

13.
今年1月6日,《四川日报》一版刊登了我采写的稿件《西昌成为普及初等教育市》。这篇稿子发表后,在我市引起很大反响。回想这篇稿子的写作经过,要感谢《新闻与写作》杂志的指导。我1988年7月才开始学写新闻稿件。1989年7月月,订了《新闻与写作》,它对我采写很有指导作用。《新闻与写作》1990年第9期,发表了四川省汉源县委宣传部龚儒全同志写的《要主动出击》  相似文献   

14.
不久前的一天,当看到我的第一篇稿被刊登在驻地《奎屯晨报》上时,高兴的泪水顿时模糊了我的双眼,这可是我当新闻报道员4个多月以来取得的第一个成绩呀!高兴之余的我,看着这篇消息,同时不得不深思:为什么大体相同的稿子一个月前投去一点回音也没有,而这次却得到编辑的青睐?一天上午,《奎屯晨报》编辑部刘主任来我部为函授学员授课,他在收集我们学员写的新闻稿件时,给我们讲了一个耐人寻味的事:“有一天,一个小伙子一次给我送了21篇稿件。我抱着对他负责的态度看了每一篇,虽说其中有几篇稿件的新闻价值不错,但都没有写精。我觉得这小伙子对新…  相似文献   

15.
一位在地区报社从事新闻工作十余年的记者,不时为自己的新闻业务长进不大而苦恼。而1988年夏季,他的几篇稿件却连续在《经济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妇女报》、《经济参考》报等首都的大报上发表。这些稿件中有一篇获甘肃省首届青年好新闻三等奖,另一篇获全地区好新闻一等奖,还有两篇被推荐参加1988年全国地区报好新闻评选和甘肃省好新闻评选。这位记者回顾自己业务实践的这一显著变化,心情异常激动。他于去年3月从遥远的陇东山区致信中国新闻学院进修分部汇报他的收获,信中写道:“通过新闻干部培训班的学习,使我的新闻敏感和写作水平有了新的提高。新华社举办新闻干部培训班,面向全国开展服务,实在是为各级新闻单位干了一件大好事。”来信者就是中国新闻学院进修分部第一期新闻  相似文献   

16.
我是一名新闻爱好者,经常写一些稿件,1987年我共写了320多篇新闻稿件,只被地市级报刊电台采用了两篇,一度失去了信心,不愿再写稿件,去年,我又抱着试试看的想法自费订阅了《新闻知识》,使我受益不少,学到了很多新闻知识,1988年1月份到12月份,我共发出稿件110多篇,被报刊电台采用28篇,其中省以上报刊电台上稿21篇,地市级报刊电台上稿7篇,并被支队评为新闻报道一等奖。所有这些成绩都应归功于我的良师益友——《新闻知识》,是她提高了我的上稿率。  相似文献   

17.
我是读小学时偶然在《淮安报》上用了一篇新闻稿件而爱上了业余新闻报道工作的,算来已有三十年的历史。在这几十年时间内,我先后在新华通讯社、《人民日报》、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香港《大公报》、《新疆日报》、《新华日报》等一百多家新闻单位用稿一千余篇,用稿的喜悦尝了不少,但也有不少因失误带来的苦恼。从我的自身  相似文献   

18.
《编辑之友》编辑同志: 我是一个煤矿工人,工余有点写作的爱好,今年订阅了贵刊,一想提高点写作能力,二想了解一下编辑工作这块“神秘领域”。当我接到第一期《友》时,一件往事又涌进我的心扉。说起来是旧闻了,但还是想给《友》唠叨唠叨。 1983年1月,我给《新闻战线》杂志投去一篇短文,题为《压稿造成的失实》,文中列举了某两家报纸在刊登我矿两篇稿件时,因压稿时间过长,情况发生了变化,而使读者误认为是假报道,造成了不好的影响。后来我才知道《新闻战线》已登过此类稿件,我写的就不用了。但《新闻战  相似文献   

19.
我的新闻路     
《新闻爱好者》编辑部: 我是河南省许昌人民广播电台的编辑,我之所以由一名普通的农民成长为新闻单位的中层领导,是《新闻爱好者》及省电台培训的结果。 回想起在贵刊上学到的新闻知识、工作中少走的弯路,工作上事半功倍、部室管理上有声有色,我衷心地感谢贵刊的老师们。 我原是一名新闻爱好者,喜欢把发生在身边的好人好事及自己的所想、所感、所得写成稿件寄往新闻单位,但由于自己对新闻要素及特点知之甚少,稿件录用的少、无用功劳。后来,我见到了贵刊(原《河南日报通讯》,通过学习,使我视野开阔、思路丰富;越学,我的劲头越…  相似文献   

20.
编辑同志:我是一个新闻爱好者,是四川省达县地区《通川日报》的通讯员。去年我为报刊、电台采写新闻稿件八十余篇,被县广播站播用六十余篇,被《通川日报》、《四川日报》、《四川农民报》、《经济日报》和四川广播电台共刊用三十多篇。在实践工作中,自己深感新闻基础知识不扎实,总想系统地学习新闻专业基础理论,去年十一月份,西北新闻刊院招生,给了我业余系统学习的良好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