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6 毫秒
1.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教育和生活应该是浑然天成的。学生就会对文字所表远的情思有一种亲近感和共鸣,对文字的领悟是鲜活的、到位的,久而久之,学生感悟能力的培养除了依赖文本细节,还会植根于学生对生活的感受之上。米开朗基罗曾经说过:"在艺术的境界里,细节就是上帝。"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决定了细节的重要性。那么,如何关注点点细节,让课更有灵性,更有魅力呢?  相似文献   

2.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教育和生活应该是浑然天成的。学生就会对文字所表达的情思有一种亲近感和共鸣,对文字的领悟是鲜活的、到位的,久而久之,学生感悟能力的培养除了依赖文本细节,还会植根于学生对生活的感受之上。米开朗基罗曾经说过:"在艺术的境界里,细节就是上帝。"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决定了细节的重要性。那么,如何关注点点细节,让课更有灵性,更有魅力呢?  相似文献   

3.
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教育和生活应该是浑然天成的。学生就会对文字所表达的情思有一种亲近感和共鸣,对文字的领悟是鲜活的、到位的,久而久之,学生感悟能力的培养除了依赖文本细节,还会植根于学生对生活的感受之上。米开朗基罗曾经说过:"在艺术的境界里,细节就是上帝。"课堂教学的艺术性,决定了细节的重要性。那么,如何关注点点细节,让课更有灵性,更有魅力呢?  相似文献   

4.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指出: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的变化.生活无时不变.生活无时不合有教育的意义。生活即教育,有什么样的生活就有什么样的教育。因此,音乐教学也应该重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相结合.加强音乐课与社会生活的联系,使学生在感悟、学习和实践的过程中,感悟“音乐回归生活”的乐趣。  相似文献   

5.
王岩 《学语文》2007,(6):51
当代著名语文教育家刘国正在为《现代写作报》题词时写道:感悟生活,锤炼文字。感悟是连接生活、阅读和写作之间的一座重要的桥梁,也是写作这项活动的决定性因素,没有感悟就不会有写作。所以说,感悟是写作的源头,是写作的基石,是写作的生命。培养学生感悟能力是语文与作文创新教育的重要内容。  相似文献   

6.
首先,文字是一切的基础。然后,文章的写作方法也应该是重要方面,即文学层次的知识也是学生应该学习和了解的。最后,就是如何引导学生感悟文章的思想内涵,继承和发扬我们民族的精神。  相似文献   

7.
联系生活进行物理教学的策略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新课改的一个基本理念就是教育要面向生活,即面向学生周围的生活环境、生活经验及未来生活的发展趋势,实现书本知识与生活知识的融通。通过学习,使学生能依照生活经验来实现对知识的有效建构;能深刻感悟所学知识的生活意义和价值,产生追求科学的内在动力;拉近科学与生活之间的距离,并提高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那么在教学中,应该如何结合学科特点进行“联系生活”的教学呢?  相似文献   

8.
培养学生感悟课文情感的能力,能帮助低年级学生跳出文字的局限,更好地发展学生的语文感悟力。要让学生走出课本,走进家庭成长生活;走出课本,走进学校学习生活;走出课本,走进社会见闻。这样,就能培养学生的语文阅读感悟能力。  相似文献   

9.
陶行知先生的生活教育理论指出:教育的根本意义是生活的变化,生活无时不变,生活无时不含有教育的意义。生活即教育,有什么样的生活就有什么样的教育。同样,数学教学更应该结合学生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和已有知识,使他们在认识、学习和使用数学知识的过程中,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感悟“数学回归生活”的乐趣。  相似文献   

10.
赵霞 《山东教育》2010,(7):91-92
我国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曾提出"生活即教育,用生活来教育,为生活而教育"的教学理念,这启示我们:生活与课堂教学是密不可分、相辅相成的,一个成功的教师应该让学生在教育中感悟生活的意义,在生活中实现教育的价值。  相似文献   

11.
正语言文字的魅力在于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学生透过文字能领悟其深处的喜怒哀乐。阅读来源于生活,却高于生活。"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儿童因年龄特点和生活体验与成人大不相同,因此阅读的思维角度与感悟就不同。一、踏"文本路"1.会预习语文学科的学习,预习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环节,如何引导学生进行正确预习是每个教师都应该思考的问题。学生对文本的学习基于对文本的熟悉,在他们反复诵读、对文本形成一  相似文献   

12.
郑文强 《考试周刊》2014,(23):48+57-48,57
新课标对学生作文提出了新的要求,即学生对自己所处的社会环境、对自己人生的感悟等都有独到的见解,并对生活进行多方面的观察与分析,在作文中力求创新思维,这就要求学生对作文有一定的悟性。本文针对这个问题,从感悟文字、领悟意境、提高觉悟三个层次进行论述,培养学生的悟性。  相似文献   

13.
学生语文素养的高低就体现在学生的作文水平上,能不能把自己的生活感悟,周围人的生活用优美的文字表达出来,是检验一个人语文水平的好坏的标准。因此,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在语文教学中显得尤为重要。  相似文献   

14.
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指出:"生活即教育."他认为,教育起源于生活,因而教育不能脱离生活实际.面向二十一世纪的"德洛尔报告"则更明确地提出"学会认知"、"学会做事"、"学会共同生活"和"学会生存"是教育的四大支柱,并把基础教育视为"走向生活的通行证".笔者认为:语文老师应该注重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关注学生对生活的体验,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以清晰、自然的独特魅力吸引学生,体现"在生活中体验,在体验中感悟,在感悟中成长"的教学新理念.那么,教师如何运用生活之水滋养语文课堂教学呢?  相似文献   

15.
【设计理念】生活即教育,教育即生活,教育和生活应该是浑然天成的。假如一个人对生活异常敏感,对其中平淡无奇的事物常常能恍然有所悟,那么,他就会  相似文献   

16.
束益华 《小学生》2010,(8):47-47
新一轮的课程改革为现代教育开创了一片天空,给现代课堂注入了新的活力。美国教育家杜威说过:“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教育,就意味着给孩子一个什么样的生活!”孩子在学校的生活大部分时间是在课堂里度过,课堂生活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孩子的生命质量。作为小学语文教师,我深知:在这充满朝气的课改天空下,课堂应该让学生拥有更多自由发挥的空间,课堂应该成为学生自主邀游的领域,课堂应该是真情流淌、平等对话、自由开放、体验感悟的新课堂。  相似文献   

17.
<正>作文,是人把对生活的感悟和对文字的感悟相加而成,核心是深刻的感悟和流畅的表达,方法和技巧只是辅助,所以一味地讲方法,讲技巧,只能是缘木求鱼,不得其法。笔者认为,作文能力不是教出来的,而是培养出来的。重在培养学生对文字的感悟和对生活的感悟,并且要长期培养。唯此,才能使学生的作文能力在一个完整的过程中有所提升。为此,个人对作文能力长期培养提几个小建议:一、增加背诵量,积累词句背诵,能增加词汇的积累量和句子的积累量,这  相似文献   

18.
卢欢乐 《天津教育》2022,(20):180-182
<正>在核心素养教育背景下,数学教学应该更加注重对学生各方面能力的培养,通过培养学生的数学阅读能力,帮助学生找到数学知识与核心素养的联系,引导学生建立良好的数学思维。这就要求教师带领学生通过直观化、趣味化的学习过程,让学生在数学阅读过程中感受该学科的魅力。本文将结合笔者多年教学经验,对该问题进行简要分析,为广大同仁提供参考。生活离不开文字,不管是在学习还是在生活中都会有文字的存在,文字能更好地帮助我们理解生活,感知世界。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相似文献   

19.
"生活即教育"理论告诉我们生活决定教育,对学生进行品德教育,必需基于学生生活,教育要通过生活才能产生力量而成为真正的教育。学校品德教育要取得实效性,就要运用陶行知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理论,引导学生经历感知、感悟、内化的过程,才会让学生养成良好品德习惯。  相似文献   

20.
朗读是语文学习的重要方法之一,如何对学生进行有效的朗读指导呢?笔者就来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体会。1.关注文本,让朗读"情有所依"文本是作者生活感悟的文字再现,朗读是学生体验、感悟文本的重要途径。教师引领学生研读文本时,首先,要提醒他们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和知识背景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