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在北京的校园里已连续三年举办了"H3C杯"全国大学生网络技术大赛,红蓝队服的参赛大学生们来自全国各地,年轻的脸上,充满着自信、青春、激情。翻看往届参赛学生的名单,很多人已经成长为工程项目的负责人、工程师队伍里的技术骨干或是为学生答疑解惑的师者。在北京的校园里已连续三年举办了"H3C杯"全国大学生网络技术大赛,红蓝队服的...  相似文献   

2.
儒家"孝悌文化"是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在大学伦理道德教育中融入"孝悌文化"十分必要。应针对大学生的特点,以开办讲座的方式,让"孝悌文化"走进课堂、走进宿舍、走进校园网络。在实施"孝悌文化教育"中,进一步加强对大学生伦理亲情的教育,完善对大学生人格的理智探讨的教育,注重对大学生诚信...  相似文献   

3.
网络的兴起和普及促进了自组织的发展,高校青年自组织"运行网络化"的特点,决定了高校青年自组织的存在形式、功能作用以及对高校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具有重要影响。从大学生网络自组织发展的实际和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现状出发,针对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面临的新挑战,应构建以基础保障机制、制度管理机制、队伍培养机制、文化导向机制为主要内容的校园网络文化建设与管理体系。  相似文献   

4.
基于六度分隔理论建立的SNS网站在中国发展迅猛,其中"人人网"已经成长为中国大学生市场具有垄断地位的校园SNS网站。"人人网"在传播方式、传播内容、传播速度方面的优越性能反映大学生思想状况并使之成为高校舆论的集散地。高校辅导员参与和利用"人人网"这个网络思政平台,可以更好地了解大学生思想动态和增强高校群体性事件的可预测性。  相似文献   

5.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者肩负着教育大学生的神圣使命。在多元文化背景下,在各种社会思潮和价值观念随着网络信息大量涌入的形势下,如何解放思想,转变教学理念,借助校园网络媒介特有的功能,延伸思想政治教育的时空,在"键对键"中,潜移默化地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恋爱观,把校园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与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放在同等的地位上,发挥两个主渠道作用,并将二者有机结合,在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说服力、感染力和亲和力的基础上,进而有效地增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本文就此方面试图进行一些有益的探索。  相似文献   

6.
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大学生的网络道德失范主要表现在价值取向的"非主流"现象、审美情趣的"娱乐化"现象和语言表达的"无厘头"现象等,而导致大学生网络道德失范的根本诱因是网络技术的"去人文化"、网络交往的"去身体化"和网络社会的"去中心化"。面对网络这把"双刃剑",大学生网络道德培育应从网络道德心理、网络道德行为和网络道德品质三个方面,有针对性地提高大学生网络道德自选择能力、自组织能力和自控制能力。  相似文献   

7.
建设健康向上校园网络舆论环境的路径与方法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赵迎华 《文教资料》2011,(8):190-192
校园网络舆论是构成校园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校园舆论的整体走向和趋势有重大的影响,如何使用好网络这把"双刃剑",是目前高校面临的重要问题。本文主要通过对高校校园网络舆论内涵的概述、校园网络舆论的特点分析、高校在引导校园网络舆论方面存在的问题分析,提出建设健康向上校园网络舆论环境的路径与方法,以加强高校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积极营造"网上网下"良性互动的舆论氛围,积极引导网络道德自律和加强高校辅导员博客团队建设等方法推动促进健康向上校园舆论环境的建成。  相似文献   

8.
通过在广州高职院校大学生中开展"高职院校大学生自律能力现状问卷调查",发现大学生存在职业生涯规划的执行能力偏弱、时间自我管理能力不足、网络自控能力差的现象。由此提出大力推行导师制、加大职业生涯规划的落实力度、优化校园社团活动等三个解决问题的方案。  相似文献   

9.
王倩 《江苏高教》2020,(5):86-90
当前的大学校园网络是一把双刃剑,在为大学生提供信息与拓展知识、促进学习与便利生活的同时,不良网络文化在思想、精神、生活、学业、人际等方面对"网生代"大学生所产生的负面影响也日益显现,校园网络文化的良性发展受到挑战。文章结合埃里克森(E.H. Erikson)"心理社会性发展理论"的相关研究,剖析了高校校园网络文化与大学生同一性形成具有的关联性,并指出应通过提升网络信息素养,发挥大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制度建设,完善校园网络文化赖以存在的客观环境;引导并监管校园网络内容建设,优化校园网络文化的内容三个方面,构建有利于大学生自我同一性形成的高校校园网络文化,以促进高校"立德树人"核心任务目标的实现。  相似文献   

10.
和谐校园是和谐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生是和谐校园建设的主力军.日益突出的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极大地影响了和谐校园建设.大学生网络失范行为的产生既有大学生心理特征和自身素质等主观原因,又有外部因素影响等客观原因.和谐校园需要和谐网络行为.培养大学生和谐网络行为,需要良好的网络环境,充分发挥规范的自律功能和大学生自律意识的作用.  相似文献   

11.
大学生网络舆情对高校维护校园安定至关重要。为增强大学生网络舆情引导和监管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切实维护校园安全稳定、构建和谐平安校园,分析目前高校网络舆情的现状,总结高校网络舆情的社会心理分析,梳理高校在大学生网络舆情方面开展的工作,提出通过树立权威有效的网络威信来创新校园网络舆情引导和监管机制。  相似文献   

12.
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素养培养工作亟待重视和加强,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对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素养工作具有重要作用。当前,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素养培养工作未能与校园网络文化建设较好融合,存在忽略安全意识引导、体制机制建构不善、软硬件设施不完备等问题。开展大学生网络信息安全素养的培养工作,可以根据校园网络文化建设的需要,从执行、内容和保障三个维度创新进行。  相似文献   

13.
WEB2.0网络发展给当前的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在网络环境下如何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是当前加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课题。当然,网络同样能够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媒介,二者并无必然冲突而是统一于育人的前提。在网络背景下创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点正是在于大学生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的建设,通过校园BBS论坛、校园服务论坛、校园名人博客等形式,关注大学生网络舆情,实现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网前、网上、网后的良性互动。  相似文献   

14.
论校园网络亚传播圈及其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校园网络亚传播圈是指在高校网络发展比较成熟的条件下,大学生的主要网络行为逐渐对校园网络形成依赖,由此而形成的特殊的网络信息传播子系统。高校应在把握校园网络亚传播圈的特点和传播规律的基础上,主动构建校园网络上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主体与客体之间有效沟通的中介,努力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信息的有效传播,提高运用校园网络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5.
网络已经成为大学生的一种学习方式和生活方式,大学生在网络舆论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网络舆论的话题在一定程度上反映出大学生的思想动态,甚至会引发校园网络舆论危机。对大学生舆论有关话题进行了探讨,阐述了大学生舆论的现状,分析了高校校园网络舆论危机的诱因及其演变规律,并对大学生不良舆论引起的高校校园网络舆论危机提出了应对管理策略。  相似文献   

16.
随着互联网的普遍运用,大学生的网络行为引发了一系列的法律问题,为有效地规范大学生网络行为,应积极开展网络法制教育,充分发挥校园网络的自律作用,培养大学生诚信观念,促进校园网络的和谐发展。  相似文献   

17.
大学生网络道德问题的成因及对策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于睿 《教育探索》2008,(3):112-113
高校校园已成为我国互联网使用最密集的区域,网络所传递的信息对大学生思想、情感、品质、心理的影响也日益深远,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建设对于构建和谐校园意义重大.提升德育工作者的能力和素质,优化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资源,加强对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监管,建立网络道德行为规范,是当前加强大学生网络道德教育的有效对策.  相似文献   

18.
大学生法律援助工作在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的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大学生法律援助活动丰富了校园精神文化的内涵,是传播法治文化,助推高校校园精神文化建设的必要途径,对于实现"人本思想"根植于校园精神的理念核心具有突出价值。同时,大学生法律援助活动充分体现了新时期高校校园文化的育人职能,对于培养大学生的正义感、社会责任心,探索校园文化的育人职能转化、凸显校园文化的辐射效应及深远影响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9.
孙秀丽 《考试周刊》2008,(22):41-42
伴随着大学校园网络的普及,网络文化已成为校园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渗入到大学生生活的每一个领域,直接影响到大学生的学习方式和学习效率.所以,在新形势下,如何优化校园网络环境,提升校园网络文化的品位,是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和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面临的新挑战.本文概述了校园网络文化的定义,并提出了校园网络文化面临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  相似文献   

20.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领校园网络文化建设,在现实层面面临严峻的挑战。高校可通过建设"形神兼备"的主流平台、贯彻"四个融入"的实践方法、组建立体同心的"网导"队伍,着力构建校园网络受众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自觉信仰体系,积极应对挑战,变被动为主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