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1971年台北“故宫博物院”出版了《年羹尧奏折》一书,分上、中、下三卷,上中两卷主要刊载台北“故宫博物院”从大陆运到台湾的有关年羹尧的满、汉文奏折和雍正帝(胤祯)在这些奏折上的朱、墨批示,按原档形式影印。这两卷收录的汉文奏折包括从雍正元年(1723年)二月二十七日起至雍正三年  相似文献   

2.
由于历史的原因,长期以来,林语堂对许多人来说,成了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名字,熟悉的是他三十年代作为“幽默大师”的文学经历,陌生的是他1936年出国以后因从事中西文化交流而饮誉国际文坛的文学生涯。  相似文献   

3.
上海博物馆     
<正>上海博物馆和故宫博物院、陕西历史博物馆、南京博物院并称为中国四大博物馆。作为中国目前最著名的古代艺术博物馆之一,上海博物馆藏有中国古代艺术精品文物近102万件,其中珍贵文物14万多件,被称为中国文物界的“半壁江山”。西周大克鼎西周大克鼎重达201.5千克,造型庄严,腹内铸铭文290字,被誉为晚清“海内青铜器三宝”。作为首批禁止出国展览的文物之一,大克鼎是上海博物馆镇馆之宝。  相似文献   

4.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第1单元“解决问题”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精致的小单元.熟悉是因为它是传统应用题的“变脸”;陌生是因为“解决问题”教学又有不同于应用题教学的一些新特点;精致是因为在新教材中,多数应用题是结合计算教学分散在例题与习题中,而“解决问题”以小单元编排,包括加、减两步计算,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带小括号两步计算等3种例题“.解决问题”如何教学,笔者在我县新教材培训时两次执教此课,积累了一些经验,现写成教学建议,供大家参考.  相似文献   

5.
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第1单元“解决问题”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精致小单元。说熟悉,是因为它具有传统应用题的一些特点;说陌生,是因为它的呈现方式与传统应用题有着明显区别;说精致,是因为在新教材中“解决问题”是结合计算教学分散在例题与习题中,以小单元编排,它包括加、减两步计算,乘加、乘减两步计算,带小括号两步计算等3种例题。  相似文献   

6.
<正>文题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有人说:“陌生阻止你认识陌生的事物,熟悉妨碍你理解熟悉的事物。”以上的话引发你怎样的联想与思考?请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写作指导材料中有两个句子,句首的“陌生”与“熟悉”不止是一种现象,更是一种心理,一种思维。“陌生阻止你认识陌生的事物”可以理解为“陌生的事实阻碍我们认识陌生事物”,可以理解为“对陌生事物的畏惧心理阻碍我们认识新事物”,也可以理解为“局限思维导致我们无视新事物”。同理,“熟悉阻止我们理解熟悉的事物”中第一个“熟悉”可以理解为“熟悉的事实”“麻木的心理”“惯性思维、固化思维”等。层层剖析对写作的条理性与层次性有很大帮助。  相似文献   

7.
感受瑞吉欧     
陶虹 《早期教育》2007,(4):34-35
瑞吉欧对于我国一线幼教工作者来说既熟悉又陌生。说它熟悉,是因为早在多年前我们就知道瑞吉欧曾荣登美国《新闻周刊》选出的“世界十大杰出学校榜”;说它陌生,是因  相似文献   

8.
故宫博物院     
北京故宫,是明清两朝的故宫,当时称为紫禁城。按照中国古代的传统习惯,当一个朝代灭亡后,它的皇宫便称为故宫。故宫博物院是以明清皇宫和宫廷旧藏文物为主体的大型博物院,除举世闻名的紫禁城宫殿外,还有文物藏品100多万件,每年吸引国内外上千万观众前来参观。1961年,故宫被国务院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1987年又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为“世界文化遗产保护项目”。北京,是元、明、清三朝的首都。13世纪前半叶,这里还是一片荒野,到13世纪60年代,元世祖忽必烈征服金国后,才在金中都  相似文献   

9.
清代帝王十分重视文物收藏,特别是乾隆皇帝,更使宫廷收藏达到了极盛。然而,自近代以降,清宫文物的聚散存藏与国势盛衰和民族荣辱息息相关。19世纪中后期,英法联军对圆明园的劫掠和焚毁、八国联军对皇室财宝的抢劫与破坏,成为中华文化史上令人痛心的一页。辛亥革命后,逊帝溥仪暂居宫禁,大量清宫文物以各种形式流出紫禁城,散佚于国内外。故宫博物院成立后,清宫文物公之于世。20世纪三四十年代,故宫文物南迁及部分文物运台,最终形成了“一个故宫,两个故宫博物院”的局面。抗日战争胜利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在国家财政支持下,故宫博物院在清宫文物的征集、回购和追索方面做了极大努力。与此同时,超过850万件的清宫文物经由国家主管部门调拨,散藏于国内众多档案馆、博物馆、图书馆及其他机构。作为中华文明的重要载体,清宫文物被赋予了民族文化命脉的意义。  相似文献   

10.
“熟悉的陌生人”是别林斯基形象理论的核心,对这段话全面而准确的理解,至少应包括作者塑造形象和读者感受形象两方面,两种活动围绕着形象的创造而进行,均表现为熟悉与陌生的辨证运动。一方面,这种活动是从陌生到熟悉;第二方面,这种活动是从熟悉到新的陌生。正是作者与读者这两方面的活动,促成了形象的最后实现。别林斯基对读者作用的重视和肯定,由于常常为人们所忽视,更值得我们充分研究和深入探讨。  相似文献   

11.
兵马俑坑     
田静 《中文自修》2005,(3):28-29
要有奇迹的秦始皇帝陵在近八千件兵马俑“军团”的浩大声势中,在惊世铜车马的金环照耀下,在宫廷百戏俑的嬉笑嘈杂中,在一个又一个惊人发现的轰动效应下,似乎更加扑朔迷离……  相似文献   

12.
学生给自己熟悉的老师打个招呼、问声“老师好”,十分平常;但向自己不熟悉的或陌生老师施行这样的礼节,却很少见。因此,不少老师面对一个个陌生的学生,看不到招呼、听不到问候的时候,并不会在意,如果有招呼、问候的,总觉得有些惊喜。  相似文献   

13.
说“的”字     
“的”,是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字。说熟悉,是因为常见,它的“出场率”很高,使用频率达3.59%以上;说它陌生,是因为多数人不知道它的“来历”,更不知它的多种读音和用法。《说文解字》说:“的,明也。”段玉裁注:“旳者,白之明也,故俗字作的。”所以小篆以前的“的”字左边不是“白”而是“日”。后  相似文献   

14.
王冬梅 《黑河教育》2013,(11):10-10
初识生本教育,觉得既陌生又熟悉:陌生是因为这是一个崭新的名词.熟悉是闲为“生本教育”理念是我参加工作以来一直迫寻的一种教育教学思想。  相似文献   

15.
傻傻的她     
她,一双炯炯有神的眼睛,洁白的牙齿更衬托出嘴唇的红润;小小的瓜子脸略带微红;飘逸着一头直而俏的长发。你说她是可爱的,而我却说她是傻傻的。一件红白相间的格子衬衣,显得她土而傻;对着每一个人,无论熟悉的还是陌生的都是一样  相似文献   

16.
高中毕业那一年我没有考上大学,爸爸让我到台北补习。台北?这是一个我向往着却非常陌生的城市,我只在小学三年级和六年级各去过一次,每一次只停留两天,对台北毫无印象。爸爸说:“你如果不敢去台北,在高雄补习也可以。”我想:台北有什么可怕呢?我为什么心里感到惶恐?我还是决定到台北。出发的那一天是黄昏,爸爸妈妈送我到客运车站,然后他们靠着车站的栏杆,向我挥手。客运车逐渐开向夜色,在乡间的柏油路奔驰。虽然已是夜晚,我从灰蒙的暗影中,还是看得出这是香蕉园,那是槟榔树和甘蔗园,我从小就在这些园林中奔跑。在故乡的时候,因为熟悉,即使半…  相似文献   

17.
教育孩子的前提是了解孩子。当家长们面对“90后”——中国最年轻的一代。或许会感到既熟悉又陌生。熟悉,是因为他们就在您身边,也许就是自家的孩子;陌生,是因为父母们常常觉得太不了解这些孩子,他们的所思所想似乎和父母隔着一个世纪。  相似文献   

18.
对我们而言,“韦恩图”是一位既熟悉又陌生的朋友。说它熟悉。是因为现今的数学课本经常会用到它,我们与它碰面的机会特别多;说它陌生,是因为对韦恩图的起源、韦恩图的功能、韦恩图的应用等问题,我们却知之甚少。本文尝试着对此作出回答。  相似文献   

19.
周勇 《云南教育》2007,(6X):40-43
钱穆(1895~1990),江苏省无锡人,中国现代历史学家,字宾四,笔名公沙、梁隐、与忘、孤云。钱穆9岁入私塾,熟习中国传统文献典籍。13岁入常州府中学堂学习,1912年因家贫辍学,后自学。1913~1919年任小学教员。1923年后,曾在厦门、无锡、苏州等地任中学教员。1930年以后,历任燕京、北大、清华、四川、齐鲁、西南联大等大学教授,也曾任无锡江南大学文学院院长:1949年迁居香港,创办了新亚书院,任院长,从事教学和研究工作至1964年退休,其间曾获得香港大学、美国耶鲁大学名誉博士称号。1966年,钱穆移居台湾台北市,在台北“中国文化书院(今台北‘中国文化大学’)”任职,为台湾“中央研究院”院士、“故宫博物院”特聘研究员。1990年8月在台北逝世。[编者按]  相似文献   

20.
周俊根 《教学随笔》2013,(Z1):34-37
<正>【技法导航】用一件具体的事例,反映一个人某方面的思想品质或性格特点,这是写人的最基本方法。通过记一件事来写一个人,应该注意些什么呢?一、要选好写作对象我们的周围有许许多多的人,有熟悉的,有陌生的。你挑陌生的写,就不容易写好,因为不熟悉,了解不够,所以就很难把人物写具体和写生动;而如果挑自己特别熟悉的来写,情形就不同了。由于朝夕相处,知根知底,因此人物的言语举止就能写得十分具体和十分逼真。当然,也可写在某一场合、某件事件中偶然认识、接触到的人,但这个人应该是给你留下了比较深刻的印象,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