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胡祥明 《学会》2017,(4):5-13
要构建科学共同体是科学传播主体、科学家是科学传播主角的体制机制,关键在于激活科学家从事科学传播的内生动力。本文基于300多年欧洲科学学派代表人物科学传播动因分析的视角,对学派代表人物从事科学传播的内生动力进行研究,对我国科学家从事科学传播积极性不高的原因进行剖析,对构建我国科研与科普协同结合体制机制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2.
通过整理SCI数据库中中国和印度农业科学方面的国际合著论文,从国际合著论文数量、国际合著论文篇均合著国家数、国际合著论文篇均被引频次、国际合著网及国际合著论文的学科分布,比较了两国农业科学领域的国际合作.结果是,中国农业科学领域的国际合著论文自2000年开始超过印度,且差距越来越大;中国国际合著论文的篇均被引频次高于印度;中国更注重加强已有的国际合著关系,印度更注重建立新的国际合著关系;中国农业科学领域国际合作的重点学科依次是食品科技、农艺学、土壤学,印度依次是农艺学、食品科技、多学科农学.  相似文献   

3.
产业技术发展与科学前沿的联系日益紧密,在知识层面理解科学—技术关联、在个人层面理解科学家—技术专家的互动、在组织层面建立适当的大学—产业合作的激励机制,有助于推动技术创新过程,提高企业和国家的竞争力。对此主题的研究做了回顾。主要的结论有:在知识层面,地图理论可以解释科学—技术互动的机制;在个人层面,多面手理论提出了科学家和企业技术人员寻找合作伙伴的一种思路;在组织和国家层面,科学知识经济学探讨了为建立大学—产业联系创造良好的激励环境。但企业利用科学是一个需要突破各种困难和障碍的过程。  相似文献   

4.
谁在主导中日韩的国际科学合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悦  左佳  宋超  宋凯 《情报杂志》2021,(4):155-162
[目的/意义]为了探究中日韩的国际科学合作中的主导地位及变化趋势。[方法/过程]以"中日"、"中韩"和"中日韩"国际论文合著现象为分析对象,通过科学计量的方法和手段,从重要作者、高影响力论文和资助者三个维度来分析近40年来中日韩科学合作背后的主导力量。[结果/结论]研究结果发现中日科学合作呈现出日本主导趋势由强到弱,而中国主导趋势渐强并超过日本;中韩科学合作呈现双方共同主导的特征;在三国合作中,中国主导的论文影响力较强,但随着论文影响力的增大,中国显示出的主导优势却在减弱;中国作为科研资助者极大地推动了三国的科学合作。  相似文献   

5.
科研组织团队运作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本文对科研组织中导入团队运作模式进行研究 ,探讨了组建科研团队的前提条件及其运作模式 ,着重分析了组建科研团队的关键问题和科研团队动态协调的管理方法 ,旨在寻求科研组织中有效的创新管理模式  相似文献   

6.
法国科学界讨论科学与社会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01年法国国家科研中心为了明确定位、制订发展战略,成立了“复杂系统与跨学科问题”、“科研就业预见性规划”、“与高校合作机制”、“构建欧洲科研体系”和“科学与社会的关系”等5个专题的战略思考小组,在科研中心内部开展了广泛的咨询和讨论,陆续在年底前拿出了专题报告。现将“科学与社会的关系”专题报告的主要内容摘译如下,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提出了交叉学科智力资本协同机制的内涵,交叉学科智力资本协同机制表现为通过协调子系统的功能与运作,使各子系统相互协调、配合、相互促进,从而形成交叉学科科研系统的有序结构.并通过效用函数描述了交叉学科智力资本协同的表现形式是各单一学科科研团队之间的替代、互补和增进效应.  相似文献   

8.
陈虹  杨雅程  雷家骕 《科学学研究》2019,37(7):1268-1276
大学和科研院所的科学研究对国家科技创新能力提升起到了战略性作用,相关创新成果的商业转化是实现国家重大科技战略的保障,其中"基于科学的企业"是大学和科研院所成果转化的重要载体。首次以扎根理论为研究方法,通过对"基于科学的企业"的多案例研究,发现该类企业演化的理论模型,由10项核心范畴构成,覆盖了科学研究成果的原型研发阶段、工程化阶段、商业化初始阶段和商业化发展阶段。所形成的理论研究丰富了"基于科学的企业"的知识体系;揭示了科学家团队在科技成果转化中的重要作用;为政府、院所及大学制定科技成果转化政策提供了新的依据。  相似文献   

9.
本文对科学学国际权威学术期刊《科学计量学》于2002年至2003年间发表的175篇论文的著者信息作了计量分析,从著者的地域分布、机构分布以及论文合著模式三方面,分析了近两年国际科学计量学领域研究力量的分布状况。  相似文献   

10.
论高校科研团队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正> 一、高校科研团队的由来 要谈高校科研团队,我们就必须先从团队谈起,因为科研团队只是团队的一种。团队是企业中的一种组织模式,它的运作模式的实践由来已久,但是团队运作模式的理论直到20世纪70年代日本的“质量管理小组”风行以后才建立起来。早期的团队模式只是负责提出和讨论问题并建议解决问题的方案,即建议或磋商团队,后来出现任务定位更广泛的“特殊目标小组”,工作包括改善和重新设计流程,与上级、同级或下级  相似文献   

11.
国际科学合作个体中心网的中印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美国<科学引文索引-扩展版>(SCI-E)1977-2006年收录的中国大陆的国际合著期刊论文114 717篇和印度的国际合著期刊论文52 790篇,统计了论文作者所属国家(地区)间的合作关系,得知中国有174个国际合著伙伴,印度有181个国际合著伙伴.比较了中、印两国国际科学合作的个体中心网结构,发现两国国际科学合作个体中心网具有基本相同的网络密度、中心势以及核心合作伙伴和明显不同的链密度,表明中国国际科学合作的集中性.在两国的核心合作伙伴中,亚洲伙伴在中国网中的重要性大于在印度网中的重要性,美洲伙伴在中国网中的重要性小于在印度网中的重要性.从地理区域来看,亚洲、欧洲、美洲对中国和印度国际科学合作的重要性基本相同,大洋洲在中国国际科学合作个体中心网的重要性大于在印度国际科学合作个体中心网的重要性,非洲在中国国际科学合作个体中心网的重要性小于在印度国际科学合作个体中心网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2.
王刚 《科学学研究》2007,25(5):836-841
 作为个体的科学家有可能是自利的,进行科研的动机是多元的、世俗的,并不都是出于好奇心,仅仅以追求真理为目标.但是他们的合作却能够生产出可靠的知识,并使科学成为一种最成功的人类认识事业.对于这种现象?科学经济学的学者利用"看不见的手"进行解释,给出的答案是,科学中的各种标准、规则、规范和制度诱导着具有世俗动机的科学家形成合作. 关键词:科学论;科学经济学;科学规则;"看不见的手"  相似文献   

13.
中印科学合作的科学计量学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郭永正  梁立明 《科学学研究》2009,27(11):1634-1640
选取SCI-E数据库中的1699篇中印合著论文,分析了20世纪80年代以来中印科学合作的发展进程,考察了中印科学合作的网络结构和中印科学合作的学科分布。结论是,中印科学合作可以分为起步、缓增和激增三个阶段;中印科学合作网络包含123个国家和地区,美国、俄罗斯和德国是中印共同的最紧密合作伙伴。中印科学合作的主要领域是物理学、化学和材料科学。在物理学领域,中国和印度更多地是以参与者的身份参加其它国家主导的超多边合作。  相似文献   

14.
大科学项目有重大的科学价值和社会意义.法律视野中的"大科学"是指为了公共利益的需要,国家以财政拨款支持,由政府委托组建科研团队,并由政府主管部门和其他各方之间依法律或合同确定的权利义务关系而进行的重大基础性的科研活动.大科学项目的法律主体具有多元性和独立性的法律特征,国家在大科学项目中拥有特权.  相似文献   

15.
欧洲大部分国家在科学传播方面的努力和关注度正在上升,面向青少年人群的科学传播尤为如此;政府发起的旨在加强科学家与公众交流的活动很多,非政府参与者发起的活动数量也在增加;大学、政府机构、非政府组织、专业机构和私人组织在科技传播中发挥主要作用;传播形式不断更新,新参与科技传播的人员也在增多。对欧洲部分国家公众科技传播活动的基本趋势、特点和地区差异等方面进行了介绍。  相似文献   

16.
当今世界,"融合科学"新范式为人类解决重大经济社会问题提供了机遇与挑战。机构层面如何推动"融合科学"及其要求的数据开放共享,是当前科技界共同关注的问题。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最早提出了"融合科学"新范式,也是最早以该新范式建立专门研究机构的典型。文章以美国麻省理工学院从事"融合科学"的科赫研究所(Koch Institute)为案例,归纳分析该研究所在推动数据公开和共享方面的制度安排,以及与推动"融合科学"相关的设施和工作环境、人才培养、经费投入、科研项目设置等机制建设,以期为机构层面落实"融合科学"新范式及数据开放共享提供借鉴。  相似文献   

17.
科研创新团队是高校承接国家重大项目,进行前沿科学研究的重要载体。多数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的管理存在着一系列的问题,导致团队组织松散,创新能力不足。文中对高校科研创新团队的概念界定和特征进行了阐述,对创新团队存在的问题,以西安科技大学矿井功能性充填创新团队为例,给出了"以协作共享促个人成长"为理念的"协作-共享"团队管理模式。针对涉及多学科领域的矿井功能性充填科学和技术问题,文中提出的"协作-共享"团队管理模式分为确定研究方向、研究内容分解、小组计划、协作、共享、考核与奖惩6个主要环节。每个团队成员的研究方向和任务明确,团队具有扁平式的组织结构特征,成员之间相互平等、相互协作,激励措施合理,确保了团队科研的高效运行。  相似文献   

18.
大科学具有经济化、社会化、系统化、规模化、全球化等明显特征,这些特征对高校和科研院所申报国家重大科研项目可以起到指导和启示作用:经济化要求其积极争取国家重大科研项目经费支持,社会化启示其选题要瞄准国家和社会的需要,系统化指导其加强跨学科、跨单位联合申报,规模化需要构建新型研究基地、打造科研攻关团队,全球化要求长期孕育具有全球视野的"领军人物"。  相似文献   

19.
从科学计量学角度看近十年中国科技合作态势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基于WoS和CSTPCD数据库,分析了2003-2012年间中国科研人员作为第一作者参与的区域和国际科技合著论文,从而研究了近十年来中国科技合作的态势。利用科学计量学方法从中国科技合作论文的学科、地区、机构类型、合作伙伴等方面对我国近十年来科技合作的整体趋势、合作规模、合作类型等态势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中国的合著论文数量及其在全部论文中所占的比例逐步趋于稳定,合著论文的比例大体将稳定在近90%的水平。在合著论文数量快速增长的同时,论文篇均作者稳步呈增长态势,更加广泛和深入的合作仍然是科学研究方式的发展方向。各种合著类型的论文所占比例变化不大,同一机构内部人员合著的论文产出仍然占据主导地位,同省不同机构合著论文的比例保持在近20%的水平;省际合著论文所占比例保持在14%左右。美国、日本、英国一直是我国科技合作的重要战略合作伙伴,其地位在近十年来的科技论文合著中基本保持稳定。随着与大陆交流的不断密切,香港也成为了科技合作的主要对象。  相似文献   

20.
<正>科学正日益地成为全球化的事业,成为国家间相互联结的网络,国际科学合作不断深入。2011年,国际学术期刊已超过35%的的论文是国际合作,而之前15年总量仅为25%~([1])。国际科学合作不仅成为发达国家科学发展的主流,在发展中国家也日益显著。从事基础研究的科学家越来越多地在国际化和网络化的开放环境中相互竞争、相互交流与合作。国际合作已成为各国科技政策与战略的一个重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