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平阳,即今天的山西临汾.很多学者认为古平阳是中国戏曲的摇篮,是中国戏曲的发祥地之一.在这里发现了许多珍贵稀奇的戏曲文物,并有很大的价值.它们涵盖了与戏曲研究相关的各个方面,在中国戏曲史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位置.对平阳地区的文物逐类分析比较,做一个比较全面的价值归总,可以为后人研究戏剧文物提供新的探索和尝试.所以,这个地区的文物有着非同寻常的价值和意义,保护文物就成为每个人义不容辞的责任.  相似文献   

2.
自1957年以来,在豫南的信阳地区、南阳地区的一些县市,陆续发现并发掘了近百座楚墓,出土了大量的文物。分析研究这些墓葬和文物,对研究古代中原文化和楚文化,以及它们之间的关系,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本文拟就这些楚墓的分布规律、墓葬特点以及其随葬物品进行初步分析,以便对进一步的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3.
解放以来,湖州地区的考古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就,为研究原始社会和先秦时期湖州地区的社会和经济形态提供了珍贵的文物资料,有着重大的科学价值.  相似文献   

4.
民族地区文物管理体制的建设是民族文物保护与利用的基础与保障。本文论述了民族文物管理对象的特点以及民族文物管理的内容,对民族文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与讨论,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强调了文物管理标准化建设、文物资源与旅游资源的整合以及文物管理信息化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5.
畲族文物是畲族历史发展的重要见证,加强畲族文物的保护和管理,要开发和利用畲族文物、促进民族地区的旅游经济的发展。  相似文献   

6.
高句丽文化研究与长白山区旅游资源开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长白山区的旅游资源是相当丰富的,其类型齐备、内涵深远、特色独具。既有自然景观、人文景观、文物遗迹,也有边境风光、民俗风情等旅游资源,开发前景非常广阔。特别是高句丽文物遗迹资源,已成为我国东北地区文化历史与旅游的一大特色。 高句丽是我国东北的古老民族,长期生存活动在长白山区,开发长白山的自然资源,创建了灿烂的文明。今日长白山区的延边、白山、通化地区,保留着丰富的高句丽文物遗迹,尤以通化地区最为显著。高句丽文物遗迹的保护研究,开发利用,对于促进旅游事业的发展是极其重要的。  相似文献   

7.
我们有必要以科学的发展观和方法论对保山地区60年的文博事业进行理论的概括和分析。60多年来,保山文物事业经历了三大发展阶段,在考古发掘、维修保护、学术研究、展示宣传等六大方面勃发了千种变迁,对推进当代社会经济发展做出了四方面的巨大贡献。此项研究的目的,在于深化对文物价值和文博事业发展规律的认识,以利今后科学发展的创新实践。  相似文献   

8.
《文山学院学报》2016,(2):46-49
在富宁壮族地区众多的土戏班中收藏有大批土戏文物。这些文物见证了富宁土戏的悠久历史,见证了富宁土戏的繁盛和兴衰、坎坷和沧桑,显示出富宁土戏的特色浓郁芬芳,说明了富宁土戏的剧目丰富多样,阐释了富宁土戏与壮族宗教信仰。  相似文献   

9.
河南戏曲文物在全国戏曲文物中占举足轻重的地位,而木雕、石雕在戏曲文物中占据重要位置。它所包含的大量戏曲文化元素,为研究中国民族文化、中国戏曲文化的发展提供了珍贵的资料,无论对于河南戏曲文物研究还是全国的戏曲文物研究都具有较强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0.
解放后,在内蒙古各地出土了成千上万件属于各个历史时期各个民族的历史文物。综观这些文物,有两个显著的特点:其一,这些文物与中原及其它地区的文物相比,有明显的地方特色和民族特色,这种文化上的特异之点,反映了我国古代北方游牧人的历史创造及其在  相似文献   

11.
该文从文献记栽、出土文物以及吴楚文化的门类以及突出成果等方面入手。阐明吴、楚文化的交流与吴、楚文化的发展相始终,特别是吴文化和楚文化相互吸收和融汇异质文化的养分,不断更新和增宏本体文化的现象尤其引人注目。  相似文献   

12.
中国远古神话主要留存于楚文学作品中,楚文学作品中的神话主要叙录于《山海经》、《淮南子》、《庄子》及《楚辞》等作品中.楚文学中的神话,亦起源于中原神话.但较之以中原文学中的神话,楚文学神话又有着自己的特点,如原始性和古朴性,完整性和系统性,独立性和综合性,增益性和创造性等等.  相似文献   

13.
蛇崇拜是楚文化的重要内容之一,楚文化中的文献记载和出土文物有很多有关蛇的资料。楚文化中的蛇崇拜具有以下特色:楚人先祖与蛇有着密切的关系;蛇为冥神——保护神;蛇为邪祟——破坏者;蛇与鸟——死与生。蛇在楚文化系统中散发出独具魅力的风采,也让我们对楚先民的智慧产生了由衷的敬意。  相似文献   

14.
湖北是我国的楚文化大省,拥有着众多的楚文化旅游资源,市场前景好,开发潜力大。振兴湖北旅游业,我们应结合湖北地区的特点,深入挖掘,充分利用优势,进行楚文化旅游资源开发。  相似文献   

15.
钱征 《池州师专学报》2012,(5):89-97,108
在屈原的作品中,直接或间接涉及屈原流放陵阳的有《哀郢》、《招魂》、《远游》等;在考古出土文物里,直接或间接涉及·屈原流放陵阳的有寿县《鄂君启节》、石台怪潭郢爰、皖南铜矿遗址、青阳先秦文物等;在历史地理文献方面,已经直接或间接地表明,安徽池州在战国时期,是东楚、南楚的“边角料”(结合部),地理位置特殊,亦属《越绝书》所说“屈原隔界放于南楚”的范围,并且是楚王同姓的人聚居地,保留了多处明代以前的屈原“三闾庙”遗址。  相似文献   

16.
丹江口库区及其支流地处汉江中上游,位于我国地理的南北交界地带上,为"丹淅之会"之地.特殊的地理位置,多种文化相互交汇,迭压,出土青铜等兵器千余件,考古表明具有五种风格特色.从地理区划上看,是紧邻黄河中游与长江中游地区的分水岭.从文化区划上讲,又是黄河中游与长江中游两大区域文化的接壤地带,是我国古代文化最为重要的发源地之一.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楚文化的研究取得了突飞猛进的进展.基本上从考古学角度认定,楚人的发展有一个由北往东、南、往洋的开发过程.而剑文化伴随着楚文化的发展而变化,其传播具有主导性、放射性、网状性、发散性和传承性,其路线多路脉、重迭与交叉,共有九路.  相似文献   

17.
古代楚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从屈原的诗词里来窥视、分析古代楚国的历史、经济和文化方面的习俗,有利于了解楚文化、弘扬楚文化的丰富精神内涵。  相似文献   

18.
从典籍史料、出土文物、尤其是不断发掘的郭店楚墓竹简等考察研究表明:中原文化对楚文化影响深广而悠久,这在楚夏同源、北人南下的文化传播、楚地出土文物与中原文化、楚人与中原儒家经典的情结、楚与中原的制度文化及方言现象、楚与中原文化的龙图腾及其文化习俗等六方面最为明显,由此可以证明中原文化的代表《诗经》对楚文化的代表《楚辞》确有诸多之影响.  相似文献   

19.
中原文化影响楚文化六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典籍史料、出土文物、尤其是不断发掘的郭店楚墓竹简等考察研究表明:中原文化对楚文化影响深广而悠久,这在楚夏同源、北人南下的文化传播、楚地出土文物与中原文化、楚人与中原儒家经典的情结、楚与中原的制度文化及方言现象、楚与中原文化的龙图腾及其习俗等六方面最为明显,由此可以证明中原文化的代表《诗经》对楚文化的代表《楚辞》确有诸多之影响.  相似文献   

20.
楚国是春秋战国时期筹算最先进的诸侯国之一,目前出土最早的算筹在楚国·依靠先进的筹算技术,楚国进行了大量的涉及农田水利、土地测量统计、商业与建筑的测量工程以及军事赋税等方面的计算·楚国数学对中国当代数学的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