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纵观杜威一生,他的经历曲折而详实,他的思想丰富而庞大,1916年出版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作为杜威思想的梳理,我们便可以从中一窥杜威思想的脉络和思路。杜威的教育思想是一块厚重的基石,将帮助我们完成从传统向现代教育的转型。  相似文献   

2.
纵观杜威一生,他的经历曲折而详实,他的思想丰富而庞大,1916年出版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作为杜威思想的梳理,我们便可以从中一窥杜威思想的脉络和思路.杜威的教育思想是一块厚重的基石,将帮助我们完成从传统向现代教育的转型.  相似文献   

3.
洪菲 《科教文汇》2008,(36):7-7
教育与生活的关系是非常密切的,也是备受人们关注的。在历史上,杜威和陶行知都对此问题进行过论述。陶行知的教育思想虽然受到杜威的影响,但两者又有着本质的区别,他的“生活教育”理论是批判地吸收杜威的学说,并且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而总结出来的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教育理论。  相似文献   

4.
介绍了杜威其人及他的十进分类法,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杜威的图书馆学教育思想。  相似文献   

5.
试论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新课改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刘文娟  冯静 《内江科技》2008,29(3):92-93
本文旨在对传统教育的批判的基础上,解读杜威教育思想与新课改的契合,进而论述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对于新课改的必要性和指导意义,吸收借鉴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为中国当前的新课改提供可借鉴的经验。  相似文献   

6.
陶行知是我国近现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在探索中国教育出路的漫长过程中,综合了当时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思想,并结合实践,提出了生活教育思想,为当时中国教育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本文旨在从中国传统文化,马克思唯物主义和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三个方面来深入探究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并挖掘其中的文化取向,并期望从生活教育思想中得出对当今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7.
陶行知是我国近现代伟大的人民教育家.他在探索中国教育出路的漫长过程中,综合了当时国内外先进的教育思想,并结合实践,提出了生活教育思想,为当时中国教育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本文旨在从中国传统文化,马克思唯物主义和杜威实用主义教育思想三个方面来深入探究陶行知的生活教育思想并挖掘其中的文化取向,并期望从生活教育思想中得出对当今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的若干启示.  相似文献   

8.
马宁 《科教文汇》2012,(31):16-17
杜威是美国古典实用主义的一位重要代表和集大成者,也是对中国抱有深厚感情的西方哲学家.本文通过读杜威的《民主主义与教育》一书对杜威思想在教育目的、教育哲学思想等方面做出自己的理解,探讨杜威民主主义思想对当代教育的启发.  相似文献   

9.
“教育即生活”作为杜威教育思想的重要方面之一,是其对生活与教育关系的一种睿智的把握。本文通过解读杜威的?民主与教育?来理解“教育作为生活的需要”这一命题,以期更好地理解杜威“教育即生活”的思想内核,指出此种思想带来的启示。  相似文献   

10.
从其对学生兴趣的重视、对学生主动性、经验和交际的重视来看,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不但不能简单地称为教师中心论。而且更接近学生中心论。他关于教学阶段的论述不但表明了兴趣具有好坏高下之分,而且具有重大的教育教学功能。擞开先入为主的各种看法,从赫尔巴特与杜威的原著来看,二者的教育思想,共识多于分歧。  相似文献   

11.
从其对学生兴趣的重视、对学生主动性、经验和交际的重视来看,赫尔巴特的教育思想不但不能简单地称为教师中心论,而且更接近学生中心论。他关于教学阶段的论述不但表明了兴趣具有好坏高下之分,而且具有重大的教育教学功能。撇开先入为主的各种看法,从赫尔巴特与杜威的原著来看,二者的教育思想,共识多于分歧。  相似文献   

12.
万承业 《科教文汇》2013,(3):144-144,146
杜威和卢梭在尊重儿童主体性上一脉相承,但杜威和卢梭的儿童教育观之思想基础、教育主体、教育目的、教育方法与方式仍有区别。比较杜威与卢梭的儿童教育观,对当代儿童教育仍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3.
万承业 《科教文汇》2013,(1):144+146
杜威和卢梭在尊重儿童主体性上一脉相承,但杜威和卢梭的儿童教育观之思想基础、教育主体、教育目的、教育方法与方式仍有区别。比较杜威与卢梭的儿童教育观,对当代儿童教育仍具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相似文献   

14.
杜威德育思想对我国现代德育的启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于洁 《科教文汇》2008,(19):278-279
杜威的德育思想的核心即“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杜威主张“由做中学”、“从经验中学”,杜威认为一切道德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使儿童有效的参与社会生活,并在社会生活中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杜威的德育观念对我国的道德建设有着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5.
杜威的德育思想的核心即"教育即生活"、"学校即社会",杜威主张"由做中学"、"从经验中学",杜威认为一切道德教育的最终目的就是为了使儿童有效的参与社会生活,并在社会生活中个性得到充分的发展,杜威的德育观念对我国的道德建设有着一定的借鉴作用.  相似文献   

16.
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生活教育"的三大主张,即"生活即教育"、"社会即学校"、"教学做合一")是吸收杜威的教育思想,是教育思想的主线和重要基石,对于我们加快和深化教育改革,搞好素质教育,有着现实和深远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方芳 《科教文汇》2010,(16):32-33
杜威是世界史上伟大的哲学家、教育家。他有一句经典的、“难解的谜团”式的命题就是“教育即生长”。对于这个“难解的谜团”,笔者试着从生长、发展、人的可持续发展、教育等概念的内涵及其内在联系进行分析的基础上归纳出“教育即人的可持续发展”的结论,作为杜威命题的一种解读。  相似文献   

18.
实用主义哲学有其深刻的历史来源,杜威在一个特定的时代将培根开创的经验论哲学与美国自己的文化、宗教相结合,形成了自己庞大完备的实用主义思想体系。在这一体系中,杜威对"经验"的新解释是其哲学思想中的关键环节,这一环节也成为杜威教育思想的坚实的根基,其经验的概念、经验的方法所体现的开放性、连续性、交互性对当今的教育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9.
牛霄龙 《科教文汇》2014,(36):29-30
实用主义哲学有其深刻的历史来源,杜威在一个特定的时代将培根开创的经验论哲学与美国自己的文化、宗教相结合,形成了自己庞大完备的实用主义思想体系。在这一体系中,杜威对“经验”的新解释是其哲学思想中的关键环节,这一环节也成为杜威教育思想的坚实的根基,其经验的概念、经验的方法所体现的开放性、连续性、交互性对当今的教育仍然具有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20.
生活的艺术化程度是文明的最高尺度,杜威认为,艺术理论的研究,只是从公认的艺术作品出发,建立在这种认识基础上的艺术理论,是一种空中楼阁,这是艺术理论走向形式主义,变得苍白无力的原因。他提出,“为了理解艺术产品的意义,我们不碍不暂时忘记它们,将它们放在一边,而求助于我们一般不看成是从属于审美的普通的力量与经验的条件。我们必须绕道而行,以达到一种艺术理论。”进而主张日常生活审美化,这篇文章从理论渊源、发展历程,内容和发展前景几个角度分析了杜威的日常生活审美化观点。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