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2011年11月至12月,为配合焦作市东城花园小区工程建设,焦作市文物考古研究所、焦作市文物勘探队对该小区内发现的古墓葬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其中编号为2011JDM106的墓葬形制较大,保存完好,出土器物数量较多,且墓中出土的三层三联仓彩绘陶仓楼极具特色,为研究焦作地区汉代葬制、葬俗以及陶仓楼形制、发展序列等,提供了重要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2.
2021年4月,为配合洛阳市伊滨区基建项目建设,洛阳市考古研究院于宿家窑村西北清理出西晋时期墓葬1座(编号C11M265)。该墓葬未被盗扰,保存情况较好。墓葬形制为斜坡土洞墓,见有侧室和后室,有7具人骨痕迹,出土器物55件,分区摆放在墓室内。其墓葬形制和随葬品与西晋中晚期中小型墓葬特征一致,为研究西晋时期丧葬文化及社会背景提供了丰富的文物资料。  相似文献   

3.
2018年10月至2019年4月,南京市考古研究院对南京市高淳区井头村土墩墓群进行了考古发掘,在2号墩上发现15座墓葬。其中,2座宋代砖室墓保存相对较好,出土银帔坠、瓷洗、瓷碗等多件器物。这2座墓葬的发现为研究宋代墓葬的形制和葬俗提供了新材料。  相似文献   

4.
2016年3-7月,为配合山西其亚铝业有限公司工程建设,山西省考古研究所、临汾市文物工作站、汾西县文物旅游局等单位,在山西临汾汾西县郝家沟村北发掘了3座金代砖雕壁画墓。其中,M153是一座仿木构圆形穹窿顶单室砖墓,虽彩绘层保存较差,但墓室结构完整且特殊,雕刻内容丰富,出土瓷器特色鲜明,在晋南地区同时期墓葬中较为罕见。M2与M19是两座毗邻的家族墓,M19墓室大部被毁; M2是仿木构八边形叠涩顶单室砖墓,墓室虽经扰乱,但仿木构砖雕和建筑彩绘保存相对完好,妇人启门图较为生动。从墓葬形制、砖雕样式、壁画内容及出土瓷器分析,这批墓葬年代为金代,为进一步探讨山西地区金墓区域面貌和葬制传统提供了新资料。  相似文献   

5.
2013年10月,洛阳市文物考古研究院在310国道洛阳市境改建工程沿线开展考古发掘,于孟津县(今洛阳市孟津区)平乐镇上屯村西北清理西汉墓1座(编号C8M2001),墓葬未被盗扰,形制保存较好,出土器物较为丰富,最重要的收获是墓葬内同时出土8件原始瓷器和2件釉陶器,是洛阳地区以往少见的原始瓷和釉陶同出一墓的案例,反映了西...  相似文献   

6.
2009年10月,淄博市文物事业管理局、周村区文物管理所联合对周村区汇龙湖工程建设用地进行考古发掘,共发掘明代墓葬11座,除一座为土坑墓外,其余皆为阶梯墓道土洞墓,共出土瓷器、木器、铜镜等器物90余件。墓葬的排列具有一定规律,随葬器物也比较一致,应为一处家族墓地。《明英宗实录》中多次记载明英宗令户部旌表出粟义民并诏赐冠带事,M1的发现佐证了这段史实,反映了明代具有文官散官大夫称号的平民墓葬的特点。墓地出土器物以淄博窑瓷器为主,比较固定的组合为四系罐、双系罐、碗、灯盏、缸等,为明代淄博窑瓷器的断代提供了依据,也反映出明代当地民间以使用本地所产瓷器为主。M1所出七星图案木棺底板、M8所出镇墓瓦是道教或民间宗教信仰的体现。这批墓葬的发现为明代平民墓葬的研究提供了资料,丰富了对于明代丧葬习俗、生活习俗、精神信仰等的认识。  相似文献   

7.
2015年12月,三门峡市文物考古研究所和义马市文物保护管理所,在义马市锦铺佳园小区,抢救性发掘了一座仿木砖雕墓,根据该墓买地券内容,断定时代为金代,这种墓葬形制在宋金时期较为流行,其结构较复杂,墓主一般是家庭较为富裕的地主阶层.该墓出土精美砖雕27幅(块),内容包括竹鹤图类、仿木格子窗类、花卉类、孝子故事类和"夫妻对...  相似文献   

8.
刘家庄遗址位于济南市古城区西北约3公里的城中村—刘家庄村,是一处商周和唐至明清时期的遗址。2010年7月—2011年2月,济南市考古研究所对其进行了抢救性考古发掘,清理出大量灰坑、墓葬等遗迹。M121、M122两墓规模较大,随葬器物丰富,出土大量青铜器,器形完整及可辨者共计121件,其中容器22件,有鼎、甑、簋、爵、觚、斝、卣、壶等;兵器77件(组),有戈、矛、刀等;另有少量玉器及陶器等。部分青铜器上带有族徽铭文,共计4种14组。两座墓葬出土器物与殷墟同类器物极为相似,初步推测两座墓葬时代为殷墟三期,墓主人为中等贵族。发掘表明,晚商时期刘家庄区域居住着至少一支与商都殷墟有密切关系的氏族,再次验证了济南在商代的重要位置,为山东地区商代政治、经济格局的研究提供了重要的资料,同时对研究济南的城市变迁也有重大意义。  相似文献   

9.
2012年6月12日至8月30日,西南民族大学西南民族研究院与重庆市文化遗产研究院文物考古所合作,对位于重庆市万州区高峰镇朝阳村3组的熊绍福墓群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共计发掘墓葬14座,包括战国晚期、东汉晚期土坑墓各1座,东汉晚期砖室墓1座,东汉至南朝时期石室墓5座,东汉至南朝时期崖墓6座。虽然大部分墓葬被盗扰、破坏严重,发现很少或未发现随葬器物,但其中4座石室墓的墓壁发现一批石刻画像,包括鱼、马、骑行、鱼鹰抓鱼、蟾蜍、蛙、仓房等图像,除蟾蜍和蛙为浮雕外,其余图案均为阴线浅刻,工艺古拙、粗陋,反映了这一地区东汉至南朝时期的丧葬习俗。土坑竖穴墓M8仅存30-50厘米高的墓底,却出土了保存很好的四穿铜戈和较为完整、时代明确、明显带有楚文化特征的两套鼎、敦、豆、壶陶器组合。熊绍福墓群的发掘,为三峡地区古代物质文化研究增添了新材料。  相似文献   

10.
2013年10月,南京市考古研究所为配合板桥街道板桥市场群建设,对项目用地B地块进行了考古勘探。B地块占地12万平方米,地处张家洼、新凹子两个自然村,共发掘战国至清代墓葬17座,窑址1座。在张家洼村域东北角山地上,发掘六朝砖室墓葬5座。其中M1为弧形后壁的凸字形砖室墓,出土陶瓷器、滑石器等26件。根据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判断,M1为南朝中晚期墓葬。其中滑石印章为墓主身份确认提供了重要信息,陶牛车等一套完备的陶明器彰显墓主不凡的身份和地位。该墓葬群所在的南京西南郊板桥、西善桥一带,曾发掘过数座南朝中晚期大中型墓葬,如推测为陈宣帝陈顼的显宁陵及板桥镇南朝大墓等,这一带很可能为南朝时期帝王和世家大族的集中埋葬区。该墓葬的发掘,为研究板桥地区南朝墓葬的分布、礼仪制度等提供了新材料。  相似文献   

11.
2013年10月,南京市考古研究所为配合板桥街道板桥市场群建设,对项目用地B地块进行了考古勘探。B地块占地12万平方米,地处张家洼、新凹子两个自然村,共发掘战国至清代墓葬17座,窑址1座。在张家洼村域东北角山地上,发掘六朝砖室墓葬5座。其中M1为弧形后壁的凸字形砖室墓,出土陶瓷器、滑石器等26件。根据墓葬形制和出土器物判断,M1为南朝中晚期墓葬。其中滑石印章为墓主身份确认提供了重要信息,陶牛车等一套完备的陶明器彰显墓主不凡的身份和地位。该墓葬群所在的南京西南郊板桥、西善桥一带,曾发掘过数座南朝中晚期大中型墓葬,如推测为陈宣帝陈顼的显宁陵及板桥镇南朝大墓等,这一带很可能为南朝时期帝王和世家大族的集中埋葬区。该墓葬的发掘,为研究板桥地区南朝墓葬的分布、礼仪制度等提供了新材料。  相似文献   

12.
2009年11月,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与铅山县博物馆联合对江西铅山古墓群进行考古发掘,其中清理了一座元代至元二年(1336年)墓葬,出土了墓契、堆塑瓶与仿哥釉瓷碗等。  相似文献   

13.
2012至2013年,扬州市文物考古研究所与仪征市博物馆在仪征联营发掘了三座西汉墓葬(M11至M13),其中两座遭到不同程度的盗掘,部分随葬器物不存。三座汉墓均为长方形竖穴土坑木椁墓,形制依次为一椁一棺一厢、一椁一棺三厢及一椁一棺四厢,随葬有陶器、铜器、漆木器、玉器等各类遗物共计118件(组),种类丰富,工艺复杂,纹饰精美。随葬品中,成套的鼎、盒、壶、瓿组合釉陶器和木俑与1990年发掘的团山西汉早期墓风格相近,精美的彩绘漆笭床则是对战国时期楚文化的沿袭。M13一棺四厢的形制与较少随葬器物的共存不符合一般规律,或与墓主人生前身后变故有关。此次三座汉墓的发掘不仅为研究汉代扬州地区漆木器工艺提供了丰富的实物资料,而且为研究仪征庙山汉墓及其陪葬墓的分布等问题提供了新的材料。  相似文献   

14.
龙门堂墓地位于湖北省郧县东约40公里的安阳镇小河村一组的五谷庙岭,2010年11月至2012年6月,为配合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南开大学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系对该墓地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共发掘墓葬77座,本文对其中M50、M73、M74与M77四座墓葬的发掘及出土情况进行介绍。四座墓葬均为长方形土坑竖穴墓,随葬品主要以陶器为主,出土少量铁器。依据墓葬形制、器物组合等判断,M50的时代为西汉晚期至东汉早中期,M73、M74和M77的时代为西汉早期至中期。以上墓葬的发掘为探讨龙门堂地区汉代葬俗提供了丰富的原始资料。此外,结合龙门堂墓地以及临近的龙门堂遗址,可以为研究墓葬与居住区的关系、墓地安排及中下阶层人群的社会生活及物质文化等提供重要的参考资料。  相似文献   

15.
北魏先后定都于平城和洛阳,史学界一般将其分别称为平城期与洛阳期。本文以墓葬中的陶俑为对象,比较了两个时期陶俑的异同之处:一方面随葬陶俑原本是汉文化的丧葬习俗,另一方面陶俑种类以及服饰的变化也显示出民族文化融合的进程。文章以此为切入点,对北魏两个时期的汉化进程及其影响做了探讨。  相似文献   

16.
苇沟墓地位于翼城县县城西北部约2公里处的唐兴镇苇沟村东,位于苇沟—北寿城遗址东部边缘。2012年11月至2013年1月,为了配合翼城县北环路改造工程建设,山西省考古研究所对施工范围内发现的遗迹现象进行了抢救性发掘,发掘总面积1870平方米,清理灰坑、窖穴、陶窑和墓葬共36处。其中东周墓葬20座,包括18座竖穴土圹墓和2座偏洞室墓,随葬器物以陶器为主,丰富了本地区东周陶器墓葬的分期年代框架,对于研究晋南地区晋文化的构成与演进具有一定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穆乐 《大观周刊》2012,(45):18-18,9
鹿邑县太清宫镇隐山遗址发现了一座商末周初长氏贵族大墓,它的发掘进入1998年全国重大考古新发现提名。从其出土文物、所处地理位置的历史变迁可以证实此墓属于历国境内。从此墓中夯土城墙的发现以及墓葬形制、埋葬习俗、铜器器形及组合综合分析,此墓有明显的商文化因素。结合长氏墓所处的时代特征及地理位置,长氏墓当属商周时期厉国的墓葬。  相似文献   

18.
雨花台位于南京城南,地势较高,早年在此发现过大量六朝时期重要墓葬。2006—2007年,华为南京基地在此施工建设,南京市考古研究所对其所涉地块进行了考古勘探,共发现100余座古代墓葬,时代分布于六朝时期至明清时期。有一座编号为06NYHM36的南朝时期土坑竖穴砖室墓,平面呈"凸"字形。虽早年遭到盗掘,损毁严重,但仍出土较丰富的随葬物,包括瓷器、陶器、石器、金器、银器。其中一件金罐重79.8克,在南朝时期墓葬的发掘中较为罕见。该墓的发掘,为进一步研究南京地区南朝墓的分期、墓葬习俗等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19.
雨花台位于南京城南,地势较高,早年在此发现过大量六朝时期重要墓葬。2006—2007年,华为南京基地在此施工建设,南京市考古研究所对其所涉地块进行了考古勘探,共发现100余座古代墓葬,时代分布于六朝时期至明清时期。有一座编号为06NYHM36的南朝时期土坑竖穴砖室墓,平面呈"凸"字形。虽早年遭到盗掘,损毁严重,但仍出土较丰富的随葬物,包括瓷器、陶器、石器、金器、银器。其中一件金罐重79.8克,在南朝时期墓葬的发掘中较为罕见。该墓的发掘,为进一步研究南京地区南朝墓的分期、墓葬习俗等提供了新的实物资料。  相似文献   

20.
2012年6月,南京市博物馆对位于江苏省南京市六合区葛塘街道中鑫路北侧的一座汉墓进行了抢救性发掘。该墓为竖穴土坑木椁墓,平面呈刀形,由墓室及墓道组成。随葬器物多位于头箱及侧箱,有陶罐、陶壶、陶瓿、陶灶、陶琀、铜削、铜锅、铜镜、铜车马器、铜钱、铁剑、漆耳杯等。该墓虽遭施工破坏,但形制基本完整,出土器物较为丰富,器物组合清晰。其中,墓道内随葬明器类铜车马器的现象在南京及其附近地区同时期墓葬中较为少见,为研究南京地区汉代墓葬分期、演变规律和随葬制度等提供了新的考古学材料。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