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18 毫秒
1.
经田野考古调查,恩施自治州周家河村境内现有窑业遗存十余处。从采集的标本来看,该地烧造的瓷器种类多为碗、盘、酒具等生活用器,按釉色可分为青花、青釉、酱釉、黄釉、青白釉瓷器,装烧工艺为明火涩圈叠烧法。本文对周家河村境内窑址采集标本进行了梳理,并结合考古调查、文献资料,着重考察了周家河窑址青花瓷器的始烧年代和技术来源等问题,得出结论:周家河地区青花瓷器的烧造不迟于明代晚期,其技术来源主要是景德镇窑与吉安临江窑等。  相似文献   

2.
元代景德镇制瓷手工业不仅吸收了国内外其他地区陶瓷生产技术,而且对相关技术做出了重要改进与创新。在此基础上,景德镇窑成功烧造出了诸如卵白釉瓷、元青花等新产品,其中卵白釉加彩贴金瓷器,为当时创新品类之一。将多种彩绘的釉上装饰融于一器,成功开创了景德镇陶瓷釉上彩装饰工艺的先河。通过对相关文献的梳理和考证,可以推断出这些元代卵白釉加彩贴金瓷器,很可能就是文献中所谓"五色花"瓷器,而不是指"青黑色戗金"瓷器。在命名这类瓷器时,应该将相关装饰工序排除在名称之外,可以尝试参考明代景德镇窑釉上彩瓷器命名方法。装饰工艺来源应该是多方面的,既受到西亚地区制陶技术的影响,同时也继承了本土卵白釉瓷装饰工艺。其烧造年代应该不会早于1323年,绝大多数很可能是元代晚期产品,大约在1336-1352年之间。  相似文献   

3.
明代御用瓷器是明代瓷器最高艺术成就的代表。明代御用瓷器厂在规模上远超历代,而且在传统的基础上有所创新,开创了青花彩瓷、甜白瓷、斗彩、五彩瓷等新型瓷器品种。明代御用瓷器的烧造盛况空前,为清代及近代瓷器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相似文献   

4.
据文献记载,明朝廷在景德镇珠山设立了一个专烧为供奉宫廷所用瓷器的瓷厂--御器厂,御器厂生产的瓷器从造型到纹饰均按皇家请专人设计画出的图样制作,御器厂的工人都是技术上的出类拔萃者,皇家派宦官和工部官员驻厂监烧,所烧御用瓷器不计成本、精求质量,为明王朝烧造了大量精美的官窑瓷器.杭州文物公司就珍藏着一件被视为镇店之宝的明朝正德官窑瓷器--青花穿花龙纹盘(见图一).  相似文献   

5.
中国的汉语中有两个字常常弄混,一个是“彩”,一个是“采”。这两个字分别指两种完全不同的意思,至少深浅大异。 人们说的“彩”,其实指的是物或人的外在模样与浅层标志,如色彩、光彩、丽彩、多彩等等。有“彩”,毕竟是好事。一块石头能成为彩石,一件瓷器能有光彩,一朵花能有艳彩,总比很粗、很俗、很土的东西要多一点观赏价值。人也一样,做一个有光彩的人,例如名响、位显、誉高的人,显然是比愚人、庸人、俗人要好些。  相似文献   

6.
《全国新书目》2023,(9):118-119
<正>这是一本从多角度探讨和解读宋代中和窑的作品,分为概貌篇、地情篇、辨别篇、钩沉篇、展望篇、鉴赏篇六个篇章,既系统讲述了中和窑的发展历程和特点,又深入浅出地阐释了中和窑瓷器的装烧工艺、装饰艺术、装饰特征。此外,每个篇章内设置了“相关链接”板块,将中和窑相关的碎片化知识巧妙地串联起来,勾勒出藤县中和窑的全貌。  相似文献   

7.
漳窑米黄釉瓷器中带有纪年铭文的传世品和出土物比较少见,中国国家博物馆、财团法人鸿禧艺术文教基金会和美国旧金山亚洲艺术博物馆分别收藏了一件刻有"大明万历乙卯年(万历四十三年)""漳州""同安县""东溪乡""陈福成""开元寺"等铭文的瓷雕作品,造型典雅隽秀,线条流畅优美,工艺高超精湛,具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学术价值和艺术价值。本文结合文献和前人研究,考释瓷雕铭文和相关内容,得出以下几点结论:生产瓷雕的窑口位于泉州府同安县东门外东溪附近,今属厦门市同安区东溪一带,地处厦、漳、泉三角开放区的中心位置;陈福成监制瓷雕,并于铭文中体现地缘位置,展现出漳窑生产中浓厚的同业竞争的商品经济意识和形态;瓷雕皆为开元寺供养器,为定烧之物,铭文内容丰富了明代瓷器的供养铭文体例。  相似文献   

8.
宋代是我国陶瓷史上一个十分重要的发展阶段,也是我国黑釉瓷器发展的高峰时期。吉州窑和建窑的黑釉产品无论在数量上,还是质量上都堪称宋代黑釉瓷器中的代表。近年来,随着研究工作的不断深入,宋代吉州窑和建窑黑釉产品的面貌逐渐揭示出来。但是,吉州窑与建窑黑釉产品在宋代不同的社会地位却少有论及。本文从文献,出土材料以及传世器物出发,将吉州窑与建窑黑釉产品加以比较,找出两者的异同,试说明吉州窑与建窑黑釉产品在宋代独特的地位。  相似文献   

9.
2016年4月,因当地政府进行新农村建设,在江西省吉安县吉州窑窑门岭窑址堆积东南发现一处窑业遗存。遗存出土瓷器的釉色种类较为丰富,有青白釉、白釉、酱黑釉、绿釉、黄釉、龙泉青釉等,器物造型多样,以烧造日常生活用器碗、盏、碟、枕等为大宗。从产品的釉色品种、组合,器物的造型、装饰、烧造特征分析,该窑场是一处北宋中晚期以烧造青白釉和绿釉瓷器为主的综合性窑场。鉴于吉州窑是宋元时期以烧造黑釉和彩绘瓷为主的综合性窑场,该遗存的发现,尤其是早期青白釉和绿釉瓷的发现,丰富了吉州窑的内容,对吉州窑发展历史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10.
"南澳I号"沉船位于广东汕头市南澳县南澳屿与半潮礁之间海域,是一艘明万历年间商船(1573-1620 A.D.)。2007年发现并于2009年开始打捞,到目前为止出水文物以瓷器为主,其中漳州窑瓷器数量最多、景德镇瓷器品质最优。本文利用体视显微镜(Stereo Microscopy)、激光拉曼光谱(Raman Microscopy)、扫描电子显微镜与能谱仪(SEM-EDX)等,以3件"南澳I号"出水的景德镇窑青花瓷器碎片样品为研究标本,制作成断面样品,直接分析其釉层与色料层形态与组成。SEM-EDX发现青花部位保留有明显的色料层,显色元素为Fe、Mn和Co元素,为钴土矿。色料层中针状结晶经Raman光谱确定为钙长石(CaAl_2Si-2O_8),同时在富Co区域发现了钴蓝(CoO·Al_2O_3)和MnO 2等化合物。  相似文献   

11.
<正>肇新窑业公司创办于1923年,位于今沈河区惠工广场附近,其办公楼旧址现为沈阳台商会馆用房,并于2004年列入沈阳市第一批不可移动建筑。肇新窑业公司创办者为杜重远,1897年4月16日出生于奉天省怀德县,即今吉林省公主岭市。1918年杜重远考取官费留学生,前往日本东京畿前高等工业学校窑业科学习,专攻制陶业。1923年春,杜重远学成归国,决定在奉天创办一家机器制瓷厂,与日本工厂抗衡。苦于资金和技术人才缺乏,他决定先从便于回收资本的砖瓦业做起。在奉天城北门外小二台子地方购地60亩,建起5间草房,2座旧式马蹄窑,开始烧  相似文献   

12.
唐英是清代最著名的督陶官,他使中国进入了瓷器的"黄金时代",由他主持烧造的瓷器也多被誉为"国之瑰宝"。本文讲述了唐英督导陶务的人生经历,探讨了唐英制瓷的艺术理念,总结了唐英主持下的唐窑所具备的艺术特色。  相似文献   

13.
黑釉凸线纹瓷器是宋金元时期北方磁州窑系诸窑场中常见而具有鲜明特色的黑釉产品。本文以罐这一典型器类为切入点,根据其装饰特征和形制变化,并参考出土单位早晚关系等,将黑釉凸线纹瓷器的发展演变划分为萌芽、繁荣、衰亡三期,年代分别为宋末至金代前期、金代中后期、金末至元代;在此基础上,指出其兴衰与磁州窑的市场地位、社会生活背景及人们的审美情趣密切相关。此外,笔者推断黑釉凸线纹技法直接源自白釉凸线纹碗盘,后者可能是受定窑"出筋"技法启发而成。至于初创窑口,目前学界有"鹤壁窑说""钧台窑说""观台窑说""磁州窑说"等四种观点,本文倾向于最后一种;其创烧年代应在宋末金初,而不是通常认为的北宋中晚期。  相似文献   

14.
2009年10月,淄博市文物事业管理局、周村区文物管理所联合对周村区汇龙湖工程建设用地进行考古发掘,共发掘明代墓葬11座,除一座为土坑墓外,其余皆为阶梯墓道土洞墓,共出土瓷器、木器、铜镜等器物90余件。墓葬的排列具有一定规律,随葬器物也比较一致,应为一处家族墓地。《明英宗实录》中多次记载明英宗令户部旌表出粟义民并诏赐冠带事,M1的发现佐证了这段史实,反映了明代具有文官散官大夫称号的平民墓葬的特点。墓地出土器物以淄博窑瓷器为主,比较固定的组合为四系罐、双系罐、碗、灯盏、缸等,为明代淄博窑瓷器的断代提供了依据,也反映出明代当地民间以使用本地所产瓷器为主。M1所出七星图案木棺底板、M8所出镇墓瓦是道教或民间宗教信仰的体现。这批墓葬的发现为明代平民墓葬的研究提供了资料,丰富了对于明代丧葬习俗、生活习俗、精神信仰等的认识。  相似文献   

15.
数字     
《中国新闻周刊》2014,(14):12-12
香港苏富比春拍专场上,“玫茵堂珍藏明成化斗彩鸡缸杯”以2.8124亿港元成交价刷新中国瓷器世界拍卖纪录。  相似文献   

16.
本文首先介绍了御窑遗址出土的明早期葫芦形窑和中晚期的馒头形窑,阐明御窑从使用葫芦形窑转变到使用馒头形窑的必然性。并结合出土迹象与文献,认为宣德至万历时期的御窑馒头形窑皆为前窄后宽式,万历中期以后变为前后等宽,变化的过程是在原地不断由窑尾向窑头推进。还推算出:明初有官窑20座;宣德时期有官窑58座,包括龙缸大窑32座,青窑6座,色窑、熿窑20座,宣德中期,将16座龙缸大窑改建成青窑;嘉靖、万历时期有龙缸大窑16座,熿窑及色窑20座,青窑44座。此外,对窑炉的分工也进行了考证,认为熿窑是烘烧低温釉的窑炉,而非以往认为的烘彩炉;色窑是烧制高温颜色釉的窑炉,而非以往认为的是烧造低温颜色釉的;风火窑是烧造半成品的窑炉,而非以往认为的是诸窑的总称。  相似文献   

17.
2003年冬,福建长汀汀州镇居民李健森翻修祖屋时,于偏房客厅顶棚上发现一批清同治年间汀州府和长汀县的文书,除几件诉讼状纸之外,其余均为科举文书,保存基本完好。据李健森介绍,其高伯祖李连瑞和曾祖父李德基均供职于长汀县礼房。这批文书主要记载长汀县和汀州府的县试、府试和院试情况,较为全面地反映了清末科举制度在基层的实施状况,是目前国内罕见的有关清末童试实施状况的原始文献,今由天津教育招生考试院收藏。兹辑录刊出,供有关方面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18.
清末民初之时,是中国制瓷业发展历史上较为特殊的时代,通过文人画的审美趣味为瓷器艺术增色不少,在浅绛彩瓷的装饰和器型上实现了创新发展,展现了该时期瓷画的崭新面貌。  相似文献   

19.
<正>奉天肇新窑业公司建于1923年3月,是在张学良支持下,由著名爱国人士杜重远先生创建的当时最大的一家民营窑业公司。办公楼正面三层、两翼两层呈"V"字形。此楼坐北朝南,占地面积3146平方米,其建筑风格是典型的中西合璧式。肇新窑业公司以提倡国  相似文献   

20.
青白釉瓷器是景德镇窑宋元时期主要瓷器品种,发展至明代已经呈现衰微之势,但墓葬、遗址、窑址等考古资料证明,青白釉瓷器在明代并没有戛然而止,而是延续着一定的烧造规模和数量,生产中心仍在景德镇地区,辐射周边多个地区。明代青白釉瓷器的器型、纹饰都相当丰富,一方面继承宋元以来烧造传统,另一方面也在积极创造新风格,提高工艺水平,创新装饰方法。本文通过对明代纪年墓出土青白釉瓷器的梳理,对明代青白釉瓷器的器型、纹饰进行了整理,并做初步分期研究。根据纪年墓出土青白釉瓷器的特点和风格,初步将其分为两期,第一期为洪武至正德时期(14世纪中叶-16世纪初),第二期为嘉靖至崇祯时期(16世纪初-17世纪初)。嘉靖以后,青白釉瓷器逐渐退出陶瓷生产的历史舞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