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吴汝纶考察日本学制史料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清末著名教育家、桐城派后期大师吴汝纶,曾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五月赴日本考察学制,同年九月称疾引归,历时三月有余,并有考察记录。对此,《吴先生尺牍》中多次提到过。在《答贺松坡》书中,曾谓:“《东游日记》,草草记所见,不能得其要领,亦无论说,不足观采。”另在《与张野秋尚书》书中亦说:“仅将文部所讲及视阅各学日记,抄呈台览。”此外,还在《同记者俱乐部送别会答词》中说:“现将所访各节,交印工排印,限初九蒇事。”这些都证明,吴汝纶考察日本时,确实专有记录,然而,并未发现有《东游日记》刊行于世。新近,我们在搜集资料时,从安庆市四中退休教师金杏村处找到了吴汝纶当年访日的史料。史料为日记体,纸质为毛边纸,采取纸捻装订而成册,封面未标名称。规格是23公分×12公分。所记内容始自清光绪二十八年六月初一(1902年7月5日),止于十三日(7月17日),共计十三天的考察情况。这是至今所发现的有关吴汝纶访日的第一份史料。据初步考证,日记显然不是吴汝纶本人所记。有关资料表明,极有可能出自吴汝纶所器重的弟子、随员李光炯之手。这本只有十三天访日记录的日记,是否就是吴汝纶多次提到过的《东游日记》,尚无法定论,现发表如下,供研究参考。  相似文献   

2.
正李慈铭(1830—1894),字旡伯,号莼客、越缦,浙江会稽人,晚清著名学者、诗人、藏书家。所著《越缦堂日记》是其积40年之力、铢积寸累而写成,举凡"朝野见闻、人物评述、史事记录、风土民情"诸内容在《越缦堂日记》中均有详细记载,被誉为"日记之大观、掌故之渊薮"a。作为爱好读书的藏书家,李慈铭与同时代的官员、藏书家及学者文人等社会群体,或因互求互助,或因志趣相投,彼此间保持着书籍往来关系。《越缦堂日记》中对李慈铭与士人间丰富多彩的书籍往来有详细记载,本文即对书籍往来的具体情形和内容略作综述。1.李慈铭与潘祖荫家族的书籍往来  相似文献   

3.
《往津日记》是关于越南阮朝特使阮述第二次使华经历的记录,是越南汉籍中保存并流传至今的仅有的几种"燕行记"之一,是一份弥足珍贵的文献资料。从《往津日记》可以看出晚清中越文化交流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呈现出近代特征。  相似文献   

4.
《参天台五台山记》是日本京都岩仓大云寺寺主成寻(1011-1081)撰写的入宋旅游日记。该日记的史料价值之高是不言而喻的。仅就记载的人物而言,不但包括历史名人在内的各色人物屡现笔端,而且有关他们的记载中,还包含了不少在中国的文献中难以寻觅到的内容。因此,这些记载无疑是我们了解这些历史人物的重  相似文献   

5.
在奉化市档案馆,珍藏着一套《张泰荣日记》。这套日记的记录日期从1922年开始,一直延伸到1957年,按年记册(1940年缺失),共计35册,约200万字。一张泰荣(1902—1977),浙江奉化人,曾任民国时期奉化孤儿院募捐主任和副院长。从1922年开始,他以每日一记的形式将自己的生活、工作以及当时奉化社会的重要人物、事件等记录下来,一直坚持到晚年时候。这些日记的时间跨度大,内容涉及1922年到1957年间奉化所发生的有关政治、经济、文化、社会风俗、重大事  相似文献   

6.
古代来华日本人的汉文日记中,包含许多珍贵的中国史料,这已是史学界众所周知的事实。如圆仁的《入唐求法巡礼行记》,享誉"东方三大游记"之一。白化文先生评述:"它在了解中唐时代我国的地理人情、风俗制度、社会经济与人民生活,以及政治、宗教等方面,提供了一个外国人所知所见的第一手宝贵史料。" 国内学术界对人唐僧人的日记比较关注,《人唐求法巡礼行记》已有多个本子面世,圆珍的《行历记》也有相应的研究。然而,数量和质量上均不亚于前者的日本人宋僧日记,却未见有系统的整理和研究。日本人宋僧的日记,举其要者有成寻的《参天台五台山记》、  相似文献   

7.
《出版参考》2012,(24):26
正本刊讯8月18日,商务印书馆新书《夭折的记忆》首发式在上海举行。该书作者吴亮亲临现场,与陈村、孙良、孙甘露、李天纲、严搏非一起,围绕"时间与记忆"这一主题,展开了一场别开生面的对话。该书由《八十年代琐记》和《九十年代小纪事》两部分组成。全书三百多个人物,七十多个地点,九十多个美食和餐厅,四十余张珍贵的老照片,九十多段以"一次"为题、富有韵感的文字,是作者对上世纪八九十年代工作和生活的记忆,也是他与文艺界的同行们,如陈村、王安忆、顾城、孙良、孙甘露、萧海春等交往的故事。《夭折的记忆》是吴亮亲身经历的私人记忆,他秉承零度写作的原则,想  相似文献   

8.
《山海经》中不仅有关于日本的最早记录,而且很早就传入日本。《风土记》与《山海经》的诸多相似表明,《风土记》的编纂者看过《山海经》并以《山海经》为参考文献。平城京遗址出土了含有疑似"山海经"字样的木简,下之西遗址出土了绘有《山海经》内容的绘画板,"中山神社"之名据说起源于《中山经》,这一系列线索表明,《山海经》在奈良时代或者更早时期就传入日本。  相似文献   

9.
扑朔断离“佛爷”车/北京日报1995.3.17两年前,日本一家公司的代表来到颐和园,点名要慈槽太后坐过的汽车去日本展出。据悉这件上世纪末的洋文物是迄今为止中国保留下来的一部最古老、最完整的汽车。容龄著《清宫琐记》中记载,袁世凯曾进贡给慈禧太后一辆汽车...  相似文献   

10.
《镇江沦陷记》是记录日本侵华罪行的珍贵文献,是包含爱国热忱的伤城记忆。其手稿三度竞拍,成为体现民间力量文化自觉的盛世佳话。其作者张怿伯则有从辛亥革命功臣到民族工商业者的传奇人生。《镇江沦陷记》原版书一册珍藏于镇江市档案馆。关于该书及其作者详情,本刊今年第5期已有专文作了介绍。现将该书内容在本刊连载,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1.
本书名为《人物小记》,系"清园丛书"之一种,收录著名学者、思想家王元化先生自选作品20篇。这些文章有的是读书札记,有的是纪念文字,有的是论著序跋,大多与读者熟悉的人物有关,如《谈鲁迅小集》《谈胡适小集》《记熊十力小集》《记顾准》《记王瑶》《记孙冶方》《读〈毛选〉记》等。当我们读到那些由记人叙事连缀起来的历史片段,变成一幅幅活动的影像,其景其情难以忘怀。  相似文献   

12.
《镇江沦陷记》是记录日本侵华罪行的珍贵文献,是包含爱国热忱的伤城记忆。其手稿三度竞拍,成为体现民间力量文化自觉的盛世佳话。其作者张怿伯则有从辛亥革命功臣到民族工商业者的传奇人生。《镇江沦陷记》原版书一册珍藏于镇江市档案馆。关于该书及其作者详情,本刊今年第5期已有专文作了介绍。现将该书内容在本刊连载,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3.
《镇江沦陷记》是记录日本侵华罪行的珍贵文献,是包含爱国热忱的伤城记忆。其手稿三度竞拍,成为体现民间力量文化自觉的盛世佳话。其作者张怿伯则有从辛亥革命功臣到民族工商业者的传奇人生。《镇江沦陷记》原版书一册珍藏于镇江市档案馆。关于该书及其作者详情,本刊今年第5期已有专文作了介绍。现将该书内容在本刊连载,以飨读者。  相似文献   

14.
近几年来,有关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重要史料不断被发掘、整理与出版。这其中最著名的是南京大屠杀期间滞留南京的西方国家人士从第三者角度所著的《拉贝日记》、《魏特琳日记》,日本侵华老兵东史郎从加害者角度所著的《东史郎日记》。这 3 部日记被译成中文出版后,在国际国内都产生了重要影响。他们以日记这种文体,以亲历者的身份,记录下了侵华日军对南京人民所犯下的这种反人类、非人道的累累暴行。人们在审视这些记录日军暴行的日记时可能要问,有没有中国人自己记录下的日军暴行日记?如能发现当时中国人自己所写的日军在南京所犯暴行记录…  相似文献   

15.
推荐理由季羡林先生1935年8月31日离开北平,1946年5月19日返回上海,在远隔万里的德国留学十年。十年羁旅,万里投荒,季羡林的经历堪称现当代留德学人的代表,也是当代中德文化学术交流史的典型个案。尽管早在1988年季羡林创作有自传式回忆录《留德十年》,但按照当下学界"传记不如年谱,年谱不如日记"的理念,还是期待着季羡林日记的早日问世。未曾想到,直到作者去世及其全集与文集大量出版的2014年,《季羡林日记:留德岁月(1934—1946)》这一手资料才  相似文献   

16.
日记与尺牍     
如果能从文章中表达出鲜明的作者的个性,那莫过于日记与尺牍了。 先说日记。一般而言,日记最能表露一个人的心声,无论是可公诸于世的,或只属一个人秘密心语的 所以,可以称作是文字之中最有趣味的东西罢。因为它比别的文字要更见性灵,更见鲜明的个性。如《清稗类钞》记曾国藩《求阙斋日记》有云:“湘乡曾氏藏有《求阙斋日记》真迹,装以册页,得数十巨册,皆文正所手书。宣统纪元,携至上海,将赴石印。中额有讥刺朝政、抑扬人物处,或见之喜曰:‘此信史也。’意欲摘录,以卷帙浩繁而罢。及印本出,重览一过,则讥刺朝政、抑扬人物之处,皆删除净尽矣”!因为要给人看,就掩盖了许多真实。  相似文献   

17.
《档案与建设》2008,(5):44-46
2007年12月1日,记录日本侵华罪行的珍贵文献——《镇江沦陷记》手稿,在北京匡时2007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上以107万元成交,创中国抗日史料拍卖的最高成交纪录。一时间手稿及其作者张怿伯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张怿伯是什么人?《镇江沦陷记》是什么样的书?  相似文献   

18.
日本著明清史学家神田信夫(现任日本明治大学文学院历史系教授),于今年一月,在日本东方学会编辑出版的《东方学》第六十一辑(1981年1月30日发行)上发表了《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访问记》(以下简称《访问记》)一文。作者在1980年先后两次访华,曾参观过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该《访问记》系根据中国及其他国家学者介绍该馆的论述写成。  相似文献   

19.
《日记》文笔生动,首尾贯通,不仅忠实记录了吴芳吉行走"蜀道"的全过程,而且为今人保存了一段三峡航运的珍贵历史记忆。《日记》对沿途情况有翔实的记录,其对地名的记载,我们可知这段旅途的进程,甚至可以为其绘出行旅地图。《日记》详记途中地名、城名、滩名、景名等,其中有实名者共82处,即使不包括"未详其名"、"过大小滩四五处"、"滩险甚多,不能历数其名"、"晨过数滩"、"过滩甚多"等记载,已足"可供地理家之参证"了。  相似文献   

20.
综合动态     
《何振梁申奥日记》见证中国申奥历程本刊讯(记者韩阳)7月19日,由人民出版社出版发行的《何振梁申奥日记》在北京正式出版发行,该书作者、中国奥委会名誉主席、原国际奥委会副主席、北京两度申奥的非常重要人物之一何振梁先生出席首发式,并为读者签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