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师酉盘、师酉簋铭文中过去被释为"身"的字应改释为"瓜",读为"狐"。师酉簋和询簋铭文中均有夷族"弁狐夷",在师酉盘铭中作"弁狐",是指"弁狐"地的夷族。作为地名的"弁狐"可能当读为"番吾",地在今河北平山县一带;"弁狐夷"指居住于"番吾"一带的夷族,或可省称为"弁狐"。  相似文献   

2.
1976年,在我省临潼县零口出土了一件青铜器簋(古代盛食品的器物),内有铭文,为西周初期文物,也是至今发现的周代最早的金文档案.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代青铜器收藏一直是中国国家博物馆征集工作的重点,近年来国博新入藏的青铜器不乏精品,颇具重要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本文撷取其中六件,作初步探讨:西周早期士尊铸有铭文8字,器主士属于源于地的竹族,世代为作册史官,尊铭为研究商周复合族氏提供了相关资料;西周早期桓父己尊,腹部饕餮纹与鸟纹的组合纹饰值得关注,其主题似源于"神可使鸟"的风俗,而后在战国时期器物上也有所体现及演变;西周早期麤塵甗铸有铭文6字,铭中的""字可作为"甗"字的新证;西周晚期叔带父簋铸有铭文14字,其所饰变形重环纹独特鲜见;杞伯双联鬲铸有铭文20字,为春秋早期杞国国君嫁女的媵器,作为联体器,亦不多见,具有明确的性别指向;王子臣俎是迄今发现的唯一一件带铭的青铜俎,弥足珍贵,可能是春秋晚期楚国王族某位公子的遗物。  相似文献   

4.
<正>山东省博物馆所藏的这件颂簋,是西周晚期的器物。通高30.1、口径24.2厘米。圆盖圆腹,子母口,盖顶有圈形把手。圈足,下附三兽足。腹部两侧有一对兽形耳。口沿上下各饰一周窃曲纹,盖与腹均饰横条脊纹,圈足饰垂鳞纹。盖器同铭,各铸15行152字。铭文中提到此簋的主人名"颂",故将此簋称之为颂簋。  相似文献   

5.
■公簋铭文"唯王廿又八祀"是指文王廿又八祀,它与今本《竹书纪年》、《逸周书》、《国语》、《左传》等所记载的西周纪年是统一的;"维王某祀某月"与"唯王某祀"有区分,其中"祀"的含义不同。以上成果有助于西周年表的重排。  相似文献   

6.
2005年,中国国家博物馆征集入藏了1件爯鼎和2件爯簋,它们与此前所见的3件爯器应属同一青铜器组合。国博所藏的3件爯器造型庄重,纹饰精美,且器内均铸有相同内容的长篇铭文,具有非常重要的历史和艺术价值。诸件爯器的铭文记载了器主人爯受赐于遣伯、遣姬,因感念其高尚的道德言行,铸作宗庙彝器以奉祀其文考的历史背景。铭中"遣伯""德音""余一子"等称谓、用辞均属金文首见,为研究商周时期的遣氏家族及相关历史、语言、文化提供了新的依据。从几件爯器的形制、纹饰、铭文及等级规格来看,该组青铜器约铸造于西周中期,其器主人爯的身份大致相当于诸侯国封君。  相似文献   

7.
虢姜簋是嫁于虢国的姜姓女子为祭祀其生身之父所作礼器,虢姜身在虢国,不得为其生身之父立庙,则其所作礼器置于何处行礼,是颇值得深究的礼学问题。通过对铭中关键文字的释读以及对周代祀典中坛[土单]之祭的考察,可断虢姜在虢国祭其生父之礼行于坛[土单],而其所作簋鼎等皆是坛[土单]之祭时所用礼器。  相似文献   

8.
旧称"微盂"、"微斝"的两件西周早期铜器,乃是卫康叔直系后裔所作的祭器,祭祀对象即卫国的始封君康叔封。以往学者多将器主名误释作"微"。实际上,该字应释读为"髟",综合国族、时代及文字通假等因素来看,其人很可能就是第二代卫君、康叔之子康伯髦。清华简《系年》称周成王、周公迁殷遗民于洛邑,而封卫康叔于"康丘",与沬土簋铭文记载的"诞令康侯鄙于卫"为同一史事。至于卫人自"康丘"徙居"淇卫"之举,则应该发生在康伯髦之世以后。  相似文献   

9.
周初燎祭制度源于歧周文化,属"因于段礼"又不乏创制的跨文化形式.从对<天亡簋>铭文和<世俘>资料的分析可知,西周初年无论大山祭天,还是庙祭先祖,都是以岐周文化为宗教本源.在祭法上,周初尚袭了段商燎祭仪式,可向先王燎祭告胜,但并不直接燎祭上帝,是在燎祭先祖过程中完成对天宗上帝的祭祀.这种燎祭天仪式,为晚周祭天礼制开启了新篇.  相似文献   

10.
铭文是汉魏六朝时期重要的文体之一.刘勰在<文心雕龙·铭箴>篇对铭文的定义通行版本为"故铭者,名也.观器必也正名,审用贵乎盛德",而唐写本、<太平御览>和<玉海>之引文,及元、明的一些刻本此一句的文字颇有异文,这直接关系到刘氏对铭文的看法.本文从<铭勘篇"原始以表末""选文以定篇""敷理以举统"三个部分分析刘氏所论述的铭文均包含"褒赞"和"鉴戒"两个功能.因此刘勰对铭文的定义亦应如是,即"铭者,名也.观器必也正名,审用责乎盛德".  相似文献   

11.
新见《何簋》铭文"■殷"一词,可与《逸周书·度邑》篇相合,再结合《何尊》、《天亡簋》及其他西周文献,可考定《度邑》确为周初文献,这给我们重新讨论《度邑》文本内容及相关问题提供了契机。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2009年湖北随州文峰塔春秋曾国墓地M1所出几件曾侯與编钟铭文试作考释,并就编钟的年代、性质及铭文所涉及的历史、地理问题进行讨论。认为据文献及考古资料来看,叶家山新发现的西周早期的曾,和铜器铭文中西周晚期至战国时期的姬姓曾国应系同一族属,此曾应系周成王时期,因南土地区的政治地理形势而受封于今随州一带,其地望在以今随州为中心的淮水、汉水及江水汇合处,约今南阳南部、随枣走廊一带的狭长地带。钟铭所记曾国的有关史实与文献记载的随国几无二致,是曾、随合一的铁证。以往学界关于曾、随关系的争论,应可作出结论。  相似文献   

13.
中国国家博物馆所藏晚商戍甬鼎,其铭文涉及地名、族名共计4个,即宜、西、省与甬,其地望可考证者,基本都在东土。其中宜地大致位于今山东莱芜境内;省地则与宜地比邻,同样应该坐落在汶水与淄水的源头附近;西地位于今泰山南麓,也即商纣征讨东土国族阴美方所经由的洒地;甬地属东土的可能性同样较大。据此判断,铭文所记事件当发生在今山东省境内,器物本身也可能是在山东出土。该器铭文的学术价值目前看来至少有两点:其一可以作为周初宜侯封国地望的重要判别依据,其二则有助于晚商土方、方、方方、羌方诸族活动区域的考定,从而推进商代民族问题研究的日趋深入。  相似文献   

14.
王年、月份、月相及干支记日四项因素俱全的铜器对于西周铜器断代以及金文历谱的研究都具有特殊的意义。四要素俱全的铜器的年代确定之后,便可以作为标准青铜器,对于西周青铜器断代及构建西周时期的金文历谱发挥重要作用。正因如此,对于流传的所谓四要素俱全的铜器的真伪,以及它们年代的准确判断就显得尤为重要。本文选取近年公布的四要素俱全的"倗叔壶"和作册吴盉(中国国家博物馆藏)进行分析,认为从形制和铭文字体、内容来看,"倗叔壶"的器身可能是在器盖铭文的基础上,结合近年重要考古发现而制造出来的。综合分析作册吴盉的形制和铭文,其年代应相当于西周晚期,与其他铜器系联,可将其年代定在厉王时期。  相似文献   

15.
山东临朐出土的寻仲盘、匜和上海博物馆收藏的寻伯匜,时代不晚于春秋早期。"寻"和"谭"在上古音中韵部同属侵部,根据出土文献和传世文献中的例证,"寻""谭"可以通假。铭文中的"寻"指的是文献中记载的周代谭国,谭国春秋早期偏晚时被齐桓公伐灭,据齐器鲍子镈铭文记载,(谭)地曾赐给鲍叔作为采邑。寻(谭)公遂戈、簟(谭)公戈分别是春秋中、晚期器,寻公、簟公是谭邑大夫之称谓。谭的地望大致在今章丘县龙山镇一带。寻伯之女称"邾子□□",根据周代女子的称名规则,推测齐国伐灭之前的寻氏可能是子姓。  相似文献   

16.
周代的礼乐制度从周公"制礼作乐"开始,经历了漫长的发展时期,直到西周中期的穆王时代才逐渐完备成熟起来。本文重点探讨《诗经》保存西周时期的颂公之歌,以期为西周穆王时代的仪式之歌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7.
疑尊、疑卣两器为周成王晚期器,二器同铭,其铭文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卜噩侯"涉及到西周王朝于成王晚期时建噩侯之事。此事亦能反映出周初建"侯"制度的某些规制。周人建"侯"并选其驻地,也要通过占卜而确定下来,"侯"的任命权与防区的划定直接归属王朝中央。早期的噩侯在今湖北随州安居镇羊子山附近,说明周人很早便扩张到汉东地区并建"侯"加以守卫。"宋伯"一称,在殷墟甲骨卜辞中便已出现,然此器铭所指应与殷商时期的不同,其人应是首位宋邦邦君宋公稽,出身于属殷遗的微氏家族。宋邦所在的位置亦属西周王朝的边域地带,其地直接面对淮水下游偏北的淮夷,是为周人把守东南门户的诸据点之一。然以目前所知材料,宋邦邦君未有西周王朝之"侯"职。这表明不是所有边域的邦君皆是"侯",具有邦君地位的贵族未必均获授予王朝的"侯"职。  相似文献   

18.
疑尊、疑卣两器为周成王晚期器,二器同铭,其铭文有重要的史料价值。"卜噩侯"涉及到西周王朝于成王晚期时建噩侯之事。此事亦能反映出周初建"侯"制度的某些规制。周人建"侯"并选其驻地,也要通过占卜而确定下来,"侯"的任命权与防区的划定直接归属王朝中央。早期的噩侯在今湖北随州安居镇羊子山附近,说明周人很早便扩张到汉东地区并建"侯"加以守卫。"宋伯"一称,在殷墟甲骨卜辞中便已出现,然此器铭所指应与殷商时期的不同,其人应是首位宋邦邦君宋公稽,出身于属殷遗的微氏家族。宋邦所在的位置亦属西周王朝的边域地带,其地直接面对淮水下游偏北的淮夷,是为周人把守东南门户的诸据点之一。然以目前所知材料,宋邦邦君未有西周王朝之"侯"职。这表明不是所有边域的邦君皆是"侯",具有邦君地位的贵族未必均获授予王朝的"侯"职。  相似文献   

19.
公典盘出土于山东仙人台周代邿国贵族墓地中的女性墓M5。本文通过对铭文的分析,认为"邿子姜首"应连读为女子名,其身份为姜姓女子名首嫁于邿国者、作器者公典之妻。此器为邿子姜首嫁到邿国时,公典为其所作。铭文中的"室家是保"反映了公典希望邿子姜首能管理夫家的家族事务,表明公典与邿子姜首的身份应分别为家族内的宗子与宗妇,铭文中的祈福语则表达了丈夫对妻子乃至以后共同生活的祝愿。公典盘的出土为研究周代女子的称名方式提供了新的资料,对于周代贵族妇女地位、两性关系及家族形态等问题的研究亦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沧浪亭记 归有光 浮图文瑛居大云庵,环水,即苏子美沧浪亭之地也。亟求余作《沧浪亭记》,日:“昔子美之记,记亭之胜也。请子记吾所以为亭者。” 余日:昔吴越有国时,广陵王镇昊中,治南园于子城之西南;其戚孙承佑,亦治因于其偏。迨淮南纳土,此园不废。苏子美始建沧浪亭,最后禅者居之。此沧浪亭为大云庵也。有庵以来二百年,文瑛寻古遗事,复子美之构于荒残灭没之余。此大云庵为沧浪亭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