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戏曲表演艺术在明末清初之际发展迅速,传奇已成为明清文人寄寓情感的主要文学载体,其题材或抒写男女恋情或反映当时朝廷政治斗争等,真实地记载了明清易代之际的一些历史事件。清代执政者作为异民族入主中原之后,这些戏曲作品先后遭到不同  相似文献   

2.
朝觐考察,是明代、清初实行的对地方文官定期考察的制度。朝觐之期,考察属官政绩,询问地方利弊。本文以朝觐考察制度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在明代、清初的发展演变以及清初对制度的调整,剖析明清交替之际制度变迁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3.
朝觐考察,是明代、清初实行的对地方文官定期考察的制度。朝觐之期,考察属官政绩,询问地方利弊。本文以朝觐考察制度为研究对象,探讨其在明代、清初的发展演变以及清初对制度的调整,剖析明清交替之际制度变迁的深层原因。  相似文献   

4.
南京长干塔于明永乐年间重建,成为明清两代具有代表性的建筑之一。作为一座皇家寺院中的宝塔,关于它的记载不断出现在文人笔下。同时,长干塔作为建筑奇观的声名也在清初广传欧洲,成为欧洲人心目中的"中国形象'之一。长干塔在明清两代几经损坏和修复,最终于成丰时期毁于太平天国军之手。长干塔在明清两代获得了文人广泛的关注,在文坛逐渐形成一个固定的文学意象,反映出晚明清初文士尤其是明遗民的心态变化。  相似文献   

5.
刘洋 《兰台世界》2016,(9):120-123
在元末到清代的传世笔记和方志中,潘元绍(张士诚之婿)的七位姬妾死因一直众说纷纭,未有定论,在流传过程中疑点颇多。其解释有两种,一为潘元绍兵败之际自愿殉节,二为张士诚兵败前为潘所杀。将尝试从能够搜检到的历史文本和碑志材料与明清两代文人文本对七姬的形象塑造考订七姬死因,剖析在七姬死因的传播过程中,诸种说法背后所隐含之历史叙述心态。  相似文献   

6.
很多人研究明清之际的历史,在主观上总先入为主地认定明朝和李自成因受到传统历史发展规律支配,其最终结果必然是灭亡和失败,清朝入关统一中国也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然而当我们从那时的实际历史形势来看,依据明清之际各方的政治、  相似文献   

7.
谈新形势下的档案征集工作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如何认识当前的档案征集工作1.从古今历史文化的发展看。档案是历史的厚实积淀,岁月的沧桑巨变赋予了档案价值。档案让我们的先人告诉我们自己国家和民族的由来,也让我们告诉我们的子孙我们今天的发展。就我们太仓而言,自春申君在此设立粮仓得名以来已有两千多年历史,这里人杰地灵,物华天宝,素有“峻城深池、文学显天下”之美称。据史料记载,自北宋以来,太仓名家辈出,尤以文学家、艺术家、教育家、科学家为多。其中著名的有古代水利专家郏蚮,戏典音乐家魏良辅,文学家王世贞、张溥,航海家费信、周闻,画家仇英、王时敏、王鉴、王原祁,诗人…  相似文献   

8.
正南京图书馆所藏《明太仓诸生谱》(以下简称《诸生谱》)为清初抄本,作者是明人沈承。沈承(?—1625),字君烈,号即山,南直隶太仓人,生员。据《诸生谱》序文所言,该书成于天启四年(1624年),然所载内容迄于南明弘光元年(1645年)。故而可以推断,天启四年后内容为清初之人  相似文献   

9.
孙肇兴是明清易代之际的大儒,所著《四书约说》包含了他的政治主张、伦理思想、学术观念。《四书约说》的编纂很好地适应了清初的科举文化需求,是兴文课士的佳本,具有很高的学术价值,对后世影响颇深。  相似文献   

10.
7月24日,太仓市档案馆举办以"逐梦太仓现代田园城市"为主题的档案实践教育夏令营活动,太仓城区近百名中小学生走进档案馆,通过参观太仓市历史文化档案陈列馆,了解太仓发展历史以及在建设现代田园城市中取得的丰硕成果,展望太仓美好的发展前景。活动中,中小学生还阅览了太仓城市建设发展变化图片资料,感受太仓现实的  相似文献   

11.
明清之际,江左文人以变的审美观重新确立诗评价值观念,使诗歌在审美取向上从明中期以来门户之见的束缚中解放出来,李商隐诗文的整理和研究才正式被一些学者所关注。顺治间,首先在虞山文人群体中掀起李商隐研究热潮,逐渐波及整个文坛。本文以道源、冯班兄弟、钱龙惕及朱鹤龄之李商隐研究为四题,或探其得失,或析其悬案,以观清初李诗研究状况及诗学风尚。  相似文献   

12.
临清自西汉建制至今的两千多年历史中,最让临清人骄傲的便是明清之际临清城的两度崛起.……  相似文献   

13.
王宏志的《洪承畴传》修订本,即将由人民文学出版社出版。洪承畴是明清之际的重要历史人物,也是一个有重大争议的历史人物,为他写传,对他作出实事求是的评价,有助于读者了解洪承畴这个历史人物的是非功过,以及了解他在明清之交真实的历史地位,还洪承畴以本来的历史面目。  相似文献   

14.
太仓处江海之滨,居沪苏之间,是历史上的皇家粮仓,富庶的江南鱼米之乡,素有“锦绣江南金太仓”之美誉。早在元代,此地漕运日盛,海运和对外贸易十分繁荣;明朝郑和七下西洋从太仓起锚,成就了举世瞩目的航海伟业。拥有“通江达海、六国码头”的太仓,曾享受过交通带来的富足。明代邑人袁华笔下的金太仓“巨艘万斛樯林林,象犀翠羽珠贝金”,可谓江海要津、帆樯林立、商贾云集,怎能不繁华?  相似文献   

15.
唐明星 《出版广角》2016,(16):29-31
图文书蕴含传统文人情怀,它的出现意味着图书内容的革新,迎合了市场经济中产生的新的读者需求。本文在中西文化的历史语境中梳理图文书历史,探索了图文书在明清时期的发展,追寻了图文书随着近代印制技术提升而脱胎换骨的轨迹。三联书店的图文书在新时期图书发展中具有独特的“地标”意义,这种意义只有在历史脉络中才能被真正认识。  相似文献   

16.
多尔衮(1612—1650),满族,爱新觉罗氏。因封爵世袭罔替。为清代“八铁帽子王”之—。 多尔衮是清初的—位重要人物,清初的—些历史疑案与他有关。近日热播的电视剧《孝庄秘史》多次涉及了多尔衮。那么,电视剧描述的多尔衮形象是否符合历史的真相呢?了解真实的多尔衮有助于了解清初的历史,有助于推动对清代一些重大历史问题的研究。  相似文献   

17.
私家藏书在我国藏书史上占有极其重要的席位,明清两朝发展尤盛。时至近代,由于西方图书馆学思潮的传播及公共藏书事业的发生发展,私家藏书日渐由私入公。在这个由私渐公的过程中,由于中国文化的源远流长,至本世纪中叶,尚有数以万计的文献在文人学者手中保藏。这些教授、学者们构成了近代藏书家群。中国近代私家藏书的面貌如何?功绩何在?  相似文献   

18.
明清之际,《山海经》不仅成为了文人士大夫眼中的"小说",而且逐渐成为市井集市上的通俗热销商品。这一转变既受到了明万历朝以来商业出版迅猛发展的影响,又与市井之徒的休闲娱乐息息相关。被书商们从书中提取出来的"山海怪物"与"海外臝虫",越来越多地以图画的直观形式出版为《山海经图》、日用类书等通俗读物,充斥于市场。这种消费背后所折射出的,是《山海经》接受群体构成的变化,以及不同阶层对《山海经》接受态度的区别。而且随着怪物异人的图像渐渐成为市场的必需品,《山海经》也就从古代经典转变成了象征"新奇"与"怪异"的文化符号。整个《山海经》成为"小说"的历史过程,便是一段文人士大夫笔下未曾记录过的大众文化史。  相似文献   

19.
《诗抄》嘉庆元年众香亭刻本,竹纸8册《续集》民国丙寅刊本,竹纸1册藏书家专门措意于清人集部,初仅因关注明清易代之际史事而搜罗清初诸遗老别集;雍、乾之际,恣意禁毁,待清廷覆亡之后,又有人以当日禁毁书目为依据,专门搜求被禁毁的清人集子。当代藏书家中邓之诚和黄裳对这两方面均有偏好。另外有李一氓一派因专收词集也注重搜集清人词集。至于广泛搜罗有清一代之集部,则当由郑振蜂始开其端。据郑振蜂撰《清代文集目录序》和《清代文集目录跋》,知郑氏虽在1942一1944年三年期间,“专以罗致清集为事”,在此前后也另有不少收藏,但…  相似文献   

20.
李明杰  周亚 《出版科学》2011,19(3):18-23
以历史时序为线索,对宋元明清时期文人著述观念的演变进行纵向梳理,其变化态势为:从宋元时期的重名轻利,到明代的追名逐利,再到清代的淡泊名利,其总体趋势是复归文以载道的著述本意。文章着重探讨儒家义利观对宋元明清时期人们著述观念的影响,以及古代著述观念演变与著作权保护意识形成的关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